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護照

世博護照

《世博護照》最早起源於1967年蒙特婁世博會,在早期兼具門票功能。自1967年加拿大蒙特婁世博會第一次發行“世博護照”後,在此後每屆世博會上各國展館的印章設計都各具特色,收集印戳也由此成為世博會上參觀者最熱衷的活動之一,很多場館甚至出現排隊蓋章的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博護照
  • 時間:3月16日
  • 起源:最早起源於1967年蒙特婁世博會
  • 特點:兼具門票功能
信息,意義,功能,風格,工藝,訂購,相關訊息,加緊生產,網上護照誕生,防偽問題,

信息

世博會被譽為一次“不出國門、看遍世界”的旅程,參與這樣的另類“環
三大系列五款,分為標準版、卡通版和典藏版三大系列五款,分為標準版、卡通版和典藏版
球旅遊”,你是否需要一本護照?
上海世博局2010年3月16日公布,上海世博局將向所有參觀者免費發放總計1億份的世博導覽圖,包括8000萬份園區圖以及2000萬份園外圖,希望通過導覽圖讓7000萬人次中外參觀者真正“一圖在手遍游世博”。世博會的傳統紀念品《世博護照》也於3月16日正式亮相。

意義

最早的世博護照具有“門票”的意義。1967年蒙特婁世博會推出了“護照式門票”,這種“護照”一方面象徵參觀者在某種感覺上是在環遊世界,另一方面又創造了一種新穎的具有收藏價值的門票形式。這種做法也被1967年蒙特婁世博會後的世博會採用。(《人類景象——世博會從倫敦到上海》,第171頁)可見,一度世博護照是可以當做門票使用的。上海世博會蒙特婁城市案例館館長路易·迪索(Louis Dussault)在本次世博會蒙特婁館展出了自己1967年參觀蒙特婁世博會時使用的護照——當年的世博護照由一張在6個月內無限次通行的門票組成,白色的封皮,內頁還有路易·迪索年輕時的相片。拿著這本護照,路易·迪索在半年內62次入園參觀,並集滿了62個章。
如今的世博護照已經不再具備門票功能,而是成為一種熱門的世博紀念品。由於在世博護照上蓋滿不同場館精心設計的印章能夠代表遊客參觀世博的經歷並留下一個有形的特殊紀念,“世博敲章”成為一種風尚,而蓋滿章的世博護照也就成為了一種很好的紀念品。
世博護照同時也是一種收藏品。上海世博會蓋章超過300枚的護照在淘寶網上已經賣出了2000元以上的價格。2010年10月19日上午舉行的世博護照珍品拍賣會上,首套4本編號為“000000001”,蓋滿300多個場館印戳的世博護照以41萬元的價格拍賣成交。這一套老版世博護照包括瑪瑙紅、寶石藍、橄欖綠、卡通版等4本,護照上有300多個參展場館加蓋的紀念印戳,同時由各參展方總代表或館長在各自印戳旁簽名,有的還題寫了對上海世博會的感想與祝福。由此可見,世博護照不僅是一種紀念品,也成為收藏愛好者關注的對象。
世博護照熱度不減與消費文化的興盛密切相關。世博護照收集的是不同場館的印章,而這些印章的設計蘊含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印章是場館和文化的雙重象徵符號,收集這些象徵符號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消費世博會文化意義的過程。世博會已經逐漸成為消費文化的代表性場所,遊客(消費者)通過參觀世博會消費了世界各地的文化。而對這種消費的最好紀念則是通過世博護照蓋章的方式,將自己的消費經歷以符號的形式記錄下來,消費符號象徵了世博會上的經歷,而參觀世博這一經歷又象徵了環遊世界。因此,一本被稱為“環球護照”的世博護照其實蘊含著消費文化不同層次的需求和滿足。

功能

持此“護照”的參觀者在世博會開園後,可前往各國場館蓋章留念,享受“環遊世界”的樂趣。
世博護照世博護照
“世博護照”是用於收集世博會各參展展館紀念印章的指定載體,大小樣式類似普通出國護照。按世博會慣例,每個國家館內都備有象徵各自國家的圖章,參觀者持世博護照每到一“國”,就可蓋一個章,由此將單向參觀遊覽變為雙向互動體驗。世博會結束後,該護照將成為獨具特色的世博紀念品。

風格

此次上海世博會推出的“世博護照”共有五款風格,融入濃厚的世博元素與中國氣息。

工藝

在製作工藝上首次採用凹印、防偽線等高端鈔券製作工藝,且每本護照都擁有唯一的ID號,預訂者可定製屬於自己的“世博護照”。上海世博會共推出了3大系列5款世博護照。其中,標準版系列有3款,顏色分別為瑪瑙紅、橄欖綠、寶石藍,其中瑪瑙紅色的護照和我國護照的顏色相似,銷量較好;還有封面印有海寶圖案、充滿童趣的卡通版世博護照,售價均為30元;而銀灰色的典藏版護照目前尚未上市。
世博護照世博護照

訂購

世博遊客除了通過網路訂購、電話團購、特許店購買和園區購買等方式獲得世博護照,還可預訂屬於自己的世博護照,並享受個性化服務。
上海世博會護照售價為30元一本,珍藏集郵版為35元一本。

相關訊息

世博會大熱,直接推動世博護照成為最新的熱賣產品,世博園區內甚至時有世博護照脫銷的情況發生。記者昨天獲悉,有關方面已備齊200萬份世博護照的材料,正在加緊生產。最遲下周末,世博護照脫銷現象將得到有效緩解。與此同時,網上世博會也於昨天正式推出網上世博護照。網民只要登錄網上世博會,即可免費獲取屬於自己的網上世博護照,觀眾集滿所有場館印章的夢想將變為現實。 

加緊生產

世博園開園以來,世博護照迅速“走紅”成為世博園內第一熱銷產品。記者在不少特許商品店內看到,動輒有遊客一口氣買數本,而世博護照賣到脫銷的情況更是時有發生。遊客王先生告訴記者,“我早上10點多來到園區,結果銷售人員告訴我已經賣光了。”正是由於最近的脫銷以及每個場館排隊人數甚多、敲章不容易,世博護照尤其是蓋章後的世博護照甚至成為“黃牛”的炒作對象。就有“黃牛”直接在世博園區外向遊客兜售世博護照,報價是每本100元。如果看到遊客猶豫,他們就會說:“園區里早賣完了,你花錢也買不到。”記者採訪中發現,在某些網站,蓋了章的世博護照甚至動輒報出成百上千元的價格。
“其實世博會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世博護照脫銷的現象。雖然我們也預計到本屆世博會上的世博護照銷量可能會高於歷屆世博會,但是開園以來世博護照的熱銷情況還是出乎我們的意料。”記者昨天從世博護照的出品方獲悉,已有數十萬份世博護照供應到市面上,但是依然供不應求。出品方原計畫了200萬份世博護照的儲備量,已加大產量儘快生產。“最遲到下周末,世博護照脫銷的現象將不再出現。”

網上護照誕生

世博護照的熱銷帶動了網上世博護照的問世。記者從世博局獲悉,網上世博護照昨天正式問世,它將世博會傳統特色項目——世博護照移植到網際網路上,使無法親臨現場者同樣能夠感受到濃濃的世博文化。“網上世博護照”的使用方法與世博護照基本相同,只要線上進入網上展館,點擊“獲取印章”按鈕,即可得到相應展館印章,印章將自動保存於網上世博護照中。當你瀏覽完所有展館以後,你就可以收集到一本蓋滿所有展館印章的網上世博護照。
據悉,網上這本“世博護照”所用的展館印章與實體展館的基本一致。這些印章生動體現了各展館的特色,具有收藏價值,同時,網民還可以隨時查看已經收集的印章與尚未收集的印章,並可在論壇發帖,將自己收集的印章與網友分享。

防偽問題

世博護照真偽問題,是比較複雜的一件事,前期所有版本都無防偽處理,尤其是網上“申請”世博護照,風險便產生了。“世博護照”及敲(蓋)章項目,早在1967年的蒙特婁世博會上就正式誕生了。此後,歷屆世博會便設計產生了各具特色的世博護照及各參展國或機構的紀念印章,它們早已成為世博場館的文化和所代表的區域及機構文明重要一部分。最多的個人參觀者都會取得這種名叫“護照”的紀念本本,並且,它已經具收藏價值了。
世博護照
可是,世博護照在網上已經有大量的擔憂和爭議文字出現,無非是世博護照有可能真偽混存的問題。
很多正統權威媒體,發布“改版”訊息了,卻多沒有對改版產生的問題加以解釋。很多訊息只是或彼或此,沒有跨越間的聯絡信息,讓大家知道世博局在“護照”版本改造後,原版本並不受影響,大家應當注意的是什麼。其實,開始沒有策劃好,已經推出後無須什麼改版,只要管理好,尤其宣傳好,應當不會出現大的真偽問題。
這是用400倍電子顯微鏡拍照的燙金內含碼這是用400倍電子顯微鏡拍照的燙金內含碼
即使已經改版了,對出現中間關鍵變化決策要充分加以說明,否則確實非常容易誤導大家。人們對改版前的“護照”已經產生陰影心態,更有甚者聽風就是雨,就像很多精神病患者愛上馬路充當交通警察指揮車輛一樣,自行武斷結論--教大家識別“真偽”,實際上,這類人正是網路垃圾信息及誤傳訊息的不良傳播者。
事實上,在改版推出前,已經印發了大量的“護照”,從世博局開始就應當及時說清楚,以免搞得先向世博交費做貢獻的人們反成霉蛋兒,手裡持著的“護照”總是心裡不落底兒,孩子總會問自家買的一把“護照”是不是假的。
有人為了識別真偽,花錢買了400倍電子顯微鏡,花錢嚇自己,對著剛剛從上海返回的同學那裡借的“護照”放大比對,真的不一樣,哭著埋怨爸爸不該在署期帶他去看世博......還有個重點要交待一下為好:“護照”印刷成本不低,量小差價不大,渠道風險卻非常大,尤其是,世博到處是特許經銷點,在無名分野店及個人投機者那裡買的人,微乎其微,幾個糊塗蛋能給予造假鏈子們提供多大利潤?何況,萬一蓋章處兼有識別功能時,造假不是虧大發了。
這是用400倍電子顯微鏡拍照的燙金內含碼這是用400倍電子顯微鏡拍照的燙金內含碼
所以,只要在特許經銷點買“護照”,幾乎不必擔心,蓋上章才是價值所在。因為,世博是走出來的,你再有體力能蓋幾個章呀。
當然,其它渠道相信會讓造假者們動心,尤其是通過網路“申請”,騙子的機會多了,大家應當防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