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地法

不定地法

俱舍家所立的六位心所之一。指惡作、睡眠、尋、伺、貪、瞋、慢、疑等八心所法。此八法通於善、惡、無記三性,其相應之界地等不定,故名不定地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定地法
  • 外文名:aniyata-bhu^mika dharma
  • 定義:俱舍家所立的六位心所之一
  • 出處:《順正理論》卷十一
不定地法(梵aniyata-bhu^mika dharma)
(1)惡作(kaukr!tya)︰又名悔,謂追悔所作之業。
(2)睡眠(middha)︰又名睡或眠,謂神識昏昧。
(3)尋(vitarka)︰舊譯作「覺」,指尋思,即心中所起之念。
(4)伺(vica^ra)︰舊譯作「觀」,指伺察, [P880-b] 亦心中所起之念,心粗而浮曰尋,心細而沉曰伺。
(5)貪(ra^ga)︰指耽著、希求順境等。
(6)瞋(pratigha)︰對不順境起憎恚心。
(7)慢(ma^na)︰謂自恃凌他。
(8)疑(vicikitsa^)︰謂猶豫不決。
在六位心所中,第一位!3汶大地法通善通惡、遍一切心;第二位大善地法唯是善業、不通於惡;第三位大煩惱地法唯是惡法、不通於善;第四位大不善地法無惡不作;第五位小煩惱地法但依第六識而起。而此八種不定地法,不同於前述五位心所具有決定性,故名為不定地法。
〔參考資料〕 《順正理論》卷十一;《顯揚聖教論》卷一;《大乘阿毗達磨論》卷一;《俱舍論光記》卷四;《大乘百法明門論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