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意在為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促進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
  • 發布單位:81902
  • 發布日期:2001年7月18日
  •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 生效日期:2001年7月18日
  • 適用地區:廣東省
簡介,具體內容,

簡介

【發布單位】81902
【發布文號】
【發布日期】2001-07-18
【生效日期】2001-07-18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地方法規
【檔案來源】
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
(2001年7月18日中共廣東省委八屆七次全會通過)

具體內容

為貫徹落實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促進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開創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必須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一、充分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大意義
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必須堅持長期不變。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依靠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把千家萬戶的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聯結起來,實現生產、加工、銷售的一體化、規模化、專業化和集約化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方式。這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和農業生產力不斷發展的產物,是廣大農民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農業經營組織制度和經營機制的重大創新,是貫徹鄧小平同志關於農業“兩個飛躍”重要思想、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途徑,是實現農業“兩個根本性轉變”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在鞏固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有利於解決農戶分散經營出現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促進農業從傳統經濟體制轉向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於抵禦自然風險、市場風險與技術風險,改變農業弱質產業的地位;有利於農業和農村經濟加快社會化分工,實現規模經濟;有利於把先進的技術推廣到千家萬戶,實現科技興農;有利於適應加入世貿組織後的新形勢,擴大農業對外開放,增強農產品的競爭力;有利於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利於加快農村城鎮化步伐,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大意義,採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
二、“十五”時期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指導思想與目標
1、我省“十五”時期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指導思想:按照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八屆六次全會的要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加快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以農業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主線,以體制創新與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市場為導向,以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中介組織為重要途徑,大力推進農業的產業化經營,使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上一個新台階,為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2、我省“十五”時期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
--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上新台階,五年間,全省農業增加值年均增幅要達到3%左右,實現農民純收入持續穩定增長。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取得明顯成效。全省各縣(市、區)要形成一批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各具特色的主導產品和主導產業。
--農產品深加工實現較大突破。到2005年,全省農產品加工率要達到40%左右。
--農業龍頭企業建設有較大的發展。“十五”期間,全省重點建設100個規模較大、實力雄厚、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各市、縣也要相應發展一批有較大規模和帶動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到2005年,全省農業龍頭企業帶動的農戶要占全省農戶總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農產品市場建設水平有較大的提高。集中力量建成一批輻射力強的專業批發市場,形成初級、中級、高級市場合理布局、功能互補的比較完善的市場體系。
--科技興農達到新的水平。通過科技體制創新與增加投入,進一步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把科技興農落到實處。
--農業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農產品出口創匯能力明顯提高。
--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生態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生態農業、綠色農業和有機農業要實現較大發展。農業生產、加工造成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農村生態環境有所改善。
三、抓住主要環節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抓好七個主要環節:
1、立足市場需求和優勢資源。
認真研究新階段農產品供求關係的變化規律,依據市場需求,充分利用氣候、區位、資源、資金、技術、人才等條件,通過產業化經營,把優勢資源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起來,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
2、確立區域主導產業。選擇具有自身特色的優勢產品和產業,培育有影響的主導產業,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優勢主導產業群體。主導產業的發展不應局限於行政區域內部,應按照經濟區域和氣候區域進行合理布局。
3、創辦農業龍頭企業。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多渠道、多形式培育多種經濟成分的農業龍頭企業,發揮農業龍頭企業開拓市場、帶動農戶的龍頭作用。
4、建設農產品商品基地。在確立主導產業的基礎上,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連片開發建設商品生產基地。引導農民發展專業化生產,建設一大批專業鎮和專業村,形成規模經濟。
5、培育市場體系。根據現有基礎和物流流向,以建設規範的中高級市場為重點,在全省形成以中高級批發市場為中心,產地、銷地批發市場、集貿市場、零售市場相結合,多層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場體系。加強農產品市場的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6、輻射帶動農戶。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在生產、加工、資金、技術、人才、品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以經濟為紐帶,把單家獨戶的分散經營聯繫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帶動廣大農民走向國內外市場。
7、依靠科技進步。以農業龍頭企業為載體,以農業標準化建設為基礎,形成有利於研究開發與成果轉化推廣的新機制,把科技興農落到實處。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七個主要環節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立足市場需求和優勢資源是依據,確立主導產業是基礎,創辦農業龍頭企業是關鍵,建立商品基地是依託,培育市場體系是重點,輻射帶動農戶是核心,依靠科技進步是動力。要緊緊抓住創辦農業龍頭企業這個關鍵環節,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在開發優勢資源、確定主導產業、建立生產基地、推廣先進技術、開拓國內外市場、帶動千家萬戶中承上啟下的作用,以此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四、按市場規則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
公司加農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形式,公司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其觸角伸向國際國內市場,龍尾擺向千家萬戶,以利益關係為紐帶,以契約契約為保證,與農戶形成自願結合、平等互利、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對農戶實行產前、產中、產後全程服務,在千家萬戶的分散經營和千變萬化的市場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實行產加銷一條龍、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培育和發展農業龍頭企業是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關鍵環節,要突出抓好以下幾點。
1、把握好農業龍頭企業的確認標準。農業龍頭企業必須具備如下基本條件:一是實行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特別是要延伸到農業生產領域;二是以多種方式輻射帶動一定數量的農戶,並與農戶之間有緊密的利益關係,包括投資關係,生產經營全程服務關係等;三是有相對穩定的銷售體系和生產基地。
2、多形式多渠道創辦農業龍頭企業。可通過如下六個主要渠道加以培育:
--引進外資創辦農業龍頭企業。各地要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和特色農業,積極招商引資。鼓勵外商獨資創辦農業龍頭企業,或以現有農業龍頭企業、加工企業和種養大戶為載體,吸引外資創辦合資、合作的外向型農業龍頭企業。
--民間個人或組織創辦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引導和支持個體生產、加工、運銷專業大戶和私營、民營企業、各種能人等創辦農業龍頭企業,或以資金、技術參股,聯合其他經濟實體組建農業龍頭企業。
--國有、供銷合作涉農生產、流通企業,包括國營農場、供銷合作社、外貿公司、食品公司等,通過深化改革,延伸服務領域,改造為農業龍頭企業。
--涉農事業單位創辦或者轉制為農業龍頭企業。省、市、縣、鄉鎮的農、林、牧、漁業的事業單位有條件的,可逐步改制成農科貿一體化的農業龍頭企業,或創辦農業龍頭企業。
--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創辦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社區合作經濟組織,要發揮自身聯繫農戶的組織優勢,創辦農業龍頭企業。鼓勵農村雙層經營體制中的集體經濟組織以集體土地等農業資源折價入股,通過多種融資形式興辦農業龍頭企業。
--部分行政管理部門轉制為農業龍頭企業。結合當前市、縣、鄉鎮黨政機關機構改革,一些行政管理職能重疊的涉農專業部門,可成建制轉為公司,創造條件創辦農業龍頭企業。鼓勵黨政機關分流人員創辦農業龍頭企業,但不能辦成翻牌公司,更不能強行壟斷服務,增加農民負擔。
3、對農業龍頭企業實行“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重點支持機制好、產品競爭力強、為農戶提供系列服務、與農戶利益關係穩定密切、帶動面廣、出口創匯多、採用高新技術的農業龍頭企業。支持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併、合併、租賃等形式,擴大規模,增強實力,發展成為大型農業龍頭企業集團。
4、因地制宜辦好農業龍頭企業。要充分考慮不同地區、不同產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和實際,通過分類指導、典型示範、政策引導的辦法加快發展農業龍頭企業。要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注重實效,防止盲目上馬、搞花架子,嚴禁包辦代替和人為拼湊求大。
5、按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建設農業龍頭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必須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企業法人。要按企業化要求,完善內部結構,加強內部管理。實行股份制的農業龍頭企業,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實行合作制的農業龍頭企業,則應按合作制的要求切實辦好。
6、實行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動態管理的機制。根據農業龍頭企業的資產規模、經營業績、帶動農戶輻射面、經濟效益指標,由農業主管部門牽頭進行評估,實行動態管理。
五、建立和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機制
1、按照市場經濟原則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公司加農戶是兩種不同的利益主體的結合,要按照自願結合、平等互利、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要求處理好相互關係,建成利益共同體。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引導、協助理順各方面的利益關係,確保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順利推進。
2、用經濟契約形式規範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以經濟契約形式明確公司與農戶各自的權利、義務與違約責任。加強普法教育,增強公司經營者與農民的法制意識,把農業產業化經營納入市場化、法制化的軌道。
進一步完善委託生產、訂單農業、確定保護價與浮動價、入股分紅和利潤返還等形式。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要在利潤中劃出一定比例建立風險基金,以增強抵禦風險能力。無論是哪種分配形式,都要體現權利與義務、利益與責任的統一,有利於建立穩定的關係。
六、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配套改革
1、必須穩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
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以穩定、鞏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為前提。要切實保證農民土地承包權、生產自主權和經營收益權。這既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前提,又是重要的基礎。穩定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關鍵是穩定完善土地承包關係。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農民最重要的生活保障。穩定土地承包關係,才能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保持農村的穩定。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不動搖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不侵犯農民的財產權益,能夠有效解決千家萬戶的農民進入市場,運用現代科技和擴大經營規模等問題,進一步發展家庭承包經營的成果,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現實途徑之一。因此,要正確處理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關係,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保證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
2、建立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
按照“穩定承包權、搞活經營權、保護收益權”的原則,對有條件的地方,可依法鼓勵多種形式的土地使用權流轉,促進農業資源向優勢產業和優勢農業龍頭企業集中。允許農戶依法有償向農業龍頭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或以使用權入股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但不得把土地使用權用於抵押、拍賣與還債。支持農業龍頭企業連片租賃、承包集體耕地。無論是哪一種土地使用權的流轉形式,都必須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進行,都必須堅持農民自願、有償、有序、規範的原則,都必須堅決落實延長土地承包期的規定,承包期內土地使用權流轉的決策權在農民,流轉收益歸農戶,決不能在土地使用權流轉中損害農民利益。
3、建設和完善農產品市場體系
加強對農產品市場體系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在中心城市或主產區培育若干個集商品集散、價格形成、交易結算、倉儲轉運、信息傳遞、標準化運作等功能於一體的中高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實行會員制、保證金制、代理制,加強產品評級、質量檢測、糾紛仲裁等配套服務。大中城市要積極發展淨菜超市和綠色農產品連鎖經營。同時,進一步完善現有的初級市場,發展產地市場,適應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需要。
4、重視各類中介組織的培育
要根據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的要求,大力培育各類社會中介服務組織。加快各種行業、專業協會的建設,支持各類聯繫農戶與市場的中介組織的發展,為農戶提供多層次、多形式、高質量的社會化服務。
5、繼續深化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產品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
要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並結合我省實際,按“保護耕地、提高單產、穩定總產、最佳化品種、搞活經營”的原則,確保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按市場需求,大力調整農業的產品和產業結構。
6、加快農業標準化建設,實施名牌產品戰略
要以實現與國內外市場接軌為目標,按照安全、優質、環保、高效的要求,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省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和農業、林業、漁業、供銷社等有關部門要參照國際和國家質量標準,結合實施名牌農產品戰略,抓緊制定我省大宗農產品質量標準和管理標準。在標準化建設的基礎上大力增強企業的品牌意識、商標意識,創造出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農產品著名品牌。
七、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1、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科技興農緊密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名、特、優、新品種,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反季節高效益產品等。大力發展節水農業、生態農業、組培育苗技術,穩步發展基因農業。在有條件的地方創辦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
2、農業龍頭企業要成為加強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的新的生力軍。支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建立技術研究開發機構,加強產、學、研結合,建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技術依託。農業龍頭企業要充分發揮和廣大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的優勢,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成為科技興農新的生力軍。在鞏固完善原有以站所為骨幹的農業技術推廣網路的同時,逐步建立以農業龍頭企業為主體,以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為依託的新型農業技術開發與推廣體系。
3、發揮高等院校在推進農業科技進步中的作用。鼓勵高等院校加強農業科技的套用開發研究,重視基礎性研究。支持有條件的院校建立農業高新技術企業。
4、深化農業科研院所的改革。地方涉農科研機構要逐步從事業法人轉向企業法人,成為科、農、貿緊密結合的經濟實體,有條件的可辦成農業龍頭企業,或加入農業龍頭企業。
5、重視對農民的科學技術培訓。要結合農業技術的示範與推廣,採取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在鞏固完善農村三級培訓網路的同時,把農業龍頭企業作為培訓農民的重要載體。
6、以信息化推進農業產業化。要加快全省農業信息網路建設,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生產、技術、銷售、氣象等信息服務。農業信息網路要以中高級批發市場為骨幹,以專業網路公司和農業龍頭企業為依託,覆蓋廣大農戶。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網站,發展網上交易與電子商務。各級政府要大力支持網路建設,加強信息處理,建立中長期信息發布制度。各媒體要重視農業信息傳播。
八、擴大對外開放,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1、引進資金、技術、優良品種和管理經驗,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水平。大力吸引外資創辦生產基地,興辦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深加工,開拓國際市場。要推動農業龍頭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大力引進優良品種、先進技術、管理方法和人才,改造傳統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轉變經營方式,提高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2、擴大農產品出口,增強國際競爭力。要適應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發揮我省的資源優勢與生產優勢,依託生產基地與農業龍頭企業,在鞏固傳統大宗農產品出口的同時,擴大名特優新產品、綠色食品的生產和出口。
3、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走出去”。鼓勵有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生產流通大戶等輸出技術、勞力、品牌和資金,到境外投資創辦生產基地,發展加工或流通項目,以充分利用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不斷提高農業龍頭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能力。
九、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扶持力度
1、加大投入
各級政府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投入列入年度預算計畫。各級財政要通過認真的梳理,把各類涉農支持資金集中起來使用,重點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扶貧開發、技術開發與推廣、農業龍頭企業發展。省級財政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資金,主要用於對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業龍頭企業的貸款貼息,為行政事業單位轉制的農業龍頭企業注入資本金。隨著財政收入的增長,各級政府要逐年適當增加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資金支持。對十六個貧困縣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各級政府和承擔對口扶持的市縣,要重點支持。
2、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多渠道籌集資金
積極爭取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支持銀行通過資質評估,確定一批實力強、資信好的農業龍頭企業,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可申請發行股票上市;已上市的要利用好農業類上市公司在配股方面的傾斜政策。農村信用社要按有關政策規定,積極發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聯保貸款,解決農戶貸款擔保難問題。
3、實行用地優惠政策
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省扶貧農業龍頭企業新辦畜牧場用地,視同農業生產用地。
4、進一步放寬農業龍頭企業的市場準入條件
以生豬飼養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具有較大生產規模,符合設備和檢疫條件的,給予定點屠宰經營權;以糧食生產、加工為主的農業龍頭企業,符合技術和設備條件的,給予其與農民簽訂糧食生產加工契約,跨區收購、加工、批發、零售糧食的經營權;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生產經營大戶跨地區進入大、中、小城市創建公司或分支機構,各市政府不得封鎖市場。要堅決打破市場的地區分割和封鎖,嚴禁對農產品運銷設卡收費,加快綠色通道建設,營造統一開放的市場環境。
5、鼓勵農業龍頭企業擴大出口
對符合國家外貿發展基金規定的出口產品,外經貿等有關部門要積極幫助申報,爭取出口貼息。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向有關部門申報自營進出口權。
6、積極探索農業保險的路子
各市、縣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支持保險公司按市場規則開展對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龍頭企業的保險試點,積極探索農產品價格保證與化解風險的機制,積累經驗後逐步推開。
7、實行支持行政、事業單位轉為農業龍頭企業的優惠政策
行政、事業單位轉制為農業龍頭企業的,原有的經費一定5年不變,可逐年撥付,也可以5年一次撥付,作為企業的啟動資金;農技推廣事業單位轉制為農業龍頭企業的,原有的事業經費撥付到期後,可繼續保留50%的事業經費,用於開展技術推廣服務和諮詢服務。
十、加強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領導
1、進一步解放思想,把發展農業的指導思想和工作重點轉到產業化經營上來。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積極探索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具體途徑,是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課題。農業產業化經營對當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農業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乃至農業現代化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各級領導要充分認識農業產業化經營在我省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意義,通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努力提高市場經濟條件下做好農村經濟工作的本領,開創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新局面。
在指導思想轉變的同時,工作方式方法也要進行一系列的轉變。各級領導要從過去用行政手段為主抓農業轉到用經濟手段抓農業,重點抓好農業產業化經營上來;從主要重視基地建設轉到重視農業龍頭企業建設上來;從依靠行政指揮轉到加強服務上來。
2、堅持分類指導和典型引路。各地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水平,探索有自身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形式和路子,使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從初級到高級、從不完善到完善的飛躍。珠江三角洲要發揮自身優勢,辦好十大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把推進農業產業化與加快農業現代化緊密結合起來。東西兩翼要積極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大力培育市場,以此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山區要緊密聯繫脫貧奔康實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變政府加農戶為公司加農戶,走產業化扶貧開發的路子。
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觀念要轉變,態度要積極,步子要穩妥。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善於發現典型,通過典型引路,穩步推進,切忌颳風,切忌強迫命令,切忌搞不切實際的達標活動。進行引導,提供服務和典型示範,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3、轉變作風,真抓實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領導。要制定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規劃,並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精心組織實施。省、市、縣要建立與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由政府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主持,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牽頭,協調各有關部門,重點研究、制定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規劃和有關扶持政策措施,協調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要經常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檢查各項政策措施是否落實到位,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紮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
4、鼓勵探索,勇於創新。要充分尊重廣大基層幹部、民眾的首創精神,大膽探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途徑。公司加農戶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有效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形式。要在發展、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的同時,積極探索農村合作經濟形式、農戶公司化等農業產業化的其他實現形式,加快中介組織、行業協會等各類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