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末寶寶

且末寶寶

簡介,發現,外形,疑點,

簡介

且末寶寶,一九八五年出土於且末縣,死亡時年齡為八至十個月,尚未鑑定出人種。且末寶寶被放置在玻璃棺木內、身長約五十公分該嬰屍仰身屈肢,年齡約在8個月至1歲之間。隨葬品有牛角杯和用羊乳房縫製的餵奶器。而嬰兒雙眼上蓋著的長3厘米、寬2厘米的小石片的功能,至今仍是一個未解之謎。且末嬰兒乾屍距今約3000年。
且末為古代西域的一個小國,東漢初年與小宛、精絕、戎盧等皆被鄯善所並。且末最早出現在《漢書》里,為沮末國。《三國志》寫作“且志”。西漢建元三年(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第一次將且末情況帶回內地。從此,且末與內地的聯繫不斷加強。《漢書?西域傳?且末國》載:且末國王治且末城,去長安六千八百二十里。戶二百三十,口千六百一十,勝兵三百二十。輔國侯,左右將,譯長各一人。西北至都護治所二千二百五十八里,北接尉犁(今博斯騰湖西岸),南至小宛(今喀喇米蘭河東北部地區),可三日行,有葡萄諸果,西通精絕二千里。且末國在今婼羌縣西南之且末縣,縣末城在今且末縣城西南。其遺蹟主要是墓葬。 1985年在且末縣城西南約6公里處的沙漠土鹼丘陵高台地上發現了禮洪魯克古墓群。大約有古墓數百座,專家們發掘了其中的5座。1號墓內的嬰兒就是且末寶寶,墓底鋪有白色粘毯,且末寶寶仰臥於毯上。

發現

塔克拉瑪在當地語言中的意思是“有去無回”。它位於新疆境內,守衛著中國西部邊境線。它的面積很大,相當於整個德國。塔克拉瑪乾沙漠上的新疆木乃伊意義重大,它讓 人們對東西方的文明交流時間有了在發現新疆木乃伊之前,學界一直認為,在公元以前,歐洲人不曾進入過中國。很多學者認為,塔克拉瑪乾沙漠就像一道天然屏障,一直阻擋著歐洲人踏入中國境內。直到公元元年以後,歐洲人才踏上中國這個文明古國的土地。但是,在1985年,塔克拉瑪乾沙漠的這項重大發現推翻了這一觀點。
新疆木乃伊新疆木乃伊
而且,通過科技手段還原的布料織法也和在奧地利出土的公元前1300年前鹽礦人身著服裝的織法如出一轍。更令人遐想不止的是,這些在中國西部被發掘的木乃伊的安葬地點都用了石頭結構作為標記,而這正是英國大不列顛石墓最重要的一個特徵之一。
據史料記載,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前,塞爾特文化發展達到了高峰,影響了歐洲的大部分地區,西至愛爾蘭,南到西班牙和義大利,東至波蘭,烏克蘭以及土耳其中部平原。然而,塔克拉瑪乾沙漠在過去25年來出土了多具歐洲人木乃伊,似乎暗示了當時的塞爾特文化還極有可能已經深入了中亞,甚至還有可能到達了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
“塞爾特人”乾屍保存較完好,人們現在還能清晰地看到,他被埋葬的時候穿的一件帶有斜紋織物的束腰外衣,腳上還有古代獨有的格子樣式的綁腿。 當時在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出土的還有三具女性乾屍和一個嬰兒的木乃伊。其中的一名婦女留著淺棕色的長髮,看起來就仿佛是前一天才剛剛梳理過一般的整潔。她的臉上甚至還畫著渦輪狀的圖案。更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這名婦女身著的那件紅色外衣在經歷了3000年後仍舊散發著淡淡的光澤。而躺在她身邊的那位嬰兒,全身被鮮艷的褐色布兜裹著,布兜外面是用紅色和藍色的繩帶緊緊的綁著。據德國科學家的檢測,他們的身上全都帶有歐洲人的DNA。 

外形

且末寶寶頭戴藍色羊毛帽,身裹紅色毛布,外面用紅藍兩色相間的繩綑紮。呈襁褓狀的寶寶被絳紅色的毛布包裹著,毛布外頭還以紅、藍合股的毛線捆縛,頭戴寶藍色的氈帽,這些布料都還保存的相當完好,色彩依舊,非常神奇。且末寶寶的兩眼上各放一塊長3CM、寬2CM的長形石片,鼻孔內還塞有紅色毛線球,頭皮和眉毛呈棕色。
且末寶寶且末寶寶

疑點

在且末寶寶一旁展示的“船形木棺”,由兩塊製成弧形的胡楊木板相對併合,上頭有十塊小木板當蓋板,遺體被塞入木棺內,推估是青銅時期的墓葬文化。有趣的是,如果是男性死者,船形木棺前會立一根女陰立木作為標示,女陰立木呈船槳的形狀。但如果是女性死者,棺木前則會樹立男根立木,一根柱子上面纏繞棕色毛線,還綁著一撮草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