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信息保障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信息保障基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2010年7月19日舉行信息保障基地成立大會,標誌著解放軍首支戰略信息支持保障力量正式建成。外界還將此解讀為解放軍網路戰司令部開始成軍。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保障基地成立總參信息保障基地,是落實胡錦濤主席重要戰略思想、推進解放軍信息化建設科學發展的重要步驟,也是深化和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集中統管網路資源的重大舉措,標誌著解放軍建制序列中有了一支戰略信息支持保障力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保障基地
  • 成立時間:2010年7月19日
  • 成立機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
  • 實質:拳頭力量軍隊信息化建設生力軍
  • 作用:防範和反擊戰略信息戰
  • 副總參謀長章沁生馬曉天
成立背景,使命任務,特徵,低進入成本,傳統邊界的模糊化,觀念操縱,戰略情報收集面臨嚴重挑戰,

成立背景

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保障基地成立總參信息保障基地,是落實胡錦濤主席重要戰略思想、推進解放軍信息化建設科學發展的重要步驟,也是深化和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集中統管網路資源的重大舉措,標誌著解放軍建制序列中有了一支戰略信息支持保障力量。
解放軍已經要求把信息保障基地建設成一支拳頭力量和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生力軍。中國著名軍事專家江風指出,在信息社會中,公用和私人網路互聯,軍用和民用網路互聯,各國之間的網路也都已聯為一體,如何防範和反擊戰略信息戰進攻變得日益迫切和重要。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信息保障基地
成立大會
他指出,相對於已開發國家,中國軍隊對於計算器網路的依賴程度還較小,但這一落後的“優勢”,將隨著中國不可避免地進入網路時代而問題凸顯。

使命任務

總參謀部信息保障基地成立大會2010年7月19日在京舉行。會上宣讀了中央軍委關於組建總參謀部信息保障基地的批覆和信息保障基地領導的任職命令。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陳炳德出席會議,並向信息保障基地授軍旗。成立總參信息保障基地,是貫徹落實胡主席重要戰略思想、推進我軍信息化建設科學發展的重要步驟,是深化軍隊改革、加強軍隊信息化建設集中統管的重大舉措,標誌著我軍建制序列中有了一支戰略信息支援保障力量。會上,還明確了信息保障基地擔負的使命任務,提出了加強信息保障基地的建設目標,要求努力把信息保障基地建設成為我軍戰略信息支援保障的拳頭力量,成為軍隊信息化建設的生力軍,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信息保障基地
授旗儀式
副總參謀長章沁生馬曉天、孫建國、侯樹森,總參謀長助理戚建國、陳勇,以及四總部有關領導出席會議。

特徵

低進入成本

戰略信息戰的一個最具本質性的特徵就是低進入成本。一個形象的描述就是:一個絕頂聰明的14歲的孩子,外加一台電腦、一個數據機、一條電話線就可以發動戰略信息戰進攻。

傳統邊界的模糊化

由於在信息社會中,公用和私人網路互聯,軍用和民用網路互聯,各國之間的網路都已聯為一體,各類用戶數量極大,你很難搞清進攻是來自國內還是國外,也很難搞清楚某次進攻究竟應算是犯罪活動,還是戰爭。比如說,一個比敵人弱得多的對手,可以收買個人或犯罪團伙,對敵人發動戰略信息戰進攻,可是你卻找不到主使者。總而言之,你很可能不知道誰在被攻擊,被誰攻擊……或誰在主使。因此,如何防範和反擊戰略信息戰進攻,由誰負責防範和反擊,最根的是以對付國外潛在敵人的方式還是以對付國內犯罪的方式進行防範和反擊,都成了問題。這不僅牽涉到防範和反擊的難度,而且牽涉到立法、執法,以及有效防範與保障公民基權利的矛盾等問題。

觀念操縱

所謂觀念操縱,倒是一個比較古老的概念,實際上就是宣傳工作。過去,宣傳工作的工具主要是掌握在政府和大眾媒介手中。即使是在具有新聞自由的國家,你平時可以看到大眾媒介與政府、企業界的矛盾,但在重大問題上,特別是對外問題上,三者往往是一致的,因為三者均屬上層統治集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信息保障基地
解放軍演練網路戰
然而,網際網路,特別是具有圖形界面因而一般老百姓都會使用的全球資訊網的出現,使得政府和大眾失去了信息壟斷的權力。信息技術使得個人和小集團都獲得了出版的能力,而在過去,雖說有“出版自由”,實際上,無論在哪個國家,沒有大量的金錢,出版自由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的。
網際網路的這一特性使政府感到不安,因為當它與某個敵人作戰時,如果不能控制住輿論,那么,公眾對其戰爭的支持就可能出現嚴重問題。 信息技術的發展除了使得信息來源多樣化之外,還可以提供一整套比過去更為強有力的欺騙工具。比如說,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偽造敵方領導人在電視上的形象,使其說公眾不愛聽的話,做公眾不喜歡的事。
海灣戰爭期間,美國陸軍第4心理作戰部隊的專家們就曾考慮過用一種叫做Commando Solo的專用電子心理戰飛機控制住伊拉克的電視台,在上面播放薩達姆·海珊喝威士忌、吃火腿(這兩件事都是伊斯蘭教所不允許的)的偽造錄像片。 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偽造文字、聲音、圖像等所有的東西。對於越來越依賴經由電子裝置傳輸的信息的現代人來說,被一個人工的、完全虛假的信息環境所徹底欺騙是完全可能的。
一個還不能完全看清楚的問題是,過去的無線電廣播、電視等手往往易於被大集團,如政府、大企業等把持;新的信息手,如網際網路,是否如此容易被大集團所把持呢?兩種可能性都存在:一個可能性是信息技術的進步使得大集團更易於全面控制和偽造整個信息環境,另一個可能性是信息技術的進展使得信息渠道來源極為多元化。究竟如何?要看信息技術今後的發展。

戰略情報收集面臨嚴重挑戰

在信息戰時代,你很可能不知道你的敵人是誰,意圖是什麼,能力有多大。由於信息戰的低進入成及邊界模糊不清,情報機關在提供有關當下和未來的威脅的及時和可信的情報方面將面臨極大困難。傳統的戰略情報收集是把注意力集中於若干個特定的作為“威脅”的民族國家,種種非國家實體,如非政府組織、國際犯罪集團等,也有可能構成威脅,也必須被包括進戰略情報收集的對象之中。然而,由於這些非國家實體是高度流變的,情報收集的難度因而會加大。另外,由於信息技術,例如加密和解密技術的飛速變化,某個特定的攻擊者的能力很難確定。比如某個小組織在解密技術方面偶然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它就可能在一時間內獲得極大的打擊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