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路徑研究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文豐著

導師

王玉,梁昌鑫指導

學科專業

企業管理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上海財經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技術創新 企業管理 企業戰略

館藏號

F279.24

館藏目錄

2009\F279.24\176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的路徑研究
  • 學科專業:企業管理
  • 論文作者:文豐著
  • 導師:王玉,梁昌鑫指導
中文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加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自主創新已經成為中國調整經濟結構和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被確立為中國未來科技發展的主導戰略。由於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是社會財富的主要創造者,因此企業自主創新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國家創新戰略的實現。然而,長期以來,作為一個技術的後進者,我國企業主要按照“引進——消化吸收——創新”這種“階段式”的創新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創新實踐。在這種創新理論的指導下,我國很多企業的創新活動並沒有進入一個消化吸收——自主創新——競爭力提高——持續成長的良性循環,反而陷入引進——落後——再引進的窘境當中。究其原因,主要是這種創新路徑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它假定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發展軌跡是同一發展軌道上的前後兩個階段,只要遵循先行者的足跡,後來者和先行者最終都能達到同一個終點,這種假設顯然是不正確的,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發展軌跡並非同一發展軌道上的前後兩個階段,開發中國家的企業創新也並非一個按部就班的過程。在技術進步日益加快和競爭的日趨激烈的今天,按照“階段式”路徑理論這種亦步亦趨的發展模式,企業很可能陷入“等距離追蹤”的困境,最終受制於人。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我國企業必須在整合全球資源的基礎上,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技術路徑,而這需要相應的自主創新理論的指導。因此,如何加快企業自主創新步伐,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已經引起政府、產業界和理論界的高度重視,在這種背景下,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企業自主創新的路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 本文首先在綜合分析國內外學者關於創新路徑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指出目前相關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關鍵問題,然後對企業自主創新的內涵、類別及其路徑的選擇過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認為企業自主創新並不意味著企業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獨自進行研究,它是企業以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為核心,通過多種方式積極主動地整合全球各種資源,獲得對核心技術其後續發展的主導權,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技術軌道,發展出擁有自主概念的產品,從而為企業在競爭中帶來戰略性的優勢的創新活動。與單純的技術引進和模仿不同,自主創新的目的之一是要擺脫對外來技術的依賴,它強調主動的技術學習和能力建設,而技術引進則更強調技術的套用,雖然有時會有一些改進,但總體上卻是被動的和依賴的。區分單純的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企業要在創新過程中要主動付出創造性的努力,通過主動努力來獲取創新產權和主要創新收益;另外,決定企業的一項創新活動是否是自主創新,不在於這項活動的形式如何,也不在於這項活動在何處進行,而在於這項活動的過程及其產生的結果能否為企業自身掌控以及這項技術能否在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企業自主創新具有戰略性、主動性、主導型和開放性四大特徵。企業自主創新分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二次創新三種方式,從技術特徵的角度來說,本文認為原始創新是基於全新的技術思想的創新,它開闢了一個的技術領域,其產品在用途、性能、特徵、屬性等方面與現有產品相比是在完全不同的。二次創新是指人們在已有的技術原理的基礎上提出實質性革新的技術方案,使已有的產品或方法及其要素關係產生了部分質變。這種創新既包括從國外引進技術進行再創新,也包括依靠自身的努力,通過對已有技術和產品的研究,找出其缺陷,然後進行改進。集成創新是把公知的技術和知識要素進行組合,構成要素經過組合變動後發生了質的變化,能夠提供新效果和新的性能並具有突出的技術優點。這三種方式雖然各有特點,但它們的成功也有共同的特徵,即擺脫對外國產品設計和技術方案的盲從,發展出自主概念的產品,形成自己的技術軌道。 在上述工作基礎上,本文首先參考國內外有關創新影響因素的研究,結合調查問卷的結果,從戰略層面、組織行為層面和企業能力層面總結歸納出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路徑中的關鍵因素,這些關鍵因素包括管理層自主創新意願、企業文化的創新程度、組織學習水平、創新投入水平、組織對創新的激勵程度、技術機會能力和市場定位能力等。在確定了這些關鍵因素之後,本文以戰略管理相關理論為基礎,進一步探討這些因素之間的相互關係,提出了企業自主創新路徑中關鍵因素的傳導機理模型(S-CCP模型)及相關的理論假設。然後以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未為基礎,利用結構方程建模軟體LISREL和統計分析軟體SPSS對調查取得的樣本數據進行處理。通過實證研究,本文獲得了以下結論:在企業自主創新的路徑當中,技術機會能力和市場定位能力對企業自主創新的績效存在著顯著性的影響,組織學習水平、創新投入水平、組織對創新的激勵程度等因素對技術機會能力和市場定位能力存在著顯著性影響,而管理層自主創新意願和企業文化的創新程度又對組織學習、創新投入、組織激勵等因素存在顯著性的影響。因此為了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績效,我國企業應加強管理層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塑造開放創新的企業文化,從而增強企業的學習水平、創新投入、創新激勵等組織因素來提高其技術機會能力和市場定位能力,最終達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績效的目標。 在分析了企業自主創新路徑中的關鍵因素及其傳導機制之後,本文選取了我國在自主創新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企業,採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對二次創新、集成創新和原始創新這三種不同的自主創新方式進行了比較研究。通過對每種方式的具體特點和規律進行深入剖析之後,本文得出結論,一方面,這三種方式有著共同之處,即都要求企業在在產品構架這一系統層次或核心元器件技術這一層次上進行高起點技術學習,然後藉助資源的有效集聚和技術的積累,通過持續創新從局部突破向全面崛起邁進。另一方面,它們在產品研發和技術市場化等環節上也有不同的特點和要求。如企業二次創新時往往運用“反求工程技術”等多種手段對已有技術進行改進、創新,以求設計、製造出在技術、性能等方面比對手更好、市場競爭力更強的新產品,而在技術市場化環節,為了克服“後來者劣勢”,很多採用二次創新的企業往往選擇低端市場作為突破口,以產品的高性價比贏得消費者認同之後逐步向高端市場延伸;對集成創新而言,它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技術供給本身,而是通過解決技術資源與實際套用之間的脫節,在符合需求的產品與龐大的技術資源之間創造匹配。另外,由於集成創新是把公知的技術和知識要素進行組合,相對原始創新而言,其技術壁壘較低,並且創新主體通常難以控制所有的領域知識,僅僅依靠智慧財產權保護難以阻止追隨者的模仿。因此,集成創新的成功還取決於能否將新領域知識持續地植入,以形成產品的持續創新。企業必須在已有系統知識的基礎上構建產品平台,並在隨後的創新過程中,通過不斷整合進相關領域知識,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拓展套用領域;原始創新是從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到技術方法的全面創新,具有著高度不確定性,它的成功來源於對前沿技術的深刻洞察和產業發展的準確預測,這要求企業的科研人員能夠對最新的技術有很好的把握,能準確地判斷和把握相關學科的發展階段和方向,捕捉科學前沿的熱點問題,因此技術團隊中學術水平較高的核心人物在原始創新中的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此外,在突破領域的選擇上應全面考慮,既要以國際化的視野從全球的角度進行項目評估,避免和一些強大的競爭對手展開正面衝突,也要注重中國國情,尋求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最佳結合點,這樣可以獲得國家的支持,使得企業在資源的獲取以及研究成果升級為國家標準甚至國際標準上獲得強大的後援。在選定突破領域之後,企業應集中力量,努力占領戰略制高點,通過高起點的技術研發使自己成為全球價值鏈高端的廠商,從而獲得原始創新所帶來的高額匯報。總之,針對這三種創新方式不同的特點,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創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