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第九卷·中國

世界民族·第九卷·中國

《世界民族·第九卷·中國》是2014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時遠 、朱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民族·第九卷·中國
  • 作者郝時遠朱倫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01日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161-5014-6
  • 類別:民族史志
  • 字數:596千字
  • 責任編輯:劉志兵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的這部多卷本《世界民族》,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和中國世界民族學會眾多專家學者多年耕耘的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世界民族研究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以“情況、問題、理論”為主的學術積累。隨著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及其引發的世界範圍民族、宗教問題的高漲形勢,在巨觀上努力把握冷戰後世界民族主義浪潮發展趨向的同時,更加深入地開展地區性、國別性民族問題與民族政策的研究,成為中國世界民族研究的主要方向。對人類社會民族現象及其演變給予關注,對世界範圍的民族問題開展研究,不僅是中國認識世界、融入世界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文明成就的重要途徑之一,因為處理和解決民族問題是人類社會普遍面對的一個重大事務。民族,是中國古代“類聚百族、群分萬形”分類學傳統中對人類群體進行區分的概念。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中國人不僅對本土的民族群體及其互動關係做了大量的記錄,而且也對世界範圍的異域民族進行了諸多記述,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古代民族志資料。其中,一些資料對相關國家、相關民族的歷史文化記述具有絕無僅有的價值,諸如唐代文獻中對環北極圈馴鹿民族的“使鹿部”記載;諸如元代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對高棉吳哥王朝的實地記錄,等等,都為中國人了解世界打開了深遠的視界。及至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近代“睜眼看世界”的《四洲志》、《海國圖志》等,則為中國人認知世界展開了更加寬廣的視野。今天,我們面對的是現代世界,是一個以經濟全球化為主導的全球化時代。西方資本主義興起的國家依託———民族—國家(nation-state),從地理、領土、邊界、主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改變著世界民族的歷史格局。歷史上“群分萬形”的民族的後裔已經歸屬於各個現代民族—國家之中,而建構國家—民族(state-nation)的進程無論在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卻仍是一個正在進行的過程。這些具有歷史原初意義的民族及其所承載的多樣性文化,如何在現代民族建構(nationbuild-ing)中實現“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的國民整合,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其中也包括全球性移民引起的新問題。因此,本部《世界民族》也希望繼續為中國人把握世情提供一個視窗。在現代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國際視野已經全方位打開。有關世界各國的叢書、手冊、百科、圖集和專題性著述大量出版,但是從民族學、人類學的學科視野觀察和記述這個民族大千世界的著述尚付闕如。特別是在民族問題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重大事務形勢下,政界、學界和社會各界對這個多民族世界的認知需求日益增長,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我們策劃和啟動了本部《世界民族》的編撰工作。由於這項具有工程性的研究工作涉面很廣,如各卷所示的歷史與現實、種族與語言、宗教信仰、文明與文化這些巨觀的題目,又如以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為區域的國別性分類,所以研究和編寫的過程也相當長。正因為如此,本部《世界民族》中的資料、數據和學術研究成果的吸收也打下了編寫過程的烙印,其中不乏遺憾之處。但是,這畢竟是一項有創建的工作,也是一項基礎性的建設。我國改革開放已經30多年,不僅取得了經濟社會舉世矚目的發展,而且也推動了包括哲學社會科學在內的各項學術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世界民族研究雖然只是其中的一個學科領域,但是它作為我國立足國情、面向世界的視窗正在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本部《世界民族》的推出,既是學術事業發展的成果,也是改革開放事業繼續發展的需要。值此本部《世界民族》付梓之際,我們謹向所有參與編寫工作的專家學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對在編寫過程中給予關注、支持和幫助的相關人士,特別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及其編輯者所付出的努力給予衷心的感謝!需要指出的是,本部《世界民族》的出版,得益於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的後期資助,對此我們深表感謝!編者2012年10月

圖書目錄

目錄
總序
綜合卷
概述
第一章 中國及其民族概況
一 地理和行政區劃
二 社會簡況
三 民族及其分布
四 種族、語言文字和宗教
第二章 民族歷史的演進
一 文化源頭
二 文明發生
三 先秦分合
四 秦漢統一
五 南北裂土與隋唐繁榮
六 從多朝分治到元明清歸一
七 民族解放
第三章 豐厚的民族遺產
一 國家政治
二 古代經濟
三 科學技術
四 思想文化
第四章 水乳交融的民族關係
一 經濟互補
二族體交融
三 共御外侮
第五章 平等團結的民族政策
一 民族區域自治
二 堅持民族平等
三 促進民族團結
四 發展少數民族經濟和文化
五 培養和使用少數民族幹部
第六章 當代少數民族的發展繁榮
一 時代的跨越
二 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三 改革開放中的少數民族
族別卷
阿昌族
一 族源與人口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藝術與節日
白族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文字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文化與宗教
保全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分布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布朗族
一 族源、分布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與藝術
布依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分布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藝術與節日
朝鮮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文字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藝術與節日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分布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教育、藝術與節日
傣族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分布與語言文字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科技、藝術與節日
德昂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信仰
東鄉族
一 民族來源
二 人口、分布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節日與藝術
侗族
一 民族來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獨龍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信仰
一 民族來源、人口與分布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信仰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藝術與節日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藝術與節日
高山族
一 民族來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仡佬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文化
哈尼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分布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分布與語言文字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曆法與藝術
漢族
一 民族的起源、形成與發展
二 人口和分布
三 語言文字
四 倫理道德
五 宗教信仰
六 科學技術
赫哲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藝術與節日
回族
一 族稱與民族形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文化
基諾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文化
京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與節日
景頗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與節日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文字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曆法與藝術
拉祜族
一 族源、分布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藝術與節日
黎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分布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傈僳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與藝術
珞巴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文化
滿族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文字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毛南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藝術與節日
門巴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信仰
蒙古族
一 族稱、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科技、藝術與節日
苗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文字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藝術與節日
仫佬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藝術與節日
納西族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文化
怒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與藝術
普米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藝術與節日
羌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撒拉族
一 族源、分布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與文化
畲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水族
一 族源、人口與語言
二 社會與經濟
三 宗教與文化
塔吉克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土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土家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佤族
一 族稱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科學技術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信仰
錫伯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節日
瑤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文化
彝族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文化
裕固族
一 族稱與族源
二 人口、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藝術
藏族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文字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與文化
壯族
一 族源與歷史沿革
二 人口與語言
三 社會與經濟
四 宗教、科技和藝術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