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形成問題》系統地考察了開發中國家的貧困問題,探討了貧困的根源和擺脫貧困的途徑,提出了“貧困惡性循環理論”,形成了早期發展經濟學的資本形成理論的雛型。該書除引言外共有7章:市場的容量和對投資的引誘;人口和資本供給;生活水平和儲蓄能力;資本的國外來源;貿易政策和資本形成;國際資本流動理論的新近發展趨向;國內應採取的措施。
作品目錄
序 引言 第一章市場的容量和對投資的引誘 貧窮的惡性循環 投資刺激的微弱 發展的理論和平衡增長的概念 決定市場容量的因素 平衡增長和國際專業化 外國投資的傳統模式 第二章人口和資本供給 人口密集國家的過剩人口 農村就業不足所隱藏的儲蓄潛力 人口增長和對資本的需要 人口稀少地區的情況 兩種情況的比較 | 第三章生活水平和儲蓄能力 消費和儲蓄的一種新理論 先進生活水平的影響 對儲蓄傾向的影響 對國際收支的影啊 失敗主義的解決辦法:經濟孤立 國際間和地區間的收入轉移 第四章資本的國外來源 直接企業投資 國際借款和贈與 貿易條件的重要性 第五章貿易政策和資本形成 保護幼稚工業和創建幼稚工業 進口限制對貨幣收入和儲蓄的影響 | 對投資模式的影響 限制奢侈品進口的理論 第六章國際資本流動的理論近年來的趨勢 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理論 資本輸出和收入分析 作為一種經濟刺激因素的對外投資 對外投資的真正理由 報酬回流問題 第七章國內戰線上的措施 國外和國內的來源 財政的作用 社會經營資本 個人的努力:一切的基礎 譯名對照表 |
創作背景
1951年7月—8月,納克斯應巴西經濟學會的邀請,在里約熱內盧發表了一系列演講。該書主要是根據六篇演講稿修訂編寫的,同時還選入一篇納克斯在1951年12月美國經濟學會舉辦的“不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成長”討論會宣讀的論文。
作品思想
納克斯在引言中指出:資本形成問題“實在是經濟落後國家發展問題的核心”。根據他的定義,所謂不已開發國家或經濟落後國家,就是指那些資本與人口和自然資源之比不如已開發國家那么高的地區。阻礙不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的關鍵障礙是缺乏充分的資本設備。因此,他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把不已開發國家社會的一部分資源轉化為資本積存的增加,以便在將來能有擴大消費品生產的可能。
一、“貧困的惡性循環”論
納克斯在第1章中首先提出了一個關於貧困惡性循環的理論,這是他全部研究的基礎和出發點。他從經濟落後國家的資本供給和資本需求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從資本供給方面看,由於經濟落後國家人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很低,儲蓄能力就小;由此必然引起資本形成不足,生產率也就難以提高;低生產率反過來又造成低收入。這樣周而復始地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從資本需求方面看,由於經濟落後國家人民的實際收入水平低,購買能力也就小;由此導致對投資的引誘很低和資本形成不足,生產率也就難以提高;反過來,低生產率又造成人民的低收入,這樣一來,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納克斯認為,儘管有些國家貧窮的原因,在於礦產資源、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不足,但從總體上說,世界所有經濟落後國家貧窮的原因都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歸咎於對投資的引誘小(資本的需求不足)或儲蓄的能力低(資本的供給不足)。
二、市場容量與投資引誘
納克斯認為,人們往往只看到落後國家迫切需要資本有效地利用和開發它們的勞動力資源和自然資源,卻忽視了在資本形成過程中實際存在著的種種障礙。
根據他的分析,經濟落後國家發展初期的共同特徵是國內市場狹小,容量有限,人民收入所造成的需求既低又無彈性。生產取決於需求,市場容量取決於生產率和生產量。由於落後國家的市場一開頭太小而根本無法通過提高資本強度來提高生產率。這一系列的條件使落後經濟處於一種“不發達均衡”狀態之中。如果讓一個工業部門單獨“躍進”,那么即使不是完全無利可圖,也要冒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對鐵路、電站和水廠那樣的經營資本工程的投資更是如此。因此,他主張對多種不同的工業部門大體上同時使用資本,使一些互相補足的工業部門各自為其他部門提供市場,彼此之間相互支持,實現“平衡增長”。通過全面投資使市場全面擴大,再使起互動作用的循環關係趨向越來越大的進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是納克斯的主要思想。
納克斯認為取得平衡增長,通常使用的價格刺激只是一個次要因素,充其量只可以引起小量的平衡增長。實現全線進攻的根本動力還有賴於
熊彼特所說的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他們是進行革新、生產新產品、設計各生產要素新組合形式的人;他們的革新措施雖然只是在某一部門中率先採用,但會很快促成一大批不同的工業部門使用新資本的浪潮;他們能隨短期收入減少的壓力而注重長期的技術進步和經濟成長。每一個企業的技術進步都會產生乘數效應,從而有助於擴大市場的總容量,這樣就為所有企業創造了外部經濟,形成對各個工業部門的全面投資刺激。與此同時,為了擴大市場容量,還需採取一些其他措施,如改進運輸條件,降低關稅壁壘,消除其他妨礙貨物流通的人為障礙,促進國際貿易,為吸引外國企業投資創造良好環境等。他的結論是:任何對資本的需求不足,都可以用有意識的組織辦法來加以解決或予以消除。不已開發國家必須設法做到能使社會對資本的需求足以刺激私人企業進行投資,不然的話,就得進行直接的公共投資。
三、資本形成的國內潛力
納克斯在該書的第2章和第3章中,開始轉向從資本供給的角度來研究不已開發國家資本形成的國內潛力問題,其在分析過程中抓住了人口、分配、消費、儲蓄等要素。
他認為,在農村人口過多的國家存在著“隱蔽失業”,即使抽取很大一部分人轉移到資本建設工程也不會降低農業產量。問題在於如何為資本形成籌集資金,其方法有三:一是通過自願儲蓄,這只是杯水車薪;二是吸收外國資本,但往往數額不夠;三是利用“隱蔽的儲蓄潛力”。納克斯認為第三個來源迄今沒有受到注意,因而需要作詳盡的分析。他認為,留在土地上的農民在剩餘人口離去後仍能保持原有的農產量,那部分剩餘糧食就是原先隱蔽失業狀態下隱藏著的儲蓄潛力。如果能100%地將之動員起來,不已開發國家就能通過自己的經濟體系內部取得必要的資金。然而,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存在著種種“漏損”,主要表現為:農民的消費隨剩餘糧食的出現而增加;農村的人口隨實際收入的增多而膨脹;以及把糧食從農村運往資本建設工地的費用。儲蓄潛力動員的程度取決於漏損大小。所以納克斯主張採取強制性的措施,如實行高額土地稅、強制交售糧食、推廣節育方法、提高法定結婚年齡等,以防止各種漏損或把它們壓到絕對最低限度。他指出:“擁有剩餘勞動力這一點對人口過多的國家來說並不能成為進步的保證。只有在這筆剩餘勞動力能夠有效地用到實際資本積累上去的時候,它才是一個有利的條件。”
在農村地多人少的國家和地方,情況則有所不同。那裡沒有很大的隱蔽失業,因而把勞動力從農村中轉移出來會影響原有的糧食產量。它們所面臨的選擇只有一個:必須以改進農業生產方法來“創造”剩餘的人力。農業技術的重大改進對於人口過多的國家來說當然也很重要,但畢竟不是經濟發展的邏輯上的先決條件。而對於人口稀少的國家來說,提高農業生產率則是第一件重要的事。接著,納克斯再次強調:農業生產率提高的果實也不能由農民自己享受,而要轉移為資本積累的基本來源。他指出:“農業剩餘勞動的存在和農業生產方法的改進,構成了和創造了增加國內儲蓄的機會。必須雙手抓住這樣的機會,機會是太容易錯過了。”
在這基礎上,納克斯進而分析了不已開發國家的消費傾向對儲蓄和資本形成的影響。他指出,儲蓄能力不但是由實際收入的絕對水平所決定,而且是由它的相對水平所決定的。不已開發國家與經濟先進國家之間存在著國際收入的不平等。但是,通過廣告、宣傳、教育普及以及其他形式的國際交往,先進國家的生活用品和消費方式對地球上三分之二比較貧窮的人們產生著十分廣泛的吸引力。納克斯說,學會更高級的消費習慣,要比改進生產方法容易得多。進口的現代奢侈品逐漸成為低收人國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或者被認為是應有的東西,模仿美國消費模式已成為時髦風尚。先進國家的消費示範作用所產生的吸引力使不已開發國家的消費傾向急劇提高。人們原指望能將實際收入與消費水平之間的差異轉化為資本形成的基本來源,但隨著人們消費行為的改變和消費傾向的提高而化為烏有了。對於後進國家來說,這種吸引力確實是經濟發展方面的一大障礙,其危害在於:(1)不但降低個人的自願儲蓄率,而且使政府通過徵稅實行強迫儲蓄的手段也受到影響;(2)對外國援助和外國投資的依賴性越來越強;(3)使國內人民消費欲望和消費可能之間的矛盾衝突越來越大;(4)造成通貨膨脹的壓力,在國際收支方面產生人不敷出的趨勢。要想處理處理這個難題,實行孤立政策是一種可能的解決辦法。日本在工業化初期事事模仿西方,只有消費模式例外;蘇俄的鐵幕也在其經濟發展過程中起過重要的作用。但孤立的代價極大,往往會造成停滯,因而是一種失敗主義的解決方法。另外一種替代辦法是國際間或地區間的收入轉移。在一個國家內部,通過財政再分配把資金從富裕地區轉移到貧窮地區;在國際間,就很難期望會出現一種純粹的、自動的、非政治的國際收入轉移制度。要深入討論這個問題,就得視線轉向國外了。
四、資本形成的國外影響
在該書的第4、5、6章中,納克斯分別考察了資本的國外來源、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資本流動理論等問題。
資本的國外來源有三種形式:直接企業投資,國際借款和外國援助。直接企業投資的優點在於可以構成不已開發國家資本形成的直接來源,同時帶來現代化的技術和知識。但是由於不已開發國家投資環境不完善和國內市場容量太小,缺乏盈利刺激和市場需求,從而使那種想靠外國直接企業投資來促進經濟發展的希望經常落空。由公共當局向外國借款,固然可以按照統一的全面計畫來用於建設公共服務事業和社會經營資本,從而奠定國內經濟發展的基礎。但是由於用外國資金來代替國內儲蓄,會在某種程度上引起消費增加,而積累率和實際資本形成量卻毫無增加:國際贈與或援助當然也能用於資本形成,但它沒有付息還本的壓力,就更可能直接或間接地用在消費上。因此不已開發國家面臨的主要問題,還是應該注重於把國內收入的增量導向資本投資,防止消費一下上升起來。
貿易政策對增進不已開發國家的資本積累能起重要作用。一是保護和創建幼稚工業,把國內市場保留給國內投資,部分地克服由於對投資刺激微弱而造成的困難。二是限制奢侈消費品進口和鼓勵資本晶進口,使國內的儲蓄和資本形成不至於受到消費傾向提高而造成的衝擊。然而即使這樣,我們仍然應該清醒地觀察一下,對奢侈晶進口的限制有沒有引起儲蓄的淨增加。即答案是肯定的,也還必須記住國家的資本供給會有可能用到錯誤的方面上。
納克斯還認為,不已開發國家資本形成的問題最好還是通過國際投資的理論來加以研究。因而他對古典學派、新古典學派、凱恩斯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國際資本流動理論展開了充分的論述。
五、國內應採取的政策措施
納克斯在該書的最後一章(第7章)中闡明了他的政策主張。他主張不已開發國家採取強有力的國內政策措施,以保證國外和國內的資金來源都用到積累上去,而不是用到消費上去。他的依據是:一個國家的儲蓄增加率(邊際儲蓄傾向)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但它並不是自發產生,也不會自動地提高到最大限度。
相反,由於人口增長、先進國家消費示範等因素的存在,新增收入卻會“自動地”轉向消費。這種情況下,財政措施對於資本形成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日本經濟發展初期,公共工程和工業擴展所需的資本,就是由政府通過高額稅收、強募公債,信用膨脹而一手提供的。所以日本沒有引起多大的通貨膨脹就實現了工業的成長。資本形成的兩個要素:儲蓄和投資,前者取決於節約能力,後者取決於創業能力。納克斯實際上提出了這樣一個模式:由政府以財政方式實行強迫儲蓄,並通過國家貸款、資本認股、公私合營公司、開發集資公司、投資信託公司、銀行存款等多種形式,把資金轉到私人公司或私人企業,由私人企業家執行他們的投資計畫,並把建成的企業經營下去。
作品影響
《不已開發國家的資本形成問題》為納克斯的代表作,書中所闡述的“貧困的惡性循環論”,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對於開發中國家擺脫貧困、發展經濟,具有一定的理論借鑑意義。
出版信息
該書由牛津巴西爾・布萊克韋爾公司於1953年4月出版。中譯本根據1960年的第7版,由謹齋譯出,商務印書館1966年出版。
作者簡介
雷格那·納克斯(1907—1959),美國經濟學家,發展經濟學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1934—1939年在國際聯盟的金融部任職,從事外匯、通貨和國際收支動向的分析。1940年在美國發展。1947—1959年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其主要著作有:《國際通貨的經驗》(1934)、《國際資本轉移論》(1935)、《國際貨幣平衡的條件》(1945)、《通貨膨脹的原因和控制》(1946)、《經濟發展問題的某些國際方面》(1952)、《貿易和發展的模式》(1956)、《世界經濟的平衡和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