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政府工程:寧可重疊也沒有盲點,四大階段:花費近20萬億日元,修改建築:目標8級地震不倒,防災意識:普及全民知識,城市重建:創造性復興,內容,不死鳥計畫(上),不死鳥計畫(下),
實施
政府工程:寧可重疊也沒有盲點
兵庫縣企畫縣民部防災企畫局是一體化推進兵庫縣震後復興對策和防災政策的專門局。該局復興支援課負責人末政義人告訴早報記者,1995年1月17日上午 7時,阪神大地震後一個小時,兵庫縣就成立了“地震災害對策本部”,次日該部改組為“地震災害對策綜合本部”,由兵庫縣知事擔任部長,直接全面統管兵庫縣的災時救援工作和災後復興工作。“綜合本部”由“緊急對策本部”和“災害復舊對策本部”組成,直到地震後10年的2005年3月31日,“綜合本部”才廢止。
地震重建過程中,兵庫縣又設立了“阪神大震災復興本部”,對震災復興事業進行強有力的推進。末政告訴早報記者:“"復興本部"是超越既有的縣組織框架的綜合推進組織。雖然其執行機構仍是既有部門,但是作為統括其他部門的專門部門,它設有由專任職員組成的綜合管理部。”“復興本部” 也到2005年3月31日才廢止,最終完成自己的使命。
日本中央政府雖然在地震當時的滯後反應飽受詬議,但不久也分別設立了“復興委員會”和“復興對策本部”。末政介紹說,“復興對策本部”由當時的村山首相擔任部長,負責阪神大地震復興的基本方針及相關法律的制定,而“復興委員會”則負責向復興對策本部提意見和建議。“復興委員會”由經團聯名譽會長平岩和眾議院議員後藤田擔任特別顧問,由東京海上研究所理事長下河邊擔任委員長,兵庫縣知事和神戶市長都在委員之列。2000年2月22日,伴隨“復興對策本部”設制期限到期,“復興關聯省廳聯絡會議”成立,負責推進國家對各地方團體復興事業的支援,以及潤滑各省廳間在復興事業方面的合作。
此外,兵庫縣在“復興本部”廢止後,為對復興關聯各廳進行橫斷調整,又設定了由知事擔任會長的“復興推進會議”。此後,為了一體化推進復興對策和防災對策,縣復興局移管至企畫縣民部,重新整編成“防災企畫局”。末政還介紹道,“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種指揮體系之外,民間也自發組織了許多團體,此外還有許多經過專門訓練的志願者服務,災區民眾也有組織地進行自我援助。災區的復興成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眾多單位的功能覆蓋不免重疊交錯,但保證了復興工程沒有一個盲點。”
四大階段:花費近20萬億日元
末政告訴記者,兵庫縣的復興分為四大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緊急應急對應期,即地震發生開始到避難所時期。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救助人命、提供避難所、收集災害信息、制定志願者政策等。第二階段為復舊期,即臨時住宅期。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臨時住宅的建設和入住、地震復興基金的創立、為中小企業提供臨時工場和緊急貸款等。第三階段為復興前期,即固定住宅遷移期。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包括災害復興公營住宅的大量供給、生活復興資金借貸、心靈創傷醫治等。第四階段為復興後期,即正式復興期,此階段主要設定了"人與防災未來中心"、神戶東部新都心的"世界性防災基地"的整備等,在正常生活恢復的基礎上總結地震的經驗教訓,為建設一個能夠更加安心生活的都市進行持續努力。”
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各階段的主要任務,兵庫縣特別制定了時間跨度為10年的“兵庫不死鳥計畫”,指導兵庫縣在10年時間裡實現在都市、防災、產業、文化、福祉五大領域的“創造性復興”。在“不死鳥計畫”執行過程中,又依照不同領域的重要性,首先制定了“緊急復興三年計畫”優先將支撐受災人民生活的住宅、基礎設施、產業恢復到震災前水平。此後又分別制定了“後五年推進計畫”“最終三年推進計畫”,明確階段性任務,使每一階段的復興更加有的放矢。末政向記者透露,截止到計畫到期的2005年,不死鳥計畫總計花費資金16.3萬億日元。
除卻政府的撥款之外,末政告訴記者,兵庫縣的復興也得到了日本全國人民的幫助。末政提供給記者的一份數據顯示,兵庫縣共得到日本全國1791億2968萬日元的無償捐款;無償救援物資42萬包,地震2個月間,郵政省將來自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免費運送向神戶市;第一個月志願者為62萬,這個數字一年後上升到138萬人,這些志願者負責救援物資的搬出搬入、避難所的運營、炊飯、汲水、醫療、看護等。
修改建築:目標8級地震不倒
阪神大地震中,90%的死亡者都是被不抗震的住房奪去了生命。原來,儘管日本市民對高速公路、地下街區和高層建築物等感到不安,但對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住宅,尤其是木結構住宅的抗震性能卻很不關心。因此,在震後的重建過程中,保證房屋的耐振性成為政府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阪神大地震發生後的次年,即 1996年開始,日本政府連續三次修改《建築基準法》,把各類建築的抗震基準提高到最高水準,除木結構住宅外,尤其是商務樓要求能夠8級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能夠超過100年。如今我們提到日本的建築物,首先進入腦海的就兩個字:堅固。這無疑歸功於修改後的《建築基準法》。
末政介紹說,除國家修改《建築基準法》之外,兵庫縣自身也從2000年開始歷時三年對縣內的住宅進行了免費耐振診斷,其結果是相當一部分住宅的耐振性依然不容樂觀。為此,兵庫縣特別實施“我家的耐振改修促進事業”,由縣財政負擔大部分資金對耐振性不夠的房屋進行地基、支柱、耐力壁等的強化該修工程。“我們的目標是每一個市民的住宅都是安全和令人安心的。”末政說。
防災意識:普及全民知識
造成阪神大地震損失慘重的另一罪魁禍首便是防災意識淡薄。當時,一般日本學者認為關西地區不可能發生大的地震,這使得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準備不到位,估計不足,行動遲緩。據稱,阪神地震發生時,時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士還躺在床上,40分鐘後打開電視看到新聞時才知道地震的發生。他甚至不相信是真的,因為沒有人跟他匯報。更甚者,阪神大地震發生5個小時後,主災區所在地兵庫縣知事接到的警察署的災害報告竟然是“死亡4人”。這一嚴重失實的報告導致自衛隊救災出動延遲了整整半天。
地震的教訓是深刻的。地震後,日本政府開始建立中央防災指揮系統。並且,為了提高全體國民的防災意識,日本內閣確定每年的1月17日,即阪神大地震發生日為全國“防災和志願者日”,前後三天規定為“防災周”。到那一天,日本全國各地都要進行市民和消防隊參加的防災訓練,電視台會播放防災知識節目。在東京,首相還會親自參加消防廳組織的滅火防災訓練,並對消防隊員進行防災訓示。
而在兵庫縣,末政告訴記者,為了強化兵庫縣人民的防災意識,在地震後的第二年,他們保留下地震中心原貌建立公園並在地震紀念碑上刻上所有遇難者的姓名,以省後人。“兵庫縣還成立了"災害對策中心""不死鳥防災系統""災害醫療中心"等,縣政府還會提交每年一度的防災報告。”末政說,“此外,神戶市東部的新都心還集結了" 人與防災未來中心""地震防災前線研究中心""亞洲防災中心"等防災、人道支援、醫療等國際機關,那裡正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防災基地。”
城市重建:創造性復興
2005年,阪神大地震十年之際,兵庫縣復興十年委員會製作出“阪神大震災———復興10年總體驗證報告”,總結回顧1995-2005這些年來兵庫縣的災後城市復興成果以及接下來的課題。末政提供給記者的該報告概要版顯示,10年的復興著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災後的復興過程,由於已有的組織和結構不能夠完全應付各種複雜事務,兵庫縣新成立了許多超越原有組織機構的擁有新型功能的機構,一些法律法規以及制度也得到擴充和特殊運用。而在城市規劃方面,兵庫縣更是以阪神大地震為契機,大力推動土地區劃調整事業、市區再開發事業等復興市區調整活動,同時推動抗災能力強的多元化綜合性交通體系與基礎設施的建設。“在神戶東部,我們建立了應對老齡化社會的21世紀模範都市;而在三木市,因為那裡擁有綠意盎然的自然環境,並且是高速交通網的交會點,我們把這裡建成了信息公園都市,加速信息相關產業、流通相關產業、尖端技術產業等的發展;在交通網方面,我們建設了格子性高規格道路網,確保緊急情況下交通的快速、靈活以及可替代性;為了確保今後發生災害時電氣、煤氣、上下水管道等生活必不可少的生命網不會中斷,我們實現了"生命線"多重化、聯合化,強化抗震性能,建立備份系統,並把電線都轉移至地下。”末政向記者詳細的解釋。
正如“不死鳥計畫”的前言中所說的一樣,“阪神大地震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震災後的復興不僅要讓兵庫縣恢復到震災前的狀態,而且要著眼於全力解決我們面臨的各種社會課題,同時創造未來。”復興,在這裡已經超越了復興原有的含義,已經成為一種廣義的復興,即以地震為契機,獲得一次城市再創造機會。兵庫縣“不死鳥計畫”,正是基於這一認識,從新的視角實現了城市重建的“創造性復興”。
內容
不死鳥計畫(上)
◎緊急復興3年計畫:
復興計畫中制定並積極推行緊急復興3年計畫。該計畫的目標是將支撐受災人員生活的住宅、基礎設施、產業恢復到震災前水平。1998年3月,計畫實施結果總量基本達到目標水平。
兵庫住宅復興3年計畫:儘量重建地震破壞的大量住宅,有計畫地建造面向未來、抗災能力強的下一代住宅街,提供適合高齡老人居住的安全、舒適、永久性住宅,計畫3年時間建造、維修12萬5千戶住宅。
緊急基礎設施維修3年計畫:用3年時間推行需要緊急建設的復興事業。目標是:全力以赴儘早恢復作為居民生活及產業基礎的道路、港灣等的同時,強化防災基礎設施,以防止副災害發生。建設抗災能力強、人們可以安心生活的城市,形成抗災能力強、具有替代性的多核心網路型都市圈。
產業復興3年計畫:對於因地震收到毀滅性破壞的阪神淡路地區的產業,在儘早重建、復興以往生產活動的同時,構建面向21世紀成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的產業構造。此外,目標在計畫期間淨產量恢復到震災前的水平。
後五年推進計畫:根據復興現狀及震災對策國際綜合驗證的結果,為提高后五年復興計畫的實施效果,2000年11月制定了“阪神淡路震災復興計畫後五年推進計畫。”
◎後五年計畫的基本著眼點:
在社會建設中活用知識和經驗,建設“發揮型”社會,讓每個人都成為復興活動的主人公。
通過多種部門,構建實施自助、共助、公助相輔相成的協助結構。
認同和享受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建設共同生活、具有活力的社區。
在全球化進程中,靈活運用地區資源,創造多彩的、富有個性的產業與工作。
建設自然環境與人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的(Sustainable)循環性社會。
◎計畫開展的基本目標:
建設適應21世紀的福利城市~在低出生率、超老齡社會環境下實現完全的生活復興~
建設面向世界開放的高品味文化社會~建設參與和合作的“創造性市民社會”~
建設使現有產業高度發展、使新時代產業繁盛的社會~創造一個在產業結構轉型期經濟充滿活力的社會~
建設能夠防禦災害、安心生活的城市~繼承和發布在震災中吸取得經驗和教訓~
*形成多中心、網路型的城市圈~建設充滿個性的“人性化城市及其網路化”~
最終三年推進計畫:2002年12月制定了“阪神淡路震災復興計畫最終三年推進計畫”,總結了在剩餘3年中要重點實施的事業。
◎基本課題的認識:
在剩餘3年中,必須全力解決剩餘課題:包括高齡老人護理對策及重塑生存價值等在內的生活復興工作、進一步加快事業進展落後的市區建設工作等。
對於以震災為契機產生的現行實施辦法和新型結構,要繼續進行研究,並使其成為支撐成熟社會的構造得以固定下來。
◎活動的著眼點:
將震災復興過程中實施的活動作為全縣政策支持下去
看清地區構造的變化,考慮今後的地區建設及城市建設。
對復興政策與制度進行評價,以求改善政策制度、靈活應對、政策實施間的合作。
對實施政策評價及建議的機關及制度進行研究。
研究使用阪神淡路大震災復興基金而展開的事業今後如何發展。
◎2005年復興狀況總結
2001年11月,受災地的總人口恢復至震災前水平,復興活動基本上順利進行。在經濟和就業方面,由於受到地震的影響,加之全國性驚奇低迷,1998年後長期處於原地徘徊狀態。2003年以來,從礦工業生產指數、有效招聘倍率等方面來看,這種狀況開始稍有好轉。
此外,以震災為契機,縣民自發的活動擴大了。同時,災害復興公營住宅等方面,社區逐漸形成,新的地區建設活動不斷發展。
福利 建設適應21世紀的福利城市
◎開展心靈創傷治療
心靈創傷治療對策:
震災造成的精神打擊、精神壓力和不安等引發創傷後應激障礙,其症狀有失眠、頭痛等精神上和身體上的失調。為此兵庫縣設定了心靈創傷治療中心(1995年6月),同時設定了實施心靈創傷及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地調查研究的心靈創傷治療研究所。
此後,各健康福利事務所繼承了心靈創傷治療中心的功能,開展廣泛開導及訪問交談等業務。
2004年4月開設了兵庫縣心靈創傷治療中心,該中心有日本首家用於心靈創傷治療相關的各種實踐性研究及研修的設施。
兒童與學生的心靈創傷治療:
就兒童與學生的心靈創傷治療,在受災地區中國小設定教育復興負責教員及校個人生活指導員,切實、迅速地了解兒童、學生的心理並進行治療。同時,通過與家長、相關機關等地緊密合作順利推動學校運營及教育活動。
◎讓災民長久居住下去的住宅建設
復興住宅的供應:
為向失去住宅的災民緊急提供住房,建造了48300戶應急臨時住宅。
另外,為讓災民們早日從臨時住宅搬入永久住宅,實施災害復興公營住宅建設、住宅重建等各種措施。
在受災地區供應了173311戶住宅,超出原定計畫125000戶;入住臨時住宅的家庭於2000年1月前全部搬入災害復興公營住宅等住房。
新住宅建設
退休人員住宅:為了實現可安居的住宅建設,除採取無障礙設計、裝備緊急通報系統等外,還推出退休人員住宅,可通過生活援助員(LSA)提供平安確認及應對緊急情況等服務。
集體住宅:為了讓單身高齡老人不至於陷入孤獨,體味集體生活的樂趣,推出提供私人居住部分及相互交流的公用場所的集體住宅。
援助民間住宅重建
為幫助災民的住宅復興,除採取了稅收上的特殊措施、實施住宅融資優惠措施外,還對住宅重建、購房資金融資給與利息補助,減輕民間租賃住宅的租金負擔等。
分類住宅基礎設施產業
計畫目標125000戶57000億日元100.0
(訂購基數)(預算基數)(淨產額基數)
完成情況169000戶58700億日元101.7
(135%)(103%)
文化 建設面向世界的高品位文化社會
◎開展縣民志願活動
援助縣民志願活動:
震災後不久,兵庫縣以及日本國內外計138萬人的志願者趕赴受災地區,參加各種支援及救助活動,諸如幫助搬運救援物資、運營避難所、確認人員的平安情況,備飯震災、打水、提供醫療看護、護理等。
隨著以此為契機的志願者活動推廣到全國,1998年3月我國制定了特定非贏利活動促進法,兵庫縣則於1998年9月制定了促進縣民志願活動的相關條例,2002年12月制定了推進縣民參與協助相關的條例。此外,實施工作促進志願者活動,幫助受災地區志願者活動的開展。
兵庫支援活動廣場:2002年6月開設了兵庫支援活動廣場,作為NPO/NGO及地區活動團體在全縣性的援助網路據點,切實支援縣民的志願活動。
◎促進兒童體驗活動與環境建設
生活復興縣民網:
1996年10月啟動生活復興縣民網,各種團體及志願者團體、NPO/NGO,企業等相互合作,將受災人員的生活復興開展為縣民運動。縣民網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地區活動協調員進行商談、提供信息。
促進兒童體驗活動:
為了讓孩子成為復興活動的中堅,培養他們旺盛的生活能力,開展體驗周、CREATIVE21、自然學校等地區的實際體驗活動及技能體驗活動的同時,推動促進兒童冒險廣場、青年活動廣場等孩子體驗活動的組織建設。
育兒環境建設:
除了推行社區育兒廣場活動,將其作為由整個社區支持的幼兒教育的制度,同時還在民間託兒所設定幼兒古文,強化地區育兒實踐功能。
◎利用文化的富有個性的地區建設
支援藝術文化活動:
為彌合災民的心靈創傷,給災民提供藝術文化欣賞機會的同時,為促進有助於增加地區活力的顯民藝術文化活動的復興,幫助受災地區開展藝術文化活動。
藝術文化中心(暫稱):與縣民一起自行設計的公眾劇院“藝術文化中心”於2005年10月開館。
另外,兵庫舞台藝術及兵庫原創音樂公演等先期活動也正在展開。
縣立美術館-藝術之館:
2002年4月作為復興象徵的縣立美術館-藝術之館-在神戶東部新市中心落成。
國際交流、國際合作據點建設:
JICA兵庫縣國際中心:JICA兵庫國際中心設立於2002年4月,在接待海外進修人員的同時,也增強了本地人民對國際合作、國際交流的關心,促使他們參與進來,推動了國際合作事業的發展。
兵庫國際交流廣場:兵庫國際交流廣場開設於1998年4月,支援本地外國人居民及訪問本地的外國人的活動與交流。
WHO神戶中心:該中心在推行21世紀重大課題“城市與健康”、“老齡化與健康”等跨學科研究的同時,為建設世界性的網路並開展相應活動。
富有個性的市容建設
兵庫綠色網路運動:祈願受災地區重生的“兵庫綠色網路”運動不斷發展。
不死鳥計畫(下)
產業建設使現有產業高度發展、使新時代產業繁盛的社會
◎地區產業搞活與就業的創造
商業街、零售市場的搞活對策:
為復興受災的商業設施,兵庫縣通過實施災後高度恢復活動,為商業街燈基礎設施的修復工作提供援助。
另外,對於那些活用空店鋪、空地幫助實施實驗性店鋪運營活動及新開業者招商活動的商業街、零售市場所採取的搞活計畫及開展的活動,兵庫縣給予援助,以促進搞活商業街、零售市場。
對中小企業、地方工業等地第二創業及經營革新的支援:
震災後不久,中小企業綜合商談所開展商談活動,兵庫縣、神戶市、政府金融機關通過金融支援、復興支援進行工廠建設等,以防止受災企業倒閉,幫助企業早日重新開業。
此後,幫助中小企業、地方產業進軍新領域、建造鞋城長田構想的中心設施———鞋業廣場、充實金融支援制度等措施,幫助二次創業和經營革新。
◎新產業創造的推進與成長型產業的培養
就業創造與多種工業形式的建設:
為幫助失業者穩定生活、支援其就業活動,兵庫縣就完善僱傭安全網的同時,致力於進一步引入和促進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就業機會的政策。
此外,兵庫縣通過消除不對口僱傭的兵庫職校系統的運營、職業支援中心對社區企業的支援等,推動紮根於地區、與地區共生企業的創造。
兵庫21世紀產業創造戰略:
綜合開展從研究開發到事業化的各階段相應的輔助、投資融資、技術支援和經營支援活動,靈活使用知識財產網路、靈活利用產業和技術的集中性,創建支撐21世紀兵庫經濟的領先產業。
國際前沿技術產業展
為創建支撐21世紀兵庫經濟的領先產業,形成成長產業領域的國際性的技術、商務交流基礎,兵庫縣連續舉辦工業博覽會,促進地區一體化建設。
◎促進國內外企業落戶
基於產業集中條例,推動企業落戶:
為儘早實現產業復興,1997年1月兵庫縣制定了產業復興條例,並於2002年4月擴充為產業集中條例。基於這一條例,為吸引企業落戶,兵庫縣制定了新產業結構據點地區、國際經濟據點地區、產業集中促進地區、產業活力再生地區、結構改革特別地區,減輕不動產所得稅,推出新產業及創造就業型產業集中促進補助金等,對企業落戶實施援助。
對外國企業、外資企業的戰略性招商:
兵庫投資支援中心對外國企業及外資企業提供支援,提供兵庫縣經濟環境、生活環境、各類手續相關的信息以及建議等。
此外,兵庫縣一方面強化進駐該縣及有意與本縣企業進行商務往來的外國、外資企業網,同時面向兵庫縣的友好城市———作為世界工廠迅速發展起來的廣東省省政府、廣東省企業,召開現場投資促進研討會,推動落戶支援體制的建設。
◎推動結構改革特區的形成
推動建設結構改革特區:
就導入符合地區特性的特殊政策事宜,經過地方公共團體及民間事業者等自發立案,兵庫縣在受災地區批准了尖端醫療產業特區、自然茶葉特區等八個區。
為儘早實現特區計畫,兵庫縣通過全縣性地區再生結構改革特區推進會議(臨時稱呼)就各特區計畫的實現及面臨的課題進行協商。
此外,通過舉辦“地區再生特區會議”,向民營企業、NPO,市町等進行制度說明及個別商談,以促進制度的靈活運用。
為在國內確立真正具有實效的特區制度,繼續推動“政策改革”“財政支援”“輔助融資”的一體化實施。
神戶醫療產業都市構想
以人工島為中心,建設以尖端醫療中心、再生科學綜合研究中心為首的高技術醫療研究開發基地,集中醫療相關產業,以此確保現有產業的高技術化和就業情況,應對健康支援及老齡化社會,幫助提高亞洲各國的醫療水平,從而推動神戶醫療產業構想的設施,為國際社會做貢獻。
◎發展創造新生活方式的地區產業
樂農生活(田園生活)的推動:
為讓縣民加深對“農”的理解,推動樂農生活(田園生活)讓所有人都能親身體驗“農”帶給人們的恩惠,兵庫縣提出了市民農員倍增行動計畫等三大目標(目標2006年),開展全縣性的樂農生活推進計畫。
兵庫食品認證制度:
實施兵庫食品認證制度,對我縣生產的農畜水產產品及加工食品,由縣級單位確認其特性、特長、生長加工過程及安全性,並簡明標註,讓顧客能夠放心食用,確保縣民(消費者)對食品的信任,同時擴大本縣產食品的消費份額,推動本地產品的本地消費(本縣產品的本縣消費)。
◎推動活用地區資源的旅遊觀光事業
神戶夜光節:
為安撫震災中犧牲的亡靈,寄託城市復興、再現的希望,讓未來能夠繼續傳達震災的記憶,兵庫縣舉辦了神戶夜光節。神戶夜光節從1995年開始,每年12月舉辦,形成了神戶冬天特有的風景畫,其他府縣也會有很多人趕來觀賞。
活用多彩的地區資源,振興旅遊觀光事業:
兵庫縣致力於恢復受災地區的旅遊觀光活動。2000年舉辦了震災後的標誌性活動--淡路國際花博會“JapanFlora2000”。此外,2000年至2002年間舉辦了See阪神淡路等活動。
另外,為促進城市與農村、山區、漁村的交流,兵庫縣推出綠色旅遊觀光活動,促進農林水產的體驗交流;推出環保旅遊觀光活動,通過環保設施提供環保學習機會,提供遊客與自然環境的接觸機會;推出藍色旅遊觀光活動,讓遊客與海洋、水產親密接觸。
防災 建設能防災、安心生活的城市
◎提高地區性防災能力,建設安全安心的城市
支持自主防災組織的培養:
兵庫縣在綜合援助強化地區防災中堅力量的自主防災組織的同時,培養地區防災人員。
推進公共設施與住宅的耐震化:
為推進抗災能力強的城市建設,兵庫縣根據耐震診斷結果,正在有計畫地實施現有設施的耐震化。
此外,兵庫縣對住宅的耐震化改建、修整計畫的制定以及耐震化改建、修正工程給予支持。
三木地震紀念公園(暫稱)的修建
為建立全縣範圍內的綜合性防災據點,兵庫縣正在積極修建三木地震紀念公園。該公園充分運用了本地區秀美的自然環境,也將成為縣民的運動休閒據點。
◎實戰性防災體制的構建
兵庫縣災害對策中心:
作為應對災害活動的中樞據點,兵庫縣災害對策中心是全國地方自治體中首個防災專用機關建築,該中心於2000年8月開設,配備並運營24小時監視與應急體制。
兵庫縣不死鳥防災系統:
兵庫縣不死鳥防災系統靈活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可提供氣象信息、地震信息以及危險區域圖等地圖信息等,在發生災害時可靈活地收集、處理並提供信息。
兵庫縣災害醫療中心:
兵庫縣災害醫療中心於2003年8月開設,平時起到急救中心的作用,發生災害時則負責災害醫療信息的收集與提供,以及靈活使用直升機等運送患者等活動,是災害急救醫療系統的核心設施。
◎震災經驗與教訓的繼承與發布
紀念阪神淡路大地震的“人與防災未來中心”:
為了將阪神淡路的地震的經驗與教訓傳給後代,降低國內外因災害造成的損失,同時向全世界傳遞“生命的珍貴及共同生存的重要性”的信息,兵庫縣設立了“人與防災未來中心”。2002年4月“防災未來館”開館。2003年4月“人未來館”開放,人與防災未來中心全面開放。
都市 形成多中心、網路型的城市圈
◎推動復興市區的調整
復興土地區域調整事業:
為早日實現受災市區的復興,兵庫縣正在推進復興土地區劃調整事業。在該項事業活動中,兵庫縣開闢一些能夠成為防災空間的寬敞的生活空間,修建公共設施,提高居住環境。
復興市區再開發事業:
為早日實現受災市區的復興,兵庫縣正在推動復興市區再開發事業。在該項事業活動中,兵庫縣對公共設施進行修建,並促進建築物的不燃化,努力創造一個生活舒適、功能健全、防災性能強的都市。
◎推進新都市建設
建設引領21世紀的模範都市-神戶東部新都心(HAT神戶)
為應對21世紀老齡化社會,兵庫縣以考慮高齡老人與殘疾人的復興住宅建設與走在老齡化社會之前的福利城市建設為基礎,正在推進新模範都市的建設。
◎多元化綜合性交通體系與基礎設施建設
建設格子形高規格道路網:
要建設一個能夠抵禦災害的多中心網路型都市,就必須加強連線都市中心與廣域防災據點的道路網的建設。
神戶港功能強化與神戶機場的修建:
為實現神戶港沿岸的重建、強化貨櫃船泊位的耐震能力,該港於1997年5月發表了復興宣言。
“生命線”建設:
為確保今後發生災害時電氣、煤氣、上下水管道等生活必不可少的生命網不會中斷,兵庫縣正在推行“生命線”多重化、聯合化,強化抗震性能,建設備份系統,將電線等轉移至地下等活動。
“山手邂逅之路”構想
兵庫縣正在推行“山手邂逅之路”構想。在該構想中,可將在緊急場合用作避難路等的山手幹線(都市計畫公路之一)定位為供各類人相遇交流的創造性復興的“象徵之路。
◎促進城市繁榮
支援復興城市的建設:
在受災地區,為促進以居民為主體的復興城市建設,許多地區建立了城市建設協定會。這些協定會發揮了城市建設的中心作用。
針對這些城市建設協定會的活動,兵庫縣通過派遣顧問及諮詢服務者、幫助城市建設活動等做法推動對復興城市建設的援助活動。
創造城市繁榮:
為找回由於地震而失去的城市繁榮景象,兵庫縣採取援助措施,促進復興市區調整事業所在區域內的住宅建設和購買以及再開發大廈隊保留空地的使用。
兵庫縣採取一系列促進城市繁榮的活動,如對通過“花、綠”形成景觀的活動給予補助的受災地區“花、綠滿眼”推進事業以及探尋地區自然與歷史資源等地城市再發現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