《中國共產黨執政期間執政黨與社會關係研究》是2010年5月1日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師曉霞。該書主要對政黨與社會關係的歷史回顧、主要模式及變化趨勢進行了研究探討。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共產黨執政期間執政黨與社會關係研究
- 作者:師曉霞
- ISBN:9787511500229
- 類別:書籍
- 頁數:134頁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師曉霞,1988年中國政法大學學士,1991年中央黨校法學碩士,2008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博士。現就職於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組織幹部培訓學院。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產黨執政期間執政黨與社會關係研究》主要內容簡介:法定一黨長期執政的國家,幾乎被排除在政黨政治之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黨長期執政的國家並沒有像西方學者所預言的那樣效能低下甚至短命,相反卻表現出很強的生命力和很高的政治效能。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巨大變化和發展就足以說明。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政黨與社會關係的歷史回顧、主要模式及變化趨勢
第一節 政黨與社會關係的歷史回顧
第二節 政黨與社會關係的主要模式
第三節 政黨與社會關係的變化、對策及其未來趨勢
一、政黨與社會關係變化及其成因
二、主流政黨重塑政黨與社會關係的對策
三、政黨與社會關係的未來發展
第二章 傳統社會主義時期中共與社會的關係(1)
第一節 “政黨主宰”的政黨與
社會關係模式形成的客觀背景條件
一、經濟——工業化資源不足
二、政治——公共權威衰敗
三、社會——“一盤散沙”,低度組織化
四、歷史文化傳統——政治權力與社會力量各有其領域和邊界的意識不強
第二節 “政黨主宰”的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形成的主觀因素
一、意識形態
二、治國方略
三、組織能量
第三節 “政黨主宰”的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的形成過程
一、雛形階段
二、成型階段
三、鞏固、發展和調整階段
第三章 傳統社會主義時期中共與社會的關係(2)
第一節 “政黨主宰”的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的基本特徵
一、政黨社會一體化
二、政黨權力化
三、社會組織化
四、社會政治化
五、政黨與社會關係行政化
第二節 “政黨主宰”的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的歷史作用
一、經濟發展
二、政治穩定
三、社會整合
第三節 “政黨主宰”的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的弊端
一、經濟規律扭曲,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二、社會自主功能喪失,社會生態破壞
三、權力高度集中,政黨功能紊亂,政黨政治影響力衰竭
第四節 大饑荒、文化大革命災難成因分析——政黨與社會關係的角度
一、三年大饑荒
二、文化大革命
第四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中共與社會的關係(1)
第一節 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由“政黨主宰”
向“政黨領導”轉型的背景
一、經濟背景
二、社會背景
三、政治背景
第二節 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由“政黨主宰
向“政黨領導”轉型的過程
一、舊體制退出階段(1978-1987,即十一屆三中全會至黨的十三大)
二、新體制探索、調整和重新定位階段(1987-1997,即黨的十三大到十五大期間)
三、新體制制度創新階段(1997-2007,即黨的十五大至十七大)
第五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中共與社會的關係(2)
第一節 “政黨領導”的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的特徵
一、回歸政治
二、“去行政化”
三、回應性
四、法治化:
第二節 完善“政黨領導”的政黨與社會關係模式相關的幾個重要的制度安排
一、選舉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政治協商會議制度
三、黨內民主制度
結束語:中國共產黨與社會關係的未來趨勢展望
一、“政黨主導”的基本特徵不會改變
二、一黨領導下多元利益表達和綜合機制趨於成熟
三、制約監督執政黨的體制內、體制外渠道良性互動
四、執政黨與社會組織合作共治的機制趨於完善
五、政黨回歸社會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