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大局觀》分為“中國歷史的學名叫春秋”“腹有詩書氣自華:關於《詩經》和《尚書》”“冊命之辭:中國古代官員的任職談話”“在制衡與失衡之間:《漢書》認識筆記”和“黃帝給我們帶來的”等五個專輯,以《
詩經》《
尚書》《
史記》《
禮記》《
漢書》《
春秋》等典籍為底本,對照當今,闡釋了傳統文化常識,展示深植於中國人內里的文化氣質,同時結合一些社會問題,呈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深遠影響。該書第一輯寫了中國人發現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過程,從中人們可以了解到中國的歷史為什麼後來以“春秋”為學名。除了代表季節,春、夏、秋、冬背後的意涵豐富深遠,“春為規,秋為矩,歷史是給人世間樹立規矩的”。第二輯中的兩篇長文梳理
孔子如何編輯《尚書》與《詩經》,以及這兩部書流傳至今的命運。第三輯考察中國官制文化,梳理制度設計的由來與相關思想的形成過程。第四輯記述中國早期
商貿、
戶籍和
稅制的形成。第五輯將關注點聚焦到中華文明的基石上,討論文明演進中先祖奠定的中國人的
哲學觀和
世界觀。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該書是作者用了做學問的功夫,多年潛心研讀典籍文獻,積累了大量讀書筆記的成果展示,是其身為讀書人、作家的責任與擔當的實踐落地。書中的長篇和專題系列文章,顯然是在經過長久思考和研究後寫出的。
作品鑑賞
作者用流暢的語言,在常識層面與當代讀者分享歷史智慧,展示文化之美。《中國人的大局觀》筆法結實通透,具有常識常理的視角。讀者置身經典建構的歷史現場,汲取歷史智慧,感受文明脈動。如果說每一種文明都有其密碼,那么文史原典就是文明的“密碼本”。作者不滿足於此前探究的漢代,而是由此上溯先秦經典。收入該書的第一輯文字圍繞《春秋》,第二輯圍繞《尚書》和《詩經》,最後一輯追溯上古史,探源中華文明。作者從四象、四季、端午、二十四節氣到天文曆法等逐步深入,進而探究歷史的春秋大義。
該書以“時間”主題開篇,從原始的計時工具“表”說起:“棍子被垂直豎立在地面上,立竿見影,‘光陰’被捕捉到了”。光陰是被一格一格計算的,於是就有了“時間”。作者結合字形字義、民風民俗來理解節氣時令及其背後的文化內涵,認為古人對天地間自然現象的認知,明顯受到科學能力的限制,但其中包含的哲學思考也是頗具魅力的。由時間計量到節令曆法,從天象觀測到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以物切入,逐步貫通,令人頓生“原來如此”的通透感。作者把零散的知識點連成一條線、匯成一張網,進而了解歷史的源流、文化的邏輯,令人有所發現和領悟,溫故而知新。
敘事文學講究見人見事見精神,歷史散文也不例外。史海泛舟,作者念念不忘的還是“中國智慧”。分析“庖丁解牛”的故事,作者提出文章要寫得“中肯”,把握規律之外,關鍵在磨礪的過程,“過程磨礪人,也涵養人”。談到絲綢之路,作者引用中外文獻分析其內涵,歷數絲路帶來的中外物產大流通;同時,“絲綢之路得以寬廣和壯大,是接著地氣的,和民生息息相關。”作者由漢代察舉制談及科舉考試,認為科舉制度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有其進步意義: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有助於階層流動;經典研讀對官員是很好的知識和能力訓練,有益於國家治理,而且推動形成了中國人重視讀書的傳統,從而為“書香中國”建設找到歷史依據。
作者擅長抓住關鍵細節,闡發歷史文化內涵。通過《越絕書》“以玉為兵”的記載,作者指出這段材料既講述古代兵器的演變歷史,同時也包含著止戈為武的大國智慧。作者還通過對顧頡剛、錢穆、許順湛等學者成果的引證,探及20世紀考古成果對夏商周三代和五帝時代研究的補正和深化,由文入史,又由史觸及考古,顯示了作者打通文史哲的探索和努力。在“給力的細節”中,通過《史記》與《漢書》材料的比較互見,來看歷史人物的幾個側面。這樣正說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案例很多,作者選擇這些材料、評述這些史實著實走心。
作為作家,穆濤書寫歷史與史官記史有著根本的不同。如果說史官所記的是歷朝歷代家國社稷、王侯將相興衰浮沉的歷史本身的話,那么穆濤所寫則是歷史的氣味。在《中國人的大局觀》中,穆濤聞出了劉邦的任性與一貫的狡黠給大漢興衰帶來的影響,在多篇散文中講到同一個歷史細節:公元前200年剛剛稱帝的劉邦,不顧多方勸阻,在今山西大同與匈奴冒頓單于展開決戰。劉邦在情況不明、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堅持御駕親征就已顯擁有絕對權力的任性,而當其兵敗被困時,又以私賄冒頓王后,並在危急關頭巧用王后忌憚冒頓取勝後俘獲眾多大漢美女而會使自己失寵的心理,成功阻止了冒頓的圍剿,讓自己有幸逃脫。在這一細節中,穆濤嗅出了個人性情決定歷史興衰的道理,得出了一仗輸了150年的結論。這種歷史的性情決定論的氣味,還漫溢在呂后與冒頓單于的互通國書、漢文帝的五個“罪己詔”等歷史細節之上。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3年1月,《中國人的大局觀》入選“2022文學報年度好書榜”。
2023年5月13日,《中國人的大局觀》獲得“首屆灕江文學獎”散文獎。
2023年12月5日,《中國人的大局觀》獲得“首屆楊升庵文學獎”散文獎。
作品評價
學者、上海開放大學教授鮑鵬山:寫歷史,一定是寫問題,《中國人的大局觀》中的文字,不是閒來無事亂讀書,然後塗鴉,而是在尋找一些問題的答案:為什麼中國成了中國;為什麼中國能歷經幾千年而其命維新;為什麼老大之中國又永是少年之中國;為什麼政治大一統的中國,又能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為什麼朝廷意志那么獨斷的古代中國,又有那么多自由的甚至反叛的文學;為什麼古代中國的政治生活有那么多僵化、嚴厲的教條,而中國人的自然觀又如此生動活潑,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又有那么多的美。
作家、陝西省作家協會主席
賈平凹:《中國人的大局觀》說散文也是散文,說雜文也是雜文,在我心目中,它是散文的一種,從我個人來講,我欣賞這一種。穆濤的這些文章裡面有他的觀念,有他的智慧,同時也有對具體問題的思考。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陸三強:讀了《中國人的大局觀》,就會發現它不是簡單的典籍解說、歷史敘事,而是一部作家眼中和筆下的文化史、思想史,一部大散文表現的大歷史。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穆濤,河北廊坊市人,現任中國作家協會散文專委會委員,陝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美文》雜誌常務副主編。出版著作有《俯仰由他》《放心集》《平凹之路》《肉眼看文壇》《看左手》《先前的風氣》等。獲陝西省三五人才,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