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莉·勃朗特編著的《呼嘯山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作品,它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難解的困惑,其中之一也是“五大懸案”中的一個,即誰是《呼嘯山莊》的作者。人們懷疑的是:一個蝸居山鄉,從不接觸異性的二十多歲未婚女子,怎么能寫出愛得這么深、恨得這么透的愛情和復仇小說呢?她的體驗從何而來?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文學百年經典:呼嘯山莊
- 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 出版社:江蘇教育出版社
- 頁數:237頁
- ISBN:9787549904235, 7549904235
- 外文名:Wuthering Heights
- 譯者:宋兆霖
-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 開本:16
- 品牌:江蘇教育出版社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可是,這位僅僅在世上度過三十個春秋的女子,她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鬱鬱寡歡,孤寂淒涼。命運沒有給過她一絲微笑,一縷愛情,一點榮譽,就連她嘔心瀝血寫成的《呼嘯山莊》,出版後也沒有得到公正對待,甚至被評論界的某些人斥責為“一部駭人聽聞、荒謬絕倫、毫無意義的作品”,“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嘔的小說”,“小說充滿陰森恐怖、病態心理和異教思想”。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主要人物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文摘
“是希思克利夫先生吧?”我問道。
他點了點頭,作為回答。
“我是洛克伍德,您的新房客,先生。我一到這兒,就急著前來拜訪您,是想向您表明我的心意,但願我這樣再三要求租下畫眉田莊,沒有給您帶來什麼不便。昨天我聽說您打算……”
“畫眉田莊是我自己的產業,先生。”他皺起眉頭,慌忙打斷我的話,“只要我能辦到,我是決不容許任何人讓我不便的。進來吧!”
這一聲“進來”是咬牙切齒地、帶著“去你的!”這種情緒說出來的,就連他挨著的那扇柵欄門,也沒有對他這句話作出回響而有所動作。我想,正是這種情況促使我決定接受這一邀請。對這樣一個人物,我感到很有興趣,看來他比我還要矜持多哩。
待到看見我的馬兒的胸膛快要碰上柵欄,他倒也伸手解開了門鏈,然後很不樂意地領我走上石鋪路。我們一進院子,他就大聲喊道:
“約瑟夫,來把洛克伍德先生的馬牽走,另外再拿些酒來!”
“我看,這家人家就這么個僕人了吧,”聽了他那個雙料命令,我暗想,“怪不得石鋪路上長滿了草,樹籬也得靠牛羊來修剪了。”
約瑟夫是個上了年紀的人,不,應該說是個老頭——也許已經很老了,雖說身子骨倒還硬朗結實。
“老天爺,幫幫我們吧!”當他牽過我的馬時,怨聲怨氣地低聲嘟噥著,還朝我狠狠地瞪了一眼,使得我好心地猜想,他該是需要老天爺幫他消化肚子裡的飯食吧,他的這聲虔誠的祈求,跟我的突然來訪是毫不相干的。
呼嘯山莊是希思克利夫先生住宅的名稱。“呼嘯”一詞,在當地來說有著特殊的含義,它形容在狂風暴雨的天氣里,這座山莊所經受的風呼雨嘯。當然,住在這兒,清新純淨的氣流是一年四季都絕不會少的。只需看一看宅子盡頭那幾棵生長不良、過度傾斜的樅樹,還有那一排瘦削的、全都把枝條伸向一個方向,就像在向太陽乞求布施的荊棘,你就能捉摸出從旁刮過的北風該有多大威力了。多虧當年的建築師有先見之明,把這幢宅子蓋得非常結實,狹窄的窗子深深嵌在牆裡,牆角都砌有凸出的大石塊保護著。
在跨進門檻之前,我停步觀賞了一下布滿宅子正面、特別是大門周圍的那些奇形怪狀的雕刻。在大門的頂上,在那些破損剝落的怪獸和不知害臊的小男孩中間,我還發現了“一五○○”這個年份和“哈里頓·恩肖”這個姓名。我原本想就此發表一點意見,還想向這位壞脾氣的主人請教一下這座山莊的簡單歷史,可是從他站在門口的那副架勢看,分明是要我馬上進去,要不就乾脆離開。我可不想在進屋參觀之前,就把主人給惹惱了,弄得他更加不耐煩。
不用經過任何穿堂或過道,我們一跨步便進了這家人家的客廳。這兒的人把這叫做“正屋”,是很有見地的。它通常包括廚房和客廳。不過我認為,在呼嘯山莊,廚房一定給擠退到另一間去了。至少,我聽出喋喋的說話聲和碗盤的相碰聲,是一直從裡面傳出來的;而且在大壁爐的旁邊,看不到有烤炙、燒煮或烘焙的跡象,也不見牆上有什麼銅鍋和錫淘盆在閃閃發光。只有在屋子的另一頭,有一口橡木的大碗櫥,上面一排排擺著無數白鑞盤子,疊得快到房頂,其問還雜放著一些銀壺、銀杯,倒是它們反射出閃爍的光芒和熱氣。這口碗櫥毫無遮攔,它的整個構造,讓人一覽無遺。只有一處地方,讓一個擱有燕麥餅、牛腿、羊肉和火腿之類的木架子,遮擋住了一部分。在壁爐的上方,掛著幾支蹩腳的雜式舊槍,還有一對馬槍。壁爐台上,一字兒排著三隻畫得艷麗俗氣的茶葉罐,算是裝飾品。地是平滑的白石鋪砌的。椅子的結構簡陋,高背,漆成綠色。暗處還有一兩張笨重的黑椅子。在碗櫥底下的圓拱里,躺著一隻碩大的醬色母獵狗,身邊圍著一窩尖聲叫著的小狗;還有幾隻狗則躺臥在別的隱蔽的地方。P1-2
序言
可是,這位僅僅在世上度過三十個春秋的女子,她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鬱鬱寡歡,孤寂淒涼。命運沒有給過她一絲微笑,一縷愛情,一點榮譽,就連她嘔心瀝血寫成的《呼嘯山莊》,出版後也沒有得到公正對待,甚至被評論界的某些人斥責為“一部駭人聽聞、荒謬絕倫、毫無意義的作品”,“一部恐怖的、令人作嘔的小說”,“小說充滿陰森恐怖、病態心理和異教思想”。
直到將近半個世紀以後,人們才逐漸認識到這部作品的內涵和本質,承認它是一部奇書,一部富有獨創性和超前性的偉大作品,從而把它列入世界文學名著之列。
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1818年7月30日出生於英國約克郡一山區小鎮桑頓。和她的姐姐夏洛蒂一樣,她曾就讀於柯恩橋學校和伍勒小姐學校,還曾跟夏洛蒂一起去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埃熱夫人學校學習,但她更多的時間還是在哈沃斯的家中自學。艾米莉從小就愛好寫作,十二歲時就開始和妹妹安妮一起,創作貢達爾史詩,還寫了大量的抒情詩。她們三姐妹用筆名在1846年出版的《柯勒、埃利斯、阿克頓·貝爾詩集》,就是在夏洛蒂偶然發現了艾米莉的詩稿後,才決定自費結集出版的。接著,艾米莉寫成長篇小說《呼嘯山莊》,並且繼姐姐夏洛蒂的《簡·愛》之後,跟妹妹安妮的《艾格妮斯·格雷》一起,在1847年12月出版。可惜的是僅僅一年之後,艾米莉就於1848年12月19日病逝,結束了自己短促而悽苦的一生。
曾經有人認為,在勃朗特一家的生平研究中,還存在著五大懸案,其中之一便是艾米莉的性格之謎,甚至還斷言,這將永遠是個不解之謎。由此可見,艾米莉的性格是個頗為複雜的問題,而且它和《呼嘯山莊》的創作有著密切的關係。
艾米莉繼承了凱爾特人的血統,出身於牧師家庭,長年居住在偏僻的山鄉,過著斯多噶式的生活,因而養成了外表沉靜、內心剛強的性格,外表如冰,內心似火,意志堅強,寧折不彎。夏洛蒂就說她“比男人還要剛強,比小孩還要單純”。她獨立不羈,充滿激情,有著非凡的想像才能和突出的獨創精神。她的老師埃熱先生曾經說過:“艾米莉具有一種邏輯的頭腦,一種辯論的才能,這在男人身上已不同尋常,在女人身上則更屬罕見。她真該是個男人——是個偉大的航海家。她那強有力的理智會從原有的知識中推演出新發現的天地。”如此看來,《呼嘯山莊》在題旨和手法上的獨創性和超前性,和她的這種性格及才能,顯然有著密切關係。
但另一方面,艾米莉又偏於沉鬱、孤傲,藏而不露,自我遏制,這種性格又使得她不善交往,不願合群。她渴望愛,但又得不到愛,不被理解,遭到冷落。加之看到現實社會中的種種惡行和弊端,她更感到人生的痛苦和失望。她在1837年5月27目的一首詩中,就有這樣的詩句:
世上唯獨我,活著無人
關心,死後也無人哀悼;
自從出世,沒人為我生
一縷憂愁,露一絲微笑。
就在同一首詩中,還有這樣的兩個小節:
青春的夢想首先幻滅,
想像的彩虹隨之消亡;
經驗也向我諄諄告誡,
“真”在人們心裡從未生長。
多么沉痛啊,想到世人
盡皆虛假偽善而奴態;
更痛惜只信任自己的心,
卻發現那兒同樣腐敗。
這不僅為自己的孤寂、失落而哀嘆,為世人的虛偽、奴態而痛心,進而也否定了自我。顯然,艾米莉對整個社會、整個人類,包括她自己在內,都帶有強烈的叛逆情緒和深深的悲觀意識。實際上,從《呼嘯山莊》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凱瑟琳身上,同時通過對她所寫詩歌的引證,我們基本上可以看清她的性格,她的內心,她對世界的看法,她對自由的嚮往,她的反抗,她的追求,她的失望和她的悲涼。
《呼嘯山莊》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作品,它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難解的困惑,其中之一也是“五大懸案”中的一個,即誰是《呼嘯山莊》的作者。人們懷疑的是:一個蝸居山鄉,從不接觸異性的二十多歲未婚女子,怎么能寫出愛得這么深、恨得這么透的愛情和復仇小說呢?她的體驗從何而來?
確實,三十年來,艾米莉除了求學和短期任教外出總共不到兩年外,全部時間都是在哈沃斯那座牧師住宅里度過的。她離不開自己那間冥想的小小幽室,離不開她所熱愛的可供她自由翱翔的荒原。正因為她長期生活在那狂風呼嘯的荒原,通過耳濡目染,她了解家鄉和家鄉那片土地上的人們,聽過不少那些荒涼村落中的奇聞軼事和民俗傳說,熟悉荒原農民和荒原鄉紳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樂,了解他們那性情狹隘和感情不羈的生活。這一切,都為艾米莉創作《呼嘯山莊》積累了豐富的素材。她本人雖未涉足愛河,可是她的姐妹兄弟都有愛情的痛苦經歷。
其次,艾米莉是個好學勤思的女子,她從小博覽群書,家中就擁有數量不少的藏書,而且還可以向附近的凱利機械學院的圖書館和龐登府的私人圖書室借閱。書本豐富了艾米莉的知識,增長了她的創作才能。而且早在寫出《呼嘯山莊》以前,她就已和妹妹安妮一起寫過貢達爾史詩,還獨自創作了許多抒情詩,留下了近兩百首堪稱“詩中精英”的詩歌。
艾米莉本質上是位詩人,她有著極其豐富的想像力、極其強烈的激情和極其深刻的內心體驗,她的詩有著非凡的獨創性和突出的超前性。她的小說《呼嘯山莊》和她的詩是一脈相承的,在本質上也是一首詩。英國著名小說家、評論家毛姆說:“人們只有讀了艾米莉的詩,才能猜到那導致她寫《呼嘯山莊》以緩和劇烈痛苦的情感經驗是什麼。”這是很有見地的。從艾米莉的詩歌中可以看出,早在創作《呼嘯山莊》之前,她在小說中所反映的那種憤世嫉俗的精神,認為現實世界是個使人墮落的世界,是個苦難的深淵的觀點早已確立。如在一首詩中她這樣寫道:
何必問何時何地?
那兒住著我們人類,
從遠古便崇拜權力,
對成功的罪惡膜拜頂禮,
對孤苦無援的弱者橫加迫害,
摧殘正義,尊崇邪惡,
假如邪惡強大,正義虛弱。
至於書中希思克利夫的那種強烈的復仇意識,也早已有淋漓盡致的詩句:
皈依的時刻早已過去.
仁慈受盡輕蔑和挑釁;
為了最終傾吐出憤怒,
拋卻因高傲冷酷的靈魂。
那憤怒永不會寬宥,
也決不生一絲憐憫,
將嘲笑受害者瘋狂的哀求,
因他的痛苦而喜悅歡欣。 那受詛咒的人將永遠
見不到造物主的微笑。
憐憫占上風只有瞬間,
復仇才是永恆的基調。
顯然,《呼嘯山莊》只是作者在詩歌中表達出的人生哲學的延續和發展而已。
由此可見,艾米莉所以能寫出《呼嘯山莊》這部“人間情愛的最宏偉史詩”,其體驗來自直觀的現實生活,來自廣博的書本知識,特別是來自豐富的想像和深刻的內心體驗。作為一個作家,其創作源泉必然也來自這幾方面,只是艾米莉比同時代的一些作家有更豐富的想像力、更深刻的內心體驗,有更為卓越的“用生動強烈的現實事物來體現想像事物的才能”。因為我們已經說過,她本質上是個詩人。至於說什麼《呼嘯山莊》出自其兄勃蘭威爾之手或兄妹倆合作寫成之說,顯然是沒有根據的。從情節來看,《呼嘯山莊》所敘述的是一個愛情和復仇的故事。呼嘯山莊的主人、鄉紳恩肖先生帶回來一個身份不明的孩子,取名希思克利夫,他奪去了主人對小主人亨德利和他妹妹凱瑟琳的寵愛。主人死後,亨德利為報復把希思克利夫貶為奴僕,並百般迫害,可是凱瑟琳跟他親密無間,青梅竹馬。後來,凱瑟琳受外界影響,改而愛上畫眉田莊的文靜青年埃德加。希思克利夫憤而出走,三年後致富回鄉,凱瑟琳已嫁埃德加。希思克利夫為此進行瘋狂報復,通過賭博奪走了亨德利的家財。亨德利本人酒醉而死,兒子哈里頓成了奴僕。他還故意娶了埃德加的妹妹伊莎貝拉,進行迫害。內心痛苦不堪的凱瑟琳在生產中死去。十多年後,希思克利夫又施計強使埃德加的女兒小凱瑟琳,嫁給自己即將死去的兒子小林敦。埃德加和小林敦都死了,希思克利夫最終把埃德加家的財產也據為已有。復仇得逞了,但是他無法從對死去的凱瑟琳的戀情中解脫出來,最終不吃不喝苦戀而死。小凱瑟琳和哈里頓繼承了山莊和田莊的產業,兩人終於相愛,去畫眉田莊安了家。
這樣一個來自現實生活的不算太奇特的故事,怎么會引起人們的震撼的呢?
首先是《呼嘯山莊》完全不同於當時流行的作品,作者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視角闡述了這樣一個主題,它沒有經過城市文明的薰陶和浸染,是完全用山鄉荒原的自然色調繪成的。故事的背景是一片狂風呼嘯的荒原,故事中的人物保留著大自然的風貌和原始的本性:質樸、粗獷、率直、剛強,感情奔放不羈,舉止瘋狂無度,愛起來不顧一切,恨起來不計後果。這在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看來,自然顯得野蠻而奇特。至於書中希思克利夫的復仇行為,就更顯得陰森恐怖了。
當然,使《呼嘯山莊》成為不朽之作,成為“人間情愛最宏偉的史詩”的,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豐富的想像力和強烈的激情,以及把主題提高到哲理高度的才華。希思克利夫和凱瑟琳的生死戀,愛得這樣強烈,這樣真摯,真是“和山峰一樣不變,和閃電一般兇猛”,是文學史上的任何一本文學作品中所沒有見過的。
凱瑟琳在對艾倫·丁恩講到她愛希思克利夫時說:“我這么愛他,並不是因為他長得英俊,內莉,而是因為他比我自己更像我自己。不管我們的靈魂是什麼做的,他的和我的是完全一樣的。”她還有過下面這樣一段自白:
“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悲苦就是希思克利夫的悲苦……我活著的最大目的,就是他。即使別的一切全都消亡了,只要他留下來,我就能繼續活下去;而要是別的一切都留下來,只有他給毀滅了,那整個世界就成了一個極其陌生的地方,我就不再像是它的一部分了。我對林敦的愛,就像林中的樹葉。我很清楚,當冬天使樹木發生變化時,時光也會使葉子發生變化。而我對希思克利夫的愛,恰似腳下恆久不變的岩石……我就是希思克利夫!……他並不是作為一種樂趣(我對他沒有比對我自己更感興趣),而是作為我自身存在我的心中。”
希思克利夫則說:“兩個詞就可以概括我的未來了:死亡和地獄。失去了她,活著也在地獄裡。”為了要見凱瑟琳一面,他半夜去挖開凱瑟琳的墳墓。他撬開她的棺材一側,還買通教堂執事,待他死後把他的棺材一側也撬開,以便相通。直到最後睜眼閉眼都只見到凱瑟琳而死去。這樣的愛,是自然之愛,原始之愛,精神之愛,靈魂之愛,因為他們倆的靈魂曾經是一個不分彼此的整體,只不過是肉體有兩個而已。
可是,畫眉田莊寧靜、溫存、柔弱的誘惑,五個星期的調教,把凱瑟琳調教成了一個文雅的淑女,使這個兩人的整體發生了分裂。凱瑟琳愛上埃德加的年輕、英俊、活躍、有錢,嫌希思克利夫沒錢,身份低下。希思克利夫親耳聽到凱瑟琳說嫁了他就降低自己的身份,便憤而出走。三年後他歸來發現凱瑟琳已嫁埃德加,深深的愛由此產生深深的恨,他決心進行報復。正是希思克利夫的復仇意識和復仇行動,為當時的社會所不容,引起評論界一些人對該書和它的作者進行指責。可是,是誰剝奪了他的愛?是什麼扭曲了他的人性?在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豪躊躇滿志,世俗等級觀念到處橫行,身份第一,金錢至上,人們的精神受到強烈的壓制,人性被殘酷地扭曲。正因如此,具有強烈反叛意識和自由思想的艾米莉,通過作品中的主人公,對罪惡現象給予揭露,起而抗爭,把自己的正義、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憤怒都融入了這部作品之中。作者為主人公所取名字“希思克利夫”,系由意為“長滿石楠的荒原”和“陡崖”兩詞構成,這不也給我們泄露了她一絲內心的隱秘嗎?艾米莉酷愛長滿不畏狂風、倔強生長的石楠的荒原,也敬仰高聳突兀、巍然傲立的陡崖。從這裡也可看出她對希思克利夫寄予怎樣的感情了。更何況,希思克利夫的愛畢竟還是戰勝了自己的恨,當他的復仇計畫一一實現時,他並沒有勝利的喜悅,還是在茫茫荒原上漫遊,最後不吃不喝,安然死去。這樣一個飽受苦難和屈辱的人物,對愛情至死不渝地渴求,對命運不屈不撓地抗爭,真是一生追求,死而無悔,儘管復仇手段顯得殘忍,但讀來還是讓人感到蒼涼和悲壯。
為了擺脫生存的困境,保持人性的尊嚴,獲得心靈的自由,人們面臨著多么嚴峻的挑戰,經受著多么殘酷的考驗,面對著多么艱難的抉擇啊!艾米莉憤世嫉俗,酷愛自由,她曾在1841年3月1目的一首詩中寫道:
我若祈禱,那唯一
啟動我雙唇的禱文只有:
“請別擾亂我的心,
給我自由。”
是的,短暫的生命已近終點,
這是我唯一的祈求——
無論生死,但求心靈無拘,
又有勇氣承受!
可是,艾米莉發現,只有死亡才能擺脫生存困境,心靈才能獲得自由,才能從罪惡中解脫,重歸大自然,才能得到淨化,求得永恆。她在《呼嘯山莊》中給主人公希思克利夫和凱瑟琳的命運安排,以及她自己病重時拒絕治療,拒絕服藥,不能不說是這種人生觀、生死觀的形象體現。
《呼嘯山莊》的獨創性、超前性也反映在作者的藝術構思和敘事手法上,這種構思和手法使作品有了超常的深度和力度。
《呼嘯山莊》通過三十多年的時間跨度,敘述了恩肖和林敦兩家兩代人的感情糾葛這樣一個錯綜複雜、驚心動魄的故事。如果按當時的傳統手法來寫,很可能會落入單線結構的窠臼,而且勢必洋洋大觀,才能交代清楚。艾米莉打破傳統,率先採用了基本倒敘法,即小說的主體部分採用倒敘,只有開頭的三章和結尾的四章是順敘。一上來就讓讀者看到了這場愛情復仇風暴的基本格局,把呼嘯山莊的那種荒涼、敗落的環境和人際間冷漠、緊張的氣氛,呈現在讀者的面前,使讀者和洛克伍德一起產生了種種疑團。通過洛克伍德夜宿山莊的所見所聞和可怕的夢魘,有了一種悲涼和神秘的色彩,更增加了懸念,迫使讀者非去尋根問底、弄個水落石出不可。而且開頭這序幕式的三章極為重要,特別是第三章中洛克伍德睡進那張櫃式的臥榻,看到窗台上畫的“凱瑟琳·恩肖、凱瑟琳·希思克利夫和凱瑟琳·林敦”三個名字,夢見幽靈要進房間,以及希思克利夫朝窗外哀聲呼喚“進來吧!凱茜,來呀!”等情節,都是和整個故事遙相呼應的,而且還有著象徵意義。
至於敘述故事的人,作者也設定得極為巧妙。除了一個和讀者處於同等地位的局外人洛克伍德外,主要是原來的女僕、後來的管家艾倫·丁恩(雖說十五章後改由洛克伍德據她所說複述)。她從小就生活在呼嘯山莊,是個知情人,雖為女僕,但有文化,而且既是旁觀者,又是不少事情的親身經歷者,她的敘述完全可信,可是她的是非標準顯然和作者有所不同,這是作者有意把她和自己作了疏離。除他們之外,參加敘述的還有凱瑟琳、伊莎貝拉·林敦、小凱瑟琳、女僕齊拉等人。他們從各自的角度,用口述或文字向讀者共同敘述了故事的全過程,使得故事層次分明,絲絲入扣,互為補充,互相引證,從而使整個敘述更加真實,更加生動,更有說服力。而作者本人,則一直深藏在背後,既不出場說教,也不出面評論,是非曲直完全讓讀者自己作出判斷,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這種多視角的敘事方法,以及作者不做全知全能上帝、深藏背後、和讀者疏離的做法,完全是現當代文學中的敘事手法,而艾米莉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開始採用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創新,一種超前。
從人物的設計來說,《呼嘯山莊》中主要有兩個三角模式,一個是凱瑟琳、希思克利夫、埃德加,一個是小凱瑟琳、哈里頓、小林敦,都是一女二男,但是反映的是兩代人不同的愛。如果我們把這兩種愛稱為原始愛和文明愛的話,第一代的愛是原始愛最終超過了文明愛,凱瑟琳不僅病中思念呼嘯山莊,臨終前終於投入希思克利夫的懷抱,緊摟著希思克利夫,而且死後成了孤魂,還迫切盼望回到呼嘯山莊,發出“我回家來了,讓我進去吧!”的苦苦哀求。而第二代的愛是文明愛超過了原始愛,小凱瑟琳則日思夜盼地想回到畫眉田莊,在她教育改造了哈里頓、使他擺脫了愚昧和粗野之後,終於雙雙回到了象徵文明的畫眉田莊。
第二個三角的故事,寫得顯然不如第一個三角,而且小說最後的“幸福”結局,從作者的人生哲學和整體的情思來看,這樣的設定總顯得較為勉強。也許是怕讀者覺得太壓抑了,給他們一點安慰,一線希望,也許是囿於當時的流行手法,從俗一下,來個小團圓作為結局,也許還出於別的考慮,反正對艾米莉來說,我覺得似乎都是一種無奈的舉措,一種痛苦的抉擇。
《呼嘯山莊》不僅結構奇巧,手法獨特,而且在細節的描寫和語言的運用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不管是景色、器物還是人物外表,描寫都極為鮮明精細,如對兩個莊園周圍的自然景色和內部的家具布置的描寫等,就連故事情節的年月日,也都非常確切嚴密,甚至可以列出一張精確的年代表。所用的語言質樸、生動、明快、流暢、不事雕琢,但又道勁、凝練、簡潔,惜墨如金,從而使作品大大地加強了真實感人的生活氣息,渲染了強烈濃厚的思想感情,豐富了奇特超凡的主觀想像。再加上夢幻、象徵、預兆、隱喻的運用,以及神秘、怪誕的哥德式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詩意,加強了深度和力度。
由於《呼嘯山莊》的複雜性和多義性,一百五十年來,對它的評述和研究卷帙浩繁、歧見紛陳。20世紀以來,桑格的研究肯定了作品的嚴謹結構和作者的準確想像力。塞西爾的“風暴和寧靜”說,運用自然哲學的概念作了闡釋,認為該書寫的是風暴和寧靜的衝突和復歸,艾米莉是個神秘主義者,她所依據的哲學基礎是超驗世界。凱特爾的“被壓迫者的反抗”說,認為希思克利夫的復仇是被壓迫者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弗洛伊德主義者認為,艾米莉的創作動機是“出於受壓制的性饑渴”。新批評的“窗子喻象”說,通過對《呼嘯山莊》的闡釋,說明野蠻對文明的威脅。結構主義則通過對此書的闡釋,進一步證實“文本內在的多義性事實”,同時也指出了“現代文明的危機”。除此之外,還有解構主義批評、女權主義批評、新歷史主義批評等等。總之,對《呼嘯山莊》,各種理解和闡釋層出不窮,正如有人說的那樣,《呼嘯山莊》是一部奇書,也是20世紀文學批評界的一部寵書,從對它的評論中,可以看出文學批評理論流派的演變;對它和它的作者的評論,簡直就是一部20世紀文學批評史的縮影。可以想見,對《呼嘯山莊》這樣一部“神秘莫測”的作品,今後還會出現更多的闡釋,更多的評述研究著作。真是說不完的《呼嘯山莊》,道不盡的艾米莉·勃朗特。
1995年10月
於浙江大學求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