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鎮

且末鎮

且末鎮成立於1981年,是且末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鎮。315國道穿城而過,東與阿熱勒鄉相臨,南與瓊庫勒鄉相望,西與托格拉克勒克鄉相接,總面積4平方公里。且末鎮採取四項措施切實做好檔案工作。且末鎮緊緊圍繞“抓住機遇、強化意識、促進發展、保持穩定”工作大局,改進工作作風,最佳化工作效率,全力以赴做好社區創建、奧運安保、“兩基”國檢、社會穩定各項工作。全鎮唯有菜隊屬自然村,共有35個大棚,占地面積50畝,分別由8戶蔬菜種植專業戶種植,年產蔬菜2.5噸/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且末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西北
  • 下轄地區:5個社區居委會1菜隊
  • 電話區號:0996
  • 面積:4平方公里
  • 人口:13836人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 機場:且末玉都機場
  • 火車站庫爾勒站
  • 車牌代碼:新·M
基本概況,經濟發展,自然資源,檔案管理,改革制度,政治目標,民俗民風,宗教信仰,傳統節日,婚俗禮儀,傳統娛樂,

基本概況

轄5個社區居委會和1個菜隊。總人口13836人,其中:少數民族8331人,漢族5505人;農村人口229人。人口出生率18.17‰,死亡率10.32‰,自然增長率7.85‰。有中學、國小各1所,在校學生5057人,入學率分別為98%、100%,各類專職教師342名。全鎮有耕地面積403畝,主要以種植小麥、棉花、玉米為主,其中:播種小麥面積184畝,畝產418公斤,比去年的406公斤增加12公斤,增長了3%;總產77000公斤,比去年的74753公斤增加2247公斤,增長了3%。棉花播種面積131畝,畝產121.8公斤,總產達到16000公斤,比2002年的8024公斤增加7976公斤,增長99.4%。復播玉米113畝,畝產354公斤,總產40000公斤。農業總產值979550元,農民人均收入2586.14元。蘭新鐵路和312國道、烏魯木齊吐魯番一大黃山高等級公路及亞歐通訊光纜均穿鎮而過,為且末鎮的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境內設有區供銷社、縣銀行達坂城支行、衛生院、糧站、縣回民中學、且末鎮郵電支局、自治區外辦且末鎮外賓接待站、且末鎮中心農貿市場、鎮中心國小、文化站、廣播站、電視差轉台等機構。商貿發達,鎮區道路、供水、排水設施建設已經完成,一座新型小城鎮已初具規模。且末鎮從古至今就是聯繫南北疆和區內外的咽喉之地,同時還是古“絲綢之路”北道上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內涵的古老重鎮.

經濟發展

該鎮抓住機遇,促進社區建設全面發展。以自治區全面加強社區建設為契機,圍繞州委、縣委對社區建設的支持,全面推進社區創建的各項工作。緊緊抓住社區建設的大。在人力上配優選強社區幹部,在財力上,發揚真抓實幹的創新精神,積極協調單位包聯社區幫扶力度,全面實現“資源共享、共建共駐”良好局面。強化意識,奧運安保加強安全防範。社區強化大局意識、安全意識。要求每個幹部職工立足實際促發展,與時俱進謀創新,積極行動起來,思想上準備好,行動上儘量往前趕,切實做好自身安全防範準備,強化安全意識。促進發展,科學決策最佳化工作效率。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了解社情民意,形成上下溝通,為黨委、政府制定科學決策提供重要依據。保持穩定,全面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切實加強“責任意識”,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全鎮的各項工作制定嚴格的追究機制。徹底消除“老好人思想”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混日子思想”,全面提高全鎮幹部職工的工作作風,最佳化工作效率,促進全鎮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且末鎮且末鎮

自然資源

全鎮年末牲畜存欄8315頭(只),其中:羊6959隻、牛442頭、豬914頭、驢4頭、駱駝30峰。同時,針對且末鎮養殖專業戶大多以庭院養殖為主,既不利於牲畜的成長,又影響周邊環境衛生和人們的身體健康,為20戶養殖專業戶租賃21畝土地,實行統一規劃、統一興建,已在9月底完工交付使用。該養殖小區的建成,為該鎮畜牧業穩步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和示範作用。全鎮為98戶居民發放牲畜貼息貸款315.5萬元,用於育肥業、特色養殖種植業,育肥專業戶達30戶,養殖專業戶達68戶。境內有草場35萬畝,種植面積8067畝。水資源豐富,主要是博格達峰的千年積雪,有白楊河經鎮中心的青年渠流經峽
且末鎮且末鎮
達坂城鎮--馬車夫之戀 口,流入託克遜縣境內。礦藏豐富,以煤、石膏、銅、鐵、黃金等為主。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約40餘種,有草豹子、猞猁、雪雞等珍貴動物。盛產麻黃、雪蓮、黨參等名貴藥材和蠶豆、杏、梨、蘋果、無花果等。
該鎮是一個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礦產資源開發、商貿飲食服務和運輸業並存的發展地區。1993年,農業生產總值281.7萬元,其中牧業133.4萬元,年底牲畜存欄5928頭(只);有防護林219畝、林木6.67萬株,經濟林(蘋果、杏)242畝,水果產量123噸;擁有各類企業15家、煤礦12個,有各種拖拉機45台、農用車42輛、各種農機12台(架)。工業總產值244.8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857.71萬元,農村人均收入919.97元。

檔案管理

一是建立檔案管理保障體系。高度重視檔案管理基礎建設,配備了計算機、印表機等設備,並健全完善了以主管領導負責、辦公室牽頭、各站所參與的檔案管理網路;二是健全檔案管理制度。制定了檔案利用制度、檔案室工作人員職責、《檔案工作保密制度》、《歸檔檔案保存期限表》等一系列制度辦法,使檔案管理的責、歸、移、管、用、銷等環節都有章可循;三是加強檔案日常管理。將檔案管理工作列入各社區、站所目標管理責任制範圍,明確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保管、查閱、移交等環節的具體要求。
且末鎮且末鎮
四是注重檔管人才培養。加強對專、兼職檔案工作人員的工作指導和自身素質的提高,每年選派專、兼職檔案員參加上級組織的檔案整理培訓班,不斷提高業務知識和水平,充分調動檔案人員學習業務積極性,使檔案管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

改革制度

全鎮完成法人和產業單位調查摸底276個,其中:卻格里買亞社區57個;古路卡吾魯克社區61個;加哈巴格社區96個;科台買社區53個;電視新村社區9個,預計全鎮法人和產業單位調查摸底工作將在11月9日前全部完成。且末鎮黨委運用績效管理辦法,科學合理考核社區幹部“四包三管兩增強”工作(即通過社區幹部包片、包巷、包樓、包戶,管敵社情動態、管社情民意、管流動人口,增強社區黨組織掌控敵社情的能力,增強服務居民民眾的能力)。
且末鎮且末鎮
明確考核要求。鎮黨委制定《且末鎮社區幹部“四包三管兩增強”工作考核辦法》,明確規定採取查看“四包三管兩增強”工作手冊等工作檔案、向民警了解、入戶了解、崗位練兵、民意測評等方式進行全方位考核。社區幹部做到入戶率、知曉率達到80%以上;對出租房屋登記管理、流動人口和重點人員登記率達到100%;對轄區單位和重點場所知曉率達到100%。

政治目標

強化目標激勵。考核辦法採用百分制和加分制,考核內容涉及領導重視、組織實施、資料收集、工作進度與質量等方面。另外還增加了工作實效加分項目。年底根據鎮鎮黨委考核評分後,最終根據得分選出工作先進個人,發放200元的獎勵。強化政治激勵。對年底評選為工作先進的個人由鎮黨委授予榮譽證書,並在幹部評先評優、社區幹部推薦上列為重點對象予以優先考慮。對連續三年評選為工作先進的個人列為社區後備幹部,優先使用。對因工作不到位,造成嚴重工作後果的,將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進行處分。
且末鎮且末鎮
青得里鄉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自治州博樂市黨委、人民政府的各項指示、決議,立足本地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團結帶領全鄉各族人民, 把握機遇,奮力拚搏,推動了社會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農牧民收入逐年穩步增長,農村社會政治穩定、 人民安居樂業的政治局面進一步鞏固。
青得里鄉始終堅持三個文明建設一起抓,推動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近年來,全鄉先後有4個機關部門站所被評為自治州級文明單位、7個村隊被評為自治州級文明村隊;8個機關站所被博樂市命名為“民眾滿意”站所、17個村黨支部被博樂市黨委命名為“五個好 ”農村黨支部。青得里鄉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自治區雙擁模範先進集體、自治區級文明單位、自治區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民俗民風

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薩滿教,從元朝開始信仰藏傳佛教。藏語把僧人尊稱"喇嘛"(意為上人、師傅),因此藏傳佛教又稱喇嘛教。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都信奉伊斯蘭教。 且末鎮衣食住行 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風俗習慣。民族傳統食品有奶製品、抓飯、烤全羊、牛羊肉、烤羊肉串、烤包子、饢、油炸食品等。隨著時代的進步和交通的發展,新疆少數民族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除了喜歡食用牛羊肉之外,他們也開始食用魚蝦等海味品,其飯菜的花樣也變得豐富多彩

傳統節日

蒙古族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過小年和春節。農曆臘月二十三,蒙古族稱為小年。蒙古族把春節叫大年,也稱白節。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麥德爾節,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廟會。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節日是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維吾爾族還有卡巴克節,回族還有聖紀節。

婚俗禮儀

婚俗是少數民族的一項重要內容之一。蒙古族的婚禮儀式繁多,婚禮須經說媒、相親、定親、過禮、結婚等程式,極富民族特色。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回等民族,男女在正式舉行婚禮之前要舉行"尼卡"儀式。這種儀式由阿訇(神職人員)主持。

傳統娛樂

蒙古族的傳統娛樂活動有賽馬、摔跤、射箭等。蒙古族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稱,凡喜慶節日、宴會,均有歌舞相伴。蒙古族民歌異常豐富,有《牧歌》、《習俗歌》、《諺語歌》、《思親歌》等。民歌分"長調"和"短調"兩類,彈唱時使用一種叫"托布秀兒"的彈撥樂器,發音獨特,聲調悠揚。蒙古族舞蹈久負盛名,節奏歡快,舞步輕盈。民間舞蹈以《交拉哈勒》、《巴里津開勒》、《崩崩爾腔》、《奧里克特克》和《沙吾爾登》等最具特色,深受各族人民喜愛。維吾爾族歌舞輕鬆愉快,自由活潑,主要是手臂和腳腿隨著音樂的節奏起舞,舞蹈姿勢沒有定式,隨意變化,"麥西來甫"是最普遍的舞蹈形式。民族樂器有十幾種,常見的"熱瓦甫"、"都他爾"和"達甫"(手鼓)等。哈薩克族最著名的民間說唱藝術是阿肯彈唱,通常由一人或兩人邊彈冬不拉邊演唱。最為常見的娛樂活動有賽馬、摔跤、刁羊和姑娘追。"花兒"是回族人民獨有的民間歌唱藝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