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以永日:安妮寶貝散文精選集

且以永日:安妮寶貝散文精選集

《且以永日:安妮寶貝散文精選集》內容簡介:安妮寶貝首次嘗試由他人的眼光和角度,對以往所寫的散文進行梳理。知名評論家郜元寶教授以《詩經》的詞句作為脈絡,以男女情愛、人際邂逅、家人親情、即景惜物、感慨生死、敬畏命運和反思寫作為主題,精心編選安妮寶貝最好的散文,關乎旅行、家人、服裝、飲食、物品、閱讀、植物、談話、情愛……保持安妮寶貝獨有的文字質感。以此,作為一種思省、記錄、整理、清洗。

基本介紹

  • 書名:且以永日:安妮寶貝散文精選集
  •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 頁數:308頁
  • 開本:32
  • 作者:安妮寶貝
  • 出版日期:2013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5469984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且以永日》系安妮寶貝首部散文精選集。十五年散文精粹,完美呈現。
精心之作,收藏之選。
安妮寶貝、著名評論家郜元寶教授、知名設計師HANSEY,寫作、評論、設計三界翹楚聯手打造。

作者簡介

安妮寶貝,著名作家。著有《告別薇安》《八月未央》《清醒紀》《蓮花》《素年錦時》《春宴》等中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攝影散文各式作品。
二〇一一年,主編文學讀物《大方》。二〇一三年,出版散文集《眠空》,文化隨筆《古書之美》,散文精選集《且以永日》

圖書目錄

自序
編者評序
(壹) 終鮮兄弟,維予二人——情愛隨筆
消失
想起來的愛情
愛人
男子
素食愛情
對話
合適
可能
敘舊
晚餐
煙花會
情書
記得
戀情
花瓶

餘地
表達
凋謝
愛慕
(貳) 邂逅相遇,適我願兮——人海感悟
旅行夜車
危險的美感
少年事
水仙和彗星
天分
氣味
寫信
意願
蝴蝶
北京
出現
Stay
禮物
說話
流深
存在
植物女子
過路客
談話
寂寞
交際
評論家
(叄)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所謂親情
風格
片段
河岸
梔子
弟弟
他她
人情
蘭花
童年
錦衣
孩子

(肆)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即景惜物
梔子
海嘯
小鎮
大雪
方言
搬家
質感
大宅
回顧
首飾
靜物
相見歡
(伍) 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經歷生死
再見,時光
詩句
關係
文森特
眼睛
生日
老去
祖母
客觀性

氣味
物品
文身
規律
(陸) 維天之命,於穆不已——敬畏神聖
空谷幽蘭
死囚漫步
祈禱
(柒) 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寫作紀程
《彼岸花》自序
《薔薇島嶼》自序
《二三事》自序
《清醒紀》自序
《八月未央》(修訂版)自序
《蓮花》自序
《素年錦時》自序
《二三事》等新版序
《春宴》自序
《十年典藏》序
《眠空》自序

序言

自序

[與作品]

我在一九九八年,興之所至,以一個隨意的筆名開始寫作。從二〇〇〇年出版《告別薇安》起,至今出了十二本書,寫作的生涯已行進到十五年。這些書題材紛雜,有短篇小說、長篇小說、散文、攝影圖文、採訪、與音樂攝影的合作集等等。比較集中的依舊是散文和長篇小說。

對讀者來說,有些更偏愛我的小說,有些更偏愛散文,取向不一致。而我會一直把散文和小說交錯著寫下去,不會放棄任何一種其他形式。因小說與散文的屬性完全不同。

小說對一個寫作者來說,是重大的舞台,人物輪番上場,虛擬出一個悲歡離合的世界。散文是小花園,有茶席,有一爐香,花好月圓,有一個聆聽的人。小說呈現寫作者的價值感和思考,有探索個體和世間之秘密的動力。散文輕巧許多,但需要真性情。

我的散文,寫得最多的,不過是自己的生活。旅行、家人、物品、閱讀、情愛觀、人生觀、審美觀……把這些文字寫給自己,以此作為一種思省、記錄、整理、清洗。而當它們印刷流動之後,我就忘了它們。我會繼續開始寫下一本書。我在生活中很少回憶往事,但若在某個時刻,有必要,則會絲毫不差地回憶起若干細節。它們是一些被打包起來的行李,擱置在某個角落。

一些讀者在他人的散文里讀到自己的經驗,或感受到種種印證和確認,也很正常。文字需要真實的性情,閱讀一樣需要真實的性情。若其中任何一方不夠誠意,這種聯接無法成立。所以,人們選擇自己閱讀的書,書也一樣在選擇閱讀它的人。

我的寫作經驗是慢慢積累和生長的,並非那些一出手就不凡的作者,所以,會更喜歡自己後期的新的作品,而對早期的一些作品產生挑剔的審視。雖然如此,早期作品裡性情的痕跡壓過了文字本身的技巧或表現力,無法跳過它們。它們是一路走過來的鋪路石。

之前全部作品出版過一套作品集,沒有出過選集。這是第一本散文精選集,由郜元寶教授選擇篇目和做評註。這個嘗試很有意思。看到別人如何從他的角度,來選擇這些文字。如果由我自己選,那么篇目會有何區別?自己看自己,和他人看自己,終有不同。

[與郜元寶教授]

認識郜元寶教授是在二〇〇一年的上海。在出版公司組織的聚會上,他恰好坐我身邊。我不擅長交際,人不熱鬧,那晚,他是我唯一一個說過話的人。我們討論的一本書叫《耶穌的一生》。此後我一直未曾再出席過這樣的場合,也甚少參加寫作和評論圈子的活動,但他與我探討一本書的因緣卻斷斷續續留存下來。

至二〇〇六年,出版長篇小說《蓮花》。當時《新京報》編輯想討論這本書,便牽線我與郜元寶教授對談。他說,“文字豈能抵達神性體驗的萬一?文字不必,也不配。但文字無法迴避。神性感動忽然而至,文字只能不管不顧地迎上去。”此刻,好像又回到了在桌子邊的第一次相識,眾人喝酒喧譁,而我與他交談著一本關於耶穌的書。

那次對談之後,又再沒有見過面。偶爾幾次,他來北京,一起吃了飯,但也不曾說過什麼。

二〇一一年我出版長篇小說《春宴》。這是我寫作歷程中很重要的一本書,我個人喜愛它的程度超過《蓮花》。但它的寫作方式任性,敘述密度大,有大量哲思,人物的行徑複雜,未免讓一些讀者產生閱讀障礙。那本小說,郜元寶教授又寫了一次評論,在其中寫道,“《春宴》頗考驗讀者的耐心和眼光。全書命意,漸次顯明,非讀至卷末不能明白作者用心。翻到一半便下判斷,那就易生誤解。”

其間,我們交流了一些電郵。如果我對他的某個觀點不甚認同,便會寫郵件給他,闡述自己寫作時的想法和初衷。他亦說出他的旁觀之想。他曾寫來一信,告知在閱讀中產生的,對《春宴》某些字詞和修辭的意見,供我參考。認真而細緻的探討,對文字的尊重和講究,是老派作風。仿佛回到不復再來的舊時代。

那個時代,文人應如此聯接,溝通異同。而這個時代終究是速度過快了,發生和消失都很迅速。彼此給彼此下的結論太快。

記得一個冬天,在北京吃飯小聚,是舊四合院的餐廳,結束時走過庭院,他深吸一口氣,說,北京的冬天冷得特別。他當時搓掌露出一種對寒冷的好奇和欣喜。只有心裡敏感和對萬物關注的人,才會有這種當下的體會。這即是一種真性情。

我素來游離在文壇的圈子之外,與學院派的評論家們生疏。大概是性情中某一脈相近的屬性,使我與郜元寶教授之間的文字聯接持續到今日,並最終一起合作了一本書。

這次出版散文的選集,由郜元寶教授選擇篇目和進行評註,是因著這延續了十多年的清淨而恬淡的因緣,他給予我的對鏡映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