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評價標準、主要內容、表現形式、價值凝練和體系開展,作為思想文化流派的儒、道、墨、法、佛各家的合理核心及其現代價值,仁愛精神、剛健自強、以民為本、家國情懷、禮法融合、貴和尚中、追求大同等思想觀念的精神核心及其現代價值,近代優秀文化傳統及其現代價值等重要論題,都做了古今融貫、史論結合的闡釋。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21世紀初期,中國正走在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大路上,文化的歷史底蘊和現代延展為人們提供了不竭的前進動力。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關聯,是歷史的必然,更是時代的呼喚。基於此,《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既有對學派文化的研究,也有對專題思想的探討。在百家爭鳴的學派理論中,作者闡釋了主流精神信仰體系儒家思想的“
五美”“
五常”“五尊”演變成為現代社會愛國、崇德、和諧的倫理追求,道家的“自然無為”對於當代功利性價值觀的抨擊,墨家的“兼愛非攻”為後代樹立了理性政治主張的典範,法家的“世異備變”是當代改革創新理念的文化源泉,佛家的“善惡因果”使迷茫中的現代人回歸精神家園。在百花齊放的思想形態中,論述了“仁愛精神”“剛健自強”“以民為本”“家國情懷”“禮法融合”等觀點的現代轉化。在這些基礎上,作者勾畫了近現代文化傳統演變的圖譜,解體與創生、延續與發展,可謂百態共生。文化的沉澱足以停滯工業化、城市化的負面驅動,進而解決人性、道德的矛盾問題,使人類和社會良性發展。
該書闡釋儒家思想“感恩自然”,從“天”與“地”的概念關係入手,由淺入深引出尊地觀念的道德屬性及其表現,進而對“人類中心主義”和“自然中心主義”予以批駁。其後引出兩千多年前
孔子學生
宓子賤治理單父的實例,有理有據,避免單純研讀思想理論的單調乏味,展示出古代“取物而不盡物”與現代“可持續發展”思想的如出一轍。作者還闡釋了墨學的衰亡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產生的畸化影響,也顯示文化個體的悲劇色彩。
作者未滿足於尋求傳統文化精髓與現代文明價值的一一對應,而是儘可能去挖掘其現實指向。比如,“仁愛精神”匹配了愛國、孝親、知禮等多個層面,“和而不同”涉及了國家治理、文化交際、為人處世等多個角度。現代理念植根傳統文化,已成開枝散葉之勢。傳統文化不能一味地繼承,更要做到有所揚棄和有所超越,使其在新時代的特定環境下發揮顯性作用。比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源頭活水,結合新時代特點,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層面的進一步傳承與發展。再如,由於國家之間、民族之間、種族之間生息與共的聯繫愈發緊密,家國情懷、和諧思想上升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經濟發展、社會轉型的新時代,闡釋傳統文化,營造現代語境,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李宗桂,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化與現代化、當代中國文化、中國古代哲學、現代新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