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大地震

世界著名大地震

significant earthquakes of the world 全球範圍內(中國除外)震級較高,破壞特別嚴重, 以及在人類認識地震規律和抗震問題上有歷史性重要義的地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著名大地震
  • 外文名:The world famous large earthquakes
  • 範圍: 全球範圍內
  • 特點震級較高,破壞特別嚴重
內容簡介
全球範圍內(中國除外)震級較高,破壞特別嚴重,以及在人類認識地震規律和抗震問題上有歷史性重要意義的地震。
里斯本地震(葡萄牙,1755年11月1日) 是迄今歐洲最大的地震。發生在距里斯本城幾十公里的大西洋海底。里斯本城破壞極其嚴重(圖1),死人約7萬。這次地震引起海嘯近30米高,襲擊了里斯本海岸,並使英國、北非和荷蘭的海岸都遭受損害。甚至在中美洲也觀測到相當大的波浪。此震發生後過了214年,即在1969年2月28日,在這個海域西邊又發生 8級大地震。18世紀前歐洲神學界勢力較大,不許人們研究地震。里斯本地震後,歐洲的地震研究才從宗教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喀拉喀托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亞,1833年8月27日) 是火山地震中最大的地震。它位於爪哇島與蘇門答臘之間的巽他海峽。火山爆發時噴出大量氣體和火山灰,煙柱上升高達27公里。火山灰進入80公里高空的平流層,環繞全球。一年以後仍留在空中,並在歐洲造成“薄暮晚霞”的現象。火山噴發時震動很強烈,它振動海底引起巨大的海嘯,在蘇門答臘和爪哇造成很大的破壞。
喀拉喀托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亞,1833年8月27日)是火山地震中最大的地震。它位於爪哇島與蘇門答臘之間的巽他海峽。火山爆發時噴出大量氣體和火山灰,煙柱上升高達27公里。火山灰進入80公里高空的平流層,環繞全球。一年以後仍留在空中,並在歐洲造成"薄暮晚霞"的現象。火山噴發時震動很強烈,它振動海底引起巨大的海嘯,在蘇門答臘和爪哇造成很大的破壞。
美濃尾張地震(日本,1891年10月28日) 震中在岐阜縣,震級為7.9級,也有定8.4級的。此震在濃尾平原造成災害甚大,有感範圍波及日本絕大部分地區。極震區地面斷裂約80公里長,沿著這個斷層的垂直錯動和水平錯動都很明顯。靠近斷裂帶一定範圍內震害甚為嚴重,然而在距斷層10公里以外就大大減輕。這次大震前幾年內震中區有明顯的小震活動。據記載地震時地面上的斷層錯動是在人感到振動四、五次後發生的。這說明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要比斷裂傳播速度快。由於這次大地震的發生,日本政府和學術界開始重視對地震現象和震害的研究,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研究機構──震災預防調查所。
阿薩姆地震(印度,1897年6月12日) 這次地震的震動非常強烈。在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內地面出現裂縫,在震中區形成了斷距達12米的斷層。河流改道,形成瀑布。這次地震使35萬平方公裡面積內的建築物受到破壞。地震時地面的振動幅度達30厘米。根據極震區內有物體被拋起的現象,有人估計地面運動的加速度可能大於當地的重力加速度 g。這對特大地震的抗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數據。37年後即1934年在中國、尼泊爾邊境地區(即喜馬拉雅山區)發生 8.4級地震;53年後即1950年又在其東北方向中國的墨脫地區發生了一次 8.5級的地震(見中國著名大地震)。
杭愛山地震(蒙古,1905年7月9日)  這次地震發生在蒙古杭愛山脈北麓,震級8.3級。過了14天,在其西邊100公里處又發生了一次8.3級地震,這兩次地震的極震區相接。象這樣在不長的時間內連續發生兩次 8級以上地震的例子,在歐亞大陸上還是罕見的。由於這兩次地震發生在人口稀少的地區,因而災情並不嚴重。但在地面上,兩次地震聯合造成了達350公里長的斷裂帶(兩次地震斷裂相接)。該地震斷裂是沿著原有的老斷層發生的。
舊金山地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1906年4月18日) 這次大地震是美國迄今破壞最嚴重的一次地震,震級約為8.3級。在100萬平方公里範圍內感到地震。這次地震是沿著著名的聖安德烈斯大斷層發生的。在地面上造成的斷裂帶約300多公里長,其錯動方式幾乎是平推的,有些地方水平錯動幅度達7米,而垂直錯動幅度甚微。這次地震的破壞區沿斷裂帶延伸很長,但離開斷裂帶50公里就看不到破壞了。由於地震前後橫跨斷層有重複三角測量資料,從而得到了震前震後震源斷層變形和位移的資料。據此,里德(H.F.Reid)提出了著名的彈性回跳理論,建立了地震是斷層突然錯動形成的學說。
墨西拿地震(義大利,1908年12月28日)  這次地震發生在西西里島和卡拉布里亞之間的墨西拿海峽的海底。對歐洲來說它的損失僅次於1755年裡斯本大震。它使墨西拿城98%的房屋遭到破壞,死亡人數不少於4萬。
阿拉木圖地震(俄國,1911年1月3日)  震中位於阿拉木圖以南、伊塞克湖以北,震級為8.4級。這是中亞內陸地區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時在震區造成了許多條大斷裂帶。這次地震發生在垂直差異運動極為強烈的地區,因而某些蘇聯地震地質學家主張年輕而強烈的垂直差異運動帶是發生大地震的地帶。
關東地震(日本,1923年9月1日)  震中在日本東京附近60~80公里的相模灣,震級為 8.2級,震源深度較淺。首都東京和全國最大的港口橫濱差不多完全被破壞,災情嚴重,所以引起了日本的重視。這次地震激勵著日本地震學界積極開展地震預測和抗震研究。這次地震的次生災害(如火災)特別嚴重,加重了人員的傷亡。共有10餘萬人在這次地震中喪生,其中有許多人雖逃到廣場,仍被四面大火包圍而斃命(圖2)。地震前幾分鐘曾在驗潮儀上觀測到明顯的長周期波動。 三陸地震(日本,1933年3月2日)  震中位於仙台東北約300公里的海底,震級大於8級。在地震發生後,巨大的海嘯襲擊了北海道南岸和福島縣東岸,沿岸各地遭受了很大災害。這次地震驗證了 1896年6月海嘯後採取的防潮林和防潮壁在減輕海嘯災害方面是有效的。
智利地震(1960年5月22日) 震中在康塞普西翁。這次地震有兩個很突出的特點:一是接連發生了3個大於8級的地震;二是海浪波及甚遠。從5月21日至6月22日,共發生過10次7級以上的地震,其中3次超過8級。5月22日的地震,震級達8.9級。這次地震破壞最重的地區是從聖地亞哥到蒙特港等地。地震時產生的海嘯越過太平洋,日本海岸遭到的海嘯浪高達4米,造成巨大災害。另外,這次地震時發現震中區天然土上的烈度為VⅡ度,而人工充填的不結實的地表土其烈度可達 XⅠ度。通過這次地震,求得了地震時破裂傳播速度可達每秒數公里。由於此震甚強,它激起了明顯的地球自由振盪
阿拉斯加地震(美國,1964年3月27日)  震級為8.4級。位於震中區的大城市是安克雷奇市,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地震發生後,這個城市的破壞情況較輕,它成為評價現代建築物抗震設計的現場實驗室。這次大震發生後,美國地震學家和社會公眾對地震預測開始予以正視。
新潟地震(日本,1964年6月16日)  震級為7.5級,震中位於距離新潟碼頭60公里的海底。它的特點是:砂土液化造成了嚴重的震害,因此引起人們對砂土液化問題的進一步注意;其次,在這次地震的強震記錄中發現了周期為6秒的波,其加速度也相當大。
丹佛地震系列(美國,1967年4月到11月) 丹佛地震系列的震級並不大,其中較大的是1967年4月10日的5級地震,8月9日的5.25~5.5級地震,11月26日的5.1級地震。它們是在軍工廠深井注水後發生的,因此人們開始認識到注水誘發地震的問題。它為人類嘗試控制地震提供了一種線索。
松代地震群(日本,1966~1967)  這是世界著名的地震群。1965年8月3日首次記錄到微震,以後地震數目與日俱增,1966年4月達到高潮,一天之內最多發生過661次有感地震,平均兩分鐘一次,到1967年末,有感地震總數達61494次。地震頻度從 1967年下半年開始衰減(圖3)。整個地震群中最大的震級為 5.4級。這個地震群所在地有很好的前兆台網和測震台網。地震群活動時,地面明顯隆起,並伴有重力減小及地下水大量湧出的現象。關於松代地震群的成因討論很多,有膨脹說,岩漿貫入說和水噴發說等。
戈伊納水庫地震(印度,1967年12月11日)  這次地震是迄今已知的水庫地震中最大的一次,震級為 6.5級。它發生於比較穩定的德乾高原地區內。戈伊納水庫壩高103米,1962年開始蓄水,以後發生了約450次地震。主震的震中位置在大壩南3公里。
墨西哥大地震(墨西哥,1985年9月19日7時19分。)震級為8.1級。共有3.5萬人死亡。
日本阪神大地震(日本阪神,1995年1月17日5時46分。)震級約為7.6級。此次地震使號稱防震設施最好的日本遭受嚴重打擊,許多經過抗震設計的立交橋、高層建築、高速公路被破壞。6000多人死亡。
海地地震(海地,2010年1月12日16時53分)震級為7.0級。首都太子港及全國大部分地區受災情況嚴重,截至2010年1月26日,海地地震進入第15天,世界衛生組織確認,此次海地地震已造成22.25萬人死亡,19.6萬人受傷。此次地震中遇難者有聯合國駐海地維和部隊人員,其中包括8名中國維和人員遇難。地震發生後,國際社會紛紛伸出援手,表示將向海地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東日本大地震(日本,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震級為9.0級。在此次大地震前,該區域陸續發生不同規模的地震。其中以3月9日的7.2級地震為甚多。據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測定,2011年03月09日10時45分(台北時間),日本本州島東部海域(38.3°N,143.3°E)發生7.2級地震。日本東京都當地的震感為3級,地震過程持續了1分鐘左右,地震已經在震源附近引發了區域海嘯。當天11時11分,日本本州島OFUNATO站監測到了0.54米的海嘯波。在3月11日9.0級大地震後,研究人員豁然發現3月9日的7.2級大地震是本次9.0級大地震的前震,這打破了有觀測史以來同一地區發生7.0+級地震之後不可能再有更高地震的記錄。
墨西哥大地震(墨西哥,2017年09月13日)震級為8.2級,已造成98人死亡,其中瓦哈卡州78人、恰帕斯州16人、塔巴斯科州4人。瓦哈卡州和恰帕斯州共有約230萬人不同程度受災,儘管兩州複雜的地形令救援行動難度加大,但政府的救援範圍已幾乎覆蓋整個災區。據墨國家地震中心發布的公報,此次地震震中位於恰帕斯州托納拉西南137公里處的海域,震源深度19公里。
夏威夷地震(夏威夷,2018年5月05日06時32分)震級為6.9級,震源深度10千米;導致基拉韋厄火山一夜之間爆發,熔岩濺射街道萬人撤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