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世社會與共同體》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谷川道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由12篇論文組成,分為4編。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對日本中國史研究的理論問題的檢討與反思,一是對六朝具體歷史的分析。書中所收論文集中反映了谷川先生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思考,無論對於了解日本中國史研究的發展,還是具體認識中國中古歷史,都具有重要價值。
日本的中國史研究,是與日本近代國家同步發展而來的。自古以來,日本就受到中國文化無可估量的影響,因此有關中國文化的知識也在兩千年之間蓄積,而產生了被稱之為“漢學”的學術領域。“漢學”在前近代是作為知識分子所必須具備之教養的。可是,自從日本以明治維新為契機,開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時候,就與近鄰諸國(朝鮮、中國)開始了新的外交關係,由此產生了建立近代亞洲史學的必要性。迄今為止在日本所使用的“東洋史學”的名稱,就是在那個時期形成的,它是將亞洲史作為與西洋史對等的學術領域來定義的概念
圖書目錄
第一編 中國中世社會論序說
第一章 中國社會與封建制——有關學說史的探討
一 戰後的中國史研究與封建制說的展開
(一)通向封建制的兩條道路
(二)中國封建制說的展開
(三)封建制說在理論上的矛盾
(四)封建制說的動搖
二 對單系統發展說批判的展開與封建制的問題
(一)“近代化”論與封建制的再評價問題
(二)歐美學界的封建制概念與中國專制社會
(三)亞細亞生產方式論的復活與封建制的問題
三 結論
第二章 中國的中世——六朝隋唐社會與共同體
一 古代世界的超越
(一)殷周的原理及其崩潰
(二)秦漢帝國的構造與自律的世界
(三)帝國的終結與古代原理的超越
二 中世的共同體與貴族社會
(一)魏晉時期各集團的共同體結構
(二)六朝貴族的自律世界
(三)北朝、隋唐諸國家與共同體倫理
第二編 中國古代中世史研究的方法與課題
第一章 一個東洋史學者的現實與學問
第二章 關於中國古代社會性質的論爭
——從奴隸制到共同體
第三章 六朝貴族制社會的歷史性質及其律令體制的形成
第四章 中國史研究的新課題
——兼論封建制的再評價問題
一 戰後中國史研究的方向與挫折
二 關於封建制的再評價問題
三 對中國官僚制的認識方法
第三編 士大夫倫理與共同體及其國家
第一章 北朝貴族的生活倫理
一 士大夫社會的永久性
二 累世同居倫理的意義
三 鄉黨統治的構造
四 北朝政治史上的貴族
第二章 西魏“六條詔書”中的士大夫倫理
第三章 均田制的理念與大土地所有
第四編 六朝名望家統治的構想
第一章 六朝時代的名望家統治
一 名望家統治之賑恤意義
二 名望家的形成
三 關於名望家的人格
四 名望家統治與六朝國家
第二章 六朝時代城市與農村的對立關係
——從山東貴族的居住地問題入手
一 “土民”崔、張的出身
二 山東貴族的村居生活
三 鄉村的統合與城市生活
四 餘論
第三章 六朝時代的宗族
——與近世宗族的比較
一 近世與六朝之比較的視點
二 祭祖、族人救濟、修譜
三 六朝的家與宗族
四 結語
(三)帝國的終結與古代原理的超越
二 中世的共同體與貴族社會
(一)魏晉時期各集團的共同體結構
(二)六朝貴族的自律世界
(三)北朝、隋唐諸國家與共同體倫理
第二編 中國古代中世史研究的方法與課題
第一章 一個東洋史學者的現實與學問
第二章 關於中國古代社會性質的論爭
——從奴隸制到共同體
第三章 六朝貴族制社會的歷史性質及其律令體制的形成
第四章 中國史研究的新課題
——兼論封建制的再評價問題
一 戰後中國史研究的方向與挫折
二 關於封建制的再評價問題
三 對中國官僚制的認識方法
第三編 士大夫倫理與共同體及其國家
第一章 北朝貴族的生活倫理
一 士大夫社會的永久性
二 累世同居倫理的意義
三 鄉黨統治的構造
四 北朝政治史上的貴族
第二章 西魏“六條詔書”中的士大夫倫理
第三章 均田制的理念與大土地所有
第四編 六朝名望家統治的構想
第一章 六朝時代的名望家統治
一 名望家統治之賑恤意義
二 名望家的形成
三 關於名望家的人格
四 名望家統治與六朝國家
第二章 六朝時代城市與農村的對立關係
——從山東貴族的居住地問題入手
一 “土民”崔、張的出身
二 山東貴族的村居生活
三 鄉村的統合與城市生活
四 餘論
第三章 六朝時代的宗族
——與近世宗族的比較
一 近世與六朝之比較的視點
二 祭祖、族人救濟、修譜
三 六朝的家與宗族
四 結語
叢書信息
世界漢學論叢 (共33冊), 這套叢書還有 《中國西部考古記 吐火羅語考》,《西方道教研究編年史》,《中國北方諸族的源流》,《中國古代籍帳研究》,《禹域出土墨寶書法源流考》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