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簡介
榆林市政協的前身是
1986年7月成立的榆林地區政協聯絡組。1989年10月,經中共
陝西省委批准,原榆林地區政協聯絡組改稱為“政協陝西省委員會榆林地區聯絡組”,1993年9月,改為“政協陝西省委員會榆林地區工作委員會”。隨著撤地設市,
人民政協事業也不斷推向前進。
2000年6月23一24日,政協榆林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標誌著市一級政協組織—政協榆林市委員會成立,同年7月1日正式掛牌,開啟了榆林市人民政協事業的新征程。
2005年6月28日至7月3日,政協榆林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榆林市政協圓滿換屆,2009年召開了政協榆林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2010年將換屆。
機構設定
榆林市政協內設工作機構6個,分別是:提案委員會、財經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人口資源環保城建委員會;內設
辦事機構4個,分別是:
辦公室、研究室、綜合業務處、機關事務中心,均為正縣級建制。現有主席1名、正市級諮詢員1名、副主席7名,秘書長1名、副秘書長4名,常務委員會委員54名,政協委員330名。本屆政協設25個界別。
全市共轄榆陽、神木、府谷、定邊、靖邊、橫山、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子洲十二個縣(區),均設有政協組織,全市兩級政協委員總數2149名。我市人民政協事業在中共榆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黨和政府工作中心,切實履行
政治協商、
民主監督、
參政議政職能,充分發揮協調關係、匯聚力量、建言獻策、服務大局的重要作用,經過一屆接著一屆的不懈努力、積極探索,煥發出了無限生機和創新活力。
歷史沿革
1986年7月,根據中共陝西省委轉發《關於省政協五屆四次會議的情況報告》通知精神,中共榆林地委決定,成立榆林地區政協聯絡組,編制3人,設在地委
統戰部,業務由地委統戰部代管。1988年4月,中共榆林地委遵照中共陝西省委關於加強省、縣(市)政協上下工作聯繫的指示,加強了對縣(市)政協工作的領導,確定“地區政協聯絡組為縣級建制”,機構單設,作為地委的辦事機構,協助地委聯繫縣(市)政協工作。
1989年10月,經中共陝西省委批准,原榆林地區政協聯絡組由縣級建制升格為地廳級建制,改稱為“政協陝西省委員會榆林地區聯絡組”,為政協陝西省委員會的派出機構,受中共榆林地委和省政協雙重領導,下設縣級建制辦公室,具體負責聯絡組日常工作。根據工作需要,1992年10月辦公室始設政秘科、組織聯絡科、學習提案科、調查研究科4個科室。
1993年9月,為進一步發揮人民政協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加強地方政協工作,省政協第七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將“政協陝西省委員會榆林地區聯絡組”改為“政協榆林地區工作委員會”。1996年6月,政協榆林地區工作委員會內設機構由一室即辦公室,增加為一室(辦公室)和一處(綜合業務處),均為縣級建制,進一步健全了組織機構,推進了政協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
1998年6月,政協陝西省第八屆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決定,曹步榮同志任政協陝西省委員會榆林地區工作委員會主任。
隨著撤地設市,政協陝西省委員會榆林地區工作委員會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成立了市一級政協組織—政協榆林市委員會。2000年6月23一24日,政協榆林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政協榆林市第一屆委員會領導班子(名單附後),同年7月1日正式掛牌。
政協榆林市委第一屆委員會內設工作機構6個,分別是:提案委員會、財經和農村工作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人口資源環保城建委員會.內設辦事機構4個,分別是:辦公室、研究室、綜合業務處、機關事務中心。政協榆林市第一屆委員會有常務委員43名,2002年4月5日政協榆林市第一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補選常務委員4名,至此常務委員共47名;有來自24個界別的委員266名,2002年3月,市政協一屆九次常委會增補委員24名,至此委員總計290名。
2005年6月28日至7月3日,政協榆林市第二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榆林召開,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市政協領導班子(名單附後)。本屆委員會有常務委員51人,共由25個界別的330名委員組成,一次會議安排310名,缺額部分逐步增補.內設工作機構和辦事機構同第一屆。
政協領導
2016年3月23日下午,政協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選舉產生政協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常務委員。
經投票選舉,劉春橋同志當選為政協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主席;高嶇、賈正蘭、苗豐、楊志先、麻占平、蘇世強等同志當選為政協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白建琴同志當選為政協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秘書長;卜春亞、馬小莉等同志當選為政協榆林市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主席
劉春橋
副主席
高嶇、賈正蘭(女)、苗豐、楊志先、麻占平、蘇世強
秘書長
白建琴(女)
歷屆領導
第一屆
(2000.6-2005.6)
主席:劉漢興
副主席:劉浪、鄭宏有、胡云閣、張芳(女)、王世英、李瑞
諮詢員:黨凱
秘書長:杜寧
副秘書長:惠世新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伴、王佩、王智、王利生、王效力、王彩芳(女)、馮仗偉、馮斌忠、馮成文、邊兆芳(女)、劉兆軍、劉啟文、劉茂芳(女)、紀兆萬、安一棟、李丁、李保才、李德忠、楊東明、張正平、蘇祿璽、苗飛、周萬山、屈秋耘、趙世業、趙建國、郭雲琴(女)、賀佩蓉(女)、高秀華(女)、秦偉、賈仲廉、常偉、崔建忠、曹林、童輝、靳懷光、燕小軍、魏微
內設機構(2000.6-2005.6)
【提案委員會】
主任:賀春生
副主任:白書平
【財經和農村工作委員會】
主任:劉振元
副主任:馬維驥
【學習文史委員會】
主任:王亦群
副主任:馬鵬英
【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主任:安一棟
副主任:馮成文
【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
主任:劉致敏
副主任:馬錦毅
【人口資源環保城建委員會】
主任:陳恩寬
副主任:高建茹(女)
【辦公室】
主任:惠世新(副秘書長)
副主任:李志宏
【研究室】
主任:張萬英
【綜合業務處】
處長:郝世平
副處長:李俊芳(女)
第二屆
(2005.7-2009.2)
主席:劉漢興
副主席:張自明、張芳(女)、王世英、李瑞、喬萬榮、趙建國、姬寶順
諮詢員:胡云閣
秘書長:張萬英
市政協調研員:杜寧
副秘書長:惠世新、郝世平、李志宏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茂貴、王成、王伴、王艷芳(女)、王彩芳(女)、史貴祿、馮仗偉、馮成文、邊兆芳(女)、劉盛、劉亞飛、劉兆軍、劉培金、安治生、蘇鎖林、李丁、李保才、張宏、張玉華、苗飛、趙世業、姚廣龍、賀加明、賀和平(女)、賀偑蓉(女)、秦偉、賈正蘭(女)、賈仲廉、高利民(女)、高秀華(女)、高忠厚、曹林、曹好成、盛成玉、常偉、崔永凱、崔建忠、韓文芝、韓繼林、溫建剛、薛顯平
內設機構(2005.7-2009.2)
【提案委員會】
主任:李俊芳(女)
【財經和農村工作委員會】
主任:馬維驥
【學習文史委員會】
主任:馬鵬英
副主任:王馨
【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主任:馮成文
副主任:白雲國
【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
主任:馬錦毅
副主任:李靖生
【人口資源環保城建委員會】
主任:馮成
副主任:趙曉亮
【辦公室】
主任:高光耀、惠世新
調研員:高建茹(女)
【研究室】
副主任:柴自軍
【綜合業務處】
處長:郝世平(副秘書長)
副處長:邊兆芳、王國偉
【機關事務中心】
主任:李志宏(副秘書長)
副主任:劉培祿、武利忠
第三屆
(2009.2——2010.7)
主席:白玉仁
諮詢員:劉漢興
副主席:張自明、王世英、李瑞、喬萬榮、趙建國、姬寶順、劉洪
秘書長:張萬英
副秘書長:郝世平、李志宏、馬錦毅、高光耀
常務委員(按姓氏筆畫為序):
丁茂貴、王成、王伴、王艷芳(女)、王彩芳(女)、史貴祿、馬繼洲、馮成、馮仗偉、馮成文、邊兆芳(女)、劉盛、劉支堂、劉治平、劉亞飛、劉兆軍、劉培金、安治生、蘇世強、李丁、李保才、張宏、張玉華、楊政、苗飛、趙世業、姚廣龍、賀加明、賀和平(女)、賀偑蓉(女)、秦偉、賈正蘭(女)、賈仲廉、高利民(女)、高秀華(女)、高忠厚、曹林、曹好成、盛成玉、常偉、崔永凱、崔建忠、韓文芝、韓繼林、薛顯平、薛保華
【提案委員會】
主任:李俊芳(女)
副主任:趙曉亮、王延(女)
【財經和農村工作委員會】
副主任:喬海鵬
副調研員:賈光明
【學習文史委員會】
主任:王馨(女)
副主任:陳明
【教科文衛體委員會】
主任:白雲國
副主任:郭麗芳(女)
【社會法制民族宗教委員會】
主任:張玉萍(女)
副主任:李靖生
【人口資源環保城建委員會】
主任:馮成
副主任:姬乃彪
副調研員:李敬東(女)
【辦公室】
主任:馬錦毅(副秘書長)
調研員:楊虎斌、劉燕(女)
副主任:張存賢
副調研員:楊敬林
【研究室】
主任:柴自軍
副主任:欒冰(女)
【綜合業務處】
處長:郝世平(副秘書長)
副處長:王國偉、邊兆芳(女)
副調研員:王芝芳(女)
【機關事務中心】
主任:李志宏(副秘書長)
調研員:武利忠
副主任:劉培祿、張肖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