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觀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把它做好。這就是“不值得”定律,一個
管理學中的經典定律。它之所以被廣泛套用,緣於它揭示的是人類共有的一種心理反應,即對自認為不值得做的事,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往往如影隨行,致使渴望成功實現自我滿足的結果漸行漸遠。
這個定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它給人們的一個重要反思和啟示是: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當你遵循著這個啟示去行為處事時,在不經意間,你會發現,它給那些徘徊於主觀意願與客觀環境的矛盾中,糾結於隨波逐流還是激流勇進的選擇中的人們指明了方向,讓他們不再消極被動,而是從容淡定地堅持“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
然而,在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中,“不值得”定律的實際套用情形差強人意。有職場達人根據“不值得”定律得意洋洋地總結了五點“金科玉律”:自己認為“不值得”,領導認為“值得”做的事,必須十二分努力做好;自己當時認為“不值得”,長期來看應該是“值得”的事,堅決做好;自己認為“不值得”,社會認為“值得”的事,認真做好;自己認為“值得”,領導認為“不值得”的事,偷偷做好;自己認為“值得”,環境認為還“不值得”的事,暫緩做好。這五點建議雖然道出了人們在自主選擇與被迫選擇時的無奈與彷徨,看似把“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方式宣洩得淋漓盡致,拿捏得恰到好處,但實際上已背離了主觀意願與客觀環境的有機統一。
當我們對“不值得”定律剝絲抽繭後,我們會發現,“不值得”定律終究是個舶來品,當它搭乘著網際網路的城際列車來到中國時,它那與生俱來的價值偏向必然會給它的“中國之旅”抹上一縷悲情。它過分強調個人價值和自我實現,與中華民族“義利統一”的基本價值選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和反差,其“值得”與“不值得”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套用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當務之急,我們是要心如明鏡,對哪些是“值得”做好的事要瞭然於胸。正如
毛澤東在《
紀念白求恩》中莊重地指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就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努力的方向。就個人發展而言,凡是利人利己的事,都是“值得”做好的事,它要求我們要勇於平凡,但不要甘於平庸;要腳踏實地,但不要好高騖遠;要意志堅定,決不要半途而廢。就服務大局而言,只要是利國利民之事,都是 “值得”做好的事,它要求我們真正做到“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
關於價值觀我們已經談了很多,只有符合我們價值觀(內心意願)的事,我們才會滿懷熱情去做。
有句經典台詞:“一道菜燒得好壞,原料不重要,調料不重要,火候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燒菜人的那顆心。”當你懷著一顆“不值得”的心去燒菜,你的菜里就被添加了苦味。
“不值得熱愛”“不值得付出”“不值得珍視”“不值得追索”……這些“不值得”是會蔓延的。當我們覺得一個日子不值得全力去過好的時候,幾乎所有的日子我們就都過不好了,最終我們所收穫的,恐怕只能是一個“不值得人生”。
個性和氣質
一個人如果做一份與他的個性氣質完全背離的工作,他是很難做好的,如一個好交往的人成了
檔案員,或一個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現實的處境
同樣一份工作,在不同的處境下去做,給我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在一家大公司,如果你最初做的是打雜跑腿的工作,你很可能認為是不值得的,可是,一旦你被提升為領班或部門經理,你就不會這樣認為了。
總結一下,值得做的工作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這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並努力做好它。
因此,對個人來說,應在多種可供選擇的奮鬥目標及價值觀中挑選一種 ,然後為之奮鬥。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才可能激發我們的鬥志,也可以心安理得。而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則要很好地分析員工的性格特性,合理分配工作,如讓成就欲較強的職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其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讚揚;讓依附欲較強的職工,更多地參加到某個團體中共同工作;讓權力欲較強的職工,擔任一個與之能力相適應的主管。同時要加強員工對
企業目標的認同感,讓員工感覺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這樣才能激發職工的熱情。”
值得做和不值得做好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就是不值得定律。那么,到底什麼事值得做呢?那就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適合我們的個性與氣質,並能讓我們看到期望的事情。
不值得定律是一種
心理效應,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從主觀上認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事,那么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就不會全力以赴地去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會覺得有成就感。所以,對於個人來說,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備“值得做”的三個因素,你就要考慮換一個更合適的工作了。
倫納德·
伯恩斯坦是世界著名的指揮家,但他最傾心的事卻是作曲。伯恩斯坦年輕時和美國最有名的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
柯普蘭學習作曲,附帶學習指揮技巧。他很有創作天賦,曾寫出一系列不同凡響的作品,他幾乎就成了美洲大陸的又一位作曲大師。可就在伯恩斯坦在作曲方面一發而不可收拾的時候,他的指揮才能被當時
紐約愛樂樂團指揮發現,力薦伯恩斯坦擔任紐約愛樂樂團常任指揮。伯恩斯坦一舉成名,在近30年的指揮生涯中,伯恩斯坦幾乎成了紐約愛樂樂團的名片。
但在
伯恩斯坦的內心深處,他更熱衷於作曲。閒暇時間他總要找一段時間把自己關在屋裡作曲。雖然創作的欲望不時地撞擊和折磨著伯恩斯坦,但作曲方面的活力和靈感再也回不到他的身邊了,除了偶爾閃現的靈光外,伯恩斯坦得到最多的卻是深深的失望與苦惱。他的
樂思好像一下子
枯竭了。
“我喜歡創作,可我卻在做指揮”,這個矛盾一直在折磨著伯恩斯坦。當他在舞台上無數次接受掌聲和鮮花時,有誰能明白他內心的隱痛和遺憾?
伯恩斯坦是出色的,但並不是成功的,因為他的大半輩子都活在苦惱和矛盾之中,甚至最後還是帶著深深的遺憾告別了人世。
伯恩斯坦的經歷告訴我們:“選擇你所愛的,愛你所選擇的”,只有這樣才可能激發我們的奮鬥精神,也才可以心安理得。這也是不值得定律給予我們個人的啟示:不值得做的事不要做,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
不值得定律給
管理者的啟示是:要善於培養和滿足員工的成就感,這樣他就會覺得所從事的工作是值得做的,這樣他就會拿出全部的熱情去把工作做好。
值得做的事就得做好
美國著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沃爾特·克朗
凱特,很小的時候就對新聞感興趣,14歲時,他還成了校報《校園新聞》的小記者。每周學校還會請
休斯頓一家日報社的新聞編輯弗雷德·伯尼先生來給小記者們講授個小時的新聞課程,並指導校報的編輯工作。有一次,克朗凱特被安排寫一篇關於學校田徑教練卡普·哈丁的文章。可是,那天正是克朗
凱特一個好朋友的生日,他必須去參加朋友的生日聚會,克朗凱特只好胡亂對付了一篇稿子交了上去。第二天,克朗凱特被弗雷德叫到辦公室。
弗雷德很生氣地說:“克朗凱特,你的文章糟糕極了,根本就不像一篇採訪稿件,該問的沒問,該寫的沒寫,你甚至連被採訪者是乾什麼的都沒弄清。克朗凱特,你應該記住,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
如果有什麼事情值得去做,就得把它做好——這句話成了克朗凱特的座右銘,一直鞭策了他70多年,正是因為這句話,克朗凱特才對新聞事業忠貞不渝。
一個鞋匠接了顧客的一雙鞋來修理,但是當鞋修好以後,顧客發現他所做的絕不止是修理工作。他在每隻鞋裡都放上了一塊用蠟紙包著的朱古力夾心餅乾,並且附上一張紙條:“任何值得一做的事情就是值得做好的事。”然後把鞋交給顧客。
你不是克朗
凱特,你也不是鞋匠,但是你知道“值得做的事就要把它做好”這個道理嗎?並且不僅要把它做好,還要用100%的精力。畫家
莫奈曾畫過這樣一幅畫:修道院裡,幾位天使正在工作著,其中一位正在架水壺燒水,一位正提起水桶,還有一位穿廚衣的天使,正在伸手去拿盤子……這些事情雖然很單調,但是在天使看來都是值得做的事情,所以她們就全神貫注地把它們做好。
莫奈告訴我們工作單不單調,全由我們工作時的心境來決定。如同我們在外面觀察一個破舊的小屋,窗戶也許早已殘損,門可能也沒有了光華,但是,如果我們推門走進屋裡,看到的也許就是另外一幅景象——溫暖的親情。工作也是一樣,只有當你身臨其境,努力去做時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與意義。
然而,在現實中許多人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嚴酷的事實:即使不喜歡所從事的工作,也必須長期,努力地工作,因為我們無力改變什麼。遇到這種情況時,我們也必須調節自己的心態,把它當作值得做的事去做,否則這份工作勢必會成為我們的負擔,長期下去將使我們心情壓抑,甚至身心疲憊。
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不妨用戀愛的心情面對工作——不只要選擇所愛,忠於自己的選擇,還要在漫漫情路上苦心經營,珍惜,真誠,只有這樣的愛情才可長久——用這樣的態度面對工作,才可能在工作中有所收穫。也就是說,任何工作,只要擺在了你的面前都值得你做好,只要有了這種心態,你會無往而不利。
不值得觀念
如何避免“不值得”觀念產生:
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觀念變則態度變、態度變則行為變、行為變則結果變,只要我們樹立良好的世界觀與人生價值觀,客觀地看待事情,我們就能比較理性地看待值得與不值得這個問題,不會凡事先想到個人利益與得失,會想到公平、正義、他人與社會,只有這樣你才會覺得有很多事都值得做。
二、
豐富自已的人生閱歷,
不斷補充知識,增強辨識能力。
論語中說:“十五而上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就是說人生是不斷學習不斷豐富不斷提高的過程,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與辨識能力也會越來越高,越來越能正確分辨哪些事情是值得做哪些事是不值得做。
三、換位思考。
俗語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往往自已置身其中很難看清楚是非曲直,只有跳出來以他人的眼光來看會有不同的看法。我們與對方或他人調換位置與角度來看問題,站在他們的立埸看會多一些理解與包容,看問題更全面、考慮更周到,這樣你就會對一些當初認為不值得的事情產生改觀。
四、善於聽取他人意見,多聽、多看、多想,三思而後行。
每個人都有自已看不到、想不到的
盲點,所以我們平時要多聽、多看、多想,參考他人意見,使對某一事物的判斷更準確,減少失誤,避免過份不值得現象的出現。
理論發展
不值得做的事情不要做
班
尼斯說:“最聰明的人是那些對無足輕重的事情無動於衷的人,但他們對較重要的事物卻總是很敏感。那些太專注於小事的人通常會變得對大事無能。”在生活中,總是為一些美中不足自尋煩惱的人很多,很顯然,這種人是在平白無故消耗自己的精力,他忘了什麼是不值得做的事,也忘了不值得做的事一定不能做的道理。
張毅是計算機專業的碩士生,畢業後去了一家大型軟體公司工作。工作沒多久,他就憑藉深厚的專業基礎和出色的工作能力,為公司開發出了一套大型財務管理軟體,得到了單位同事的稱讚和領導的肯定。被提升為開發部經理。他不但精通技,還是一個值得下屬信任和尊敬的上司,開發部在他的領導下取得了不凡的業績。公司老總認為張毅是個人才,就把他提升到總經辦,負責全公司的管理工作。接到任命通知後,張毅並不高興,因為他深深知道自己的特長是技術而不是管理,如果去做純粹的管理工作,不但會使自己的特長無法發揮,還會使自己的專業技能被荒廢掉,尤其重要的是自己並不喜歡做管理。可是,礙於領導的權威和面子,
張毅還是接受了這份對於他來說不值得做的事情。果然,接下來的一個月他雖然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結果卻令人失望,上司也開始對他施加壓力。張毅不但感到工作壓抑,毫無樂趣,還越來越討厭工作和這個職位,甚至想到了跳槽。
職場中人3/4的精力都要花在與工作有關的事情上,如果一天花這么多時間在一件不值得做的事情上,那么工作恐怕就要變成一件再痛苦不過的差事了,就像
張毅一樣,甚至還會影響到自己的遠大前程。
所以,奉勸那些把星期五當作最棒的一天的人們,不要再無謂地耗費自己的生命了。
一個覺醒的朋友在離開他的公司時曾寫下了這樣一段:是時候了,該走了,該離開這個不能再讓我振奮、再給我新知的地方了。我只是惋惜在那對我來說異常寶貴的逝去的時光中我做了不值得的付出。我不想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狹隘,也不想繼續花時間和心力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離開不是因為軟弱,不是因為想要被認同,而是因為我要追求我自己的價值,追求值得我做的一切。
這段話很發人深省,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覺。
不值得備忘錄
人的資源和能量是有限的,你無法同時做好數件同等重要、難度又都很大的事情。
員工的成就感
對一個企業或組織來說,只有讓員工覺得自己所從事的是值得做的事情,才會大大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率。所以,作為企業或一個組織,就應該對員工的性格特性進行深入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合理分配工作,比如,讓富有權力欲的員工擔任他能勝任的主管工作;讓富有成就欲望的員工單獨或牽頭完成具有一定風險和難度的工作,並在完成時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讚揚;讓獨立意識不強的員工參與那種要由一個團體共同完成的工作等。
除此之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應該引起企業管理層的注意,那就是對員工成就感的培養和滿足。
“成就感”是一個人取得成績後產生的自我滿足的感覺。因為人的價值觀、世界觀的不同,所以每個人對成績的認同標準就會不同,與之相伴而生的成就感也就各不相同了。比如,從事同樣工作、各方面待遇都基本相同的兩個人,就有可能一個有成就感,而另一個卻不以為然。同樣,兩個成就完全不同的人也可能因為價值觀、世界觀的不同,而造成有成就的人絲毫感覺不到成就感,而沒什麼成就的倒滿有成就感。
雖然,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不同的成就感,但這並不意味著企業對員工的成就感就無從把握。相反,企業通過員工的表現完全可以掌握每一個人的成就標準,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所從事的工作能有助於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一點是最基本的,所以,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加強對員工的知人善任和教育培訓,努力構建尊重員工、以員工為本的企業文化,讓員工覺得在現供職單位長期幹下去是有前途的。這無疑是培養員工的成就感和對企業的忠誠感的最好的方法。
對成就感的渴望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希望工作富有意義,自己能夠承擔更多責任,能力得以施展,並且得到人們的認可,這也是員工努力工作的最大動力。所以,管理者應特別關注對員工成就感的培養和滿足,並要採取一定的方法:
樹立員工的自信心:一個平日唉聲嘆氣、縮頭縮腦的員工是不會有成就感的。
提供適度挑戰性的工作:這個挑戰應該是經過員工自己的努力和上級的幫助能夠完成的。
充分信任的獨立空間
核心理念: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套用要訣:
合理運用資源和時間,把值得做的事情做好。
套用領域:
社會生活、組織管理。
學習後解決問題
1、決策問題
2、職業選擇問題
3、激勵問題
4、戀愛問題
5、資源配置問題
6、個人消費問題
7、個人愛好問題
管理啟示
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結果做了些不值得做的事情。
下面有4個很好的理由說明了絕對不要做不值得做的事:
1、做不值得做的事,會讓你誤以為自己在完成某些事情。你耗時費力,得到的可能僅僅是一絲自我安慰和虛幻的滿足感。
2、不值得做的事會消耗時間與精力。資源是稀缺的,用在一項活動上的資源不能再用在其他的活動上。
3、不值得做的事會賦予自己生命。社會學家
韋伯警告說:一項活動的單純規律性會逐漸演變為必然性。
4、不值得做的事會生生不息。做了不值得的事之後,接下來要為不值得之事繼續提供值得後續的理由。不然你的精神無從寄託。
成功的秘訣是抓住重要的目標不放。所以,不要做自己的奴隸,不是每件事都必須做。很多事情只不過是在浪費我們大家的時間、精力和生命罷了。一流的人做一流的事,不該做的事,千萬別去做。很多時候,做一件正確的事情,要比正確地做十件事情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