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志願軍歷史上的27個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歷史上的27個軍

《中國人民志願軍歷史上的27個軍》詳盡介紹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編制構成、歷史沿革、部隊特點以及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參戰情況,內涵豐富,梳理縝密,尤其對作戰經驗、教訓作了客觀表述,《中國人民志願軍歷史上的27個軍》是一部具有史料價值、研究價值及閱讀價值的讀本。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人民志願軍歷史上的27個軍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563096
  • 作者:張明金 劉立勤
  • 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 頁數:461頁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編輯推薦,文摘,

內容簡介

《中國人民志願軍歷史上的27個軍》在編寫過程中,主要依據的是軍事科學院圖書館現存的有關抗美援朝戰爭歷史資料和公開出版的圖書資料,同時,也參考了各軍抗美援朝戰爭的軍、戰史資料。

作者簡介

張明金 1954年12月出生。1972年12月入伍。1998年被授予大校軍銜。先後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參謀系、國防大學基本二系。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雜誌總編、軍事歷史研究所正師職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作品有《中華愛國將領傳》、《落日下的龍旗——中日甲午戰爭紀實》、《西京風雲——第二次國共合作紀實》、《八路軍、新四軍全面抗戰實錄》、《國民黨三軍大起義——走向光明》、《清末民初的戰爭》、《民國時期戰爭大參考》等,《北上先鋒》(7集)、《長征——英雄的史詩》(16集)、《跨世紀紅星》(25集)等電視專題片和《中國軍事史略》、《中國人民解放軍組織沿革》、《我們的隊伍向太陽——中國人民解放軍七十年全記錄》、《中國戰爭通鑑》、《大辭海·軍事卷》、《中國軍事百科全書·軍事歷史卷》等重要課題的主要撰稿和編審人員之一

圖書目錄

中國人民志願軍組織沿革綜述
第一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
第一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2軍
第二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
第三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0軍
第二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
第一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
第二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
第三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
第三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3兵團
第一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
第二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9軍
第三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
第四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
第四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
第一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3軍
第二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4軍
第三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5軍
第五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加兵團
第一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7軍
第二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
第六章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兵團
第一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6軍
第二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7軍
第七章中國人民志願軍其他軍
第一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軍
第二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6軍
第三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1軍
第四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軍
第五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4軍
第六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6軍
第七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7軍
第八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0軍
第九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54軍
第十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6軍
第八章中國人民志願軍其他軍兵種部隊
第一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
第二節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
第三節中國人民志願軍高射炮兵
第四節中國人民志願軍裝甲兵
後記
附錄參考書目

後記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主要依據的是軍事科學院圖書館現存的有關抗關援朝戰爭歷史資料和公開出版的圖書資料,同時,也參考了各軍抗美援朝戰爭的軍、戰史資料。在上述這些公開出版的書稿中,若有存疑和不同之處,我們以軍事科學院圖書館有關軍、戰史資料為準。
本書主編:張明金、劉立勤;副主編:王中興、王增義、鄭屹;參加本書撰稿的人員有: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張明金;軍事科學院《軍事學術》雜誌社原編輯王中興;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副研究員劉立勤、鄭屹、駱建成、初虹;總參謀部軍訓部參謀戴文明;軍事科學院軍事圖書館助理研究員戴萍、周曉峰、沈兮姝、鄭婕、劉瑋;軍事科學院院辦公室副主任樊海仲;軍事科學院綜合計畫部研究員朱愛民;軍事科學院學術調研部研究員李士軍;軍事科學院院辦公室秘書徐偉、程秀俊;軍事科學院政治部幹事趙巍;瀋陽軍區總醫院政治部幹部科劉種。
本書在編寫和出版的過程中,得到了解放軍出版社和軍事科學院圖書館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熱心指導;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丁偉研究員為本書審讀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但是,由於抗美援朝戰爭作戰頻繁,部隊指揮關係多變,再加上我們的研究水平所限,本書肯定還有許多的缺憾和錯漏之處,懇切希望廣大讀者和有關專家、學者批評指正。

編輯推薦

張明金編著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歷史上的27個軍》在編寫過程中,主要依據的是軍事科學院圖書館現存的有關抗美援朝戰爭歷史資料和公開出版的圖書資料,同時,也參考了各軍抗美援朝戰爭的軍、戰史資料。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美國武裝干涉朝鮮,派兵侵入中國台灣,並不斷出動飛機對中朝邊境進行狂轟濫炸,對中國東北地區的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7月7日,美國政府從其稱霸全球的利益出發,操縱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通過組成“聯合國軍”的決議,這是使韓戰國際化的開始。

文摘

“聯司”首長決定集中志願軍3個兵團共11個軍、4個炮兵師和朝鮮人民軍1個軍團的兵力,在西線實施主要突擊,準備首先殲滅南韓軍第1師、英軍第29旅、美軍第3師、土耳其旅和南韓軍第6師,然後會殲美軍第24、第25師。以第9兵團和第19兵團進行戰役兩翼迂迴,第3兵團進行正面突擊。
第3兵團首長根據戰役計畫,決心集中力量首先殲滅土耳其旅和美軍第3師,而後向鐘懸山、哨城裡方向發展進攻,協同第9、第19兵團會殲美軍第24、第25師。兵團賦予第12軍的任務是加強炮兵第32、第28團、第30團第1營、第46團第1營和防坦克炮兵第402團,向法化洞、富興洞方向進擊,力爭第一夜殲滅土耳其旅,而後與第15軍會殲美軍第3師。
第12軍受領任務後,於4月17日由谷山、伊川地區出發,於19日進至漣川以北進攻出發地區。沿途因敵機封鎖,道路遭破壞,加之幾個軍走一條路,部隊擁擠,配屬的炮兵第28團和防坦克炮兵第402團被阻於途中,未能及時到達。部隊到達後,一面積極抵近敵人,偵察情況,一面抓緊時間進行作戰準備。
4月22日19時30分,按預定作戰時間開始炮火準備,但加強的炮兵只有1/3按時趕到參加射擊,加之時間短促,未周密組織協同,致未能有效壓制敵人。第一梯隊兩個師冒著敵人的炮火,經連續奮戰,分別攻占法化洞和500高地,於23日拂曉前進至草幕和477.3高地,將土耳其旅擊潰,並殲敵一部。但由於部隊遭敵密集火力阻滯,加之與敵初次交鋒,對敵作戰特點了解不深,行動不夠迅速,未能及時組織迂迴,斷敵退路。殘敵在其航空兵掩護下,丟棄重裝備,向杜岩洞、栗隅方向潰逃。I司時,漣川地區美軍第3師向哨城裡撤退。
為不給敵以喘息機會,第12軍令第34、第35師於當晚渡過漢灘川,分別向杜岩洞、栗隅方向追擊。敵以少數兵力與第12軍保持接觸,掩護其主力撤退,至夜退入新的預設陣地。第12軍發起攻擊後,因遭敵警戒部隊節節抗擊和優勢火力層層攔阻,未能對敵預設陣地實施連續突破,隨即不顧一切,向南猛追。24日,第35師進至穿石里地區,第34師進至炭洞以南地區,殲敵百餘人,繼續南進,於25日3時突破大田裡以北美軍第3師防守的“三八線”防禦陣地。
25日上午,土耳其旅在飛機掩護下由栗隅向永平方向潰退,哨城裡的美軍第3師乘汽車向東豆川里方向撤退。為此,兵團首長命令第12軍直出東豆川里,協同第15軍殲滅美軍第3師。第12軍即令第35師直出東豆川里以東地區,進行正面攻擊;第34師直插東豆川里東南地區,堵敵南逃;第3l師迅速自漣川南下展開,伺機投入戰鬥;同時,令敵後偵察支隊迅速破壞抱川至議政府間重要橋樑,斷敵退路。但美軍依靠其空中優勢和較強的機動力,出動大量機群,掩護其主力於白天乘車南逃。第12軍因缺乏火力支援,徒步行軍,負荷沉重,翻山越嶺,前進遲緩。敵後偵察支隊雖以果敢機敏動作將清潭川水泥橋炸斷,把逃敵車隊阻滯數小時,但敵迅速用制式器材架設了輕便橋樑,繼續乘車南逃。待第12軍主力進至旺方里、雪雲里、射亭里、廣岩里地區時,敵已退至議政府地區。
第12軍鑒於第19兵團和第15軍已向議政府地區推進,正面已無戰機,判斷抱川地區美軍第25師和土耳其旅殘部尚不可能撤退完畢,遂決心向抱川西南地區出擊,截斷抱(川)議(政府)公路,尋機殲敵。因此,軍首長令第35師出松隅里、國師峰地區;第34師出二東橋里地區;第31師進至雪雲里、旺方里待機。命令下達後,又接第3兵團26日12時命令:原地停止,補充糧彈,準備再戰。由於通信聯絡不及時,第34師第10l團、第106團和第35師第104團已按第12軍原計畫向抱川西南地區開進,於27日3時進至竹葉山地區,第106團有兩個營分別位於竹葉山以西343.5高地和304高地。由於夜間不便觀察,直至27日天明後,第106團始發現竹葉山以南寺谷至松峴問有敵汽車300餘輛,裝載步兵準備南撤。第106團一面報告情況,一面部署攻擊。但部署尚未就緒,敵即以約1個營的兵力,在幾個炮兵營火力掩護下發起猛烈攻擊,同時出動40餘架飛機瘋狂轟炸掃射,掩護其主力撤退。當時,第106團已經4晝夜連續行軍作戰,並斷糧兩天,極為疲勞,在既無工事依託,又無火力支援的情況下,不顧一切,與敵英勇戰鬥,彈藥打光了,就用石塊打擊敵人,直至與敵白刃格鬥,經兩小時苦戰,傷亡逐漸增多,第106團團長宋崇魁光榮犧牲,被迫放棄304高地。第12軍接第106團報告後,即令軍主力在白天迅速南進,待軍主力到達時,敵已乘車南逃。第35師立即展開追擊,於29日進抵漢江北岸的南上里、思陵里、栗石里、獨井裡地區。
敵在志願軍連續突擊下,全線撤退,於28日退守漢城(今首爾)、北漢江和昭陽江以南地區,美軍騎兵第l師也迅速西調加強漢城防禦,並在漢城周圍組成火控地帶,企圖給中朝軍隊大量殺傷。“聯司”首長鑒於在漢江以北殲敵機會已失,遂決定於29日結束第一階段作戰。
2.打破敵軍“磁性戰術”,大膽向敵縱深穿插
第一階段作戰結束後,“聯合國軍”乘中朝軍隊主力撤回“三八線”休整之際,又運用“磁性戰術”,趁機北犯,企圖破壞中朝軍隊進攻準備,掩護其主力調整部署。至5月中旬,敵已進至議政府、春川一線,其中:美軍第1、第9、第10軍團在西線和中線;南韓軍第3、第l軍團在東線。敵懼中朝軍隊在東線發動新的攻勢,5月10日和11日,南韓總統李承晚和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范佛里特先後到襄陽召開軍事會議,策劃東線防禦,並嚴告其部下“無令撤退者將受嚴懲”。
“聯司”首長決心在第二階段作戰中大量殲滅南韓軍。以第9兵團(欠第26軍)並指揮第12軍,和朝鮮人民軍金(雄)集團(第2、第3、第5軍團)在東線實施主要突擊,首先殲滅縣裡南韓軍4個師,而後視情況再殲滅南韓軍兩個師;以第3兵團(欠第12軍)割裂美軍、南韓軍聯繫和阻止美軍第10軍團東援;第19兵團在西線鉗制美軍主力,配合東線作戰。P4-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