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鴿是優良的信鴿種,大多外觀優美,飛行速度快,抗逆力強,歸巢欲強,中距和遠距競翔成績好。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省各地都有適應當地自然條件的鴿種和系列,如吳淞系、玉門系等。
中國信鴿主要包括:李梅齡鴿,台種信鴿,昆明瘤鼻鴿,昆明森林黑,高原雨點,戴盔鴿(Dewlap )小麻佐,中國藍鴿( Chinese Blue )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信鴿
種類
起源
早在幾萬年以前,野鴿成群結隊地飛翔,在海岸險岩和岩洞峭壁築巢、棲息、繁衍後代。由於鴿子具有本能的愛巢欲,歸巢性強,同時又有野外覓食的能力,久而久之被人類所認識,於是人們就有意識地把鴿子作為家禽飼養。
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開始用鴿子傳遞書信了。
大約在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的第五王朝就馴養鴿子
公元前1600多年印度的權貴階層極愛養鴿,他們在宮廷內飼養著各種各樣的鴿子達2萬餘只
公元前1000多年,埃及人已開始舉行公開的鴿子競賽,貴族們以養鴿為樂,甚至用鴿子作為陪葬品.
公元200年,巴勒斯坦人已十分普遍地飼養鴿子了,以後將鴿子傳到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亞非各國。
十九世紀初,比利時安特衛普的烏連先生利用教堂上的野生鴿加以改良、選擇,育種。烏連先生於1866年將鴿子賣給了伍德先生和沙斯曼先生,1883年沙斯曼先生又將鴿子轉給了維克曼先生,維克曼死後,他的鴿子賣給了偉奇、韓森、拉魯索夫和范德維爾特五人,他們成為烏連鴿的繼承者。這些烏連鴿日後傳至世界各地,成了許多名鴿系的始祖。
隋唐時期,在我國南方廣州等地,已開始用鴿子通信,在海上的中外勞動人民已用鴿子傳遞信書,以向家人報平安。
唐宋時期,養鴿之風極為盛行,在當時杭州一帶,以養鴿為樂,在鴿腿上繫上風鈴,數百隻群起群飛,望之若錦、風力振鈴,鏗如雲間之佩。當時不但民間好鴿,皇室也不例外,唐朝宰相張九齡,在嶺南家鄉,曾養群鴿,並用鴿與家人來傳遞書信。到南宋時,高宗趙構更是迷戀養鴿,甚至不理朝政.
明朝時,我國的養鴿已具相當水平
清朝時,養鴿業更是繁榮發展,這時我國已從國外引進了大批的優良名鴿品種。尤其到了清末民初,無論達官顯貴、八旗子弟,還是走卒販夫、頑童老翁,以豢鴿放飛者大有人在,少則畜養一二十隻,亦有多至數百隻者,這時的養鴿者非常喜愛給鴿佩哨。人們不但可以看到鴿子在藍天上翻飛,而且還能享受到美妙的太空雅樂。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我們著名養鴿家李梅齡先生用重金引進了比利時偉奇、密勒、固耐和德國的克倫巴、阿享等名鴿之後,培育成“李種”鴿,當時在上海用這些鴿子還打敗了洋人的鴿子,使中國的信鴿揚眉吐氣並有了長足的發展。當今國內許多超遠程競翔的優勝鴿中,仍流淌著“李種”的血統。經過幾代的改良、選育,它們的體形偏長、骨骼硬扎、平衡感好、眼砂偏深,具備了吃苦耐翔、善飛遠程、超遠程的特點。
現代我國的許多好鴿子大多源於國外進口。隨著我國賽鴿運動的迅速崛起,各類大獎賽、俱樂部賽、地區賽、國家賽、公棚賽等風起雲湧,激烈角逐令人眼花繚亂。鴿友們近年培養了許多特點鮮明的名鴿。我國的信鴿會員數量為世界之最,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各種賽事的不斷提高,我國的信鴿事業必將更加興旺發達。相信通過鴿友們的不懈努力和艱苦探索,在不遠的將來,我國鴿界一定會有享譽世界的名系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