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邑之戰
- 戰役日期:公元前154年
- 戰役地點:安徽碭山
- 戰役影響:消弱諸侯割據,加強中央集權
戰役起因,戰役過程,戰役影響,
戰役起因
景帝即位後,中央專制皇權和地方王國勢力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接受晁錯所上《削藩策》,下詔削趙王遂常山郡,膠西王昂六縣,楚王戊東海郡;景帝三年,又削吳王濞會稽等郡。削藩之舉激起了諸王的強烈反對。
戰役過程
是年正月,吳、楚等七國諸侯王聯合以武力反叛漢廷。吳王劉濞親率20多萬大軍北渡淮河,與楚王劉戊合兵,先攻梁國,圍梁王劉武於梁都睢陽(今河南商丘東南)。景帝命周亞夫率36將軍東擊吳、楚。周亞夫率軍從長安(今西安市西北)出發,繞道武關(今陝西丹鳳東南),直趨洛陽,進至淮陽(今河南太康一帶)。隨後,周亞夫採納都尉鄧公正建議,引兵東北,屯主力於昌邑(今山東巨野南),使梁王劉武堅守梁地(今河南東北部),阻止吳、楚軍西進。主力深溝高壘,以一支輕裝部隊出淮泗口(淮河與泗水合流處,位於今洪澤湖內),截斷吳、楚軍糧道,擬待吳、楚軍力疲糧盡,再以主力襲擊之。旋即率軍直抵戰略要地昌邑。是時,吳、楚軍急攻睢陽,梁王幾次遣使求救,景帝亦下詔救梁。周亞夫按兵不動,遣弓高侯韓頹當等率輕騎奔襲淮泗口,斷吳、楚軍後路,堵塞其糧道。二月,吳、楚軍攻梁已受到相當消耗,周亞夫即將主力推進至下邑。吳、楚軍攻梁不克,又不敢越過梁國向西進兵,遂轉兵下邑,尋找漢軍主力決戰。時,吳、楚軍糧道斷絕,士卒飢疲,急於挑戰。周亞夫堅壁不戰。吳、楚求戰不得,即以一部兵力佯攻漢軍壁壘東南角,主力強攻西北角。其企圖被周亞夫識破,當吳、楚軍進攻東北角時,漢軍卻加強了西北角防禦。吳楚軍攻而不破,終因兵疲糧盡,士卒叛逃,被迫引兵撤退。周亞夫乘機遣精兵追擊,大敗吳楚軍。吳王劉濞乘夜率數千精壯士卒南逃至東越,東越王被漢收買,誘殺吳王于丹徒(今江蘇鎮江市東南)。楚王劉戊兵敗自殺。吳、楚起兵三月即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