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鎮(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

中和鎮(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

中和鎮位於資陽雁江區東北部,居東經104°45' 49" --104°53' 08",北緯30°03' 17" --30°13' 31″之間,平均海拔445米,其東、南、北面分別與雁江區的丹山鎮東峰鎮清水鄉寶台鎮、保和鎮接壤,東北部與樂至縣的中天鎮毗鄰。幅員面積12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77222畝(以下數據均以2005年統計數據為準),其中田24500畝,土52722畝,占雁江區22個鄉鎮中的第二位,系雁江區第二大農業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和鎮
  • 外文名稱:ZhongHe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資陽市雁江區
  • 電話區號:028
  • 郵政區碼:541300
  • 地理位置四川盆地東部
  • 面積:121平方公里
  • 人口:5萬人
  • 方言:資陽話
  • 機場:成都第二國際機場
  • 火車站:資陽站、資陽北站
  • 車牌代碼:川M
鎮情概述,交通概況,特色產業,社會事業,經濟建設,旅遊景點,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

鎮情概述

中和鎮位於資陽雁江區東北部,居東經104°45' 49" --104°53' 08",北緯30°03' 17" --30°13' 31″之間,平均海拔445米,其東、南、北面分別與雁江區的丹山鎮東峰鎮清水鄉寶台鎮、保和鎮接壤,東北部與樂至縣的中天鎮毗鄰。幅員面積121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77222畝(以下數據均以2005年統計數據為準),其中田24500畝,土52722畝,占雁江區22個鄉鎮中的第二位,系雁江區第二大農業鎮。307縣道(板永路)自西向東穿境而過,鄉道貫穿南北。鎮區距資陽市區27公里。鎮區內有街道8條,轄居委一個,鎮人民政府駐中和街。農村轄中和、銅鑼、大聖、白雲、廣德、魚水、飛山、獅馬、青龍、羅家、紅光、乾溝、巨善、雷廟、金馬、龍嘴、清涼、三清、瓦蓋、方家、涼風、明月、羅漢、高字、龍虎25個村,451個組。該鎮有人口56931人,其中藏族9人,彝族6人,僳僳族1人,佤族1人,布衣族1人,傣族3人,苗族2人,納西族2人,非農人口2936人。
中和歷史悠久,唐屬丹山縣,宋隸磐石縣,明歸資陽縣北鄉,1743年(清乾隆八年)移寶台寺香館建中和場,1747年呈準開市,1909年置中和鄉(宣統元年);民國時期屬九區,轄保和場、中和場、太和場、人和場、裕通場,區公所駐地保和場;解放初期屬二區管轄,區公所駐地丹山鎮。土改時期改為第四區,轄中和、金星、太和、添福、涼風、永泰、復興、吉祥、迎龍、光明、真武、龍潭、方家、乾溝、大同、高字、勝利17鎮鄉,區公所駐地中和場;合作化時期設保和區,中和、高字、涼風隸屬保和管轄;乾溝、龍潭、太和隸屬丹山管轄。1961年10月,從保和區分出中和、涼風公社,丹山區分出乾溝、太和、龍潭公社,臨江區分出大洪公社,增設中和區,區公所駐地中和場。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將原屬中和區管轄的太和、中和、涼風、龍潭四鎮鄉合併建立中和鎮,鎮人民政府駐地中和場。
解放初,只有一條老街,約300餘米長,石板鑲嵌,街道狹窄。改革開放以來場鎮建設發展較快,特別是撤區建鎮以來,場鎮建設突飛猛進。水泥澆鑄的板永路由西向東貫穿鎮域全境,竹太路、中大路橫跨鎮域南北,全鎮通村公路縱橫交錯,以鎮區為中心,向西可通往區內老君鎮、保和鎮、資陽城區;向東可通往區內丹山鎮、回龍鄉、新場鄉和東至縣石湍鎮、通旅鎮等;向南可通往區內東峰、小院、堪加和資中縣駿馬鎮等;北可通樂至中天鎮等,公路寬闊,四通八達。先後修建了1000米長的方碧路水泥街道(為板永路的組成部分)、建橫街,修建了育英橋、林江橋,引資1000萬元修建的20000平方米的綜合商貿市場全部完工並投入使用,成為丹山、中和、保和農副產品交易中心;新近澆躊完工的林江路水泥大街與原有的方碧路水泥大街縱橫交錯,投資80萬元完成了三級客運站的建設,增設了移動和聯通機站各一處。在鎮上,小靈通也能使用,信號很好。
鎮區面積迅速擴大到1.5平方公里,有街道8條,場鎮可容納人口8000餘人;計畫2000萬元的老街改造.正在規劃中。並在2013年成為四川省21個重點建設鎮之一,依託遂資眉高速 ,新機場高速,打造資陽東區工業集聚區。

交通概況

遂資眉高速公路在此設有出入口,即將開工建設的成都新機場高速也將延伸至此,屆時交通將更加發達。
中和鎮緊鄰資陽市區,西距資陽北站資陽站只有半小時車程。

特色產業

解放初,只有一家鐵器社、一家木器社、釀造小作坊一家、豆油生產作坊一家,縫紉社一家。改革開放後,工業發展較快,大小企業(含小作坊)986個,其中工業企業161個。主要以建材、釀造、鑄造、糧油、食品加工為龍頭,尤以釀造業最為發達。2005年該鎮企業總產值8397萬元。重點企業有資陽市中和校辦磚廠、資陽市中和釀造廠、四川省露樂礦泉水公司、中和預製構件廠、資陽市玉林食品有限公司、中和國燦釀造廠、千年好公司等,成為區政府規劃的河東片區工業重鎮。
中和地處雁江區丹山、中和、保和三鎮的腹心地帶,成為該地區農副土特產品的集散地,四方客商雲集,場鎮吞吐量較大,除日用百貨外,以水果、海椒、榨菜、中和醋和“中和”鋤頭等生產資料為主。
1、中和醋 、榨菜
中和素以“釀造之鄉”著稱。早在成立供銷社時,釀造業就已產生,當時主要生產醋、豆瓣、醬油,品種少,企業形式是單一的集體制。隨著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壯大,目前大小釀造企業十餘家,其中股份制企業兩家,年產值達800萬元3家,產品由原來的3種發展到現在的“中和醋”、“四川泡菜”、“四川榨菜”、“四川泡椒”、“紅油豆瓣”、“資陽泡姜”等二十多個系列產品。1994年“中和”牌中和醋被上級命名為“傳統名特食品”,其產品遠銷北京、上海、重慶、成都、南京、天津、湖北等省內外十多個大中小城市。
2007年政府大力進行招商引資工作,積極鼓動中和釀造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餘姚相思達菜業有限公司合資經營,於5月25日在西博會上正式協定,由相思達投資5000萬元,對榨菜和中和醋進行深加工並擴大規模生產,一期工程現已投資1000萬元,“老闆牌”中華榨菜拉絲切片無菌真空包裝生產線已於6月正式投入試生產。國燦食品廠、中和醋業、玉林食品等全鎮主要食品工業企業正在進行擴建、完成資產投資480萬元。
2、“露樂”礦泉水
中和氣候溫和,雨量偏少,日照充足。自然特種礦產資源“露樂”礦泉水經國家地質部鑑定,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飲用水天然礦泉水》<GB8537-8>標準,水質為鍶、偏矽酸鈣、鎂型優質礦泉水,全市獨一無二,甘甜可口,聞名省內外,龍潭、乾溝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地下水源。
此外有遍布全鎮的石料和雲母等地下礦產。

社會事業

中和鎮素有“教育之鄉”之稱。鎮內有區級中學1所,鎮級國中3所、國小12所,有教職員工400餘人,學生7300餘人,適齡兒童升學率99.9%。不管是高中,還是國中、國小,教師教學嚴謹,學生學習認真,教學風氣純正,特別是中和中學,多年來高考一直位居全區前茅:2000年——2005年,高考升學上線人數連續六年居全區普通中學第一名,2007年高考本科上線219人,名列全區同類中學第一名,中考成績A類1、2等上線114人,占參考生人數的52.8%,A類上線184人,居全區第一。是鎮內外學生及家長選擇學習的重點學校。此外有醫療機構32個,醫務人員102人,每1000人擁有1.79個醫務人員;有床位135張,每1000人擁有2.37個床位。有文化站、電影院、廣播電視站、通訊服務站。
圖為中和鎮初級中學
圖為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初級中學圖為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初級中學

經濟建設

農作物主要以糧、油、果、菜為主,其中榨菜和海椒最為突出,建立了以青龍、銅鑼、魚水、明月、中和等村為主的10000畝的榨菜基地和以中和、飛山、魚水、白雲、銅鑼、白雲等村為主的7000畝海椒基地;實現產值450萬元。建立了以白雲、高字為中心的5000畝椪柑基地。預計產值1000萬元。建立以龍嘴、方家等村的 2000畝枇杷基地,實現產值1000萬元。還建設以白雲、方家等村為主的1000畝中藥材基地。完成了水稻“大三圍”栽培技術,推廣5000餘畝,在羅漢村成功舉辦雁江區和四川省水稻“大三圍”栽培培訓會、黨委書記楊傑代表中和鎮作了經驗介紹。
2007年開始建立“麥玉苕豆”複種模式試驗基地,大膽引進大豆新品種“華夏二號”,增產效果突出。
養殖業以生豬為龍頭,2005年出欄肥豬86372頭左右,畜牧產值45319118元;糧食總產量39236噸,農、林、枚、漁業總產值8163萬元。已初步規劃了生豬“六方合作”整體推進村2個。

旅遊景點

1、羅漢洞
羅漢洞又叫羅漢寺,以前是個山寨。位於中和鎮羅漢村,始建於宋末元初,曾有“蜀之名洞”的稱譽。古今流傳,吸引了不少遊人。廟內的字型檔塔上有光緒時一首七律詩。羅漢洞懸岩上有瀑布,泉下有洞深遂,冬暖、夏涼,有石桌石凳,可容1000餘人;洞內雕有羅漢塑像數十尊;有1462年鐵鐘,1592年重修碑記,石仿上刻有“蜀資名洞”四字,1806年培修廊廟。傳說大洞裡有一小洞,放一隻鴨進去,能從幾十公里外的簡陽走出來。現在已經找不到小洞的入口了。文化大革命時期寺廟破壞嚴重,許多塑像殘首斷臂,廟內文物散失,令人惋惜。好在近年有游僧到此化緣興寺,重建廟宇,添置設備。每到初一十五,佛事活動漸漸興盛起來。羅漢洞一直是當地百姓一個焚香拜佛的好地方,也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羅漢洞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羅漢洞
2、花溪谷
花溪谷發源於中江縣,流經金堂、簡陽,在雁江區保和鎮宴家壩兩河口匯入沱江。全長136.54公里,雁江區境內河道長34.4公里,已發現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多處.距離資陽城區27公里,花溪谷和平橋至白龍湖段2公里左右路段風景幽雅,景點相對集中,位於雁江區保和、中和、老君等鎮鄉,流域面積199.4平方公里,谷內幽谷狹窄,重岩疊嶂奇山異峰,各種動植物品種多,天然植被好,自然、人文景點多,夏天激流翻滾響水灘,春、秋、冬溪水清澈透明,小魚成群,並有鳥類在深谷啼鳴,沿岸奇坡異石,峭壁似畫,湖面平靜,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秀麗景觀。
從保和鎮兩河口到老君鎮雙河橋,是花溪河下游地區,這一段河面寬闊,河水平靜,兩岸綠樹成蔭,翠竹掩映,清澈的溪水倒映著兩岸,形成“山在水中,舟在山上”的奇特景觀。
從保和鎮釣魚村踏水橋經和平橋到中和鎮羅家村三河口,這一段景色是花溪的精華,青山綠水用在這裡一點也不誇張。兩岸山上是通過國家林業部驗收的長江上游防護林,秋天的林中,紅黃綠葉交相輝映,五彩斑斕,可與九寨秋色比美。過了三河口,河床陡然狹窄,寬不過十幾米,河水深不可測,三四十米長,十多米寬的巨石隨處可見,橫臥在河道兩側,犬牙交錯,小舟也無法行駛。兩岸山勢險峻,林木茂密,山高兩三百米形成四千多米長的花溪怪異景觀。
3、白雲寺
白雲寺(白雲村境內),在光明山頂,1711年修。山腳下的花溪谷幽深狹長,兩岸繁花似錦,終年溪水淙淙;谷內有“三河口”、“龍頸灣大瀑布”和“響水灘”、“白龍湖”。二十世紀,作家邵之南生於鎮西涼風鄉雞鳴山下,相傳陳子昂為資陽土主神,魂飄過此,雞鶴齊鳴,故有雞鳴山、鶴鳴山之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