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飽和聚酯樹脂及其套用(沈開猷編著圖書)

不飽和聚酯樹脂及其套用(沈開猷編著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不飽和聚酯樹脂及其套用》是200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開猷。本書根據國內外不飽和聚酯樹脂及玻璃鋼、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瑪瑙等品種的發展近況,較詳細地闡述了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的原理、工藝與套用。

基本介紹

  • 書名:飽和聚酯樹脂及其套用
  • 作者:沈開猷
  • ISBN:9787502567361
  • 頁數:521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5-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上篇系統地介紹了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化學反應、配方設計、生產工藝,著重介紹了引發劑、促進劑、阻聚劑的作用以及阻燃樹脂和乙烯基酯樹脂。下篇介紹了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品種、複合材料的複合機理和特性、製品和模具的設計與製作方法,著重介紹了各種玻璃鋼製品的製作工藝、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瑪瑙的製作工藝,詳細論述了片狀模塑膠及團狀模塑膠的基礎理論、特性及成型方法,樹脂的現場施工、安全操作,原料及樹脂的測試標準。另外還著重介紹了玻璃纖維表面處理及其套用技術、玻璃纖維增強材料的設計計算方法。
本書可供各有關生產、科研、設計部門、使用單位的技術人員學習,也可供大專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目錄

1 概論
1.1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一般特性
1.2 不飽和聚酯的發展狀況
1.3 不飽和聚酯技術發展概況
1.4 基本概念
1.4.1 官能度
1.4.2 熱塑性和熱固性
1.4.3 加成聚合和縮合聚合
1.4.4 交聯、引發劑
1.4.5 促進劑
1.4.6 聚合度
1.4.7 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2 不飽和聚酯所用主要原材料
2.1 不飽和二元酸
211順丁烯二酸酐16
212反丁烯二酸18
22飽和二元酸18
221鄰苯二甲酸酐18
222間苯二甲酸19
223對苯二甲酸19
224己二酸20
225四氯鄰苯二甲酸酐20
226四溴鄰苯二甲酸酐20
227橋亞甲基四氫鄰苯二甲酸酐20
228六氯橋亞甲基鄰苯二甲酸酐21
23二元醇21
231丙二醇21
232乙二醇22
233一縮二乙二醇22
234一縮二丙二醇23
235新戊二醇23
236二溴新戊二醇23
237雙酚A衍生物23
238氫化雙酚A24
239烯丙醇24
24交聯單體24
241苯乙烯24
242其他苯的乙烯基衍生物26
243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26
244甲基丙烯酸甲酯27
245三聚氰酸三烯丙酯27
25引發劑28
3不飽和聚酯的配方設計30
31通用不飽和聚酯分子鏈的結構設計31
311聚酯分子鏈的形成31
312交聯劑的使用33
313通用聚酯樹脂配方33
314通用聚酯的變型34
32主要結構成分的選擇40
321不飽和二元酸40
322飽和二元酸42
323二元醇44
324交聯單體46
33製品性能對組分與結構的要求48
331力學性能48
332柔軟性49
333結晶性51
334熱穩定性52
335熔點53
336阻燃性53
337電性能54
338耐化學性54
339對水敏感性55
3310透明度與光穩定性56
3311空氣乾燥性56
34分子量改變的影響57
35引發與阻聚系統的選擇58
351不同引發劑對樹脂性能的影響58
352不同阻聚劑對樹脂性能的影響59
4不飽和聚酯的化學反應61
41聚酯縮聚反應的特點61
411分子鏈的逐步增長過程61
412縮聚反應的可逆性62
42分子量的控制63
421分子量的分布63
422平均分子量67
423分子量的控制68
43聚酯的黏度77
431不飽和聚酯熔體屬於非牛頓流體77
432影響黏度的因素79
44體型縮聚反應和凝膠80
45不飽和聚酯的共縮聚反應81
451聚酯分子結構的多樣性81
452聚酯反應的一步法和兩步法83
46不飽和聚酯的交聯86
47不飽和聚酯交聯的引發過程89
471有機引發劑90
472熱分解引發91
473化學分解引發91
474光引發94
48阻聚、緩聚和穩定94
49固化後樹脂的老化與防老化96
491紫外線的作用96
492空氣中氧和臭氧的作用98
493水解降解作用99
5不飽和聚酯的生產工藝100
51生產流程與車間布置100
52主要生產設備103
521縮聚反套用設備103
522稀釋設備106
523檢測與控制儀器107
53生產工藝107
531試驗室合成107
532車間生產工藝110
54生產過程及產品質量控制113
541工藝過程的控制113
542原材料質量控制116
543產品質量控制117
55樹脂的分析124
6引發劑、促進劑、阻聚劑126
61引發劑、促進劑、阻聚劑之間的關係126
62引發劑的選用126
621樹脂特性128
622樹脂的存放期128
623成型溫度控制130
624固化速度132
625模製件的壁厚132
626填料、顏料及各種添加劑的影響133
63常溫固化用引發劑138
631過氧化環己酮138
632過氧化甲乙酮139
64片狀模塑膠和團狀模塑膠所用引發劑144
65其他引發劑146
651過氧化酮147
652過氧化二醯147
653氫過氧化物150
654二烷基過氧化物與二芳基過氧化物152
655過氧化羧酸酯152
66引發劑的聯用152
67促進劑、加速劑與凝膠穩定劑155
671金屬化合物促進劑155
672叔胺促進劑158
673加速劑160
674加速劑與凝膠穩定劑162
675促進劑的最適用量163
68阻聚劑與緩聚劑164
681對阻聚劑的使用要求166
682主要阻聚劑的規格及使用方法167
683阻聚性能的評價168
684貯存中固化性能的漂移172
69苯乙烯在固化後樹脂中的殘餘177
7不飽和聚酯技術的進展179
71環氧化物連續生產工藝179
711反應原理179
712合成工藝概況181
713環氧化物工藝的主要優缺點182
72在不飽和聚酯分子中引入新的結構單元182
721雙環戊二烯182
722新戊二醇185
7232,2,4三甲基1,3戊二醇185
7241,4二甲醇環己烷186
725二溴新戊二醇186
726四溴雙酚A二(2羥乙基醚)187
727二羥甲基丙酸187
728三羥甲基乙烷187
7291,4二羧酸環己烷188
73不飽和聚酯品種的進展188
731苯乙烯低揮發性樹脂189
732泡沫聚酯樹脂190
733聚酯水泥191
8阻燃樹脂193
81阻燃概述193
811阻燃機理193
812有機物的燃燒194
813阻燃元素的引入195
814氧化銻等阻燃添加劑的作用196
815有機磷化合物的輔助阻燃196
82阻燃樹脂配方原則197
83添加型阻燃樹脂199
831鹵代添加劑199
832含磷或含磷與鹵素添加劑200
833三水合氧化鋁201
834鉬化合物201
84反應型阻燃樹脂202
841含氯結構單元202
842含溴結構單元204
85可燃性測定方法205
851氧指數測定——ASTM D 2863205
852火焰傳播速度測定207
853其他測定方法210
9乙烯基酯樹脂211
91樹脂的合成212
92分子結構對性能的影響215
93不同品種的乙烯基酯樹脂217
931基本乙烯基酯樹脂217
932片狀模塑膠218
933高溫用環氧清漆乙烯基酯樹脂218
934阻燃樹脂219
935輻射固化樹脂219
936氨基甲酸乙酯乙烯基酯樹脂220
937橡膠改性乙烯基酯樹脂220
94樹脂的固化221
95交聯單體223
96主要性能224
961各種乙烯基酯樹脂性能對比224
962黏度224
963延伸率對層合材料性能的影響227
下篇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套用
10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品種231
101通用樹脂232
102膠衣樹脂234
103耐化學樹脂236
1031耐化學樹脂類型236
1032間苯型耐化學樹脂238
1033雙酚A型耐化學樹脂239
1034乙烯基酯樹脂240
104阻燃樹脂241
105澆鑄樹脂243
1051紐扣樹脂243
1052包膠樹脂244
1053大型澆鑄樹脂244
106柔性樹脂246
107透明板材樹脂247
108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瑪瑙樹脂248
109對模、模壓、拉擠用樹脂250
1010片狀模塑膠和團狀模塑膠用樹脂252
1011發泡聚酯樹脂253
1012低揮發樹脂255
1013特殊用途樹脂256
1014可接觸食品級樹脂257
10141不飽和聚酯樹脂允許採用的主要原料258
10142滿足樹脂生產工藝性和製品套用性能所需用的各種添加劑
及輔助材料259
10143檢驗要求260
11增強材料、填料及其他添加材料261
111玻璃纖維261
1111玻璃纖維對不飽和聚酯的增強效果261
1112玻璃纖維的製造方法262
1113玻璃纖維的成分與性能267
1114纖維直徑和紗線細度268
1115玻璃纖維製品及代號268
1116玻璃纖維浸潤劑270
1117玻璃纖維浸潤劑用聚酯樹脂乳液273
1118玻璃纖維的各種製品276
112其他纖維增強材料279
1121碳纖維279
1122芳香族聚醯胺纖維281
112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281
1124PBO纖維282
1125其他增強用纖維283
113填料283
1131碳酸鈣285
1132黏土和矽酸鹽289
1133阻燃填料290
1134輕質填料293
1135填料的表面處理293
114顏料295
115各種特性添加劑296
1151觸變添加劑296
1152表面成型劑296
1153光穩定劑297
1154偶聯劑297
116夾芯材料300
1161輕質木材300
1162泡沫塑膠301
1163蜂窩結構303
117納米技術在不飽和聚酯樹脂中的套用304
12玻璃纖維增強聚酯的特性及設計計算307
121聚酯樹脂的纖維增強機理307
1211兩種材料的性能對比307
1212對纖維與樹脂基體的要求308
1213兩種材料的界面309
1214不同浸潤劑對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311
122玻璃纖維增強聚酯的特性312
1221力學性能312
1222熱性能315
1223耐化學性316
1224耐久性318
1225玻璃纖維含量對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320
1226玻璃纖維分布對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321
1227溫度對複合材料性能的影響323
123製品設計的原則325
1231材料選擇325
1232工藝方法選擇326
1233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331
124強度的近似計算335
1241單向連續纖維複合材料的強度計算335
1242平面雙向垂直分布的連續纖維複合材料的強度計算337
1243隨機分布的短纖維複合材料的強度計算339
1244纖維增強聚酯材料的相對密度342
1245混合定律的近似性343
125筒體結構的設計與計算344
1251合理確定複合材料的安全係數345
1252筒體結構的力學計算346
1253玻璃鋼結構設計353
13模具製造及脫模處理365
131模具選擇365
132石膏模與木模366
1321石膏模具366
1322木模具367
133玻璃鋼模具367
1331聚酯玻璃鋼模具367
1332環氧玻璃鋼模具371
134金屬模具374
1341鋼模具374
1342鋁、銅、鋅等合金模具381
135脫模處理382
1351蠟型脫模劑383
1352聚乙烯醇脫模劑383
1353薄膜脫模劑384
1354表面孔隙密封劑384
1355有機矽烷脫模劑384
1356內脫模劑384
14玻璃鋼製品的成型方法385
141接觸成型388
1411模具準備和膠衣389
1412手糊鋪層390
1413噴射鋪層394
1414環境溫度對樹脂固化工藝的影響398
142袋壓成型400
1421真空袋壓成型400
1422壓力袋成型402
1423蒸壓器(釜)成型402
1424袋壓裝置所用材料403
143注塑成型403
1431樹脂注塑成型403
1432模塑膠注塑成型405
1433真空注塑成型405
144模壓成型407
1441冷壓成型407
1442熱壓成型409
145纖維纏繞成型413
146離心成型4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