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一兵團
- 部隊前身:湖南和平起義的國民黨第1兵團
- 列編時間:1949年10月
- 首任司令:陳明仁
- 首任政委:唐天際
- 撤編時間:1952年10月
部隊前身,部佇列編,部隊參戰,部隊撤編,
部隊前身
1949年夏,四野進軍中南,逼近湖南長沙。8月4日,在中國共產黨的大力爭取下,國民黨原長沙綏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程潛將軍和駐長沙的國民黨軍第1兵團司令官陳明仁將軍領銜,唐星、李默庵、傅正模、李覺等38名將領聯名發出起義通電,鄭重宣布:“正式脫離國民黨政府,今後當以人民立場,加入中共領導之人民民主政權,以人民軍隊為伍。”同時,發表了《告湖南民眾書》《告全省將士書》等文告。8月5日,四野第12兵團先頭部隊46軍138師進入長沙。
起義前,陳明仁的第1兵團(轄14、71、100軍)和程潛的地方保全部隊共10餘萬人,起義通電發出後,因事前缺乏溝通,陳明仁又無親信部隊,即有大批部隊叛逃,包括1兵團的4個副司令官、所屬3個軍的9名正副軍長和4個整師另1個團等,實際參加起義的官兵約77000餘人。
8月中旬,起義部隊陸續移駐瀏陽縣城以南的大瑤、以西的躍龍市、西北的永安市等處集結,進行第一次整編。考慮到程、陳等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部隊尚未完全隔斷與國民黨的關係,以及大西南尚未解放的軍事、政治形勢,根據程、陳的要求,中共允許起義部隊暫用“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的稱謂。這個稱謂既有利於起義部隊區別於蔣桂的國民黨軍,暫時團結內部,又有利於政治上給蔣桂以打擊。
起義部隊整編後的番號為中國國民黨人民解放軍第1兵團,司令員陳明仁,副司令員李覺、魏鎮、傅正模、唐生明、王勁修,參謀長李覺(兼)。兵團下轄第1、2、3軍。第1軍軍長王勁修(兼),以原100軍197師、71軍232師、100軍307師依次編為第1、2、3師。第2軍軍長傅正模(兼),以原14軍63師、憲兵10團和長沙綏署、湖南省政府、保全司令部各自的警衛大隊等部組成第4、5師,第6師為空番號。第3軍軍長彭傑如,以原湖南保全1、2、3師和4師12團等部組成第7、8、9師。值得一提的是,第1軍第2師是楊虎城將軍17路軍一部改編的38軍177師531團延續下來的具有光榮愛國傳統的部隊,也是整個兵團最初整編時一保留的現役部隊。
部佇列編
1949年9月29日,四野領導人根據陳明仁將軍和廣大起義官兵的強烈要求,電呈中央軍委,提出對陳明仁部進行第二次整訓,將原第1兵團3個軍9個師整編為1個兵團2個軍6個師,正式編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的建議。10月初,毛澤東主席回電四野:“你們根據陳部現有的人數給以兩個軍6個師的正式番號是適當的,軍委已決定給以21兵團、第52軍、第53軍及214至219師番號。”
1949年10月20日,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於漢口以戰字第105號命令,將陳明仁部隊改編之正式番號予以頒布。
1949年11月1日起,部隊番號正式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兵團,陳明仁任司令員,唐天際任政治委員。轄第52、第53軍,隸屬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建制。
部隊參戰
1950年11月17日,為加強廣西剿匪力量,中南軍區決定,將第21兵團由湖南調廣西剿匪。從率部起義以來,陳明仁一直想帶兵打仗,多次請戰,朝鮮去不成,剿匪不能再錯過了。兵團全體指戰員士氣高漲,鬥志旺盛,特別是起義過來的官兵,感到過去無功於人民,起義後第一次執行戰鬥任務,是為祖國為人民立功的大好時機。
1950年12月,陳明仁、唐天際率52、53兩軍從湖南醴陵向廣西進發,兵團部駐桂林,52軍駐桂北鹿寨,53軍駐桂南南寧。當時,中央軍委下達第21兵團的剿匪任務是限期6個月肅清。廣西的地形複雜,民情強悍而好鬥,語言難懂,李宗仁、白崇禧統治廣西近30年,民團建設較有基礎,要求6個月肅清殘匪的任務是艱巨的。第21兵團根據中南軍區指示,先將兩個軍部署在湘桂和黔桂兩條鐵路沿線,維護交通,掩護築路工程部隊修復國民黨軍破壞了的黔桂路北段,修通柳州至南寧的鐵路,爾後逐次向鐵道兩側地區推進,採用以班、排小部隊築碉駐守和集結機動兵力進剿的戰術,實行正面的分區清剿。部隊在山嶽地帶作戰,爬山越嶺,不講條件,不畏艱難。在缺吃少穿的情況下,積極搜山夜伏,負傷不下火線,勇猛爆炸山洞,想方設法多捉土匪,多繳匪槍,多建功勞,發揚了我人民解放軍的戰鬥作風。同時嚴守紀律,模範執行政策,遵守當地民族風俗習慣,深入發動民眾,開展反霸鬥爭,幫助民眾,爭取民眾,獲得了民眾的擁護。軍政、軍民配合密切,很快就肅清了鐵路沿線的殘匪,逐步向偏遠山區擴展。
大瑤山區乃瑤族聚居之地,山高地險,貧窮閉塞,語音不通,難於交往,加之土匪的歪曲宣傳,瑤民對解放軍初始多抵抗逃避。我軍針對他們缺鹽、缺糧、缺布、缺醫藥的情況,將這些物資送上山去發放,並無償為他們治病。通過紮實的民眾工作,瑤民逐漸對解放軍產生了信任和支持,動員起來的瑤民積極協助我軍圍剿大瑤山區土匪,加快了剿匪作戰的進程。
1951年4月中旬,53軍指揮219師會同雲南、貴州軍區部隊進剿百色地區之西隆、西林、田西三縣之匪,217師部隊和百色軍分區、南寧軍分區部隊進剿東蘭、鳳山、田陽、凌雲等地之匪。百色地區貧瘠且多粗脖子病,第21兵團運去大批食鹽、海帶、鹹魚等富含碘鈣質的食品和藥物,解決人民飲水中缺碘鈣的問題。當地人民民眾紛紛組織起來偵報匪情,協助解放軍搜山圍剿,有些藏匿在深遠山洞的匪首、電台,也在民眾的幫助下搜獲。至5月底,百色地區共殲匪1.5萬餘人。到8月,219師在兄弟部隊配合下,對從雲南回竄至西隆、西林、田西、凌雲4縣的吳中堅等股匪展開進剿,至9月上旬將其基本肅清,又殲匪5000餘人,吳中堅等一批匪首全部就擒或擊斃。
在廣西第二階段剿匪中,第21兵團受到了很大的鍛鍊和考驗,勝利完成了剿匪任務,共殲匪30164人,繳槍37718支。
在廣西第二階段剿匪中,第21兵團受到了很大的鍛鍊和考驗,勝利完成了剿匪任務,共殲匪30164人,繳槍37718支。
部隊撤編
1951年11月,52軍和53軍番號撤銷,52軍之214師和215師、53軍之217師和219師直屬第21兵團指揮。
1952年10月,兵團番號撤銷,兵團部改編為第55軍軍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