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齒蘚

並齒蘚

植物體密集叢生成墊狀,綠色。莖直立,高約6-7m,莖中部和基部密生須狀假根。葉片稀疏著生,向上傾立,長卵形或闊披針形,尖端漸狹呈毛狀;葉邊平滑,邊緣細胞稍帶黃色;中肋基部寬,突出葉尖;葉片細胞長方形,基部細胞狹長形。雌雄同株。苞葉基部卵形,頂端具長毛尖;蒴柄粗壯直立,長約1-1.5cm,孢蒴圓柱形,壺部小,台部肥大,紅褐色。長卵形,具多數氣孔。蒴齒單層;蒴帽圓錐狀鐘形,一側開裂。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並齒蘚
  • 拉丁學名:Tetraplodon mnioides (Hedw.) B. S. G. 
  • :植物界
  • :苔蘚植物門
  • :蘚綱
  • :泥炭蘚目
  • :壺蘚科
  • :並齒蘚屬
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生長環境

生於3000米以上高山寒地,高山草甸的濕土上或岩面薄土上,動物糞或屍體上常能見到該植物,具有特殊的生態習性。四季均有。
並齒蘚並齒蘚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陝西、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世界高山地區廣布。

主要價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etraplodon mnioides(Hedw.)B.S.G.[T.bryoides(Zoeg.)Lindb.;Splachnum mnioides Hedw.]
【功效】鎮靜安神
【科屬分類】壺蘚科
【拉丁文名】Herba Tetraplodonis
【主治】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癲癇;中風不語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收,陰乾。
【功效分類】鎮靜安神藥
【性味】淡;平
【藥材基源】為壺蘚科植物並齒蘚的植物體。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