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類學家:黃現璠(中國人類學家)

中國人類學家:黃現璠

中國人類學家一般指本詞條

2010年5月31日,國際著名出版發行公司“General Books LLC”編輯出版了英文版《中國人類學家:黃現璠》(英文書名《Chinese Anthropologists: Huang Xianfan》)。本書對黃現璠的學術生涯進行了全面敘述,特別是對黃現璠的人類學調查經歷及其成果進行了詳介和中肯評價。同時還介紹了中國人類學先驅費孝通裴文中吳定良等人的簡歷。屬西方出版界難得一見的一本有關中國人類學先驅學者的傳記。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人類學家:黃現璠
  • 又名:《Chinese Anthropologists: Huang Xianfan》
  • 作者:圖書公司
  • 出版社:圖書公司
基本資料,目錄(以英文字母為順),內容簡介,人物摘介,4.1費孝通,4.2黃現璠,4.3裴文中,4.4吳定良,

基本資料

Title:《ChineseAnthropologists:HuangXianfan》(書名:《中國人類學家:黃現璠》)
AuthorsandcontributorsCreatedbyBooksLLC(作者和貢獻者:圖書公司)
Publisher:BooksLLC(出版者:圖書公司)
Imprintname:BooksLLC(發行者:圖書公司)
PublicationCity/Country:USA(出版城市/國家:美國)
Publicationdate:May22,2010(Firstedition);September15,2010(Secondedition)(出版日期:初版2010年5月22日,再版2010年9月15日)
Language:English(語種:英語)
ISBN-10:1156237297
ISBN-13:978-1156237298
Format:Paperback(裝幀:平裝)
Price:£12.29(Firstedition),£12.29(Secondedition)(初版定價:英鎊12.29,再版定價:英鎊12.99)

目錄(以英文字母為順)

FeiXiaotong(費孝通)
HuangXianfan(黃現璠)
PeiWenzhong(裴文中)
WuDingliang(吳定良)

內容簡介

2010年5月22日,美國國際出版發行公司“GeneralBooksLLC”編輯出版了英文版《ChineseAnthropologists:HuangXianfan》(書名:《中國人類學家:黃現璠》,見上圖),內收黃現璠(HuangXianfan)、費孝通(FeiXiaotong)、裴文中(PeiWenzhong)、吳定良(WuDingliang)等國際著名人類學家。書中主要介紹中國人類學先驅黃現璠生平及其人類學調查經歷和貢獻,同時還介紹了中國人類學先驅費孝通、裴文中、吳定良等人的簡歷。
2010年5月22日該書初版後,由於該公司的國際銷售網遍及全球,加之國外專門介紹中國教育家的同類書難得一見,以及該書內容質量較高,從而初版發行後十分暢銷,很快銷售一空,以致該公司於2010年9月15日又予以了再版。現摘要介紹書中部分收錄人物的簡歷如下。

人物摘介

4.1費孝通

東吳大學,攻醫預科,想成為一名醫生,懸壺濟世,救死扶傷。
1935年,費孝通與王同惠結為伉儷。1938年,費孝通從英國返回,任教於雲南大學,成立社會研究室開展調查工作。1943年,受美國政府之邀赴美訪問一年。194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積極投身愛國運動。1946年,因李、聞事件被迫離開雲南,重訪英國。1947年,返回北平,在清華任教,出版同年,費孝通從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取得該校公費留學資格。1949年,新中國成立,參加國內的民族工作。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費孝通被錯劃成右派分子。1959年,摘帽後,配合當時中印、中阿、中巴劃界工作。1966年起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受到反革命集團的迫害,住牛棚、下幹校。1972年回到中央民族學院,從事翻譯工作。和吳文藻、謝冰心等一起翻譯了兩部世界史。――海斯和穆恩的《世界史》、韋爾斯的《世界史綱》。1979年起任中國社會學會會長,著手“重建中國社會學”;1980年在美國丹佛獲國際套用人類學會馬林諾夫斯基名譽獎,並被列為該會會員;1981年在英國倫敦接受英國皇家人類學頒發的赫胥黎獎章;1982年被英國倫敦大學經濟政治學院授予榮譽院士稱號;1982年起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85年任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1988年獲聯合國大英百科全書獎;1989年被香港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1993年,被授予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獎。1994年,費孝通被授予麥格賽賽獎,以表彰他在中國成功地將社會科學理論套用於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所做的卓越貢獻。1998年11月28日,獲霍英東獎金最高獎項“霍英東傑出獎”。

4.2黃現璠

廣西扶綏縣人,壯族。早年先後就讀於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22~1926)、北京師範大學(1926~1932)、北師大研究所(1932~1935)。1935年畢業後,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大學院(1935~1937)。1937年回國後,歷任廣西大學、中山大學、國立桂林師範學院、廣西師範學院(現廣西師範大學)等校史學教授。是中國壯族首位大學教授。1949後,相繼被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相繼任命為中央民族訪問團廣西分團副團長、中央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委員、“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副組長;並先後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1957年反右運動中,受到批判,1958年2月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做出決議:“罷免費孝通、黃現璠、歐百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委員職務”,因此被錯劃為中國歷史學界和壯族頭號大右派分子,同時,從中央到地方的九項任職被罷免,僅留任廣西政協委員一職。1979年平反後,先後兼任第一屆中國民族學研究會(後改名為中國民族學學會)顧問、《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編輯委員會委員、第一屆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顧問、第一、二屆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副會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1982年病逝於桂林。
黃現璠是中國現代民族學和人類學田野調查的先驅之一。1943年8月,他組織“黔桂邊區考察團”,任團長,帶領中山大學學生赴廣西龍勝和貴族三江等縣考察黔桂邊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狀況,從事對當地瑤族、苗族和僮族的實地調查和收集史料;1945年4月,他組織“黔南邊民考察團”,任團長,帶廣西大學學生深入貴州榕江大有鄉一帶考察苗民社會歷史現狀,收集到大量史料;同年9月,又帶領私淑弟子張壽祺(後來成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創建者之一)深入融縣苗族山區作學術考察,收集史料。這一系列田野調查結束後,1947年他將實地調查所得資料整理成苗族民族志,並抽出部分內容先後以《黔桂邊區教育散記》、《黔桂邊民社會組織的民主政治》為題發表在報刊上,著重介紹了黔桂邊區苗族人的教育實況和社會組織。1951年6月,他被任命為中央民族訪問團中南訪問團廣西分團副團長,與團長費孝通等人一行深入廣西少數民族地區慰問和調查。他為廣西壯族的民族識別做了大量具體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他是第一位向政府提出成立廣西桂西僮族自治區和廣西僮族自治區的重要建言者。1952年3月,他帶領助手從桂林出發,前往都安、東蘭、南丹一帶從事田野調查;同年8月,又到廣西扶綏縣、崇左縣、大新縣、德保縣、靖西縣一帶從事實地調查和收集土司遺存的文物史料;1953年6月,他在廣西大學組建“桂西僮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文教局歷史文物調查工作組”,任組長,帶隊深入到桂西僮族自治區轄地的南丹、天峨、河池、羅城、忻城等5個縣,從事人類學田野調查,先後訪問和調查了當地白褲瑤、背簍瑤、毛難族、苗族、紅苗、僮族、水家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重點對羅城縣的仫佬族、河池和南丹兩縣的瑤族進行實地調查。調查結束後,他執筆編撰了《南丹縣少數民族情況調查報告》、《河池縣少數民族情況調查報告》和《羅城縣少數民族情況調查報告》。1954年3月,他到貴縣一帶進行實地調查;著重考察僮族在貴縣的分布情況。1955年春,他到廣西扶綏、崇左、龍州、大新、德保、靖西等縣從事少數民族田野調查,著重收集土司遺存文物史料。1956年4月,他到武鳴、上林、賓陽、貴縣、來賓和桂平等縣所轄山區進行實地調查,重點了解僮族在這些縣的分布情況。同年8月,他受全國人大民委之命,參與籌建“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任副組長兼僮族分組組長,實際負責全組學術調查工作,帶領僮族分組深入崇左、大新、天等、德保、田陽、百色、田東、隆林的少數民族地區從事田野調查,重點是考察這些少數民族地區土司統治時代的民族政治、經濟、文化、藝術、語言和民風習俗。調查結束後,僅就大新縣一地,黃現璠便執筆編撰和出版了厚達357頁近30萬字的《廣西省大新縣僮族調查資料》。至於他這次帶隊調查收集到的大量史料,後來成為壯族歷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基礎史料。1978年7月,他帶領助手赴廣西龍州、憑祥、寧明、崇左等縣作學術實地調查考察;1979年11月又帶領助手赴廣西百色、田陽、田東、巴馬等縣從事實地調查。晚年81歲高齡的他還拄著拐杖前往四川進行少數民族調查,考察當地僰人懸棺葬。
黃現璠在民族學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於壯族史研究中推出的幾部開創性名著《廣西僮族簡史》、《僮族女將瓦氏領兵抗倭》、《儂智高》和《壯族通史》等,皆為國際民族學界開山之作,由此開拓出壯學研究的一代風氣,從而被尊為“壯學之父”。同時,他在長期的民族學研究和實地調查中,培養和影響了大批學有所成的民族學者,從而形成了一個“黃派”,並開創出了中國第一個民族學派——“八桂學派”。
黃現璠在文化人類學領域的貢獻,著重體現在研究方法上和史料收集及其運用上,前者反映在他善於運用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尤為注重實地田野調查;後者反映在他極為重視田野調查中的口述歷史資料收集,並善於去偽存真將其運用於學術論述中。一般認為,文化人類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實地參與觀察法、全面考察法和比較法。黃現璠是20世紀中國文化人類學領域最早將這三種研究法用於中國少數民族研究的學者之一。他將田野調查中收集到的口述史料不斷運用於文化人類學研究中,由此開闢了中國現代文化人類學史料運用擴展之路。世界許多西方著名的人類學家往往也是歷史學家或語言學家,似乎三者密不可分。黃現璠同樣不例外,他早年研究中國通史、先秦史、斷代史和語言學,碩果纍纍;中年後著重中國民族學和人類學調查和研究,成果斐然。他後半生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廣西這一少數民族地區,會講日語、英語、官話(國語)、粵語、壯話、侗話、瑤話。他在文化人類學研究方面的語言能力以及他採訪人物涉及面之廣和收集口述史料的數量之多,可說在中國現代文化人類學界屈指可數,因此被尊為中國現代少數民族文化人類學奠基人之一。與此同時,他在對人類學和中國生活學長年研究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人類學理論概念,即“生活人類學”,他計畫研究的“生活人類學”包括這些規劃:生活學與生活人類學的概念及其區別;生活學與生活人類學的理論基礎及其區別;生活人類學的方法論等。遺憾的是“生活人類學”在黃現璠這裡是一項未竟事業。在這點上,他與“哲學人類學”概念提出者馬克斯·舍勒具有相似之處。

4.3裴文中

裴文中(1904-1982),中國古人類學家、古生物學家、舊石器考古學家、第四紀地質學家。1904年1月19日生於河北省豐潤縣。1927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學系。1928年參加北京周口店遺址的發掘工作。1929年成為發掘現場負責人。1935年赴法國留學,師從步日耶教授進修史前考古學。1937年獲巴黎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繼續在實業部地質調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從事古人類文化和第四紀生物地層學研究工作,先後任該所技士、技正。1950-1953年任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博物館處處長。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研究員。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物地學部首批學部委員。1957年榮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名譽會員稱號。1963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人類研究室主任。1979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同年,當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史前學和原史學協會名譽常務理事。1982年當選為國際第四紀聯合會名譽委員。同年9月18日在北京病逝。

4.4吳定良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系攻讀統計學。次年轉學到英國倫敦大學文學院,先後獲統計學和人類學雙博士學位,被選為中國第一位國際統計學社(1930)和國際人類學社(1934)社員。1946年任浙江大學史地系教授。1947年9月浙江大學成立人類學系與人類學研究所,吳定良任系主任兼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吳定良調至復旦大學任教。撰有《人類面骨扁平度的生物測量學研究》、《根據頭骨測量進行亞洲種族的初步分析》、《對埃及九世紀七十一具頭骨的研究》等70餘篇論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