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荒漠》是2010年6月1日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M.π.彼德羅夫。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荒漠
- 作者:M.π.彼德羅夫
- 譯者:胡孟春,李耀明
- 出版社: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6月01日
- 定價:80 元
- 開本:1/16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11101785
《世界荒漠》是2010年6月1日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M.π.彼德羅夫。
世界主要沙漠:撒哈拉沙漠,利比亞沙漠,魯卜哈里沙漠,巴塔哥尼亞寒漠,塔克拉瑪乾沙漠等。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SAHARA):面積(萬平方千米),800;地理位置,非洲北部;備註,無 阿拉伯沙漠 阿拉伯沙漠(ARABIA): 面積(萬平方千米),233;地理位置,阿拉伯半島;備註,阿拉伯半島各沙漠(魯卜哈里、內夫得等沙漠)...
荒漠是乾旱區大型地貌組合,有岩漠、礫漠、沙漠和泥漠。後者即乾涸湖沼或龜裂地,規模一般較小。定義 根據地理學上的定義,荒漠是“降水稀少,植物很稀疏,因此限制了人類活動的乾旱區”。生態學上將荒漠定義為“由旱生、強旱生低矮木本植物,包括半喬木、灌木、半灌木和小半灌木為主組成的稀疏不鬱閉的群落”。以上...
撒哈拉沙漠(Sahara Desert)形成於約250萬年前,是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面積約932萬平方千米,位於非洲北部。該地區氣候條件非常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語的音譯,在阿拉伯語中“撒哈拉”為大沙漠,源自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的語言,原意即為“大荒漠”。名稱由來 “撒哈拉”...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於乾旱少雨、植被破壞、過度放牧、大風吹蝕、流水侵蝕、土壤鹽漬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產力下降或喪失的自然(非自然)現象。 有狹義和廣義之分,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區連年嚴重乾旱,造成空前災難,“荒漠化”名詞於是開始流傳開來。荒漠化最終結果大多是...
荒漠是植被稀少或缺水的乾旱地區,荒漠生態即指荒漠地區的生態環境。一般,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水分的缺乏限制了綠色植物的生長以及一切直接或間接依賴綠色植物為生的動物和微生物。植物分布稀疏,幾乎全為旱生種類。簡介 荒漠研究受到重視的原因很多:許多古老文明發祥於現今的荒漠地區;今日許多荒漠是石油、天然...
沙漠,主要是指地面完全被沙所覆蓋、植物非常稀少、雨水稀少、空氣乾燥的荒蕪地區。沙漠亦作“沙幕”,乾旱缺水,植物稀少的地區。沙漠地域大多是沙灘或沙丘,沙下岩石也經常出現。有些沙漠是鹽灘,完全沒有草木。沙漠一般是風成地貌。沙漠裡有時會有可貴的礦床,近代也發現了很多石油儲藏。沙漠少有居民,資源開發也...
戈壁沙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亘在中亞浩瀚的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岩。戈壁(蒙古語:Говь),在蒙古語中有沙漠、礫石荒漠、乾旱的地方等意思。“戈壁灘”“戈壁沙漠”。內容簡介 戈壁(Gobi),亦稱戈壁沙漠(Gobi Desert)。向北可達阿爾泰山和杭愛山...
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1994年12月19日第49屆聯合國大會根據聯大第二委員會(經濟和財政)的建議,通過了49/115號決議,從 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為“世界防治荒漠化與乾旱日”,旨在進一步提高世界各國人民對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認識,喚起人們防治荒漠化的責任心和...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大部分沙丘都是由基岩原位侵蝕而形成的。沙丘的年齡、範圍和高度都是非常突出的,遺產也展示了一系列的特徵,賦予了它獨特的美學品質。沙丘構造的多樣性,其不斷變化的形式、顏色和紋理的範圍,創造了傑出的自然美景。社會評價 納米布沙漠是世界上唯一的沿海沙漠,一個受霧影響的廣闊沙丘的沿海沙漠。...
1875年冒險家翟理斯(Ernest Giles)由東而西橫越此區,並命名為維多利亞大沙漠。世界第四大沙漠。是澳大利亞最大的沙漠。位於澳大利亞的西南部。這裡雨水稀少,乾旱異常。夏季的最高溫度可達50℃。因為沒有高大樹木的阻擋,狂風終日從這片沙漠上空咆哮而過。風是這裡的聲音。植被 在1973年,澳大利亞一個叫夫蘭納里的...
《世界荒漠》是2010年6月1日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M.π.彼德羅夫。內容簡介 《世界荒漠》是世界荒漠與半荒漠自然特徵與自然資源的總結。第一部分描述世界各大洲荒漠自然特徵,進行特徵比較,論述分類原則。第二部分闡述荒漠生境特徵、沙流動與堆積的一般規律,研究風成地貌成因、生境限制因子特徵,以及...
我國的防治荒漠化工作,受到了世界各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充分肯定,贏得了“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國”的讚譽。意義 攜手防沙止漠,共護綠水青山。要倡導世界各國攜手並肩,守望相助,共同為恢復良好土地生態出實招、亮硬招,積極參與荒漠化防治,營造共建共享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家園的濃厚氛圍,築牢生態安全螢幕障...
沙漠生物群落時極端乾燥地區由具有特殊適應的旱生生物組成的生物群落。沙漠主要分布在亞熱帶和溫帶大陸乾旱地區,在全球總面積達4900萬平方公里,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34%。簡介 荒漠(desert)是地球上最耐旱的,它是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喬木占優勢的地上不鬱閉的一類生物群落,主要分布於亞熱帶乾旱區,往北可...
利比亞沙漠埃及部分稱西部沙漠,遠泛指埃及以西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生過激戰。【位置】撒哈拉沙漠的東北部。包括埃及中、西部和利比亞東部。【相關數據】為自南向北傾斜的高原,南部海拔350~500米,中、北部海拔100~250米,西南部地勢最高,海拔達1800米。面積169萬平方公里。【岩石】主要由結晶岩組成,局部地區...
在世界各大沙漠中,塔克拉瑪乾沙漠是最神秘、最具有誘惑力的一個。沙漠中心是典型大陸性氣候,風沙強烈,溫度變化大,全年降水少。地形地貌 沙漠在西部和南部海拔高達1200~1500米,在東部和北部則為800~1000米。沙丘最高達200米。塔克拉瑪乾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乾腹地被評為中國五個最美的沙漠...
納斯卡線條圖約出現於公元1世紀。在遼闊的荒漠上,有人用網狀線條,蝕刻出巨形飛禽走獸的圖案。圖案有著數以千計的線條、幾何圖形和數百的圖畫及螺旋形線條,猶如寫生簿中的一頁。筆直的線條長達好多公里,圖形的長寬都有幾百米。為製造這些圖案,深色石頭的表層都被削去了,使下面較淺的一層顯露出來。納斯卡線條...
阿塔卡馬沙漠(沿海沙漠)最乾燥的沙漠(年降雨量15毫米以下)。火山、大山和覆蓋著鹽層的老湖泊。戈壁沙漠(地區性和大陸沙漠)最寒冷的沙漠,冬天溫度低到-30攝氏度,由高原和大面積的碎石子(稱為“戈壁”)組成。撒哈拉沙漠(區域性沙漠)世界上最大的沙漠(950萬平方公里,占據非洲大陸的三分之一)。地貌複雜...
其中新疆塔里木盆地最大,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瑪乾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向北向東依次為準噶爾盆地、吐哈盆地、阿拉善平原、河西走廊,直至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及其周圍地區。年降水量除東部邊緣和部分山地荒漠為200毫米左右外,80%以上地區均少於100毫米,阿拉善西部至塔里木盆地則在50毫米以下,部分地區甚至終年無雨。
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對荒漠化的概念作了這樣的定義:荒漠化是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等因素,使乾旱、半乾旱和具有乾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秘書處發表公報指出: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全球現有12億多人受到...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熱帶沙漠氣候也最典型。它極度乾旱而酷熱,大部分地區平均年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下,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滴雨不下,是地球上最乾燥的氣候類型。酷熱是沙漠的傑作,絕對最高氣溫可超過50℃,地面溫度更高。世界上最熱的地方就出現在撒哈拉沙漠中,難怪戈壁灘上攤雞蛋,成了探險家們的拿手好戲...
毛烏素沙漠位於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因此榆林市也被稱為駝城,意為沙漠之城。毛烏素沙漠面積約4.22萬平方公里。降水較多(250∼400毫米),有利植物生長,原是畜牧業比較發達地區,固定和半固定沙丘的面積較大。1959年以來,人們大力興建防風林帶,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改造沙漠的巨大工程。到了21世紀初...
2009年6月17日是第15個“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2009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的主題是“保護土地和水就是保障我們共同的未來”。荒漠化是世界重大環境問題之一。據聯合國公布的數字,不當的人類活動以及氣候變化導致占全球41%的乾旱地區土地不斷退化,全球...
地球上最熱的地方當屬伊朗境內的盧特沙漠,這裡的最高氣溫是2005年時的70.73攝氏度。新增世界遺產項目——伊朗盧特沙漠(Lut Desert)遺產信息 遺產名稱:盧特沙漠 英文名稱:Lut Desert 入選時間:2016 遴選依據:自然遺產 (vii)(viii)地理位置:N30 12 58 E58 50 20 遺產編號:1505 遺產描述 盧特沙漠(Lut ...
極地荒漠在北半球凍原帶以北,生態條件更加嚴酷,總熱量減低,雪被很少融化,風蝕強烈,植物生長期更加短暫,植被愈加稀疏,於是過渡到極地荒漠帶。北緯75°以北,包括格陵蘭的北部、新地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北地群島、新西伯利亞群島的一部分以及北冰洋中的其它島嶼,整個南極大陸。植物區系成分極其貧乏,如新地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