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原官話河州片
- 外文名:Hezhou Dialect area
- 使用人口:約246萬人
- 分布:甘肅臨夏、青海東部
- 代表方言:臨夏話
發展歷史
分布
背景介紹
特點
- 古全濁入聲歸陽平,清入、次濁入聲歸陰平
- 古全濁聲母仄聲字,今讀塞音塞擦音聲母時不送氣
- 從語法看,河州片表現出明顯的SOV型語序特點,為漢語僅有。如:我你啊看來了。(我看你來了)。
河州片是中原官話的一個片區,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海東市、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部分縣市。河州指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發展歷史1985年,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即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李榮發表《官話...
此地方言屬於蘭銀官話還是中原官話仍有爭議,《中國語言地圖集》第一版劃為中原官話隴中片,《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劃為中原官話河州片。2.白銀市平川區本地特徵方言為中原官話秦隴片靖遠話,1985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蘭州市白銀區恢復地級白銀市,將原屬於靖遠縣的寶積鎮和寶積、水泉、共和、種田、復興5...
北京官話區分為京承、朝峰兩片。冀魯官話區分為保唐、石濟、滄惠等三片。膠遼官話區分為青萊、登連、蓋桓等三片。中原官話區分為鄭開、洛嵩、南魯、漯項、商阜、兗菏、徐淮、信蚌、汾河、關中、秦隴、隴中、河州、南疆等十四片。蘭銀官話區分為金城、銀吳、河西、北疆等四片。西南官話區分為川黔、西蜀...
臨夏方言,又稱“臨夏話”“河州話”。是主要分布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及青海省東部部分地區(即河湟地區)的漢語方言。屬於中原官話河州片(原屬中原官話秦隴片)。臨夏方言不同於漢語的分析語的性質,具有典型的黏著語的特徵,這是在長期社會交往中受外來民族語言影響下產生的。方言以漢語辭彙為語料...
廣河方言屬於中原官話區河州片,作為臨夏方言的次方言,廣河話與臨夏方言近似,與漢語國語相比,在語音、辭彙和句子結構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廣河話最普遍的一個特徵就是賓語前置,副詞在表示程度的時候,多數情況下放在形容詞或動詞後。文物古蹟 廣河趙家遺址 廣河趙家遺址,甘肅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河縣阿力...
中原官話河州片(東乾漢語甘肅話)蘭銀官話金城片(東乾漢語甘肅話)蘭銀官話北疆片(東乾漢語新疆話,有爭議,很多學者認為從新疆遷徙至中亞的東乾人祖籍陝甘,應按祖籍劃分)中原官話南疆片(東乾漢語新疆話,指來自現新疆伊犁州直的東乾人方言,有爭議,很多學者認為從新疆遷徙至中亞的東乾人祖籍陝甘,應按祖籍劃分...
本地語言屬中原官話官鄭曹片青徐小片 歷史沿革 該鄉原屬山東省臨沭縣,1971年經國務院批准,劃為江蘇省東海縣。1973年前該鄉屬我縣的石粱河鄉代管,1973年至1976年成立中共石粱河庫區移民辦事處,隸屬中共東海縣委管轄,1979年升格為鄉局級單位。1980年更名為南辰公社。1983年更名為南辰鄉。2013年,南辰鄉併入石樑...
十六國前趙、後趙時,隴西郡仍領四縣,仍屬秦州。前秦改屬河州。領三縣。後涼屬涼州。後秦屬雍州。 西秦復屬秦州。北魏屬渭州。西魏、北周因之。北周隴西郡領襄武、渭源2縣。隋唐時期 隋開皇三年(583)廢。大業三年(607)復置隴西郡,治襄武縣(今隴西縣東南),領襄武、隴西、障縣(今漳縣)、長川(今...
古時,清水村是唐代中原王朝與吐蕃會盟劃的分界線,背山面水,地勢險阻。這一帶橋樑少,皮筏木排在洮河之中引渡者十餘處,清水村距岷州城約十五公里,歷史上也曾有過繩船。這裡有能工巧匠從事鑄造業。明清以來他們鑄造銅、鐵器的"拜",就是宋時制錢的器具。當時鑄造的錢幣,上至臨潭冶力關,下至岷州城,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