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八零師是1947年8月1日由太岳各軍分區和地方基幹團升級而成的野戰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八零師
- 外文名:People's Liberation Army
- 前身:晉冀魯豫軍區第8縱隊的第24旅
- 首任旅長:王墉
- 成立時間 :1947年8月1日
烽火中誕生,戰鬥里成長,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正式建成軍,千里大轉戰,扶眉戰役,秦嶺戰役,進軍西南,鞏固政權,
烽火中誕生
70團是由太岳軍區第2軍分區警衛4團升級的,團長段龍章、政委陳安海,其前身是抗戰期間洪洞獨立團、臨汾游擊大隊和洪洞縣新兵營合編的。這個團在上黨戰役執行堵截任務俘敵I000餘名。活捉閆l68師師長郭天興。
71團是太岳第3軍分區的56團,團長北沙,政治委員吳成德。其前身是夏縣康俊仁抗日游擊隊、太岳區派來的基幹團和垣南支隊。該團於1947年7月圪日在乎陸縣廟底村曾創造了一個地方團殲滅蔣軍1個主力團(248團)的輝煌戰例。
72團是太岳軍區第4軍分區獨立2團新編的。團長馬林久政委方升普。其前身是濟晾獨立營與王屋獨立營。-1946年1月14日在濟源縣坡頭鎮南灘戰鬥中,9連3排全部壯烈犧牲。這三個團在升級前為開闢、擴大、堅持太岳根據地進行了浴血戰鬥,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24旅經歷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艱難歷程,它的領導骨幹,是來自八路軍、山西新軍和土生土長的地方幹部,因而具有一定的戰鬥力,在升級野戰軍後,多次承擔攻占堅固設防城市的任務。
戰鬥里成長
1947年7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緊接著,華東野戰軍挺進魯西南、陳謝兵團挺進豫西,打破了蔣介石在中原戰場的防禦體系,蔣家王朝開始基陷巢傾了。這時,由毛主席、中央軍委任命的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徐向前和副政委薄一波,根據革命形勢的發展,遂向內線部隊提出新的歷史重任,不僅要支援外線作戰爭而且要消滅內線殘餘敵人。為了奪取國民黨蔣介石控制和嚴密防守的許多大中城市,因此,需要組建一支擅長攻堅作戰的戰略部隊,準備進行大規模的攻堅作戰。
24旅一組建就邊戰鬥邊學習邊提高,迅速擺脫了過去那種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的游擊作戰狀態。
運城戰役
1947年8月,24旅一組建即面臨著拔除運城守敵這顆硬“釘子”的任務。當時除71團有幾個老的連隊外,其他團成份比較新,既缺乏攻堅戰經驗,裝備又極差,全旅只有一門山炮和11門迫擊炮。在二打運城外圍戰中,部隊雖打得英勇頑強,但仍“啃”不下來。縱隊王新亭司令員傳達徐總的指示說:“攻下運城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只要能全殲敵人,我們就不怕付出代價。”並又說:“攻克運城之關鍵:第一,充分的準備,掃清一切登城障礙,第二,在城外給敵有生力量以相當殺傷,而我軍登城之前又不致有過份消耗,儘量利用坑道作業,強行爆破摧毀外圍工事,可以減少我軍傷亡。”由於24旅不善於使用小型炸藥包作爆破,曾吃了不少苦頭,後來學習兄弟部隊近迫土工作業,單兵連續爆破的經驗,才連續攻克了敵人外圍群碉地堡。正當我軍攻城之際,敵情突然發生了變化,胡宗南將增援隴海路的36整編師四個旅(12個團)調頭北渡黃河增援運城,我軍不得不撤圍打援。24旅按照縱隊指示,發揮長距離奔襲敵人戰法,利用黑夜強襲在乎陸潭裡和柳溝宿營之敵,戰鬥三個小時,殲敵千餘人,繳獲四門迫擊炮和大批槍枝彈藥。
三打運城開始,徐總又指示:“要教育部隊頑強不屈,堅持最後五分鐘,這是最緊要的關鍵。這個時機,決定於何方能堅持熬過這最後五分鐘,何方就能取得勝利,常常是你遇到困難、決心發生動搖的時候,恰恰正是敵人感到絕望的時候。這是最後五分鐘。”徐總的話成為鼓舞廣大指戰員的戰鬥號角和戰勝困難的精神支柱。在三打運城的關鍵時刻,胡宗南西援隴海路的四個旅又企圖北渡黃河增援。24旅按照縱隊指示,提前發動總攻,兩個突擊團先頭部隊飛速越過外壕,搭雲梯登城。正在此時,雲梯被敵側射火力打斷,後續部隊無法上去,登城未果。再次攻城時,23旅採用坑道爆破打開缺口,部隊突進城去。不料敵人在強大火力掩護下實施反衝擊,占領並封閉了突破口,這時王新亭司令員急令24旅迅速投入戰鬥,我71團不惜一切代價,會同23旅69團再次撕開了口子,確保後續部隊前進。24旅其他兩團和兄弟部隊相繼投人戰鬥,運城遂告解放。
臨汾戰役
運城戰役後,準備攻打臨汾。前指和8縱隊指令71團在戰地進行登城訓練,這標誌著24旅攻堅能力的迅速提高,72天的臨汾戰役,可說是180師歷史上摔打磨勵而損傷又比較嚴重的一仗。旅長王墉和幾位指揮出色的團幹部馬林、方升普、蘇友聯等均犧牲在前沿陣地上。王墉旅長犧牲後,先由胡正平,後由鄧仕俊出任
旅長,72團由尚坦任團長,李懋召任團政治委員,董振修任團政治處主任。
1948年初,遵照毛主席教導和徐總的指示,開展了以查階級、查思想和查作風為內容的新式整軍運動,實行政治民主、軍事民主、經濟民主。在此基礎上公開連隊黨支部,發動民眾審查黨員,並吸收了一批積極分子人黨,壯大了黨的隊伍,使支部成為連隊的堅強戰鬥堡壘。
徐總十分重視發揚軍事民主,集中戰士的智慧。在討論制訂臨汾作戰方案時,他不僅同縱隊、旅的指揮員商討,還認真吸取基層指揮員和戰士的想法,發動大家獻計獻策。他在臨汾五打土壟坎的戰鬥申,親鼻召開過戰術調查研究會,共同總結經驗教訓。因而通過臨汾戰役,提高了廣大幹部的戰術素養與戰士的技術水平。
晉中戰役
晉中戰役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與攻堅戰相結合的一個典範。24旅會合兄弟部隊,消滅了兩倍於自己的敵人,培養出了頑強拼搏的硬骨頭作風,不少連隊打得只剩下一二十人,甚至幾個人,但仍堅持戰鬥。晉中戰役開始,當24旅準備聚殲由汾陽、介休地區北竄之敵34軍高倬之部,進至介休張蘭鎮汾河東岸地區時,即與閻錫山的“親訓師”及“親訓炮兵團”遭遇,副旅長常仲連隨72團行動,及早下決心向敵發動戰鬥,王觀潮政委和鄧仕俊旅長昕到槍聲後即隨71團2,3營趕至71團1營處,並迅速將70團也調了上來。71團1營以及72團1營都先敵開火,爭取了主動權,將優勢之敵衝垮。打亂了敵人的計畫。接著,70團也迅速趕來增援。爾後23旅又趕來增援全殲該敵。此次戰鬥,24旅斃、俘敵4000餘人,與兄弟部隊共繳獲山炮24門。緊接著,24旅兼程北上,與兄弟部隊一舉攻克祁縣縣城,並又連夜趕到太谷大常鎮地區,圍攻閻錫山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主力兵團。71團在68團協同下,首先擊破趙承綬集團防禦陣地的徐溝縣戴李青,為縱隊向敵縱深處南莊發展,打開了進攻道路。戴李青守敵是閻錫山收編投降日軍組成的10總隊;敵人拚命頑抗,我攻擊部隊英勇衝殺,白刃格鬥,激戰一天,,將敵人大部擊斃。徐總決心乘勝擴大戰果,在縱隊參謀長張祖諒和.7縱隊司令員彭紹輝的指揮下,24旅與呂梁軍區部隊組成汾西集團,截擊從呂梁向太原逃跑的敵三個軍。24旅在汾河以西與敵激戰一晝夜,俘敵7000餘人,解放了晉源縣,直逼太原外圍。71團占領了距城10里的小王村,控制了汾河大橋。太原城內的敵人恐慌之極,敵集中全城炮群,在一天之內發射炮彈萬餘發,並掩護其部隊向我反撲,均被我擊退。
正式建成軍
1949年2月19日,中央軍委命令,統一編制解放軍序列,原華北一兵團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兵團。第八縱隊改為第60軍,24旅為步兵第180師。下轄原70、71、72各團分別改為538、539、540團。3月1日,師直和各團分別舉行了接受新番號的隆重儀式。師長鄧仕俊,政治委員王觀潮,副師長常仲連、參謀長余凱,政治部主任曾柯。
太原戰役
太原戰役前,部隊補充了大批新戰士,經過政治整訓,開展訴苦運動、人民軍隊宗旨和本質的教育,使戰士逐漸明確了新舊兩種軍隊本質的不同,從而提高了階級覺悟。在攻打太原城外四大要塞之-的小窯頭中,71團經過周密偵察和充分準備後,曾一度占領了小窯頭,堅守了一天,敵主力30師以三個團的兵力向小窯頭部隊輪番持續猛攻,所有交通壕和掩體均被重炮摧毀,碉堡也炸爛了,敵人把毒氣彈、燃燒彈都使用上了,我堅守陣地部隊傷亡嚴重,小窯頭又被敵人占了一天。繼由70團2營營長鬍景義率部,以及附屬的68團一個營,經過激戰,又奪回了小窯頭。這次戰鬥之激烈,實屬罕見,陣地反覆易手多次,直到敵人再也無力反撲為止。
在攻克太原東山四大要塞、相繼掃除外圍據點準備攻打太原城時,接到中央軍委指示,從整個戰局考慮,暫停對太原城的攻擊,實行軍事包圍和政治瓦解,直至1949年4月20日18時,我18、19、20兵團及四野炮1師,在彭總統一指揮下(徐總因病休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分作10個箭頭,先後突破敵前沿陣地,並迅猛向縱深發展,敵人整個防線土崩瓦解。我師在前指統一號令下,以538團為前衛:一舉突破6號碉前沿,占領英國墳和大、小巴溝,539團、540團至21日拂曉全部占領東關,全殲守敵,掃除登城障礙,4月24日對太原城發起總攻,5時30分,全線1300門大炮從,四面八方向敵陣地猛烈轟擊,隨後步兵攻人城內,我各團協同兄弟部隊迅速攻占城西北實業公司、電燈公司,橫掃頑抗之敵,經過激烈巷戰,按預定路線直插敵指揮據點一一綏靖公署。戰鬥至上午10時,守城144000名敵人全部被殲,被閻錫山盤踞38年的太原市宣告解放。此役,我師俘敵2397人(內有將官8名,校官38名),繳獲各種炮237門、機槍219挺。
經過運城戰役,臨汾戰役、晉中戰役和太原戰役的艱苦磨鍊,24旅成為一支既能打運動戰、又能打攻堅戰、陣地戰的勁旅。徐總曾對24旅作了很高的評價,他說:“第8縱隊是第一兵團的主力,而8縱的主力是兩個旅(23旅、24旅)。”這個評價是全旅指戰員拋頭顱灑熱血英勇奮戰得來的。解放山西的四個戰役對我師的鍛鍊考驗極大,它顯示了我師不怕疲勞、不怕傷亡、敢打敢拼、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戰鬥作風。軍政素質大大提高,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也學會了指揮步炮兵協同作戰,實現了徐總建設一支善於攻堅的“鐵拳頭”部隊的願望。
千里大轉戰
1949年5月22日,我軍在太谷縣銘賢中學廣場召開了慶功誓師大會,人人鬥志昂揚,決心迸軍西北,解放全中國。我師乾5月31日出發,開始了師組建以來第一次遠征。180師徒步行軍千里,於6月中旬到達西安。接著參加了扶眉戰役。
扶眉戰役
扶眉戰役是我軍進軍西北的第一戰。因師領導班子調整,對作仗戰情況掌握不準確,指揮不靈活,喪失戰機,只539團2營大膽身插敵群之中,並俘敵一部。因此,180師受到了上級的批評。
秦嶺戰役
秦嶺戰役是打開南進大門的關鍵一仗,開始時,敵人以攻為守,妄圖乘我一野圍攻蘭州之際,進犯我天水、寶雞之地,這恰恰給了我誘敵深人、痛殲敵有生力量的絕好機會。於是,彭總決定乘機發起秦嶺戰役。
秦嶺山脈綿延千里,是陝中、陝南天然分界線,北部多斷層,主峰劈立,林木茂密,地形極為險要,為川陝交通要衝。突破秦嶺可直下漢中,,進而打開南進大門。奪取秦嶺,180師奉命擔任第一梯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戰役發起前,師集中四個偵察排由參謀長北沙率領,隱蔽深入敵後,觀察地形,訪問當地民眾,審問俘虜,終於準確地掌握了敵軍兵力部署、工事構築、火力配備和山川地形道路等情況。8月27日,部隊秘密向秦嶺主峰開進,540團為前衛,戰士們從“黃鶴飛不過,猿猱悉攀援”的太白山兩側的“鳥道”前進,時而攀懸崖扒峭壁,時而斬荊棘開新路,摸過雷區,攀過鹿砦,出其不意地摸迸敵人營房,迅速占領了了狗頭寨和韓王丞兩座主峰,打消開了南進大門,獲得了山地戰的寶貴經驗。
進軍西南
胡宗南屯重兵於陝南川北,妄圖阻止我軍南下。在賀龍元帥指揮下,18兵團和60軍令180師順川陝公路追敵前進。1949年11月26日,180師從秦嶺南邊向敵作試探性進攻。當發現敵已南逃時,便立即尾迫,克風縣、留壩、殲滅殘敵。前衛539團於12月7日占領漢中。師部進駐褒城接賀總令,兼程前進。我師以538團為前衛,克沔縣、寧強,奪巴山,與540團合圍廣元敵7兵團裴昌會指揮部。爾後,又以540團為前衛,攻克劍門關,解放劍閣縣,占領綿陽,比預計在此會集、與蔣軍決戰時間提前了6天。當時因敵已潰不成軍,上級令我師急追,於是我師以539團為前衛,該團在姚家渡一戰殲敵3000人;540團於27日中午直逼成都北門,配合二野完成了對成都的戰略合圍任務。
自11月下旬,我師作為中路前衛師發動攻擊以來,在賀老總和兵團首長的正確指揮下,追擊作戰34天,行程1800里,解放縣城14座,殲敵33834人(其中俘敵9253人),受降24033人,繳獲。各種炮113門,機步槍6000餘支汽車250輛戰馬298匹。
鞏固政權
1949年底成都解放後,為迅速建設和鞏固地方政權,180師三個.團奉命分別執行三隊不同任務,538團與兵團補訓團組成溫江軍分區,539團與師直組成眉山軍分區,540團配合兄弟部隊擔任成都警備任務。
師直屬隊兼眉山軍分區後,首先協同地方建立人民政權,建設地方武裝。王觀潮奉命兼任眉山地委書記,並抽調部分團職幹部兼任或擔任縣委書記。分區從部隊抽調營以下幹部562人和五個建制排,分派到分區所屬10個縣建立警衛營和區分隊,壯大地方人民武裝力量。
我師隨即投入主要兵力平息叛亂,執行大規模的剿匪任務,按照“政治為主、軍事為輔、發動民眾、剿撫兼施”的方針,首先集中力。量殲滅最猖獗的股匪,然後採取分散駐剿和反覆清剿。當時駐剿部隊組成戰鬥隊、工作隊和宣傳隊,發動民眾訴苦,建立階級隊伍,對土匪開展政治攻勢,宣布“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政策,張貼布告,設立投誠接待站和武器收繳處,對潛伏之匪特,進行輾轉清剿搜捕,使其無存身之處.對向遠方逃走的匪特頭子,不惜一切代價捉拿,以除後患。不久,溫江、眉山兩地區的股匪基本平息。1950年9月底,538團在溫江地區和川康邊界的深山老林進行剿匪清匪先後斃、捕了“反共救國軍”第一挺進縱隊司令郭保蔥以下23名匪首,匪兵2814名,受到溫江軍分區導令表揚,獲得西軍區獎旗一面。539團在眉山地區組織討伐隊,過雪山深人彝民區,斃、捕“川康挺進軍”總司令喬子俊、反共救國軍司令周臨溪、慣匪首領戴丙南、王銀山,全區共斃、捕匪首528名,匪兵13000人,繳獲步槍6萬多支,受到川西軍區通報表揚。540團擔任成都市警備任務期間,破獲案件139起,抄出大煙土7000兩,銀元300塊,黃金50兩,較好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9月間,該團奉命到貴州剿,殲滅了梵淨山土匪,斃、捕貴州保全副司令聞希哲、第九路軍司令張雲、副司令楊紹固以及楊再梅、夏殿飛等匪首171人,匪兵2359人,繳獲各種槍械1875支。
五、走出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