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換金散

不換金散,中醫方劑名。出自《易簡方》。具有順氣寬中,健脾化濕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不問風寒二證及內外之殊,以及山嵐瘴氣,四時瘟疫。

基本介紹

  • 名稱:不換金散
  • 別名:不換金正氣散(《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真方不換金正氣散(《普濟方》卷一四七)、藿香平胃散(《醫學綱目》)
  • 出處:《易簡方》
  • 組成:藿香、厚朴、蒼朮、陳皮、半夏、甘草
  • 功用:順氣寬中,健脾化濕
  •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不問風寒二證及內外之殊,以及山嵐瘴氣,四時瘟疫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藿香、厚朴、蒼朮、陳皮、半夏、甘草等分。

用法用量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加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熱服。

功用

順氣寬中,健脾化濕。

主治

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不問風寒二證及內外之殊,以及山嵐瘴氣,四時瘟疫。

方義

本方所治,是外感風寨,內郁濕邪,脾胃受提所困之證。治以草木之性,正體中不正之氣,故方名正氣散,後世以方藥效佳珍貴,而稱作不換金正氣散,且比原名通行。方中甘草、陳皮、蒼朮、厚朴,即平胃散方,功在燥濕和中,加藿香化濕散寒,芳香醒脾開胃,半夏燥濕化痰,比之平胃散,用藥更為周全。

使用注意

忌生冷、油膩、毒物。

附方

名稱:不換金散
組成:槐實、臭椿根皮、荊芥穗
用法:上為散,每次一錢,用粟米飲調服,年深者每次二錢,一日三次
主治:腸風痔痿,瀉血久不愈
出處:《聖濟總錄》(宋)
功用:涼血止血
名稱:不換金散
組成:三棱、莪術、巴豆
用法:上三味,以釅醋一碗,熬醋成膏為度。先將糠固濟一罐子,陰乾後將藥並醋膏一處置罐子中,外用泥裹,以平瓦一片蓋之,用炭火五七斤煅,常看守,才候煙急出即取出,看通黑則止,便人乳內細研為末。每服一錢,炒不得燒過了
主治:婦人血刺痛不可忍者
出處:《婦人大全良方》卷七引《靈苑方》
名稱:不換金散
組成:片子薑黃、草龍膽、乾葛
用法:上為細末。五歲以下小兒每服半錢,用重帛裹藥在內,以線扎定,入於甜水半盞中,慢火煎存三分,溫服
主治:小兒吐逆
出處:《普濟方》

重要文獻摘要

《醫方考》:是方也,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平胃散也,可以平濕土敦阜之氣而消嵐瘴;乃半夏之燥,所以醒脾;藿香之芬,所以開胃。方名曰正氣者,謂其能正不正之氣故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