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川縣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川縣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川縣委員會(簡稱政協武川縣委員會或武川縣政協)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組織,是武川縣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川縣委員會
  • (簡稱:政協武川縣委員會
  • 組織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地方委員會
  • 地點:武川縣
機構慨況,領導班子,機構沿革,主要職能,相關工作,

機構慨況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武川縣委員會下設四個專門委員會和一個辦公室即:提案委員會、經濟科技委員會、教文衛民族宗教委員會、文史委員會和政協武川縣委員會辦公室;辦公室設主任室、副主任室、辦公室、財會室、微機室、檔案室。

領導班子

政協武川縣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2007年11月25日——29日召開。本屆共有委員95人(增補了19名委員),11個界別。張占福任主席。高蘭根、賀巧榮、張春梅、樊永亮任副主席。鄧慶榮任辦公室主任。七屆四次會議後,李潤毛任黨組成員,邢志恆任辦公室主任。

機構沿革

政協武川縣第一屆委員會第霉獄一次會議於1984年5月9日——11日召開,本屆委員67人船船滲乘,界別13個。張瑾任主席。李希泉、王根、楊士才、張維若、蘇秉謙任副主席。劉慈任辦公室主任。本屆共召開三次全委會議。本屆委員會虛設工作、學習、提案審查、文史資料4個專門委員會。
政協武川縣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987年7月18日——23日召開。本屆委員73名,15個界別。狄配智任主席。張殿英、溫俊、張維若、蘇秉謙、強占光任副主席。劉慈、白耀先後任主任。本屆共召開四次全委會議。
政協武川縣第三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991年1月15日—講講企—19日舉行。本屆委員75人,15個屆別。狄配智任主席。張殿英、溫俊、張維若、強占光、王凡任副主席。劉少敏任辦公室主任。本屆共召開三次全委會議。
政協武川縣第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994年1月20日——23日舉行。本屆委員72人,15個界別。于海生任主席。溫俊、石華、王凡、張春梅、王德勝任副主席。張峻任辦公室主任。本屆共召開五次全委會議。
政協武川縣第五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1999年1月19日——23日舉行。本屆共有委員75人,15個界別。李福江任主席。石華、范生富、郎曙敏、徐建英、仝國新、韓元恩、郝秀鋼任副主席。趙補厚任辦公室主任。本屆共召開五次全委會議。
政協武川縣第六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2004年1月5日——9日召開。本屆委員90名,界別11個,宋征和任主席。徐建英、仝國新、韓元恩、高蘭根任副主席,鄧慶榮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室設主任一名、副主任三名;三個專門委員會分別設主任、副主任。
政協武川縣第七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於2007年11月25日——29日召開。本屆共有委員95人(增補了19名委員),11個界別。張占福任主席。高蘭根、賀巧榮、張春梅、樊永亮任副主席。鄧慶榮任辦公室主任。七屆四次會議後,李潤毛任黨組成員,邢志恆任辦公室主任,並增設了一個專門委員會——文史委員會。辦公室設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四個專門委員會分別設主任一名,教文衛民族宗教委員會設副主任一名。
武川縣政協自1984年成立以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雄腳匙重要思想為指導,在中共武川縣委的領導和自治區、市政協的指導下,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項講嬸制度,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旗幟,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團結和組織政協委員、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緊緊圍繞全縣中心工作,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不斷開拓創新,為武川縣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職能

根據政協章程規定,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武川縣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政治協商的主要形式察付求膠是政協舉行槓凝拜的各種協商會議,其中包括:政協委員會全體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主席會議、常務委員專題座談會、各專門委員會會議等,以及政協負責人應邀列席縣委召開的常委會、全委會或人大常委會舉行的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常務委員會,縣政府舉行的部署工作、研究重大問題的常務會議和全體會議,聽取有關情況,直接參與協商討論。此外,還通過舉辦情況通報會、聽取意見座談會等進行協商活動。
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地方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民主監督的主要形式是:通過政協委員會全體會議向縣委、縣政府提出意見、建議;通過常務委員會、主席會議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案;各專門委員會提出建議或有關視察、考察報告;參加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和檢查活動。
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實際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拓展與延伸。其內容除政治協商、民主監督規定的內容外,還包括選擇人民民眾關心、黨政部門重視、政協有條件做的課題,組織調查和視察,積極主動地向黨政領導機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通過多種方式,廣開言路、廣開才路,充分發揮委員專長和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獻計獻策;廣泛參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活動,對一些共同關心的事項開展評議等等。

相關工作

(一)召開會議。會議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協的全體委員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和主席會議以及專門委員會會議。這類會議一般是定期召開。另一類是專題協商會議、調研論證會、研討會、座談會、報告會、情況通報會以及聯誼會等。這類會議不定期召開,會議的議題比較廣泛,針對性強。會議參加者除政協委員外,有時還邀請有關各界代表人士、專家學者參加。
(二)組織視察。主要是組織政協委員實地觀察和檢查各部門、各單位和基層貫徹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以及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情況,發現新的經驗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和建議。視察,主要是配合本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安排和本縣的重要工作部署不定期進行。視察活動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跨地區視察,即組織委員到所在地以外的地區(區、市、縣)進行視察;二是就地視察,即在委員所在地區內進行視察;三是特邀視察,即應有關部門邀請,就某一方面或重大項目進行專題視察。視察報告須轉送縣委、縣政府領導或有關部門研究參考。
(三)開展調研。主要指專題調查研究,一般由常委會議、主席會議或各專門委員會確定題目,由各專門委員會或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研究小組,進行比較系統深入的調查、研討、論證,寫出調查報告,經專門委員會討論通過後,形成建議送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採納。重要的調研報告,有關專門委員會要提請常務委員會議或主席會議審議通過,以常務委員會議或主席會議建議案的形式送縣委、縣政府。
(四)提出提案。政協提案是政協的參加單位和委員向政協全體委員會議或常務委員會議提出的,經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後交有關單位辦理的書面意見和建議。它是政協履行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承辦單位必須向提出提案的委員和單位做出書面答覆,並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規定,保證提案的辦理質量。
(五)反映社情民意。是指把當前社會中帶有普遍性、突出性的問題,散佚於民間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政協委員、政協特約信息員和各界人士蒐集上來,如實地向黨政部門反映的全過程。這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內容有:1.政協委員及各界人士對國家和地方大政方針的制訂與實施的意見、建議,特別是有關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重要決策、部署出台前後的反應;2.人民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普遍性的情緒變化,有識人士的警示性、批評性意見;3.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的意見和建議;4.重大突發事件、嚴重自然災害的實情,特別是消除隱患,維護穩定的意見、建議;5.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中的重要情況,特別是保障委員正常履行職責的意見、建議等。

主要職能

根據政協章程規定,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武川縣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政治協商的主要形式是政協舉行的各種協商會議,其中包括:政協委員會全體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主席會議、常務委員專題座談會、各專門委員會會議等,以及政協負責人應邀列席縣委召開的常委會、全委會或人大常委會舉行的人民代表大會、有關常務委員會,縣政府舉行的部署工作、研究重大問題的常務會議和全體會議,聽取有關情況,直接參與協商討論。此外,還通過舉辦情況通報會、聽取意見座談會等進行協商活動。
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地方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民主監督的主要形式是:通過政協委員會全體會議向縣委、縣政府提出意見、建議;通過常務委員會、主席會議向縣委、縣政府提出建議案;各專門委員會提出建議或有關視察、考察報告;參加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組織的調查和檢查活動。
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實際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拓展與延伸。其內容除政治協商、民主監督規定的內容外,還包括選擇人民民眾關心、黨政部門重視、政協有條件做的課題,組織調查和視察,積極主動地向黨政領導機關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通過多種方式,廣開言路、廣開才路,充分發揮委員專長和作用,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獻計獻策;廣泛參與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活動,對一些共同關心的事項開展評議等等。

相關工作

(一)召開會議。會議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政協的全體委員會議、常務委員會會議和主席會議以及專門委員會會議。這類會議一般是定期召開。另一類是專題協商會議、調研論證會、研討會、座談會、報告會、情況通報會以及聯誼會等。這類會議不定期召開,會議的議題比較廣泛,針對性強。會議參加者除政協委員外,有時還邀請有關各界代表人士、專家學者參加。
(二)組織視察。主要是組織政協委員實地觀察和檢查各部門、各單位和基層貫徹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畫以及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情況,發現新的經驗並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和建議。視察,主要是配合本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安排和本縣的重要工作部署不定期進行。視察活動的方法主要有三種:一是跨地區視察,即組織委員到所在地以外的地區(區、市、縣)進行視察;二是就地視察,即在委員所在地區內進行視察;三是特邀視察,即應有關部門邀請,就某一方面或重大項目進行專題視察。視察報告須轉送縣委、縣政府領導或有關部門研究參考。
(三)開展調研。主要指專題調查研究,一般由常委會議、主席會議或各專門委員會確定題目,由各專門委員會或有關部門組成調查研究小組,進行比較系統深入的調查、研討、論證,寫出調查報告,經專門委員會討論通過後,形成建議送縣委、縣政府有關部門研究採納。重要的調研報告,有關專門委員會要提請常務委員會議或主席會議審議通過,以常務委員會議或主席會議建議案的形式送縣委、縣政府。
(四)提出提案。政協提案是政協的參加單位和委員向政協全體委員會議或常務委員會議提出的,經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後交有關單位辦理的書面意見和建議。它是政協履行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承辦單位必須向提出提案的委員和單位做出書面答覆,並根據縣委、縣政府的有關規定,保證提案的辦理質量。
(五)反映社情民意。是指把當前社會中帶有普遍性、突出性的問題,散佚於民間的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政協委員、政協特約信息員和各界人士蒐集上來,如實地向黨政部門反映的全過程。這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內容有:1.政協委員及各界人士對國家和地方大政方針的制訂與實施的意見、建議,特別是有關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重要決策、部署出台前後的反應;2.人民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特別是普遍性的情緒變化,有識人士的警示性、批評性意見;3.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的意見和建議;4.重大突發事件、嚴重自然災害的實情,特別是消除隱患,維護穩定的意見、建議;5.統一戰線和人民政協工作中的重要情況,特別是保障委員正常履行職責的意見、建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