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共分10篇27章和一個附錄。第1篇“分析方法”,提出理論假設和平均與邊際的幾何分析方法。第2—4篇,則用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概念分析壟斷和競爭的均衡條件,並對壟斷產量和競爭產量作出比較。第5篇研究價格歧視的壟斷均衡。第6篇提出買方壟斷理論。第7—9篇提出生產要素需求曲線間題,並對買方壟斷對勞動的剝別作出獨特的分析。第10篇“壟斷世界”,則分析了壟斷同經濟效率和經濟福利的關係,涉及福利經濟學的內容。附錄則對報酬遞增和報酬遞減等技術因素作了具體的說明。
作品目錄
前言 |
導論 |
第一篇方法論 | 第1章 | 幾項假設 |
第2章 | 幾何學 |
第二篇 賣防壟斷均衡 | 第3章 | 賣方壟斷均衡 |
第4章 | 需求的變化 |
第5章 | 成本的變化 |
第三篇 競爭均衡
| 第6章 | 供給曲線 |
第7章 | 競爭均衡 |
第8章 | 租金插敘 |
第9章 | 完全競爭條件 下的供給曲線 |
第四篇 賣紡獨家壟斷產量與競爭產量比較 | 第10章 | 四類成本曲線插敘 |
第11章 | 賣方獨家壟斷產量與競爭產量比較 |
第12章 | 論比較 |
第13章 | 賣方壟斷價格管理 |
第14章 | 對比較的異議 |
第五篇 價格歧視
| 第15章 | 價格歧視 |
第16章 | 價格歧視的寓意 |
第六篇 買方獨家壟斷的市場結構
| 第17章 | 買主插敘 |
第18章 | 買方獨家壟斷的市場結構 |
第19章 | 買方壟斷和賣方壟斷與完全競爭的關係 |
第七篇 生產要素的需求
| 第20章
| 邊際淨產量插敘 |
第21章 | 個別僱主的勞動需求 |
第22章 | 一種行業的勞動需求曲線 |
第八篇 賣紡獨家壟斷與 競爭的勞動需求比較
| 第23章 | 賣方獨家壟斷與競爭的勞動需求比較 |
第24章
| 對比較的校正 |
第九篇 剝削 | 第25章 | 對勞動的賣方獨家壟斷的剝削 |
第26章 | 對勞動的買方獨家壟斷的剝削 |
第十篇 個賣方獨家壟斷領域
| 第27章 | 一個賣方獨家壟斷領域 |
結論 |
附錄 | 報酬遞增和報酬遞減 |
中英文人名、地名、術語對照表 |
創作背景
20世紀起,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階段,壟斷成為社會經濟生活的普遍現象。面對這一現實,以完全競爭作為普遍現象的西方傳統經濟學已無法解釋現實經濟生活,陷入深刻的危機。劍橋經濟學家
斯拉法對壟斷理論的創立有過重要的啟示:他於I926年發表了《競爭條件下的收益規律》名論文,指出由於規模收益規律的作用,在完全競爭條件下是難以保持均衡狀態的,因為成本遞減較快的企業最後將會擊敗相對來說成本較高的企業,成為市場上的壟斷者。瓊·羅賓遜正是在斯拉法的影響下,把注意力轉向壟斷問題,並於1933年出版了她關於壟斷問題的著作《不完全競爭經濟學》。
作品思想
瓊·羅賓遜著重抨擊了新古典學派的基於邊際生產率分析的收入分配理論,發展了增長和分配的總量經濟學。這種經濟學以凱恩斯的觀點為基礎,以一種類似於古典經濟學的方法,吸收了卡萊斯基的觀點。瓊·羅賓遜提出不完全競爭論,也是出於對傳統經濟學以完全競爭為分析前提的不滿。她指出,在這種前提下,只將壟斷看做是一種例外,或者看做同完全競爭相對立的另一個極端,結果不僅使這種理論與現實生活脫節,而且使這種理論本身也缺乏邏輯的一貫性。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是各種不同程度的壟斷或不完全競爭,也就是她所說的處於完全競爭和完全壟斷之間的“中間地帶”,她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所研究的就是這種“中間地帶”的經濟學。
瓊·羅賓遜指出,由於該書研究的是經濟分析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研究經濟問題本身,所以只能對認識現實世界做出間接的貢獻。急於求成的人可能會對此類工作不屑一顧,然而,瓊·羅賓遜指出,這種整修工具箱的工作必不可少,而且只有把工具整修妥當,謹慎而準確地加以使用,才能使它成為解決現實問題的有力工具;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使經濟分析的前提和實際情況相符合,從完全競爭轉向不完全競爭。
壟斷均衡的分析指出,產出量及價格決定於邊際成本與邊際收入的交點,這一點就是所謂“庫爾諾點”。由庫爾諾點確定的壟斷價格與平均成本之間的差額為超額利潤,歸企業所有。但在不完全競爭的場合,這種利潤的存在招徠競爭者,使競爭趨於激化,從而導致需求曲線的下移。當需求曲線下降到與平均成本曲線相交,其交點處就會出現一種均衡。在壟斷均衡條件下,需求曲線遠在平均成本曲線以上,由庫爾諾點確定的生產也在平均成本曲線以上;但在不完全競爭均衡的條件下,需求曲線與平均成本曲線相交,這時企業利潤既不高於也不低於正常的比率,從而在產業部門間就實現了一種均衡。以上是瓊·羅賓遜不完全競爭理論的核心內容。
瓊·羅賓遜的不完全競爭理論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廣泛使用“邊際收入”概念。所謂邊際收入是指每一單位產量的增加所引起的收入的增加。此概念在早期及當時的不少經濟學著作中已被提及,但未成為獨立的概念和術語,故未得到人們的注意。她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中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決定價格的原則成為被現代西方經濟學廣泛接受的理論。
第二,引入“價格歧視”這一概念。這個概念也不是她首創,可能是得自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和
皮古,但在她手中卻作了明確的理論表述。所謂價格歧視,就是指企業可以對不同的買者規定不同的價格。企業將市場劃分為幾個小市場,並使各市場在價格歧視下企業總產出的邊際成本等於總邊際收入,以達到企業利潤最大化。價格歧視分析,不僅已成為現代壟斷競爭理論的重要內容,甚至已成為判斷是否存在壟斷的標誌之一。
第三,創造了“買方壟斷”的概念。這個術語是瓊·羅賓遜根據馬歇爾的“壟斷的買者”概念炮製而成的,在當代已成為西方經濟學常用的術語。所謂買方壟斷,既可以是個別的人,也可以是生產者或企業。這一概念更多的是套用於勞動力市場,瓊·羅賓遜對此也做過很多的分析。
由上可知,瓊·羅賓遜是將前人尤其是馬歇爾的觀點加以精密化而已,但她給不完全競爭下的價格分析提供了一套新的分析方式,從而豐富了經濟學的“工具箱”中的分析工具,促成以不完全競爭為前提的經濟分析蔚然成風。
作品影響
1933年,愛德華·哈斯丁·張伯倫的《壟斷競爭理論》和瓊·羅賓遜的《不完全競爭經濟學》出版,正式宣告了“斯密傳統”的徹底結束。《不完全競爭經濟學》的經濟學意義在於,20世紀中期總量經濟學之所以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其邏輯起點就是對壟斷的分析,從這個起點出發,恰恰使得西方經濟學比較正確地描述和表達了百年經濟歷史的本質和現狀。
作者簡介
瓊·羅賓遜(Robinson,Joan),英國經濟學家,新劍橋學派具有影響的代表人物。1903年出生於英格蘭坎伯利。1925年英國劍橋大學畢業,1927年獲劍橋大學文學碩士學位。之後又獲倫敦大學和比利時列日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1929年任劍橋大學講師,1937年任副教授,1965—1971年為該大學教授,1973年起任該大學名譽教授,直到1983年逝世。她是凱恩斯經濟學的積極擁護者,其觀點都是根據凱恩斯經濟學並在理論上有所發展,主要著述有《就業理論引論》、《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經濟哲學》,《現代經濟學導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