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名著經典:泰戈爾詩選(插圖本)》精選泰戈爾最負盛名的散文詩集《古檀迦利》和《園丁集》,以及其他詩作名篇一百三十首,《泰戈爾詩選(插圖本)》充分展示了泰戈爾詩歌創作成就中的精華。《吉檀迦利》曾為詩人贏得諾貝爾文學獎,是泰戈爾中期詩歌創作的高峰,也最能代表他的思想觀念和藝術風格,是一部“奉獻給神的祭品”。《園丁集》則是一部“生命之歌”,更多地融入了詩人青春時代的體驗,可以視為一部青春戀歌。從這本詩集中,我們能深深地體會泰戈爾這位偉大的印度詩人是多么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這國家裡愛和平、愛民主的人民,熱愛它雄偉美麗的山川。除了一貫的霽月光風的情調,詩集也體現了詩人嚴霜烈日的另一種風格。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文學名著經典:泰戈爾詩選
- 作者:R.泰戈爾 (Tagore R.)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頁數:248頁
- 開本:16
- 外文名:Selected Poems of Tagore
- 譯者:冰心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定價:20.00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作者簡介
作者:(印度)R.泰戈爾(Tagore R.) 譯者:冰心
R.泰戈爾(Tagore R.),印度著名詩人、哲學家,被譽為印度“詩聖”,在世界文學中也享有盛譽。1913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般的地位,代表作有《飛鳥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1924年泰戈爾來華訪問,中國思想文化界甚至政治領域的許多重要人物都捲入了歡迎抑或抵制這次訪問的風潮之中,致使五四時期形成的新文化陣營發生嚴重分裂。歡迎者的佇列中有蔡元培、胡適、梁啓超、林長民、蔣夢麟、徐志摩、鄭振鐸、陳西瀅、辜鴻銘、陳三立、王統照、馮友蘭、梁漱溟、胡愈之、梅蘭芳、齊白石、劉海粟,甚至包括廣州革命政府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北京政府的頭面人物段祺瑞以及地方實力派閻錫山等;持反對立場者則有陳獨秀、沈雁冰、郭沫若、瞿秋白、沈澤民、惲代英、吳稚暉、林語堂等新文化運動和左翼思想界的代表人物,足可以看出泰戈爾對中國學界影響之巨。
R.泰戈爾(Tagore R.),印度著名詩人、哲學家,被譽為印度“詩聖”,在世界文學中也享有盛譽。1913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的詩在印度享有史詩般的地位,代表作有《飛鳥集》《新月集》《吉檀迦利》等。1924年泰戈爾來華訪問,中國思想文化界甚至政治領域的許多重要人物都捲入了歡迎抑或抵制這次訪問的風潮之中,致使五四時期形成的新文化陣營發生嚴重分裂。歡迎者的佇列中有蔡元培、胡適、梁啓超、林長民、蔣夢麟、徐志摩、鄭振鐸、陳西瀅、辜鴻銘、陳三立、王統照、馮友蘭、梁漱溟、胡愈之、梅蘭芳、齊白石、劉海粟,甚至包括廣州革命政府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北京政府的頭面人物段祺瑞以及地方實力派閻錫山等;持反對立場者則有陳獨秀、沈雁冰、郭沫若、瞿秋白、沈澤民、惲代英、吳稚暉、林語堂等新文化運動和左翼思想界的代表人物,足可以看出泰戈爾對中國學界影響之巨。
圖書目錄
散文詩
吉檀迦利
園丁集
詩選
序詩
—
一
二
四
附錄
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詩選》譯者附記
翻譯領域裡的神筆——評冰心的譯詩
吉檀迦利
園丁集
詩選
序詩
—
一
二
四
附錄
遙寄印度哲人泰戈爾
《詩選》譯者附記
翻譯領域裡的神筆——評冰心的譯詩
序言
這本《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詩人羅賓德羅那特·泰戈爾的詩集。《吉檀迦利》就是印度語“獻詩”的意思。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人民最崇拜最熱愛的詩人。他參加領導了印度的文藝復興運動,他排除了他周圍的紛亂窒塞的、多少含有殖民地奴化的、從英國傳來的西方文化,而深入研究印度自己的悠久優秀的文化。他進到鄉村,從農夫、村婦、瓦匠、石工那裡,聽取神話、歌謠和民間故事,然後用孟加拉文字寫出最樸素最美麗的散文和詩歌。
這本獻詩集裡的103首詩,是他在50歲那年(1911)從他的三本詩集——《奈維德雅》(奉獻),《克雅》(渡河)和《吉檀迦利》(獻詩)——裡面,以及從1908年起散見於印度各報章雜誌上的詩歌,自己選譯成英文的。
從這103首詩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出這位偉大的印度詩人是怎樣的熱愛自己的有著悠久優秀文化的國家,熱愛這國家裡愛和平愛民主的勞動人民,熱愛這國家的雄偉美麗的山川。從這些首詩的字裡行間,我們看見了提燈頂罐,巾帔飄揚的印度婦女;田間路上流汗辛苦的印度工人和農民;園中渡口彈琴吹笛的印度音樂家;海邊岸上和波濤一同跳躍喧笑的印度孩子以及熱帶地方的郁雷急雨,叢樹繁花……我們似乎聽得到那繁密的雨點,聞得到那濃郁的花香。
在我到過印度之後,我更深深地覺得泰戈爾是屬於印度人民的,印度人民的生活是他創作的源泉。他如魚得水地生活在熱愛韻律和詩歌的人民中間,他用人民自己生動樸素的語言,精煉成最清新最流麗的詩歌,來唱出印度廣大人民的悲哀與快樂,失意與希望,懷疑與信仰。因此他的詩在印度是“家弦戶誦”,他永遠生活在廣大人民的口中。
這本詩集,是從英文的譯本轉譯的,既不能摹擬出孟加拉原文的富有音樂性的,有韻律的民歌形式,也沒有能夠傳達出英譯文的熱烈美妙的詩情,在此我要感謝在百忙中替我根據孟加拉文原作校閱的石真女士,沒有她,我是沒有膽量來翻譯的。
1955年3月13日
泰戈爾(1861—1941)是印度人民最崇拜最熱愛的詩人。他參加領導了印度的文藝復興運動,他排除了他周圍的紛亂窒塞的、多少含有殖民地奴化的、從英國傳來的西方文化,而深入研究印度自己的悠久優秀的文化。他進到鄉村,從農夫、村婦、瓦匠、石工那裡,聽取神話、歌謠和民間故事,然後用孟加拉文字寫出最樸素最美麗的散文和詩歌。
這本獻詩集裡的103首詩,是他在50歲那年(1911)從他的三本詩集——《奈維德雅》(奉獻),《克雅》(渡河)和《吉檀迦利》(獻詩)——裡面,以及從1908年起散見於印度各報章雜誌上的詩歌,自己選譯成英文的。
從這103首詩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出這位偉大的印度詩人是怎樣的熱愛自己的有著悠久優秀文化的國家,熱愛這國家裡愛和平愛民主的勞動人民,熱愛這國家的雄偉美麗的山川。從這些首詩的字裡行間,我們看見了提燈頂罐,巾帔飄揚的印度婦女;田間路上流汗辛苦的印度工人和農民;園中渡口彈琴吹笛的印度音樂家;海邊岸上和波濤一同跳躍喧笑的印度孩子以及熱帶地方的郁雷急雨,叢樹繁花……我們似乎聽得到那繁密的雨點,聞得到那濃郁的花香。
在我到過印度之後,我更深深地覺得泰戈爾是屬於印度人民的,印度人民的生活是他創作的源泉。他如魚得水地生活在熱愛韻律和詩歌的人民中間,他用人民自己生動樸素的語言,精煉成最清新最流麗的詩歌,來唱出印度廣大人民的悲哀與快樂,失意與希望,懷疑與信仰。因此他的詩在印度是“家弦戶誦”,他永遠生活在廣大人民的口中。
這本詩集,是從英文的譯本轉譯的,既不能摹擬出孟加拉原文的富有音樂性的,有韻律的民歌形式,也沒有能夠傳達出英譯文的熱烈美妙的詩情,在此我要感謝在百忙中替我根據孟加拉文原作校閱的石真女士,沒有她,我是沒有膽量來翻譯的。
1955年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