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婚戀調查,婚戀觀點,剩男剩女,社會反響,
簡介
摘要: 不幸傳染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人們的擇偶觀、戀愛觀及婚姻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09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在言及剩男剩女自身心理問題時,開列出“試錯經歷稀有”、“輕易放棄”、“代戀替代代征”、“不幸傳染症”四大徵候,當未婚者整日與未婚者為伍,“不幸感”相互傳染在所難免,女性擇偶標準成為婚戀市場供求關係均衡的主要槓桿,是引發婚戀問題的根本原因,從而提出“心理美容”理論,以幫助“剩男剩女”重樹擇偶觀。
婚戀調查
此次發布會是由百合網婚戀心理研究院首席專家王治國發起,此份婚戀狀況調查報告,不流俗於市面上譁眾取寵的一眾“粉皮書”。該調查歷時一年,採取線上調查與線下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線下街頭隨機訪問、深度面談(百合網愛情顧問、諮詢師、單身人士),線上大規模網際網路用戶調查,被調查者廣泛覆蓋中國大中型城市。該調查依據家庭生命周期理論以及SVR理論編制而成,從單身狀況、擇偶觀、戀愛觀、婚姻觀等方面探索中國人的婚戀狀況;調查對象年齡覆蓋19至6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77歲,其中25至34歲的占48.2%。報告非常客觀地揭露出了許多當下剩男剩女普遍存在的問題,例如,“單身人士戀愛經歷少的可能超出我們想像”,“放棄已成單身人士相親的一種習慣”、“代戀逐漸代替代征”、“不幸傳染症”等。
婚戀觀點
1、單身人士戀愛經歷少的可能超出我們想像:約有50%的人的戀愛經歷少於一次(17.8%的人沒有戀愛經歷,31.2%的人僅有一次戀愛經歷),約有三成被調查者坦言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
2、放棄已成單身人士相親的一種習慣:超過六成的相親者,在感受到可能不被接受後,主動放棄;
3、“代戀”逐漸替代“代征”:一部分父母已經移師網路,在婚戀網站上幫助子女徵婚,在婚戀網站上徵婚,甚至有些人太熱心,先代替朋友交往,覺得合適了再轉交給朋友;
4、“不幸傳染症”:近10%的被調查認為周圍人婚姻、愛情的不幸福是導致自己單身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女性,達到了12.4%。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不僅從繁雜的數據中提煉出醒目的觀點,更深刻揭露出“超價理論即女性擇偶標準成為婚戀市場供求關係均衡的主要槓桿”是引發婚戀問題的本質,從而提煉出“心理美容”這一幫助剩男剩女重樹擇偶觀的理論。
剩男剩女
剩男剩女找朋友難的現狀,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行動問題。中國有上億的單人人士,只要本著“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原則,就總會找到。其實早在2006年底,百合網就已經對2007年婚戀行業狀況,做出了第一份完整的權威性專業報告。而此次之所以選擇在新年伊始,三家機構大張旗鼓地發布最新的《2009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是因為緊隨2009年12月1日《婚姻介紹服務國家標準》的出台,婚戀服務行業尤其是婚戀網站,都在進行一系列的“達標”行動,這份報告試圖為婚戀服務企業和尋求幫助的徵婚者們,提供一份關於市場現狀的權威參考物。2010間後的婚戀網站乃至整個婚姻服務行業,勢必要經歷從傳統會員信息的交換中介,向以建立幸福婚戀為目的的服務機構邁進。而這種結果,則必將成為仍舊苦苦等待愛情的“剩男剩女”最好的福音。
社會反響
全國婦聯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對這份報告給予了充分肯定,百合網雖然作為行業從業者,但本身具有相當的理論基礎。這份報告樣本大、問題全、提出了中國人婚戀觀的新現象、新特點。而通過連續三年的中國人婚戀狀況調查,報告中提出的問題是辯證的、發展的。此外根據報告中提出的問題,希望目前的女士不要眼高手低,選對象也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婚介行業委員會總幹事、百合網執行長田范江先生認為,報告中得出的種種專業數據及擇偶指導,與百合網一直倡導並踐行的“心靈匹配”原則不謀而合。而“心理美容”這一全新理論,更對百合網、甚至整個婚戀行業在2010年的會員服務,開闢了一片值得期待的藍海。
社會學者、婚戀專家陳一筠教授指出,這份專業報告的出台,將會引起全社會對於中國人婚戀觀問題的廣泛關注。百合網雖然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但這份報告充分說明了百合網的社會使命感與責任感。此外,她也認同了報告中提到的超價理論,並且用“我愛的人名花有主,愛我的人慘不忍睹”來形容她所看到的女性擇偶現象。而針對過渡時期擇偶矛盾的問題,她再一次強調了“心靈匹配”的重要性。而對於報告中“代戀代征”等現象,她提出了戀愛培訓的觀點,而這也與百合網一直倡導的客戶服務觀念不謀而合。清華大學訪問學者彭賢教授從心理研究的領域,結合報告中揭露的問題,提出了“大齡高知剩女現象”將有可能影響下一代對於婚戀觀以及高學歷的看法。她認為,人們的擇偶觀,是時候到了“一見鐘情”向“多觸鐘情”轉變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