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文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全譯本)》描寫了19世紀密西西比河畔一個小鎮上名叫湯姆·索亞的孩子和池的一群小夥伴們的故事。他們討厭牧師騙人的鬼話,不喜歡學校枯燥刻板的教育,與循規蹈矩的人們唱對台戲……但他們聰明活潑,正直勇敢,幼稚而又認真的言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從小說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窮人與富人、教堂和學校、宗教與犯罪等當時美國生活的各個側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經典文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
  • 譯者:萬華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5386342
  • 作者:馬克·吐溫
  • 出版社: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
  • 頁數:290頁
  • 開本:32
  • 定價:17.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全譯本)》是美國十九世紀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代表作,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部傑出的經典名著。自從1876年出版以來,一直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讀者,尤其是少年讀者的喜愛。馬克·吐溫以滿腔的熱情和真摯的愛為讀者塑造了小主人公湯姆·索亞和他的一群小夥伴。他們幼稚而又認真的言行,至今還可以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示。我們怎樣當家長?我們怎樣當老師?我們怎樣看待孩子?看了這本書,我們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教益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馬克·吐溫 譯者:萬華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序言

幾乎人人都知道“馬克·吐溫”這個筆名的來歷:本名叫“塞謬爾·朗赫恩·克萊門斯”的馬克·吐溫,早年曾在密西西比河上當過水手和領航員,立志“以船員終其身,願死在機輪旁”。在這個時期,他飽覽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接觸了各式各樣的人,為後來成為作家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當時輪船在密西西比河上航行時,通常以十二英尺的水深較為安全。當水手們喊出“Mark’twain!”(意思是“兩個標記”,亦即水深兩潯一十二英尺)時,處於高度警覺的掌舵手就有了安全感,可以放心駕駛了。這段生活給馬克·吐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當他開始了寫作,要離開他所熱愛的領航員工作時,為了紀念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這段生活,於是,他就選用了水手們常喊的“MarkTwain!”(馬克·吐溫)這句話,作為發表文章的署名。
馬克·吐溫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門羅縣一個地方法官的家庭。據馬克·吐溫的母親回憶,馬克·吐溫小時候比他的幾個哥哥活潑和調皮得多,他不愛上學,經常逃學到他家附近的密西西比河邊遊玩。他常常在河邊一坐幾個小時,細細地觀察著這條大河的一切:神秘的島嶼、緩慢浮動的木筏和靜靜流淌的河水。他前後共有九次差點兒沉入河底,被波浪捲走。
馬克·吐溫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了,從此他就離開了他討厭的學校。父親的去世使年幼的馬克·吐溫極為悲傷,也使他開始對自己的頑皮和錯誤感到內疚。
不久,家裡人把他送到密蘇里的一間印刷廠里當排字工人,希望他能在此學點兒學問、掙點兒錢。有一天下午,他在大街上閒逛時,撿到了一張被風颳起的廢紙。這件事,對他後來的生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張紙是歷史書上掉下來的一頁,上面講的是十五世紀初期法國巾幗英雄瓊達克的部分生平,談到她在魯昂森林裡被捕的情況。瓊達克的不幸,深深地觸動了馬克·吐溫的心靈。瓊達克是什麼人?他不知道,也從未聽老師講過她的故事,但是他非常敬佩這位女英雄。此後,他開始尋找所有有關這位女傑的書,在閱讀的同時也漸漸有了自己動手寫作的想法。
青年時代,馬克·吐溫除了當過水手和領航員、排字工外,還做過淘金工,經營過木材業,當過新聞記者等。
馬克·吐溫一生中創作了二十多部作品,其中以他小時候的經歷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最為膾炙人口,如今已經作為不朽的文學名著,在世界文學寶庫里放射著獨特的光彩。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和《湯姆·索亞歷險記》在人物情節上是互相關聯的。在《湯姆·索亞歷險記》里,湯姆和哈克找到了強盜藏在山洞裡的錢,每人分到了六千塊金幣,後來柴契爾法官給他們拿去放了高利貸。在《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里,原來扮演湯姆“隨從”角色的次要人物哈克成了主角。他是當時美國社會裡被認為沒有教養的“野孩子”,父親是一個無賴和酒鬼,拋下兒子在外面遊蕩和鬼混。哈克被道格拉斯寡婦收養著,這個寡婦教哈克講究“規矩”和“體面”,一心想把這個野孩子改變成一個“模範兒童”和明天的“上等人物”。可是哈克卻忍受不了這種“教化”。後來,他的酒鬼父親又跑來跟他糾纏,向他索要全部的錢,甚至把他關在樹林的木屋裡。最終,哈克想辦法從那裡逃了出來。在一個小島上,他遇到了寡婦姐姐家的黑奴吉姆。因為知道了女主人準備把他出賣給南部的一個莊園主,吉姆從家裡逃亡了出來。哈克和吉姆兩個人一會兒乘著划子,一會兒坐著木排,日夜漂流在古老的密西西比河上,開始過著在他們看來是自由和快樂的生活。然而,那個女主人並沒有放過吉姆,她懸賞捉拿了他。儘管哈克和哈克的朋友湯姆想了許多辦法幫助吉姆,吉姆還是無法脫險。直到最後,女主人死了,根據她的遺囑,吉姆才算獲得了人身自由。
小說里,通過哈克的敘述,我們看到了當時密西西比流域貧困、衰落、淒涼的市鎮與村落,看到了種族歧視、貧富不均等形形色色的事件和美國社會生活現狀。
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海明威曾經說,“美國小說是從馬克·吐溫開始的”。從最受人愛戴、最平民主義的意義上說,馬克·吐溫是美國人心中最自然、最純真的偶像。他的一生經歷了美國從“自由”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
他的早期創作,如短篇小說《競選州長》(1870)、《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詼諧的筆法嘲笑美國“民主選舉”的荒謬和“民主天堂”的本質。中期作品,如長篇小說《鍍金時代》(1874)、代表作長篇小說《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1886)及《傻瓜威爾遜》(1893)等,以深沉、辛辣的筆調諷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於美國的投機、拜金狂熱以及醜惡的社會現實與慘無人道的種族歧視。
馬克·吐溫的作品以諷刺、幽默見長,但他卻並不只是一個幽默小說家。多少年來,對他的作品的研究、解讀、形象的再塑,已經成為美國的一種經典學術產業。研究者認為,馬克·吐溫既是一個正統的喜劇家,又是一個有喜劇性的悲觀主義者;既是純真的作家,又是黑暗的探索者;在文化上他既保守,也激進。新近出版的、配有大量注釋的多卷牛津《馬克·吐溫全集》所展示的作品內容的巨大跨度,讓人感到他是世界上最多產、也是關注問題最廣泛的作家之一。馬克·吐溫因此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據說,1835年馬克·吐溫誕生時,天上出現了哈雷彗星。此星每隔七十五年才出現一次。馬克·吐溫希望在自己臨終之前,能再次見到這顆彗星。1910年在他逝世前,他的願望果真實現了!他不僅看到了從天空中閃過的哈雷彗星,而且他自己也作為人類文化天宇里的一顆巨星,在閃爍著永久的光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