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發現來犯的空中目標後,“標準-2”艦空飛彈可對最遠170公里外的目標實施打擊。
韓國世宗大王號驅逐艦-夢幻艦艇 該
宙斯盾驅逐艦以朝鮮王朝第四代君王世宗大王命名,長166米,寬21米,高49.6米,最高時速可達30節(合55.5公里),噸位達7600噸,最大作戰半徑可達1萬公里。“世宗大王”號耗資1萬億韓元(10.7億美元),由現代重工集團設計製造。
據悉,這艘驅逐艦是韓國海軍裝備最先進的船隻,而且它的建成使韓國成為繼美國、日本、西班牙、挪威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宙斯盾驅逐艦的國家。
韓國海軍發表聲明稱,該驅逐艦可以裝載16枚艦對艦飛彈,以及
防空飛彈、
巡航飛彈、魚雷共128枚;可以發現數百公里外的約1000個目標,並且可同時對其中的20個目標發動攻擊。由於裝備強大、先進,韓國媒體將其譽為現代戰爭中的“夢幻艦艇”。
當地時間25日下午3點,韓國海軍在位於蔚山的現代重工業第六號碼頭舉行了“世宗大王”號下水儀式,總統盧武鉉、國防部長官金章洙、海軍總參謀長宋永武等多位高級官員身著白色制服參加了儀式。
韓國國防部官員表示,“
世宗大王”號將通過一年多的試航,於2008年下半年正式
服役;2013年以前,還會有兩艘同等級別的
宙斯盾驅逐艦陸續下水服役。
韓製武器
此外,“
世宗大王”號還擁有其他國家“
宙斯盾”驅逐艦所不具備的秘密武器,即韓國自行研發的32枚“天龍”艦對地
巡航飛彈以及12枚針對潛水艇的
反潛飛彈“紅鯊魚”。
服役情況
2007年5月25日,韓國自行建造的第一艘“
宙斯盾”
飛彈驅逐艦——KDX一3級首艦“世宗大王”號在
蔚山現代重工造船廠下水。當天,韓國《
朝鮮日報》報導稱“宙斯盾”驅逐艦配備了具有強大功能的雷達,可以發現並攔截遠在數百公里外的敵機或飛彈,被譽為現代戰爭的寵兒“夢幻艦艇”,這意味著
韓國海軍正式進入了“大洋海軍時代”。在此前一天,韓國軍方訊息人士表示:“‘世宗大王艦’的系統比今年3月進行實戰部署的日本最新型‘愛宕’級‘宙斯盾’驅逐艦還要先進,配備了大量飛彈,打擊能力突出。”種種跡象表明,韓國海軍對這艘新造的“世宗大王”充滿了自信和驕傲,將其看作是韓國海軍走向大洋的標誌。那么,“世宗大王”號
飛彈驅逐艦性能究竟如何,是否真象韓國人所標榜的那樣是“除美國同類艦艇之外性能最強大的驅逐艦”?筆者試圖通過本文來對此作一番評析。
同型艦隻
艦隻編號
| 艦名
| 艦名由來
| 下水日期
| 服役日期
| 建造商
|
---|
DDG-991
| 世宗大王號 (세종대왕)
| | 2007年5月25日
| 2008年12月22日
| |
DDG-992
| 栗谷李珥號 (율곡 이이)
| | 2008年11月14日
| 2010年08月31日
| |
DDG-993
| 西厓柳成龍號 (서애유성룡)
| | 2011年3月24日
| 2012年08月30日
| 現代重工業
|
歷史沿革
KDX-1
上個世紀90年代,
韓國海軍力求自行建造新型
飛彈驅逐艦,以替代服役多年的美國“基林”級和“艾倫·索姆納”級驅逐艦。該造艦計畫的第一個產物就是90年代末服役的KDX—I型飛彈驅逐艦。該型艦
標準排水量3181噸,動力為兩台
LM2500燃氣輪機,
航速30節;主要武器為8枚“
捕鯨叉”
反艦飛彈,16枚垂直發射“海麻雀”近程
防空飛彈,1門奧托一
布雷達127毫米艦炮,2具MK32Z聯裝反潛魚雷發射管以及2套“守門員”近防武器系統,可搭載2架“超級山貓”直升機。應該說該型艦擁有上世紀80年代的性能水平。但是由於該艦服役時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末,所以剛服役就明顯落後於時代。
KDX-2
為了彌補差距,韓國又設計建造了KDX一2型
飛彈驅逐艦。該型艦比起之前的KDX一1,
垂直發射系統,可以發射“標準”2
防空飛彈,擁有區域防空能力。KDX一2還加裝一套“拉姆”近距防空飛彈,對付近距離目標能力比KDX一1有了很大提高。在反艦能力和反潛能力方面,KDX一2也優於KDX一1。
KDX-3
但是,韓國軍方對僅擁有普通
區域防空能力的KDX一2型
飛彈驅逐艦仍不滿意,一直試圖得到擁有“
宙斯盾”系統的專用防空艦。該計畫的結果,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KDX一3型“宙斯盾”飛彈驅逐艦——“世宗大王”號。“世宗大王”號僅是KDX一3型艦的首制艦,預計正式服役要到2008年。在“世宗大王”號正式服役後,KDX一3型的2號艦和3號艦分別於2010年和2012年服役。韓國海軍的海上區域防空能力將得到相當大的提高。
武器性能
隱身性能
世宗大王”號的設計比較注重隱身性能,艦體上層建築採用流線型隱身設計,總體上顯得比較簡潔。該艦水線以上船體外飄,上層建築為倒V字型向內傾斜,邊角採用了圓弧過渡,避免船體表面形成垂直面,降低雷達回波信號,從而達到隱身目的。而且該艦
桅桿也採用輕便簡潔、雷達反射面積小的稜柱型桅桿,全艦大量使用
隱身塗料,進一步提高隱身能力。除了滿足雷達隱身的需要,“世宗大王”號在降低
紅外輻射和聲音信號等方面應該也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可以在煙囪排氣口內安裝空氣冷卻和海水降溫裝置、大量採用低噪聲機械設備、使用減震浮筏技術等。
動力系統
動力系統方面,還沒有可靠訊息能證實“世宗大王”號採用何種動力裝置。按照常理推測,“世宗大王”號很可能採用與“阿利·伯克”ⅡA級一樣的COGAG:主機為4台LM2500型
燃氣輪機,單機功率25000馬力,持續總功率102000馬力,雙軸雙槳推進。
宙斯盾
“
世宗大王”號之所以讓韓國人如此興奮自豪,最關鍵的在於它是韓國首艘安裝“
宙斯盾”作戰系統的大型艦艇。“宙斯盾”系統是美國海軍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為了對付蘇聯海軍飛機、水面艦艇和潛艇發動的
反艦飛彈飽和攻擊戰術而開發的一套作戰系統,其正式名稱為“空中早期預警地面綜合系統”。該作戰系統具有強大的以艦隊
區域防空為主的綜合作戰能力。首套系統於1983年裝備“提康格羅加”級巡洋艦。20多年來,隨著科技進步,“
宙斯盾”系統也在不斷發展,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出9個不同版本(基線0~9型),每個版本還衍生出亞型。如今,“宙斯盾”系統依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艦載防空作戰系統之一。
根據現有訊息,“世宗大王”號裝備的是基線7.1型“宙斯盾”系統,是其最新型號。基線7.1系統反映了“宙斯盾”作戰系統的最新發展成果,與過去型號相比,其最突出的地方就是擁有
反彈道飛彈能力,可以成為美國海軍海上
彈道飛彈防禦體系的核心。但是,基線7.1系統如果要實現反彈道飛彈能力,就必須使用最新型“標準”3動能
防空飛彈。還沒有確切訊息表明韓國海軍採購了“標準”3型防空飛彈,因
此還不能確定“世宗大王”號是否具備反彈道飛彈能力。除反彈道飛彈能力外,基線7.1系統另一個重要改進是首次採用完整的現成商用“
宙斯盾”先進處理計算機運作架構,把原來的AN/UYK-43一類美國海軍標準計算機徹底轉向商用計算機平台,擁有更快的運算速度和處理能力。相比
反彈道飛彈能力,也許這對
韓國海軍更有實用價值。
與基線7.1系統配套的是新型SPY一1D(Y)型
相控陣雷達。它具備自動的自適應
雷達模式控制能力和更加強大的抗
電子干擾能力,在
雷達發射機、信號處理與控制計算機上都進行了改進,具有高速追蹤和垂直搜尋追蹤目標能力,提高了探測低空掠海小型目標和瀕海環境中操作時濾除海面
雜波的能力。
美國海軍裝備“
宙斯盾”系統的艦艇都擔負著對陸打擊任務,能發射“
戰斧”式
巡航飛彈。由於美國沒有向韓國出口過“戰斧”巡航飛彈,所以賣給韓國的基線7.1“宙斯盾”系統肯定刪除了相關作戰控制系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韓國雖然無法得到“戰斧”巡航飛彈,但在“世宗大王”號上裝備了自行研製的“天龍”對陸攻擊巡航飛彈。因此可以推測韓國引進的基線7.1系統很可能是為韓國專門設計的型號,能和“天龍”巡航飛彈系統兼容。
防空能力
發現來犯的空中目標後,“標準-2”艦空飛彈可對最遠170公里外的目標實施打擊。若沒有攔截成功,則使用“
拉姆”飛彈進行第二波攔截,在最遠9.6公里處應對來犯之敵。最後,艦載機關炮可發射密集陣式彈幕,形成近距離強防護網。
防空火力
對於“世宗大王”號的武器裝備,每個稍有軍事知識的人看了都會感到咋舌:該艦竟然裝備了如此多數量、如此多種類的武器裝備!防空、反艦、反潛和對陸攻擊一樣不漏,而且
無所不用其極!該艦之所以排水量高達11000噸,大大超出最初7000噸級的設計標準,恐怕和安裝這么多武器有直接關係。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感覺到
韓國海軍謀求遠洋作戰能力,企圖迅速在技術上壓倒潛在對手的急迫心情。但是,由於缺乏
系統整合的能力,大量武器裝備堆砌在艦上,使該艦的設計顯得比較拖沓。這也是“世宗大王”號設計上的一個敗筆。
“世宗大王”號最初就是作為一款以防空為主的大型作戰艦艇設計的,因此防空火力不可謂不強大。該艦裝備2組美制MK41垂直飛彈發射裝置,包括艦首48個單元和直升機庫頂部80個發射單元、總共128個發射單元,使得該艦裝備的“標準”2
防空飛彈數量超過了日本“愛宕”號。韓國媒體聲稱:“‘世宗大王艦’可以發現最遠1054公里之外的飛機或飛彈,還能同時追蹤900個目標。一次可以發射15枚對空飛彈,可以同時與17架敵機戰鬥。”這樣豪氣十足的描述除了表明其
火控系統的強大外,防空飛彈數量眾多恐怕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根據已有信息,“世宗大王”號裝備的是“標準”2MRBlockⅢA/B防空飛彈。一般情況下,“標準”2MRBlockⅢA/B防空飛彈和“
阿斯洛克”
反潛飛彈可以混裝在MK41發射系統內,具體搭配比例可以根據實戰需要進行調整。但是,由於“世宗大王”號後煙囪兩側各一套獨立反潛飛彈發射裝置,所以可以推測該艦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內沒有搭載“阿斯洛克”反潛飛彈,而是全部搭載“標準”2
防空飛彈。
“標準”2 BlockⅢA防空飛彈採用1台
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彈長4.72米,直徑0.343米,翼展1.06米,發射質量706.7公斤,飛行速度2.5
馬赫,最大射程167公里,射高10~19800米,採用中段慣性加無線電指令修正和末段半主動雷達自動尋的
複合制導。與“標準”2BlockⅢ相比,BlockⅢA型的射程、精度和抗干擾能力都有大幅度提高,MKl25高爆
戰鬥部的破片速度更大、對目標毀傷能力更強。
BlockⅢA的引導頭對低空目標更加敏感,能更加有效對付超低空高速小型目標,可在距艦20~25公里處攔截距海平面10~15米高度超低空飛行的目標。“標準”2BlockⅢB是“標準”2家族中的最新型號,飛彈引導頭內加裝一套
紅外感測器,從過去末段單一的
半主動雷達制導變成了半主動
雷達+紅外複合制導模式,並且擴展了飛彈
制導邏輯運算功能,使飛彈能更好地處理從艦艇和引導頭傳來的目標信息。
在“標準”2飛彈發射的初始段和中間段,飛彈通過
數據鏈從MK99飛彈
火控系統接受
相控陣雷達發出的目標修正指令,及時改變彈道以捷徑飛向目標。在飛行彈道末段,由艦上的
SPG一62
火控雷達為飛彈半主動雷達制導系統提供目標照射,引導飛彈擊中目標。“世宗大王”號和“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一樣,3部SPG一62火控雷達分別安裝在
艦橋頂部
桅桿前面和後煙囪後面的平台上。SPY一1D(V)相控陣雷達、3部SPG一62火控雷達和
MK41垂直飛彈發射系統,構成了“世宗大王”號的遠程防空火力網。
為了對付突破“標準”2
防空飛彈火力網的目標,“世宗大王”號在艦橋前階梯狀平台上安裝一部“拉姆”近程防空飛彈發射裝置,在直升機庫頂部安裝一套荷蘭“守門員”7管30毫米近防炮。兩種近程防空武器構成了“世宗大王”號的內層反飛彈火網。
輔助系統
除了硬殺傷武器外,“世宗大王”號在後煙囪兩側甲板上還各裝備有一套箔條誘餌發射裝置。該裝置可以發射各種不同用途的干擾彈藥,比如金屬箔條/紅外誘餌彈、箔條紅外混合誘餌彈和假目標誘餌彈,用於干擾欺騙來襲
反艦飛彈,並與艦上的
綜合電子戰系統構成完整的主/被動
電子對抗系統。
總結
總的來說,“世宗大王”號的防空系統搜尋目標快、處理能力強、飛彈發射速度快、備彈量大,搭配性能先進的“標準”2BlockⅢA/B
防空飛彈和“拉姆”、“守門員”近防武器,以及比較完善的
電子對抗手段,對付敵大規模、多批次和多方向
反艦飛彈飽和攻擊能力非常強,是
韓國海軍防空能力最強的水面艦艇。
韓國自行建造驅逐艦時代的源起——KDX計畫
20世紀80年代中期,韓國海軍開始實施“韓國自製驅逐艦實驗計畫”(Korean Destroyer Experimental,簡稱“KDX計畫”),希望憑藉高度發達的造船工業和先進的電子科技,自行設計和建造一批新一代驅逐艦,最終縮小與
日本海上自衛隊在水面艦艇技術領域的差距。但韓國此前沒有任何設計和建造驅逐艦的經驗,為了降低
技術風險、加快研製進度,
韓國海軍將KDX計畫分三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執行,計畫代號分別為
KDX-1、KDX-2和KDX-3,三個階段中,後者的噸位、技術指標和作戰能力均比前者有很大提高。KDX計畫集中體現了韓國最先進的艦船設計理念和建造水平,也是韓國轉向獨立的國防發展道路的開始,大大提高了韓國軍工企業的裝備研製、項目管理和系統集成能力。
KDX造艦計畫的第一個產物就是90年代末服役的KDX-1型
飛彈驅逐艦。從戰技性能和裝備配置上看,KDX-1型艦隻具有上世紀80年代的性能水平,但是由於其入役時間已經是上世紀90年代末,所以剛服役就明顯落後於時代。為了彌補差距,韓國又設計建造了KDX-2型飛彈驅逐艦。該型艦比起之前的
KDX-1,可以發射“標準”-2防空飛彈,擁有
區域防空能力。KDX-2還加裝一套“拉姆”近距
防空飛彈,對付近距離目標能力比KDX-1有了很大提高。在反艦能力和反潛能力方面,KDX-2也優於KDX-1。
如果說KDX-1和KDX-2拉開了
韓國海軍邁向遠洋的序幕,並標誌著韓國海軍戰略開始由“沿岸防禦”轉向“遠洋防禦”的話,那么2009年初服役的KDX-3驅逐艦將引領韓國海軍正式進入“大洋海軍時代”,並將成為韓國海軍
戰略機動艦隊乃至“
獨島”級輕型航母或
中型航母編隊的中堅力量。韓國國防部於2000年正式啟動KDX計畫第三階段——KDX-3大型防空驅逐艦計畫,此後於2002年7月25日宣布為其採購“
宙斯盾”基線7.1作戰系統勝出,從而使KDX-3成為世界上第7種配備“宙斯盾”作戰系統的水面戰艦。2004年8月12日,負責建造KDX-2驅逐艦的現代重工集團下屬的特種和海軍艦船分部獲得了3艘KDX-3的建造契約,泰利斯-
三星公司負責KDX-3的綜合系統整合工作。首批3艘KDX-3採購單價高達1萬億韓元(10.7億美元)。
KDX-3的總體設計和結構布局吸收了美國阿利·伯克II A級驅逐艦的特點,但尺寸和噸位要大的多。KDX-3全長165.9米,寬21.4米,吃水6.25米,
標準排水量7650噸,
滿載排水量10290噸,最大航速30節,續航力5500-6000海里/20節,艦員編制300-400人。
KDX-3使用了雷達反射
截面積小的新型後傾式稜柱型
桅桿,兩座煙囪外形也設計成與阿利·伯克”級類似的多面體形,排氣口為稜柱型,並在艦面採用大量
隱身塗料來儘量減少被
雷達探測的距離。甲板以上部分也儘量減少外露裝備和設備。在紅外隱身方面,KDX-3在煙囪、暖通、動力艙等發熱部位覆蓋了禁止和絕緣材料來實現隔熱,在紅外特徵最強的排氣口頂部裝有紅外抑制設備,以儘量降低
紅外輻射信號。但KDX-3的綜合隱身性仍不徹底,外露裝備和設備仍然較多,尤其是
艦橋上布置有大量的電子裝備和天線,並保留了大量傳統的欄桿,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的隱身性。
引領韓國海軍邁進“大洋海軍時代”的KDX-3
為了增強防護力,KDX-3的艦體和上層建築採用高強度鋼製結構,作戰和通信中心都設在主艦體內,重要系統均經過抗衝擊加固,如作戰室、通信室、彈藥庫、動力艙等重要艙室艙壁專門採用了凱夫拉裝甲板進行保護。此外,KDX-3還裝備有“
三防”(防護核、生物和
化學武器)用的過濾通風系統和先進的自動化損害管制措施,具有很強的抗損能力和生命力。
KDX-3在設計中非常重視隱身性能,其艦體設計成流線型,上層建築為倒V字形,艦橋和直升機庫寬度均擴展為整個主甲板寬,舷牆與上層建築整合度高,整個線條平滑流暢,艦面相對簡潔。為降低雷達反射信號強度,KDX-3的上層建築側壁呈一定角度(7-10度左右)內傾,各面轉角處也採用圓弧過渡,從而避免艦體表面形成垂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