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古佛經中記載的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五台山、尼泊爾藍毗尼園、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屍那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五大佛教聖地
  • 包括:五台山 藍毗尼 鹿野苑 菩提伽耶
  • 國家:中國、印度
  • 道場文殊菩薩
五台山,藍毗尼園,鹿野苑,拘屍那迦,菩提伽耶,

五台山

五台山(Mount Wutai)位於山西省忻州五台縣境內,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隸屬忻州市五台縣,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素有“金五台、銀普陀、銅峨眉、鐵九華”之說。
五台山五台山
1992年林業部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2001年1月國家旅遊局審定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5年9月五台山通過第四批國家地質公園評審,成為“國家地質公園”;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佛經中就有這樣的記載。文殊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在佛教中以智慧辯才著名,所以又稱大智文殊,他頂結五,手持寶劍,騎坐狻猊,象徵智慧、銳利、威猛,在四大菩薩中排在頭位。因此,他的道場也就特別顯赫。
文殊菩薩騎坐狻猊像文殊菩薩騎坐狻猊像

藍毗尼園

藍毗尼是釋迦牟尼的誕生地,全世界最重要的宗教聖地之一。佛祖最終在菩提樹下求得的正果使世界上多了一種熱愛和平與思索的哲學。釋迦牟尼生年據說有超過60種不同說法,一般認為,公元前624年四月初八釋迦牟尼誕生於藍毗尼園的娑羅雙樹下。
古印度之佛教遺址。為釋尊之誕生地。藍毗尼,意譯花果等勝妙事具足、樂勝圓光、解脫處、可愛、花香、斷、滅、鹽,音譯又作嵐毗尼、龍彌尼、林微尼、論民、臨兒。此園位於今尼泊爾境內、靠近印度邊境不遠處,是善覺王為其夫人藍毗尼建造的花園。
藍毗尼藍毗尼

鹿野苑

鹿野苑,即 Sārnāth,曾名為 Mrigadāva、Rishipattana、Isipatana,中文另名為仙人論處、仙人住處、仙人鹿園等,位於印度北方邦瓦拉那西(Vārānasī)以北約10公里處,是釋迦牟尼成佛後初轉法輪處,原始佛教的最初僧團也在此成立。鹿野苑是佛教在古印度的四大聖地之一。《出曜經》中記載了佛陀過去世中曾為鹿王的故事:鹿野苑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許多人在此修行並達到五通境界。因為環境清幽,許多鹿也在這裡棲息。迦濕國國王有一天到此狩獵,有一千頭鹿被困於獵網之中。那時尚處因地的佛陀是鹿王,行持菩薩道提婆達多也在鹿群中。眼看鹿群將遭滅頂之災,鹿王安慰眾鹿,並與國王商定,每天獻給國王一頭鹿,以換取鹿群的生存。鹿王把一千頭鹿分成兩群,自己與提婆達多鹿各帶領五百。
鹿野苑鹿野苑

拘屍那迦

印度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又譯俱屍那、拘屍那等,意為釋迦牟尼涅槃處。位於古印度末羅國都城,今聯合邦之迦夏城郊。佛陀逝世的雙林(雙沙羅樹)處有涅盤臥像及佛塔等。7世紀之後逐漸湮沒。18世紀中期才重新被發掘。
拘屍那羅拘屍那羅
拘屍那迦為釋加牟尼圓寂地,位於印度北方拘屍那揭羅西亞村。佛教徒尊該地為佛陀涅盤地。古印度佛教遺址。傳為釋迦牟尼涅盤處。亦譯為俱屍那、拘屍那、揭羅等,意譯為角城、茅城。古印度末羅國的都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哥拉克浦縣凱西郊外,名“摩達孔瓦爾”(意為“死王子”)。4世紀法顯來此時,已人煙稀少,大部寺院頹圯。7世紀玄奘到此,更是荒無人煙。1853年,英國學者發掘了這一遺址。現存主要文物有約在5 世紀雕刻的釋迦牟尼涅盤像(1833年發現),側身臥於石榻之上;像與榻系一塊整石刻成,並刻有阿難等弟子像和銘文。現該像保存在新建的大涅盤堂內。另有大涅盤塔、安伽羅塔等。現又新修了一些佛教寺院,其中包括一座名為“雙林寺”的中國寺院。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為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其它三處為釋迦牟尼的誕生地藍毗尼園(Lumbini)、第一次跟五比丘宣講佛法的鹿野苑(Sarnath) 以及涅盤之地的拘屍那羅(Kushinagar)。
中國古代高僧法顯玄奘先後記載了菩提伽耶的歷史。菩提伽耶的摩訶菩提寺200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
經典記載,佛陀經歷六年苦行之後,行至此地,於畢缽羅樹下之金剛座上結跏趺坐,證悟十二因緣、四諦法等,而得正覺,故畢缽羅樹又稱菩提樹,即‘覺樹’之意。
菩提伽耶是甘地發起無暴力運動的地方,是阿育王成長的地方。
菩提伽耶·正覺塔菩提伽耶·正覺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