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是1949年2月以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蘇北兵團機關各一部組成第九兵團領導機關;轄第20、27、30、33軍4個軍(上海戰役後,兵團所轄部隊多次調整)。司令員宋時輪,政治委員郭化若,參謀長覃健,政治部主任謝有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九兵團
  • 別名: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九兵團
  • 司令員:宋時輪、王建安
  • 政治委員:郭化若、宋時輪
歷史沿革,編制序列,下轄部隊,變動情況,

歷史沿革

1949年2月,根據中央軍委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以原蘇北兵團山東兵團機關各一部組成第9兵團機關,宋時輪任司令員,郭化若任政治委員(後宋時輪兼政治委員),覃健任參謀長,謝有法任政治部主任。轄第20、第27、第30、第33軍,共13.8萬餘人。
同年4~5月參加渡江戰役,在安徽省境內強渡長江後,一部控制蕪湖;主力與第10兵團東西對進,於郎溪廣德地區合圍殲滅由南京、鎮江南逃的國民黨軍5個軍。
在解放上海的作戰中,與第10兵團等部先以鉗形攻勢,切斷守軍海上退路,繼而會攻市區,解放上海。隨後,擔負淞滬警備任務,兵團部兼淞滬警備司令部。7月中旬,兵團部免兼淞滬警備司令部,所屬部隊大部轉入整訓。淞滬地區的警備任務由第33軍等部擔負。
1950年1月,第30軍調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同月,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調整部隊編組,第9兵團轄第20、第23、第26、第27軍,陶勇任兵團副司令員。5月,在四川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6兵團經改編後,補入第9兵團。11月,第9兵團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1955年4月,第9兵團番號正式撤銷。

編制序列

下轄部隊

20軍(含第58、第59、第60師),劉飛任軍長,陳時夫任政治委員;
27軍(含第79、第80、第81師),聶鳳智任軍長、劉浩天任政治委員;
第30軍(含第88、第89、第90師),謝振華任軍長,李乾輝任政治委員;
第33軍(含第97、第98、第99師),張克俠任軍長,韓念龍任政治委員。

變動情況

1949年7月11日,華東軍區決定,以第33軍軍部和第9兵團一部為基礎,組建淞滬警備司令部,宋時輪兼任淞滬警備司令,第33軍番號暫予保留。13日,34軍100師調歸淞滬警備司令部指揮。8月1日,新的淞滬警備司令部正式成立,第33軍炮兵團和教導團改稱為淞滬警備司令部炮兵團和教導團。
1950年1月16日,華東軍區決定第30軍軍部調歸海軍,所屬第88、第89、第90師分別調歸第26、第20、第27軍建制,第30軍番號撤銷。
1950年1月,第23軍調歸第9兵團建制,陳慶先任軍長,符確堅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譚知耕任參謀長。
1950年1月,第8兵團的第26軍奉命歸第9兵團指揮,和9兵團的20、23、27軍組成攻台的第一梯隊。
1950年5月,由淞滬警備司令部高射炮指揮所與陸軍第100師師部合併,組成高射炮兵第3師。
1950年5月,第23軍開赴浙東,參加舟山群島戰役和浙東地區剿匪作戰。
1950年11月,第三十三軍番號撤銷,所轄第九十七師、九十八師、九十九師分別改為華東公安軍第十四師、第十五師、第十六師。
1950年1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9兵團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1950年11月1日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11月7日開始入朝。宋時輪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陶勇任副司令員,覃健任參謀長,謝有法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20、第26、第27軍。1951年9月~1952年12月,該兵團司令部兼志願軍和人民軍東海岸聯合司令部,宋時輪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52年6月,第26軍回國。8月,王建安接任司令員(後兼政治委員)。9月,第23、第24軍入朝輪換第20、第27軍(此兩軍回國)。1953年4月,王必成任副司令員。在此前後,胡炳雲接任參謀長。該兵團先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第四次(第26軍)和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防禦戰役、1952年春夏鞏固陣地作戰(第26軍)、1953年春反登入作戰準備和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並指揮過第39、第40、第12和第16軍。
1955年4月,第9兵團番號正式撤銷。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