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咀自然村

中咀自然村

中咀自然村隸屬於吉利鎮尾甲行政村,屬於山區。東與大坪自然村相接,南與尾甲自然村相接,西、北與黃荊壩自然村相接。國土面積有1.3平方公里,海拔6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90畝,其中人均耕地1.733畝;有林地1110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7戶,有鄉村人口237人(含居民),其中農業人口237人,勞動力1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咀自然村
  • 隸屬吉利鎮尾甲行政村
  • 年平均氣溫:18℃
  • 年降水量:900毫米
村莊概述,基礎設施,自然資源,人口衛生,農村經濟,文化教育,基層組織,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莊概述

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43.3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玉米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7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5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7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 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分別占總數的40%和30%)。
沼氣沼氣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 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90 畝(其中:田0畝,地390畝),人均耕地1.733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水面面積20畝,其中養殖面積 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0畝,其他面積434畝。
竹林竹林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7戶,共鄉村人口237人,其中男性125人,女性112人。其中農業人口237人,勞動力12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彜 族 0人苗族0人,其他民族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制度制度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9萬元,占總收入的23.6%;畜牧業收入10.6萬元,占總收入的28.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1頭,肉牛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18.2萬元,占總收入的48.3%。農民人均純收入1143.3元,農民收入以工資,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7.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35人(占勞動力的28.5%),在省內務工10人,到省外務工25人。
玉米玉米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坪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吉利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8公里,距離中學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47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18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由於特殊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吉利鎮有著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自古有滇川孔道、秦開五尺道、南方絲綢之路、明清古道等,眾多歷史文物古蹟分布於境內昆水公路沿線,有極高的旅遊開發價值,主要景點有五尺道遺蹟、吉利漢墓、黃荊壩蠻墳、靖國軍殉難地、吉利鋪老街及小關溪襯腰岩等。
家長會家長會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 0人。該村設有團支部0個(設在本村或是設在村委會),團員11人。
制度制度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1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村民代表會議室村民代表會議室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支柱產業脆弱,水利化程度低,道路交通落後,路面狀況差,教育設施不足,民眾素質低。
竹筍竹筍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近抓養殖打基礎,遠抓林果強後勁,短抓務工促增收,常抓教育提素質,電礦結合促發展,綜合治理保平安.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143.3元增加到2000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