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概述
“世界大同”為國際政治術語,主要指人類對社會的一種
理想理念。
“大同”一詞古代常指:人人友愛互助,家家安居樂業,不戰不亂、無賊無匪的社會。
現在“世界大同”一詞泛指全球範圍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融合大同,全人類高度互助共榮的社會形態。也稱“地球村”。
產生背景
春秋前期,諸侯之間戰爭不斷,小國消亡,大國統一了 局部地區。
春秋中期,大多數諸侯厭戰休整,少數諸侯間仍然常爆發霸權之爭。
春秋後期,
牛耕普及鐵具廣用,私田開發
井田瓦解,經濟迅速發展。
在此背景下,孔子提出大同理念。
(譯文)
理想大道,順達前行,天下為公,人人平等。
誠信和睦,選賢舉能,四海之內,皆為親朋。
鰥夫、寡婦、孤兒、獨老、病殘之人,皆得善養。
男子就業理想,婦女婚配幸福。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 各盡所能 各取所需
不詐 不貪 不懶 天下 無賊 世間 絕匪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乃理想之全球大同也
古今中外
也先後提出大同理想
雖細節各有區別但總體大同小異
以經濟政治科技實力和平統一全球造福人類
方式步驟
大體步驟 時至今日,網路信息經濟一體化時代,全球大同 大體可行下列步驟:
知識大同 信息爆炸一日
萬章;學無止境學無國界;知識 信息 科技 先行大同;
網路大同 全球網際網路時代,任何地區 從理論上講 都是 網中一格,互聯互通;
通信大同 網路通信、可視電話 使 全球 任意 兩點 或 多點通信 近似於面談;
語言大同 網路大同通信大同 促進英語漢語
世界語 大同語
國際語 融合大同;
文化大同 網路通信語言大同 促進各國各族文化 交流溝通取長補短 融會貫通;
經濟大同 網路通信語言文化大同 的 同時,經濟 全球化 大勢所趨 勢不可擋;
政治大同 經濟基礎 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大同 將 促使 政治體制 大同化改革;
軍事大同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大同 將促使 全球軍力 協同 抗災 抗外星;
法律大同 人人生而平等,法律一視同仁,天下熙熙,皆 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也!
宗教大同 宗教沒有大矛盾
綜合大同 縱橫交錯,任重道遠,敬請 人人合力互動 今生來世共促大同。
韓朝大同
啟動統一
韓國總統府青瓦台外交安保首席秘書朱鐵基15日表示,致力於朝鮮半島統一、直屬於總統的
統一準備委員會當天正式啟動,總統
朴槿惠任委員長。
朱鐵基說,統一準備委員會將加強同民間機構的合作,為構建半島和平統一的基石做出不懈努力。此外,委員會還將廣泛收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透明公開地討論統一問題。
委員會下設4個小組委員會,這些小組委員會將分別負責外交安全、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法制領域的研究。
2014年2月,朴槿惠公布“經濟改革三年規劃”,決定成立統一準備委員會,探索實現半島統一的建設性方案,促進韓朝之間的溝通和民間交流。
歷史進程
全斗煥政府:民族團結民主統一方案(’82.1.22)
▪
統一過程:組建民族統一協定會(由南北韓代表組成)→實施自由國民投票→確定並頒布憲法草案→根據統一憲法實施總選舉,組建政府
※過度措施:簽署南北韓基本關係的暫定協定
設定南北聯合作為統一的過度階段
將北韓視為善意的同伴
盧泰愚政府:韓
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89.9.11)
將團結合作階段設定為南北聯合的前階段
金泳三政府:民族共同體統一方案(’94.8.15)
觀點的淵源
大同思想和成聖的最高人格相適應,儒家的最高社會理想是世界大同。這個大同世界不是純理念化的,而是具體化了的,儒家的重要經典《
禮記》中的《
禮運》篇描述大同世界的社會景象說:“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選賢與能,
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觀點的形成
辛亥革命時期,孫中山在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發出“振興中華”的口號,確立了“
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社會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