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2020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材:政治學

中公教育2020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材:政治學

《中公教育2020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材:政治學》是2020年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公教育軍隊文職考試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公教育2020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教材:政治學
  • 作者:中公教育軍隊文職考試研究院
  • 出版時間:2020年3月1日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ISBN:97875115633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精彩書摘,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20軍隊文職人員招聘考試專業輔導教材:政治學(全新升級)》本書是軍隊文職法學類(政治學)專項書籍,嚴格依據考試大綱編寫。本書共分為六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政治,包括政黨與政黨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等五章內容;第二部分為國際政治,包括國際政治學的基本理論、國際體系與國際格局等五章內容;第三部分為中國共產黨黨史,包括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投身大革命的洪流等十四章內容;第四部分為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與發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徵、地位和功能等十章內容;第五部分為形勢與政策,包括國內“形勢與政策”、國際“形勢與政策”兩章內容;第六部分為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包括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當代世界經濟及其全球化發展等十章內容。每章又具體分為“考綱分析”“邏輯框架”“知識精講”三大模組,為考生點明大綱要求和複習方向、建立明確的知識體系、提供系統的內容講解,從而幫助考生夯實基礎,實現科學備考。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中國政治
第一章政黨與政黨制度(2)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形成(3)
第二節中國各民主黨派(5)
第三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10)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12)
第一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產生與發展(13)
第二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中的地位(14)
第三節人民代表的選舉權及職權(15)
第四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6)
第五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7)
第六節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20)
第三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2)
第一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22)
第二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24)
第三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特點(25)
第四章基層民眾自治制度(27)
第一節基層民眾自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27)
第二節基層民眾自治制度的內容(29)
第三節基層民眾自治制度的特點(30)
第五章當代中國主要政治關係(32)
第一節黨政關係(33)
第二節黨與軍隊關係(34)
第三節人大與“一府一委兩院”的關係(35)
第四節中央與地方關係(36)
第五節地方政府間關係(37)
第二部分國際政治
第一章國際政治學的基本理論(40)
第一節馬克思列寧主義國際政治理論(41)
第二節西方國際政治理論的主要流派(45)
第三節中國的國際政治理論(49)
第二章國際體系與國際格局(52)
第一節國際體系及其特徵(52)
第二節國際政治格局及其特徵(55)
第三節國際政治體系與國內政治(58)
第三章國際政治的行為主體(61)
第一節國際行為主體的一般特徵(61)
第二節國家行為主體及其特徵(64)
第三節國際組織及其分類(65)
第四章國際政治互動的基本形式(67)
第一節國際行為與國際政治互動(67)
第二節國際衝突及其解決(69)
第三節國際合作及其保障(74)
第五章國際政治的外部環境(78)
第一節自然環境對國際政治的影響(78)
第二節經濟因素與國際政治(81)
第三節科技革命與國際政治(84)
第三部分中國共產黨黨史
第一章中國共產黨的誕生(88)
第一節災難深重的舊中國(89)
第二節新文化運動(94)
第三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96)
第四節黨的早期組織的建立和中共一大的召開(98)
第五節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100)
第二章投身大革命的洪流(101)
第一節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建立(102)
第二節五卅運動和大革命高潮的到來(104)
第三節北伐的勝利進軍與工農運動的高漲(106)
第四節大革命的失敗(109)
第三章掀起土地革命的風暴(110)
第一節革命轉入低潮與黨領導的武裝起義(111)
第二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與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闢(114)
第三節黨內“左”傾錯誤的出現(115)
第四節遵義會議與紅軍長征的勝利(116)
第五節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鬥爭(118)
第四章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120)
第一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121)
第二節持久戰的戰略方針及敵後抗日戰場的開闢(122)
第三節堅持抗戰、團結、進步,遏制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逆流(124)
第四節整風運動與黨的建設(125)
第五節中共七大和抗日戰爭的勝利(126)
第五章奪取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128)
第一節爭取和平民主的不懈鬥爭(129)
第二節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和土地制度改革運動(129)
第三節第二條戰線的形成及愛國民主運動的持續、深入發展(131)
第四節偉大的戰略決戰(132)
第五節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133)
第六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艱難鬥爭(135)
第一節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和祖國大陸的解放(136)
第二節穩定物價,統一財經(137)
第三節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137)
第四節以土地制度改革為中心的各項民主改革(139)
第五節財政經濟狀況的好轉與國民經濟的恢復(140)
第七章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141)
第一節過渡時期總路線和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畫(142)
第二節全面實行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143)
第三節過渡時期的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國防建設(145)
第四節爭取有利於建設的國際和平環境(146)
第五節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在中國的建立(148)
第八章對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149)
第一節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149)
第二節國民經濟的調整(151)
第三節“以階級鬥爭為綱”指導思想的逐漸形成(152)
第四節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153)
第九章“文化大革命”的內亂和林彪、江青兩個反革命集團的覆滅(155)
第一節“文化大革命”的發動(156)
第二節從“全面奪權”到中共九大(156)
第三節林彪集團的覆滅和糾正極左思潮的努力(157)
第四節外交工作的新局面(158)
第五節1975年的全面整頓(158)
第六節粉碎“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的勝利(159)
第十章偉大的歷史轉折(160)
第一節在徘徊中前進和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161)
第二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162)
第三節撥亂反正任務的勝利完成(163)
第四節經濟調整與改革開放的起步(163)
第十一章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165)
第一節中共十二大和實現小康社會目標發展戰略的初步形成(166)
第二節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展開(166)
第三節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和對外關係的調整(167)
第四節中共十三大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168)
第五節政治體制改革的全面開始(169)
第六節在治理整頓、深化改革中繼續前進(170)
第十二章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階段(171)
第一節鄧小平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172)
第二節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巨觀調控的成功實施(173)
第三節“一國兩制”構想與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推進(174)
第四節中共十五大和跨世紀發展戰略(175)
第五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177)
第十三章繼續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推向前進(179)
第一節中共十六大的召開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180)
第二節確立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180)
第三節中共十七大回答了舉什麼旗、走什麼路等重大理論問題(182)
第四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184)
第五節“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取得新進展(185)
第六節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186)
第十四章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188)
第一節中共十八大的召開與歷史地位(190)
第二節中共十九大的召開與歷史地位(192)
第三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193)
第四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95)
第五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任務(199)
第六節“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203)
第七節中國特色大國外交(205)
第八節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209)
第四部分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
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發生與發展(212)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發生的根源和標誌(212)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演進(213)
第三節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215)
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徵、地位和功能(220)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徵(220)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222)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223)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和規律(225)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環節與特點(226)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227)
第三節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發展與教育引導規律(229)
第四節思想政治教育適應和促進社會發展的規律(230)
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任務(233)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233)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235)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238)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教育對象(242)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者(243)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對象(244)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關係(245)
第四節正確認識和對待教育對象(246)
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則和方法(248)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原則的依據與作用(249)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則(249)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251)
第四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選擇與運用(253)
第七章網路思想政治教育(255)
第一節網際網路及其對人的發展的作用(255)
第二節網路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與新課題(257)
第三節網內與網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260)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262)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內涵及其類型(262)
第二節環境影響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264)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選擇與建設(266)
第九章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素質和建設(268)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構成與特點(268)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素質(270)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的建設(272)
第十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274)
第一節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時代要求(274)
第二節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條件(276)
第三節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途徑(278)
第五部分形勢與政策
第一章國內“形勢與政策”(282)
第一節學習和理解當前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283)
第二節準確把握當前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286)
第三節正確認識當前社會關注熱點問題(290)
第四節深刻領會“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291)
第二章國際“形勢與政策”(294)
第一節全面分析世界經濟形勢,準確把握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295)
第二節正確看待大國關係深刻調整,全面把握我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296)
第三節準確把握地區熱點,深刻認識地區形勢演變的複雜性(299)
第四節深入分析國際形勢發生的重大趨勢性變化,準確理解和把握我國對外工作
新思想新論斷(301)

精彩書摘

第一章政黨與政黨制度
考綱分析
本章要求考生在了解中國政治基本問題的基礎上,掌握中國政黨制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信念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的自覺性。
考生要認真複習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形成、中國各民主黨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相關內容,並重點掌握黨的性質和地位、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的關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地位及重要性等內容。
邏輯框架
知識精講
第一節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形成
考點1黨的性質和地位
1.黨的性質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黨的地位
(1)黨是高政治領導力量。黨是高政治領導力量,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基本原則,是對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推進偉大事業的根本保證。
(2)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地位,是黨作為高政治力量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體現。習近平形象地說,這就像“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
考點2黨的組織結構
黨的組織結構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和相應的職能機構。
1.黨的中央組織
(1)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及其產生的中央委員會是黨的高領導機關。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有以下職權:①聽取和審查中央委員會的報告;②聽取和審查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③討論並決定黨的重大問題;④修改黨的章程;⑤選舉中央委員會;⑥選舉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2)黨的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在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中央委員會執行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黨的全部工作,對外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是中國共產黨高決策中樞,都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舉產生。
(3)黨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由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是中國共產黨高紀律檢查機關。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的主要任務是維護黨的章程和其他黨內法規,檢查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議的執行情況,協助黨的委員會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
(4)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黨的中央軍事委員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高軍事領導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直接領導全國武裝力量。
2.黨的地方組織
黨的地方組織是指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和自治州,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代表大會和它們所產生的委員會。黨的地方組織包括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黨的地方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
3.黨的基層組織
根據黨章規定,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黨的基層組織包括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基層委員會由黨員大會或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總支部委員會和支部委員會由黨員大會選舉產生。黨的基層委員會每屆任期三年至五年,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每屆任期兩年或三年。
4.黨的領導機關的派出機關
根據黨章規定,黨的中央和地方各級委員會可以派出代表機關。
(1)工作委員會。黨的中央委員會派出的機關主要有中國共產黨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中直機關工委)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中央國家機關工委)。黨的地方委員會派出的機關分別是各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省轄市的機關工作委員會。黨的地區委員會和相當於地區委員會的組織,根據省、自治區委員會的授權,領導本地區的工作。
(2)黨組。黨組是中國共產黨為保證在各種非黨領導機關中實現黨的領導而設立的一種具體組織形式。
5.中央領導小組
中央領導小組是中國共產黨實現對國家和社會全面領導的方式之一,是黨和國家高領導人與負責形成信息並執行政策的主要機構之間的橋樑。
考點3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完善和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堅持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既充分發揚民主,又善於集中統一。”
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即在充分發揚民主的基礎上,要有正確的集中。黨中央從全局出發、集中各方面智慧作出的決定,各地方各部門要堅決貫徹執行。各地方、各部門要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但不允許自行其是、各自為政,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允許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考點4黨的執政方式的轉變
執政方式是執政黨領導和控制國家政權的形式,即執政黨通過掌握、運用和控制國家政權實現執政目標的體制、機制、途徑和方法的總稱。黨的執政方式是執政理念、執政方略在執政行為中的具體化,也是執政能力在實踐中的具體體現、實現形式和實踐依託。
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執政方式經歷了從以政策為主,到政策法律並舉、到高度重視依法治國的執政方式的根本轉變。黨的十六大以來,全黨加強了執政方式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時代特色的黨的執政方式。這就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這三種基本的執政方式。這是黨總結執政歷史經驗得出的必然結論,是新形勢下我們黨更好執政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略。這三種執政方式各有特點,又相互聯繫,必須把它們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
考點5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
1.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原因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面臨的執政環境是複雜的,影響黨的先進性、弱化黨的純潔性的因素也是複雜的,黨記憶體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黨面臨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民眾危險、消極腐敗危險具有尖銳性和嚴峻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
2.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內容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1)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方針。“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根本方針。其中,“全面”是基礎,“嚴”是關鍵,“治”是要害。
(2)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目標。“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於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目標。這一目標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綱領,體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取向、政治定力、使命擔當。
3.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的意義
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頂層設計、戰略部署,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標誌著對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第二節中國各民主黨派
考點1中國各民主黨派概述
(一)中國各民主黨派的歷史與現狀
中國民主黨派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各民主黨派都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它們既是中國愛國統一戰線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維護國家安定團結、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1.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歷史與現狀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由原中國國民黨民主派和其他愛國人士所創建,於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革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共同戰鬥,為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民革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發展愛國統一戰線,順利實現社會主義改造和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民革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社會和諧,為加強海峽兩岸溝通與交流,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作出了新的貢獻。
2017年12月,民革召開了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號召,民革全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及民革十三大精神,繼承和發揚孫中山愛國、革命、不斷進步的精神,不忘合作初心,築夢偉大時代,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繼續奮鬥。
2.中國民主同盟的歷史與現狀
中國民主同盟(簡稱“民盟”)於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當時的名稱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名稱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申請參加。1945年10月,民盟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即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明確提出了“和平、統一、團結、民主”的政治主張。1946年1月,民盟參加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