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則礦床

不規則礦床

不規則礦床指的是礦體的形狀為不規則塊狀的礦床,一個礦床至少由一個礦體組成,也可以由兩個或多個,甚至十幾個乃至上百個礦體組成。由地質作用形成的、有開採利用價值的有用礦物的聚集地。包括地質的和經濟的雙重含義。礦床是地質作用的產物,但又與一般的岩石不同,它具有經濟價值。礦床的概念隨經濟技術的發展而變化。19世紀時,含銅高於0.5%的銅礦床才有開採價值,隨著科技進步和採礦加工成本的降低,含銅0.4%的銅礦床已被大量開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規則礦床
  • 外文名:Irregular deposit
  • 性質礦物集合體
  • 特點:礦體的形狀為不規則塊狀
簡介,特徵,屬性,條件,

簡介

礦床是礦產在地殼中的集中產地。它是指在地殼中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礦物資源的數量和質量,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開採利用的綜合地質體。礦床中含有礦石,礦石是指在技術、經濟條件可從中提取有用元素、有用組分或有用礦物的礦物集合體。礦石中常包括有用礦物(又名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兩類礦物。有用礦物是指能提供有用元素(或組分)或本身可直接被利用的礦物;脈石礦物是指礦石中沒有用處的那些礦物。隨著技術和經濟的發展,某種礦物集合體是否可作為礦石是可以變化的,相應地礦床的概念也是可變的。礦石中有用元素、有用組分或有用礦物的含量稱為品位。金屬礦石的品位是指其中有用金屬元素或組分的含量;非金屬礦石品位常指其中有用礦物或有用組分的含量。礦床周圍的岩石叫做圍岩,而提供礦床中成礦物質來源的岩石叫做母岩

特徵

金剛石晶體可能形成於幾十公里深的上地幔;硫化物礦物形成於幾百至數千公尺深的範圍內。許多礦床形成的深度可深達16公里。成礦的溫度及壓力變化範圍很大,這取決於成礦的深度。由岩漿熔融體分異作用形成的岩漿分凝礦床在非常高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成礦時的壓力-溫度關係可能是複雜的。靜水壓力梯度取決於地下水的密度或含鹽量,一般每加深30公尺增加3千克/平方公分(每加深100遲增加40~45磅/平方寸)。在同樣深度下,地靜壓力或岩石壓力是靜水壓力的2~3倍。
共生次序是指在某個礦床內不同礦物形成的先後次序。在同一礦床內,隨著成礦熔液溫度、壓力及化學成分的變化,在不同時間將產生不同礦物的沉澱。在不僅有一個熱液活動期的成礦條件下,共生次序會進一步複雜化。根據對全世界許多熱液礦床的研究,按照礦物的穩定性順序,已確定了礦物沉積的一般順序。與礦物共生次序有關的是礦床的分帶現象。當成礦熔液沿著岩石中通道運動時,它們在溫度、壓力及化學成分上發生變化。結果在沉積過程中,隨著距岩漿源距離的增加,可形成不同礦物的富集。這種分帶現象是常見的,但是在礦床中並不都出現。一般情況下,錫、鎢及鉍礦物比銅礦物更靠近岩漿源,而鉛及鋅礦物則遠些,自然金自然銀和含金、銀礦物則更遠,而距岩漿源最遠的是銻和汞礦物。

屬性

不規則礦床的概念包含地質方面和經濟技術方面的雙重屬性。礦床的環境屬性正被越來越多地得到人們的關注。礦床的地質屬性、經濟技術屬性、環境屬性相互關聯、相互制約,地質屬性是礦床的基本屬性;經濟技術屬性是界定礦與非礦的主要標誌;環境屬性是指在保護環境較少環境影響的條件下開發礦產資源

條件

確定不規則礦床的基本條件是:①有用元素或礦物的含量要達到最低可采品位,如銅的最低可采品位是0.4%,鐵的最低可采品位一般是25%。②礦石工藝性質,包括有用組分的賦存狀態。如鋁在霞石高嶺石中含量較高 ,也可分離出來,但加工工藝複雜,成本很高,因此一般只從鋁土礦中提取鋁。③礦體的形狀和內部結構。有用物質在岩石中是均勻分布,還是在局部集中(如礦脈),對於採礦難易和成本影響很大,因而也對確定礦床的最低可采品位有重要影響。④礦床規模。指可採礦石的儲藏量。礦床規模大,礦山建設投資大,但經濟效益很高。⑤獲得礦產品的全部費用,包括勘查、採礦、選礦、交通運輸、設備、能源和水源供應、勞動工資等的開支,也決定著礦床的最低可采品位。上述條件的綜合分析和評價決定著一個礦床的經濟價值。
不規則礦床是自然界中分散存在的礦質富集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如鐵在地殼中平均含量約為 5% ,鐵礦石最低可采品位為25%,鐵必須經過地質作用富集到5倍以上並具有一定規模,才能成為礦床。導致有用元素或礦物高度富集的地質作用稱成礦作用。發生明顯礦化的地點叫礦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