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協會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3年9月,全國文協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88人組成理事會,茅盾任主席,周揚、丁玲、巴金、柯仲平、老舍、馮雪峰、邵荃麟任副主席。

1953年9月,全國文協召開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選舉88人組成理事會,茅盾任主席,周揚丁玲巴金柯仲平老舍馮雪峰邵荃麟任副主席。大會通過的章程規定:“中國作家協會是以自己的創作活動和批評活動積極地參加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和建設事業的中國作家和批評家的自願組織。”同年10月,文協正式更名為中國作家協會。周揚為作協黨組書記,邵荃麟為副書記。1955年4月增補劉白羽為黨組副書記。陳白塵任作協秘書長。為加強統戰工作,作協還成立了民盟支部,陳白塵任支部書記。
1955年10月,中國作協成立9人臨時工作委員會,為理事會閉幕期間的執行機構。1956年3月,在理事會第二次(擴大)會議上,正式成立作協書記處,原臨時工作委員會撤銷。書記處11人,劉白羽任第一書記,同年12月,書記處經中央批准進行改組,茅盾任第一書記。郭小川擔任作協秘書長。
肅反中,作協成立5人領導小組,劉白羽任組長。1956年12月,任命邵荃麟為作協黨組書記,劉白羽、郭小川為副書記。1958年,任命嚴文井任黨組副書記,免去劉白羽黨組副書記職務。1958年反右後期,丁玲、馮雪峰的作協副主席職務被解除。
在此期間,根據工作需要,作協機構屢有增減,1956年所屬單位19個,編制482名。至1960年,所屬單位減為14個,編制400餘名。
1960年7月,作協召開第三次理事會(擴大)會議,經這次會議增補後的理事會理事共118名,並增選劉白羽為副主席,秘書長由張僖擔任。此間,恢復劉白羽的黨組副書記職務,免去嚴文井、郭小川黨組副書記職務。1960年,作協按照國家要求對機構做了大幅度削減,一些報刊、出版社相繼停辦。1962年至“文革”前僅剩《文藝報》、《人民文學》兩個報刊和5個部室,編制152名。1965年8月,劉白羽為作協黨組書記,副書記嚴文井、張光年。1966年5月,許翰如為作協秘書長。
1966年6月,江青張春橋炮製的中發66號檔案批轉全國,對文藝界實行“犁庭掃院”、“徹底清洗”。一大批著名作家被揪斗和批判,當時在作協主持工作的作協副主席、黨組書記劉白羽、副書記嚴文井、張光年和一大批中層幹部亦受到批鬥。作協及所屬報刊的工作全部陷於癱瘓。
1966年6月15日,中宣 部派工作組進駐作協。6月30日,作協成立革命委員會籌備領導小組。許翰如任主任,榮正一、郭慶雲任副主任。7月14日,中宣 部工作組撤回,文化部工作組進駐,隊長郭新友、作協劃歸文化部領導。
1966年8月12日,經民眾選舉成立作協革委會,同時經文化部黨組批准建立作協新的革命委員會,許翰如任革委會主任、榮正一和劉劍青任革委會副主任。
1967年初,原革委會取消,造反團控制了作協黨、政領導權和機要室等部門。1969年1月8日,中央派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作協。9月重新成立革委會,主任張僖(軍代表),副主任李季,革委會下設政工組、辦事組,由11人組成。
1970年年底,全國開展整黨,作協恢復黨的組織生活,並成立支部,李季任書記。
1973年初,根據周恩來總理指示,成立了文化部、文聯、作協幹部安置辦公室,由吳慶彤(國務院辦公室主任)兼主任,王敏(文化部人事局長)、張僖任副主任。
為充分發揮文學藝術事業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1978年1月10日,成立恢復文聯、作協籌備領導小組。張光年任組長、李季、馮牧任副組長。同年5月作協正式恢復工作。7月,成立作協臨時黨組,張光年為臨時黨組書記,李季、馮牧為副書記。8月張僖任作協秘書長。《人民文學》、《詩刊》、《文藝報》相繼復刊。1979年3月,陳荒煤代理作協臨時黨組書記,李季、馮牧、張僖為副書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