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族(一種現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近年來人們發現,越來越多屆於婚齡的都市男女遲遲沒有跨入婚姻這道門檻,而這群人中又以“白領”居多。日益增多的“不婚”現象已儼然成為一道都市風景,盛行全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婚族
  • 特點:經濟條件好,學識高
  • 類型:終身不婚的一類人
  • 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
  • 提倡:自由主義
  • 國內情況:不婚主義越來越多
  • 原因:離婚時財產分割吃虧
定義,族群現狀,國內情況,國外情況,比較,原因剖析,現象解讀,

定義

指那些經濟條件好,學識高,有一定的社會地位,終身不婚的一類人。他們大多嚮往無拘無束的生活,提倡自由主義。

族群現狀

國內情況

一份人口普查的數據表明,中國單身人群正日漸龐大:1982年中國的單身戶是174萬戶,到了1990年有800多萬人沒有婚配;1990年前後,北京的單身男女在20萬以上,而現在僅南京市這個數字就達到了40萬,北京和上海兩地已經衝破百萬之眾。另有一組上海人口情報研究中心關於滬市婚姻的演化數據:1980年結婚人數為18萬對;1990年是12萬對;1997年是10萬對。需要說明的是,這樣的數據還是在婚齡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出現的,中國法律偏向照顧女方,男人總是家庭經濟主要來源的支柱,離婚時財產分割總是男方吃虧,造成男性不婚主義越來越多。
社會學專家指出,這些遞減趨勢從某個側面說明,晚婚甚至"不婚"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現象,很多男性已經不再把"結婚生子"看成是人生必經的歷程。
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人認為是社會進步的產物。他們或一身名牌,衣著光鮮,擁有自己的公司、房子、汽車,或滿腹學識,談吐優雅,卻惟獨少了來自親密愛人的關愛。他們不是不想愛,而是找不到愛。據社會學家測算,一個30歲的研究生,若按傳統標準擇偶,其選擇面只有0.2%,而按"三不計較"(年齡、學歷、婚喪離異不計較)擇偶,選擇面也只能擴大到18%。
現實也正是如此,在一個網站的問卷調查中,72%的男性表示自己不願意與能力高出自己很多的女人結婚。當然,男性"不婚"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難有機會結識理想中的異性、不想因結婚喪失在事業上的發展機會、留戀於瀟灑自由的獨身生活而不願被婚姻束縛。
都說沒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於是,與"不婚族"的出現剛好相反,現在某些城市又掀起了低齡女性早婚潮,雖然早婚的隊伍並不算壯大,但無疑又給正屆於或已經過了婚齡的單身白領女性造成了不小的衝擊。有人說,"不婚"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有人說,"不婚"只是一種過程。無論"不婚"是出於男性的自願還是被動的選擇,也不論背後有多么複雜的現實原因和社會因素,他們都被人們整齊劃一地冠以"單身貴族"、"不婚族"等新式的頭銜,"不婚"甚至成為現今社會新人類、新生活方式的一個時髦標誌。
年輕的男性不喜歡婚姻束縛,年長的男人並沒有從婚姻中得到他們希望的生活,讓男人失望的是女人還是婚姻本身?
或許在國人看來,像這樣的女“白領”,屬於“心高氣傲”的少數派。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根據人口統計發現,2005年美國婦女有51%獨自生活,沒有配偶。這是美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獨自生活婦女人數超過有配偶婦女。

國外情況

在更追求個體的歐洲,不結婚已經被稱為“軟革命”,法國社會對於“只要愛情不要婚姻”,大多持寬容態度,因為“結婚不會帶來任何東西,也不會拿走任何東西”。
在日本,已經因為結婚率迅速下降而嚴重影響到人口增長。焦急的日本社會學家們奔走相告,呼籲年輕人的父母“壓迫”子女去尋找另一半。
著名社會學家李銀河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不婚漸成為常態確實是一個重大的變化。婚姻從一種普世的價值已經變成了純粹個體的選擇,我們習慣了以“家”的概念來面對社會,而以後可能要徹底作為單個人面對周遭,家族主義在下降,而與現代化隨之而來的個人主義迅速上升。

比較

來自英國媒體的調查顯示,大約有50%的已婚婦女對自己當初對婚姻的選擇追悔萬分;同時有48%的女人正在琢磨另一件事情——找個人一塊兒私奔,1/3的女人更是認為她們的性生活非常乏味。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都市。深圳一家社會調查機構研究顯示,深圳市28歲以上的未婚女白領近20萬名,其中包括離婚後未能成功再婚的。

原因剖析

[理由1]自由空間我獨享
“我一個人過得挺好,我享受這樣的生活,想不通幹嘛要結婚。”1976年出生的Mike說起自己的不婚選擇很坦然。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男人正在走向死亡,男性患病死亡率急劇上升,主要原因是男性婚後太辛苦勞累,過度勞累導致容易患上重病,這也是中國男人不婚族越來越多的原因。
他是獨生子,和父母關係良好,自己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外加不少朋友,戀愛談過幾次,但婚姻對他似乎沒什麼吸引力。Mike拒絕婚姻的理由很簡單:“結婚意味著有另外一個人完全介入你的生活,管束你的行蹤,我好不容易擺脫老媽的控制,何必再給自己找個鐐銬呢?”
一位自稱年齡在24-30之間的女青年說:“婚姻是要負責任的一個法律和倫理關係。我是個害怕負責任的人,或者說是熱愛自由的人,不想被婚姻束縛著。”
專家分析:華東師大心理系博士張磊說,Mike的不婚屬於“自選動作”,他喜歡自己的生活狀態。因為在青春期到青年前期這段時間,一個人應該建立的親密關係他沒有錯過,所以現在的選擇是一種理性思考的結果。不少看重自由空間的不婚者都屬於這一類型。
[理由2]享受愛情不想結婚
“我單身,但不獨身;我有伴侶,但是不結婚。”這種狀態已成為一些時尚人士之選。廣告公司白領Lily說:“我們有確定的關係,享受浪漫的愛情,可是結婚後就不一定有這么美好的生活了。”
另一位白領女性告訴記者,尚未跨入婚姻,兩人珍惜在一起的生活,仿佛一直在談戀愛,就算吵架了,也會互相承認錯誤。反觀身邊許多已婚朋友,婚後不僅有瑣碎的家務活要料理,更可怕的是,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到時候愛情在一大堆關係、事務面前必然要隱身。
專家分析:張磊表示,在這類不婚者眼裡,婚姻就是一張紙,不要這張紙,愛情美麗的光芒不會褪色。
[理由3]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豆瓣、百度上有許多關於不婚和獨身的圈子,許多志同道合者在這裡交流把單身進行到底的理由。
來自北京的賢菁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獨善其身。”
Mike也表示,婚姻太複雜,幸福的因素完全不像單身生活那么好控制,既然結婚不一定幸福,而自己目前的狀態幸福得像花兒一樣,那多一事還不如少一事。尤其是看了幾個同學、同事上演結婚離婚再婚的“折騰”,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不婚決心。一些大齡青年對記者說,自己目前過得很好,上班本來就很忙,占用的自己的大部分時間,下班之後的時間可以和朋友吃飯喝茶打牌看電影,也可以享受珍貴的單身空間,自己已經沒有欲望、動力和目的認識新的陌生人了。
專家分析:張磊說,婚姻是和獨身、戀愛完全不同的狀態,這類人對婚姻的不確定性有不安全感,不想犧牲目前的生活。
[理由4]恐婚源於父母婚姻失敗
從北方城市考入上海名校,又被跨國公司青睞,漂亮女生Cathy身邊追求者不斷,轉眼間畢業7年了,同齡女生幾乎都披過婚紗了,唯獨Cathy依然單身。閒言碎語開始出現,大家認為她眼界太高挑花了眼,其實很多人不知道Cathy因為童年時期父母三天兩頭吵架,甚至發生家庭暴力,所以她對婚姻充滿了恐懼,總是認為不可能有美滿幸福的婚後生活。
專家分析:張磊表示,眼下適婚青年的父母一代中有一些人受外來思潮影響,婚姻受到衝擊,如果父母婚姻失敗或感情不好,可能會影響孩子對感情和婚姻的態度,孩子可能沒有學會良好的和異性交往的模式。像Cathy這種情況是比較嚴重的,更多的人只是對婚後生活有所擔心。
[理由5]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沒有錢找不到老婆,超過30歲的“剩女”看不上對方對方也看不上自己……不婚族裡有相當一部分人並非不希望結婚,只是,沒有合適的對象,也懶得費大力氣去尋找,對單身的現狀,抱坦然接受的心態。
日本白領女性森下惠美子就是這樣一位超過30歲的獨身女人,她的漫畫《一個人也可以》講述作為一個“熟女”的情感、工作、業餘幸福生活,觸動了許多女人的心,受到了眾多讀者的熱捧。“沒有男朋友,但是也有自己的幸福生活,就一個人吧!”照樣打扮得漂漂亮亮,照樣開心地和朋友去K歌旅遊,惠美子作為一個普通大齡女青年的都市生活感動著同樣處境的女性,也選擇同樣的坦然態度。
專家分析:大齡不婚族裡這個類型的人數並不少,雖然也渴望結婚,但是抱著隨緣的心態,並不強求非要走大多數人都走的這條路。在逐漸適應一個人的過程中,感情生活的空檔被很多其它的生活樂趣所填補。
[理由6]無人合適寧缺毋濫
“媽:結婚是一件大事,你得考慮了,也不小了。
答:這事可大了呢!我一定慎重考慮一輩子!”
這是不婚網友相互開的一個小玩笑。但是在很多大齡不婚女青年的心中,其實還是對愛情充滿憧憬的,只不過她們不願意輕易降低自己相對嚴格的求偶標準,寧缺毋濫。其中一個表示,愛情沒來更不要勉強,不要委屈自己接受偽愛情。繼續做你自己想做的,依自己的內心一直做下去,比愛情和婚姻有意義的事還有很多。學著享受生活而不是為生活而奔波,學著自己給自己快樂、自己給自己滿足、自己給自己希望。不要因為在別人眼裡看起來幸福美滿、自己就去製造和偽裝幸福美滿,要為自己而活。
專家分析:張磊表示,其實現代婚姻和傳統婚姻在很多方面已經有所不同,職業女性經濟地位的上升決定了人格的更加獨立,對男人的依賴也有所減少。婚姻關係中兩人的交集可以不必像過去那樣多,雙方不僅可以適當保留屬於自己的秘密,而且相當一部分生活也是和夫妻以外的人度過。所以,對很多人來說,結婚,照樣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單獨空間,只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就不難做到。
不管是出於無奈還是主動選擇,中國的“不婚族”隊伍正在逐漸擴大。目前雖還沒有形成社會問題,但遲早會對婚姻傳統、法律以及社會保險制度等提出嚴峻的挑戰。

現象解讀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就了不婚主義呢?李銀河向《國際先驅導報》分析,一是因為女性自身經濟越來越獨立,不需要男人或者是婚姻一樣能夠生存,這是把她們“拉”出婚姻的因素,二是現在的男性都內外兼修,自己會做家務會洗衣做飯,不需要依靠女性來做飯洗衣,這是造成男性不婚族數量龐大的原因;另一個原因,則“推”著他們走向婚姻的反面,即婚姻制度本身的弊病,諸如婚外情、婚外性都從側面反映出現在的婚姻制度本身有問題。 其實,不婚不等於沒愛或沒性,不婚女性也應有自己的生育權。在沒有給婚姻制度找到更好辦法的時候,似乎越來越多人選擇同居來規避婚姻的“麻煩”,儘量享受簡單生活,彼此經濟獨立,你情我願,沒有法令約束,卻更代表自己忠於感情的選擇。
不婚族不婚族
法國美女政治家羅亞爾和他的伴侶同居25年,育有4子,卻一直“沒有時間領證”。雖然在確定競選法國總統之後,她們還是“騰出時間”履行結婚手續,但是人們不會忘記她用“資本家的制度”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婚姻。
也許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在國內很多大都市中,許多年輕人也視“同居”為很正常的事情,甚至是從戀愛到婚姻的必然過渡。李銀河認為,同居將是今後社會的趨勢,但在目前國內特別看重家庭價值的大環境下,婚姻還是國人的首選。
不管是出於無奈還是主動選擇,中國的不婚族隊伍逐漸擴大。儘管目前還沒有形成社會問題,但遲早會對婚姻傳統、法律以及社會保險制度等提出嚴峻的挑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