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旬陽縣委員會
- 總面積:3554平方公里
- 下轄:28個鄉
- 總人口:45萬人
機構簡介,人員配置,社會貢獻,
機構簡介
旬陽縣政協的前身是旬陽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1950年2月旬陽縣首屆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勝利召開,翻開了旬陽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地方事務、建設美好旬陽的嶄新一頁。旬陽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歷經五屆,代行人民代表大會職權,每屆都民主選舉了協商委員會(即常務委員會)作為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閉會期間常設的協商機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及時傳達貫徹黨和政府的各項方針、政策,反映人民民眾的意見、建議,對地方重要事務進行協商,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民主監督,在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推動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促進社會主義改造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954年7月旬陽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職權隨之完成。
旬陽縣政協於1983年3月成立,標誌著旬陽的統一戰線工作進入新的發展時期,至今歷經七屆,在歷屆政協主席張前茂、柳雙全、何在庠、郭進忠、陳楚明、王惠帶領下,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人員配置
旬陽縣政協在實踐與探索中,機構、人員、工作有了新的發展和變化。全縣委員人數由一屆的94人,增加到七屆的168人,委員平均年齡構成由一屆的54.3歲降低到七屆的42.5歲,委員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由一屆的28人增加到七屆的128人。工作機構從一屆設立工作組,到七屆設立政協辦公室及提案法制、宣傳聯誼、經濟科技、社會事業4個專門委員會。工作人員由4人增加到31人。機構和人員的加強,推進了政協工作的制度化和規範化,使政協的職能得到充分發揮。
社會貢獻
歷屆縣政協在中共旬陽縣委的領導和縣人大、縣政府的支持下,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兩面旗幟,牢牢把握團結、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對全縣經濟建設、體制改革和民眾生活等重大問題建言立論、獻計獻策,為旬陽發展和改革開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七屆政協成立以來,旬陽政協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團結、帶領廣大政協委員,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發揚“三創”精神、“四實”作風,積極投身旬陽科學發展、富民強縣偉大實踐之中,為科學發展、突破發展、和諧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新的歷史時期,旬陽政協將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富民強縣主題,進一步發揮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職能作用,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進程,建設山清水秀、富民強縣、包容開放、和諧穩定的新旬陽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