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五台道觀 鹹陽市旅遊景點
著名道教聖地中五台道觀位於鹹陽市渭城區東風路和文林路交會點,望賢路南側,南臨渭河川,北枕五陵原,東依漢高祖長陵,西牽漢武帝茂陵,地勢北高南低,呈黃土溝坡狀,海拔430米,為關中五台(東五台、南五台、西五台、北五台、中五台)之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午台
- 景點:關中五台之一
- 位置:鹹陽市渭城
- 類別:鹹陽市旅遊景點
簡介,建築,歷史,人傑,重修,紅色記憶,道觀賦,
簡介
中五台道觀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原名是九天太一元君廟,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朝廷賜名太清觀,並頒發尚書禮部牒(牒文現存鹹陽博物館),明朝時稱真武台,後改名為中五台和南五台齊名,時廟高數丈,峻峭如削,遊人如織,香火旺盛。據塔爾坡當地老者講,過去站立在樓台最高處可覽鹹陽全城景致。山雨欲來風滿樓就是指這樓台。
1949年5月彭德懷元帥在此設指揮部進行了鹹陽解放史上著名的中五台戰役,1950年土改時道觀依然存在,1953年部分殿堂被改為中五台國小,1964年觀內大量建材被拆遷修建渭濱公園亭台,1967年又拆遷部分觀內建築材料修繕塔爾坡國小,1968年文革破四舊道觀建築全部拆毀復墾為耕地,四周夯土全被毀壞……直到1989年金太真道長和信士在遺址修建了呂祖殿和老毋殿,1992年渭城區文物局把中五台定為市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單位,1995年4月渭城區人民政府批准中五台為宗教活動場所,2003年起經多方籌集資金,道觀內已建成山門和三殿一樓,其中真武大殿為道觀主殿,高24米,重檐飛峙,氣勢巍峨……千年清觀重現輝煌。
建築
渭城勝景:千年古觀中五台
道觀內的典雅建築
與道教聖山終南山遙遙相望的五陵原,以其高古神秘、人傑地靈、帝王將相陵墓眾多、地下寶藏豐富而儀態萬方地吸引著世人熱戀的目光。你或是從漢陽陵一路西遊而來,抑或由南五台、古樓觀涉渭水北上,你都會被一座雄偉的道觀擋住前行的腳步,你的心頓生肅然,經聲朗朗、香菸裊裊、仙境幽幽、廟宇巍巍,這座由鹹陽市文林路和東風路二龍捧珠般會匯拱繞的廟宇就是千年古道觀中五台。
歷史
歷經滄桑此地靈
古老而神秘的中五台北依了綿延厚朴的五陵原,向南靜觀著愔愔渭水的矜持與漲落,它坐落於鹹陽城東北角,獨擇了幽靜之地修養自然之道法。仰視雄偉金頂,悉數青色浮雕,參觀通幽殿舍,你怎么也想像不到眼前這宏闊的中五台道觀經歷了近百年尷尬的歷史,它是建立在原道觀遺址地基以下、十餘米地面上的新觀,比它的前身小了幾倍。
鹹陽中五台道觀始建於南北朝時期,原名“九天太一元君廟”,金大定三年(1163),朝廷賜名“太清觀”,明清時期又稱“真武台”,後更名為“中五台”,與南五台齊名。1400餘年來,道觀歷經千年風雨滄桑,幾經盛衰,數度重修。《鹹陽縣誌》云:“中五台廟高數丈,峻峭如削,遊人如織,香火鼎盛”,更直觀地道出中五台道觀曾經的興盛景象。
鹹陽中五台道觀,南臨渭水,北枕莽原,東依漢陽陵,西牽漢茂陵,地勢北高南低,呈黃土溝坡狀,海拔最高430餘米,最低380米,相對高差50米,為關中五台之首,是歷史上著名的道教聖地。
人傑
成仙得道堪人傑
自古鹹陽出神仙,早在漢代,就有鹹陽南關茅氏三兄弟,長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紅塵,寫下“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終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的感嘆,遂尋山修道。他們披星戴月,餐風宿露,晝夜兼程,行至黃海之濱,見一高山,林木參天,綠蔭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隱居,修道養性,採藥煉丹,濟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終修成正果,名列仙班。後人因此建三茅道觀,稱他們為三茅真人,稱山為三茅山。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號,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封大茅君為“太元妙道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為“定錄右禁沖靜真人”,小茅君為“三官保命沖惠真人”。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為“太元妙道沖虛聖佑真君東嶽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為“定錄右禁至道沖靜德佑真君”,小茅君為“三官保命微妙沖惠仁佑真君”,總稱三茅真君。至此,三茅真君成為鹹陽道家第一人,鹹陽便與道家結下了不解之緣。
相傳,出生於鹹陽窯店的東漢大將鐘離權因兵敗而隱入終南山,偶遇東華帝君授以道法。乃隱於晉州羊角山。後在崆洞紫金四皓峰得玉匣秘訣,成了真仙,後又復出,“丫頭袒腹,手搖棕扇自若,赤面偉體,龍眼虬髯,見晉帝驕奢,遂解印而去。”到了唐末,漢鐘離又出現,度了呂洞賓,在八仙中名氣僅次於鐵拐李,地位較高。元時,全真道奉其為正陽祖師。自稱“天下都散漢鐘離權”,意為“天下第一閒散漢子”。後列為北宗第二祖。玉帝封其為太極左宮真人。鹹陽至此道法盛行,德行日隆。
王重陽,這位影響了中國道教近千年的全真祖師,當他走出鹹陽走上雲遊之路時,定是拜謁過九天太一元君廟(中五台),可他並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乾怎樣的大事,也不知自己會不會修成仙風道骨。先是文試不第,後卻武考得中。公元1159年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時刻,王重陽在一個叫甘河的地方遇到了一位神仙。這位神仙教給了他一些道術,從此他就一心修煉,甚至拋棄了家庭,把妻子和孩子都託付給他的岳父照顧,而自己一個人到終南山修行。他還在那裡挖了一個墓穴,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活死人墓”,他就在墓里修煉,希望獲得新的生命,三年之後,他從裡面走出來,並把墓填平,創立了“全真教”,後來他的弟子們就在這兒建立了道觀。
重修
盛世重修香火盛
據民國年間中五台道觀內碑文記載,其時尚有地產36.85畝,但1950年土改之後一系列的政治運動,道觀被完全荒廢,所有廟宇土基盡遭破壞,至上世紀80年代初恢復宗教活動時,中五台道觀僅剩下破殿兩間,土窯三孔,居士幾個,山門冷落香火幾滅,慘況令人唏噓。1989年金泰真道長與信士在道觀遺址建呂祖殿和老母殿,當地政府也決心恢復中五台道觀原貌,中五台原台基土地逐漸復歸中五台道觀所有。2003年,原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會長閔智亭大師來中五台視察,在此號召台灣、新加坡、香港和內地的道觀為其捐資重修道觀,並力薦其當家大弟子賀信萍道長擔當住持之任,至此賀信萍正式出任鹹陽中五台道觀住持。為重現道觀道教的昔日光輝,賀道長根據政府有關批文,不顧艱辛,多方奔走呼籲,在眾多有緣人士共同努力下,中五台道觀規模漸漸變大,廟宇香火也恢復了昔日的興盛。
重修的中五台道觀內從南至北沿中軸線建築依次為山門、真武大殿、老母殿。山門正中供奉護法神“王靈官”;山門內側東西為鐘、鼓樓。真武大殿為道觀主殿,高約24米,重檐歇山式結構,黃琉璃瓦屋頂,重檐飛峙,氣勢巍峨。大殿中央崇祀“真武大帝”,左側供奉“三茅真君”,右側供奉“漢鐘離、呂洞賓、王重陽祖師”,後側有“關帝聖君”。老母殿中央崇祀“斗姥元君”,左側有“驪山老母”,右側有“九天玄女娘娘”。老母殿東面是“呂祖殿”,殿內崇祀“純陽呂祖”,供信眾遊人上香求籤。藏經樓位於真武大殿左側,共五間二層,正房門左右各設廂房三間。藏經樓南側另有丹房客堂二層八間。觀內建築皆為中國傳統土木古典式建築,重檐歇山式結構、黃琉璃瓦屋頂、捏花脊獨特造型、翼角優美靈動耐人尋味。山牆、欄牆和須彌座正面均設有磚雕,形象逼真,韻味十足,寓意深遠。廟宇的門窗內壁工藝精湛,眾多道家傳說浮雕栩栩如生。
中五台道觀底蘊深厚、歷史遺蹟豐富,主要有金大定時期頒發的“尚書禮部牒”原樣雕刻牒石,內記錄有該觀名稱的由來,文中記載“見住本廟,自來別無名額,已納訖合著錢數,乞立太清觀名額,勘會是實,須合給賜者”等字樣。早期碑文已經遺散,現存只有民國二十二年的碑文、古石羊、石獸雕、龍雕石基等物,其他文物遺蹟還有待發掘。下一步道觀將按計畫完善呂祖殿、藥王殿、慈航殿、素齋餐廳和慈善醫院等配套設施,為一了眾多道德聖人宏願,把中五台道觀建成中國一流的道教活動聖地、鹹陽重要的人文景觀,為大力弘揚中國道教傳統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發揮獨特而積極的作用。
紅色記憶
中五台阻擊戰
1949年6月5日,馬步芳派以馬繼援為總指揮的青海兵團(下屬五師二騎兵旅)和寧夏兵團(馬鴻逵部三師三縱隊)共10萬餘人,先後分三路沿西蘭公路兩側向鹹陽推進,以謀反撲西安。6月10日,進抵乾縣,在陽峪嶺和南北注甘一線向解放軍前哨陣地發起猛攻。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彭德懷司令員決定“誘敵深入”,主動放棄涇、渭三角地區,令王震、許光達的一、二兵團分別撤至戶縣、鹹陽一線,組織防禦,阻擊中待機破敵。同時急電調十八兵團六十一軍三天內從太原趕赴西安。以一八一師(原皮定鈞旅)進入鹹陽,占領陣地,堅決阻擊敵人。一個師和軍部部署於鹹陽渭河南岸為第二防線,一個師駐守西安。6月11日,解放軍乾縣一線部隊在消滅大量敵人後主動撤退。11日晚至12日晨4時,解放軍一八一師全部渡渭到達鹹陽,以五四一團在城北、五四二團在城東北、五四三團在城西構築陣地,形成從城東北之中五台、李家堡、張家堡、藥王洞,城西北吳家堡到城西之鐵江咀、沈家村的半圓形防線。師指揮所設於城牆上居高指揮。
6月12日,馬繼援以為解放軍被擊潰,國民黨軍一九〇師師長馬振武又報告鹹陽城兵力空虛,遂命令一九〇師、二四八師、一〇〇師和騎八旅越過寧夏兵團的防線,直撲鹹陽。由馬振武任鹹陽步騎總指揮,率四部人馬把鹹陽城郭圍定,揚言“兩小時內攻下鹹陽,渡過渭河,占領西安”。
12日黎明前,解放軍一八一師偵察參謀王青山率領的偵察班沿西蘭公路向北實施偵察。中午,在今雙照鄉龍泉坊與馬軍先頭騎兵營遭遇。除命一人騎車回師部報告外,王青山率偵察班戰士靠背在村外墳地構成一個圓圈,12支衝鋒鎗向馬軍同時開火,激戰3個多小時,終因敵眾我寡,彈盡力竭,偵察英雄8人犧牲,4人負傷被民眾救走。
下午4時,馬軍騎八旅占領了北原周陵一線。4時半,馬軍3個團的騎兵向左右兩翼發起集團性攻擊,從解放軍六軍防守空隙未經大的阻擊直衝到城下。在解放軍三團二連陣地前,馬軍騎兵被壕溝攔阻,擠成一堆,有的連人帶馬栽入溝內,解放軍自動火器一齊開火,馬軍騎兵成堆地倒下去,全部倉皇后撤。解放軍一團二連三排陣地在激戰中被騎兵突進後,一營長陳釗率三連二排戰士一手提日本戰刀砍殺,一手扔手榴彈轟擊,重新奪回陣地。二團重機槍排在中五台陣地以猛烈火力殺傷大量馬軍騎兵後,出壕追擊。在解放軍迎頭痛擊下,馬軍騎八旅逃往上召村一帶等待主力。
半夜,馬軍3個步兵師趕到。13日上午,馬軍山炮向解放軍前沿陣地持續轟擊,下午5時,又從約6公里的正面向一八一師陣地發起總攻擊,以搶掠的大批耕牛作為前陣掩護進攻。在右翼二團八連的中五台陣地,馬軍兩個團赤膊揮刀,居高臨下實施集團衝鋒,守軍以縱深配備之迫擊炮與重機槍進行火力阻擊。經反覆爭奪,先後擊退馬軍5次整營進攻,消滅200餘人,八連也損失過半,退守大廟主陣地,阻止了馬軍從三(原)鹹(陽)公路側擊鹹陽的企圖。
解放軍三團九連某排防守的左翼一號陣地被切斷後路後,依憑舊壕溝同包圍的馬軍浴血奮戰,9次擊破其進攻和包圍,最後以9顆手榴彈和石塊守住了中心陣地。
防線中部距城較近的吳家堡由解放軍一團二連堅守,前沿陣地在馬軍反覆攻擊下,只剩下副排長魏海東一人。他用戰刀砍殺敵人六七個後也被敵人砍倒,仍負傷爬回主陣地。到當晚10時左右,馬軍攻占全部前沿陣地和火車站,控制了幾個重要據點。
當晚12時,解放軍主力部隊從西安趕到鹹陽,配合一八一師向馬軍發起全線反擊。城內守軍從西門、北門殺出,與馬軍進行激烈的白刃戰。馬部一九〇師馬登曹團與二四八師韓小俠團首當其衝,死傷累累,副團長和6名營連長被擊斃,士兵死傷600餘人。
14日凌晨,解放軍一八一師前沿陣地大部收復。拂曉,中五台及一號前沿陣地全部收復。馬軍連夜逃往上召、石村一線,在解放軍乘勝追擊下,14日上午又退往乾縣。因解放軍華北兵團進入西北戰場,馬步芳調八十二軍想再次反撲鹹陽的計畫破產,鹹陽阻擊戰取得全面勝利。一八一師經過13個小時激戰,共殲敵2000餘人,俘虜29人。鹹陽各界民眾熱情慰勞人民軍隊,給解放軍贈送一幅“百戰百勝”的錦旗。
道觀賦
中五台者,全真教奉祀之聖地也。北臨莽原,凌三嵏之嶻巕;東依長陵,領大風之浩蕩;西顧茂陵,牽漢韻以潢漾;南據渭水,觀灝杳以東流。居高俯瞰,帝都鱗爛,一覽無餘;臨下普惠,道光璀璨,恩澤眾生。泱泱乎香菸郁郁菲菲,湯湯乎氣象玢幽萬千矣。
夫道尊一統,流派紛然。追溯源流,根枝深茂。始乃主祀,九天太一。授三宮五意,陰陽之略;持虛盈之術,治亂安國。史迄金季,觀賜“太清”,有宋以降,邑人王嚞,道號重陽,隱棲深林,內煉真訣,修悟持靜,功成丹圓。出函谷而雲遊,納邱生而布道。隨者雲集,而成氤氳之勢;名震海域,乃締全真教派;考跡覓宗,始祀“真武大帝”。秘密然神奇詭異,浩浩然驚世駭俗。明清以迄,觀名欽賜“真武”,台踞華土中腹,此“中五台”之緣由也。其初也,殿宇高峨,蒼柏縝紛;其氣也,道徒甚眾,緣結九域;其祀也,煙香鞠茂,代際不衰。惜哉時逢離亂,兵爨蜂起,觀毀一旦,蕭條旁落,不亦悲乎。
盛世光開,惠風暢漾。運交開改元創之新局,時乘文化勃興之崢嶸。法倡信仰自由,教宗愛國自主。道友募集,徑流匯海,乃重起中五聖觀之崔嵬,再現昔時道苑之輝璨。山門高鑿,描金敷彩。銜秦嶺翠峰,莽莽如黛;吞平湖皓月,煙波渺然。入門覽勝,茂林翡翠。鐘鼓二亭,遙相對峙。晨起而鐘迎紫旭,聞之閭里肅然;暮至而鼓鳴夕照,聆者歸根曰靜。呂祖聖殿居東,浮雕四壁,仙跡傳奇,形皆盈尺,栩栩如生;神主負劍高坐,道顏清和。刃斷無名煩惱,思凝自然無為。藥王高廟陳西,環室壁畫,精彩紛呈,大醫風範,惠及蒼生。孫翁懸壺靜穆,慈眉善目。神掌回春之術,智通經脈之秘。春氣叩門,朝日臨苑,雕梁沐光,畫棟浴雨,鬱郁乎美不勝收矣。
兩儀萬物,道為之母。一二迭生,應乎自然。大殿崴磈,檐牙聳秀,斗拱綴接,勾心鬥角。眾神聚聚,靜香清裊。真武金身,平目遠眺,道緣盈胸。帝譽玉京尊神,位及全真祖師。止戈司命,陰陽交化,倡少思寡慾之旨,修正心誠意之果。柔弱謙下為表,清靜虛無為內。左祀三茅真君,大君茅盈,司命太元,妙道沖虛,聖佑真應;中君茅固,定祿右禁,至道沖靜,德佑妙應;三君茅衷,三官保命,微妙沖慧,神佑神應。右祀鐘離真君,頭束雙髻,袒胸露乳,怡然自得;重陽真君,俊目美髯,胸無凡塵,慧心如鏡;純陽祖師,氣宇清朗,仙風道骨,潔若秋霜。後祀關帝聖君,蠶眉鳳目,被甲戴胄,忠肝義膽。此皆道教之巨靈,仙班之嶢驕。朝拜之際,人神邇近,祈福納祥,樂乎哉矣。
嗟乎!道源在天,道心及人。及其大觀,修竹碧樹,曲徑通幽;藏經樓卷牒浩繁,誦經之聲遠播;會客廳善緣廣結,香客紛至沓來。徘徊躑躅,流連忘返。神遊和漢,猶聞教義之真諦;心歸虛靜,乃知道境之高闊;情追善海,深悟至柔之至堅。道俗共奮,中華復興之日可待矣。
參考:鹹陽日報 2011-04-14 山嵐 楊波海 楊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