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文庫:名人傳(全譯本插圖本)》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的合稱。《名人傳》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 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擾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寬廣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文學文庫:名人傳
- 作者:羅曼•羅蘭 (Relland R.)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228頁
- 開本:32
- 定價:16.00
- 外文名:Les Vies Heroiques
- 譯者:陳筱卿
- 出版日期:2011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0224991, 9787540224998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小說家、傳記文學家,音樂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1899年,畢業於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20世紀初,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2)、《米開朗琪羅》(1905)和《托爾斯泰傳》(1911)(共稱《名人傳》)等。同時發表了長篇小說傑作《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是他的代表作,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該小說於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圖書目錄
貝多芬傳序言
貝多芬傳
貝多芬的遺囑
書信集
思想集
米開朗琪羅傳
序言
米開朗琪羅傳
這便是他那神聖痛苦的一生
托爾斯泰傳
序言
托爾斯泰傳
托爾斯泰的遺作簡析
亞洲對托爾斯泰的反響
托爾斯泰逝世前兩個月寫給甘地的信
文摘
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一開始,是一個明媚清亮的早晨。僅有幾絲無力的輕風。但是,在靜止的空氣里,已有一種隱隱的威脅,一種沉重的預感。突然間,大片的烏雲卷過,雷聲悲吼,靜寂中夾雜著可怕的聲響,一陣陣狂風怒號,《英雄交響曲》和《第五交響曲》奏起。然而,白晝的清純尚未遭受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憂傷始終保留有一線希望。但是,一八一年以後,心靈的平衡被打破了。光線變得怪異。一些最清晰的思想,人們看著如同一些水汽在升騰;它們散而復聚,以它們那悽慘而古怪的騷動籠罩著人們的心;樂思常常在霧氣中浮現一兩次之後,便完全消失;只是到曲終之時才在一陣狂飆之中重新出現。甚至連快樂也具有了一種苦澀而粗獷的特點。所有的情感中都摻雜著一種熱病、一種毒素。隨著夜幕的降臨,雷雨在聚集著。隨即,沉重的雲蓄滿閃電,黑壓壓的,挾帶著暴風雨,《第九交響曲》開始了。——驟然間,在疾風暴雨之中,黑夜撕裂開一道口子,夜被從天空中驅走,在意志力的作用下,白晝的明媚又被還給了我們。
什麼樣的征服可與之相媲美?波拿巴的哪一次戰役、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達到了這種超凡努力的光榮?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最輝煌的勝利?一個貧困、殘疾、孤獨、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個世界不給他以歡樂的人,竟創造了歡樂帶給人間!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壯語所說的那樣,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在那句豪言壯語中,濃縮了他的人生,並成為一切勇敢的心靈的箴言:
用苦痛換來歡樂。
序言
少年時代的羅蘭以斯賓諾莎和古希臘的所謂“先蘇格拉底派”哲學家與他所反對的種種唯心主義潮流相抗衡。
自青年時代起,他便非常喜愛莎士比亞、雨果和歌德等作家的作品,並在許多地方模仿過雨果的創作手法。但在他的思想和藝術的形成過程中,列夫·托爾斯泰對他有著極大的影響。當他在大學求學期間,他就給其作品在法國廣為流傳的這位偉大的俄羅斯作家寫信,向後者提出自己所關心的問題,並且很遵從托爾斯泰對他的勸告。
高等師範學校畢業後,他選擇了音樂史作為自己的專業。一九一二年前,他一直作為音樂史教師在高等師範學校和巴黎大學任教。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下半期,法國第三共和國與進步力量之間的社會衝突激烈。羅蘭與著名作家左拉、法朗士等一樣,積極投入到社會生活之中。他參加了為德雷福斯案件辯護的鬥爭,他宣稱自己擁護社會主義。當然,他當時所說的社會主義還帶有朦朧的浪漫主義幻想的色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他在瑞士居住,在報刊上發表了一系列的政論文章,呼籲交戰各國的知識分子團結起來,積極反對戰爭。其文章明顯的反戰熱情在民族主義者中間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瑞士,他接觸了一些俄國僑民,了解到列寧和布爾什維克的活動。自一九一七年起,他同高爾基保持了多年的通信聯繫。到大戰後期,他對民眾的革命力量的信心更加強了,在《先聲》集中收入的他的一九一六年的文章中,他直接地向交戰各國的人民——而不像一開始時那樣,只向其知識分子們——呼籲,期望他們能夠採取堅決果斷的反戰行動。
羅蘭從蘇維埃俄羅斯存在的第一天起就成了它的朋友,不過,他對蘇聯的國內政策也存有某種戒心。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他徒勞地試圖以甘地和托爾斯泰的道德觀與世界革命的原則相抗衡。三十年代,他成了一名積極的社會活動家,是反法西斯人民陣線的領導人之一,參加了國際反戰和反法西斯大會。他與巴比塞、法共領導人多列士、高爾基的友好關係在加強,其國際威望空前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侵占法國和維希政權的建立對羅蘭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年邁多病的他在敵占區法西斯政權的監視下,基本上只是做一些多年貝多芬研究的收尾工作及寫點傳記、回憶錄等。
羅蘭在二戰結束前,於一九四四年十二月逝世,未能活到徹底戰勝法西斯侵略者的那一天,但活到了法國從法西斯鐵蹄下解放出來的日子。《歡迎多列士回國》是他在報刊上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一九四四年十一月,他出席了蘇聯駐巴黎大使館慶祝偉大的十月革命勝利二十七周年的紀念活動。
羅蘭是作為劇作家登上文壇的,他的早期作品有悲劇《聖路易》(1897年),是收入其戲劇集《信仰悲劇》的卷首篇。收入該集的還有《阿埃爾》(1898年)和《時間會到來》(1903年)。但從一八九八年到一九三八年,他幾乎花了畢生的心血在創作《革命戲劇集》。其中包括:《群狼》(1898年)、《理性的勝利》(1899年)、《丹東》(1899年)、《七月十四日》(1901年)等。
羅曼·羅蘭在中國讀者中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原因是他的那部長篇小說《約翰·克利斯朵夫》(1902年至1912年)早就在中國翻譯出版,且頗受讀者青睞。羅蘭的現實主義才華通過該小說的篇章強有力地顯示了出來。無論是半封建的德國及其小市民的因循守舊習氣,還是資產階級的法國,都成了羅蘭激烈抨擊的對象。作為一個現實主義者,羅蘭的功績在於他不僅以來自人民和接近人民的知識分子的可愛形象與這一切相抗衡,而且還表現了這些普通人的身上所體現的真正的民族精神。這些普通人包括克利斯朵夫的朋友、詩人奧利維,他的姐姐、女家庭教師安多娜特、工人埃瑪努爾、女僕茜多妮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人。
《七月十四日》完成之後,羅蘭開始寫傳記體裁作品。後來,他把不同時期寫的三個傳記——《貝多芬傳》(1902年)、《米開朗琪羅傳》(1905年)和《托爾斯泰傳》(1911年)——匯集成一冊,題為《英雄傳記》(Les Vies Hèroques),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名人傳》。
羅蘭打算通過這些傳記來恢復二十世紀文學崇高的人道主義傳統,恢復其豐富多彩的人物的性格。該書描寫了處於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三位偉大藝術家的精神力量和心靈之美。羅蘭認為他們不單單是天資聰穎的個人,而且是一些和自己的時代緊密相連並且用自己的藝術作品體現世人所關心的問題的人。這一點特別清楚地表現在《貝多芬傳》中。羅蘭筆下的貝多芬對自己所處的時代具有廣泛的興趣,他為法國革命的英雄壯舉而歡欣鼓舞。羅蘭寫道:“革命吸引著全世界和貝多芬。”所以,儘管貝多芬經受了許多的痛苦:愛情希望的破滅,貧困,以及最後對於一位音樂家來說最致命的打擊——耳聾,但是,在精神上,貝多芬仍然堅強不屈,最後在歡樂的凱歌聲中完成了《第九交響曲》的樂章。
關於中譯本的譯名,似應題為《三大師傳》更為貼切,題為《名人傳》有些欠妥。首先,羅蘭在將三位大師的傳記匯集成一冊時,只是稱作《英雄傳記》,也沒有說是《名人傳記》。“名人”一詞比較泛泛,即所謂“著名人物”的意思。按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出了名的人”。而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當然是“著名人物”,但他們更是在自己專業方面獨樹一幟的大師:一位是音樂奇才,一位是雕塑繪畫方面首屈一指的人物,一位是文學巨匠。所以題名為《三大師傳》更貼切,使讀者一看書名即可知曉是三位大師級人物的傳記。但鑒於《名人傳》已通用,改了反而不習慣,所以仍用了這個譯名。
名人推薦
——中國現代翻譯家 傅雷
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只因為他們具有偉大的品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能傾心為公眾服務,他們都具有高尚的靈魂。
——中國作家、翻譯家 楊絳
在羅曼·羅蘭的傳記中,許多人物,雖然性格十分差異——例如米開朗琪羅,既不和貝多芬相近,也和托爾斯泰有著分別——可是,讀了總叫人感動、反省和振奮。
——中國現代散文作家 鐘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