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

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

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地方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元節(潮人盂蘭勝會)
  • 非遺級別:國家級
  • 申報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
  • 遺產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中元節是道教的說法,道教認為,“三元”代表的是“三官”。上元節又稱“上元天官節”,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誕辰;中元節又稱“中元地官節”,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誕辰;下元節又稱“下元水官節”,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誕辰。中元地官清虛大帝於七月十五中元時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
七月十五也是佛教盂蘭盆節。盂蘭盆,是梵文的音譯。“盂蘭”在梵語中是倒懸的意思,倒懸形容苦厄之狀,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認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親的倒懸之苦。盂蘭盆即“解倒懸”之意。佛教徒慶祝中元節的儀式稱為“盂蘭盆會”,慶祝中元節不僅是為了拜祭死去的親人,對佛教徒來說,也是紀念佛經中救母出地獄的目蓮,藉以表揚他的孝道。

文化特徵

盂蘭勝會,又稱“盂蘭節”,民間稱為“中元節”、“鬼節”、“麻谷節”或“七月半”(即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是祭祀祖先、祭弔孤魂的日子。盂蘭勝會的主要活動是祭祀祖先,包括燒街衣、盂蘭節忌諱、盂蘭節神功戲、大士王、平安米、福物競投等內容。活動地點設在公園、廣場或球場等寬闊的地方。全港分成幾十個街坊會場舉行,各會場設有施孤台、建醮台、戲台、大士台、神壇等。大士台上的“大士爺”,高四米左右,是施孤的主持神。會場周圍豎著一面面龍旗,上繡“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太平盛世”、“廣結善緣”、“恩澤同沾”等字樣。各街坊的戲台,以潮劇演出為主。還有形式多樣的文藝活動和手工技藝作品展示,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參觀。盂蘭勝會期間,許多商號紛紛慷慨解囊,捐贈資金、糧油和藝術品,力促勝會圓滿。盛會結束,舉行拍賣“福物”活動。所謂福物,皆為供於神案上祭祀神靈之物,包括金銀飾品、玉石陶器、花木盆景和食品酒類等。買者人山人海,皆為善男信女,人們認為有幸標得福物,不論大小,均是奉公為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