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觸角(inferior antenna)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觸角
- 外文名:inferior antenna
- 所屬學科:動物學
- 公布時間:1996年
下觸角(inferior antenna)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
下觸角(inferior antenna)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公布時間1996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動物學名詞》第一版。1...
觸角是昆蟲重要的感覺器官,主要起嗅覺和觸覺作用,有的還有聽覺作用,可以幫助昆蟲進行通訊聯絡、尋覓異性、尋找食物和選擇產卵場所等活動。簡介 昆蟲的頭部有兩根像“天線”一樣的須,叫做觸角(英文名:antenna),形狀各異,十分奇特,是昆蟲的重要感受器。作用 通常昆蟲總是在左右上下不停地擺動觸角,好像兩根天線...
與第一觸角稱為小觸角或前觸角相對應,第二觸角稱為大觸角或後觸角。第二觸角 second antenna 第一觸角為單叉型;而第二觸角原則上為雙叉型,即具內外2根鞭(flagellum)。觸角腺開口於基部。無節幼體之第二觸角位於口後側方,以後再移至前方。除為一種感覺器官外,也是低等甲殼類的重要游泳器官。
觸角葉(antennallobe,AL)又稱嗅葉(olfactory lobe,OL),與觸角運動和機械感受中樞(the antennal motor and mechanosensory center,AMMC)為昆蟲中腦的兩個重要組織結構,是昆蟲的氣味感覺初級中樞。介紹 觸角葉主要位於中腦的背面,是由若干個腎小球狀的神經纖維球組成的纖維網區,一些神經元、神經纖維通路分布其中...
雌體頭胸部圓柱形,短於或長於軀幹,通常彎向體的背側。頭部具背甲。軀幹部前窄後寬,背腹扁平,後端通常有2對長突起,生殖突有或無。無腹部和尾叉。分類地位:臂顎虱屬(Brachiella)是橈足綱、顎虱目、顎虱科的一屬。形態特徵:第一觸角3~4節,第二觸角雙肢型。大顎末端具7~8齒,小顎分2~3叉,...
劍水蚤科 Cyclopidae。分類地位 橈足綱 Copepoda 劍水蚤目 Cyclopoida 。劍水蚤科 額部彎向腹面·第一觸角雌性6—21節,雄性17節或少於,成執握肢;第二觸角分4節·上唇末緣具細鋸齒,大顎退化成一小突起,附剛毛2—3根·小顎退化成片狀·顎足內肢退化·本科多分布於淡水中。描述 額部彎向腹面.第...
唇足綱(Chilopoda),是節肢動物門多足亞門下屬綱,其下動物通稱為蜈蚣或百足蟲。全世界記載約2800種。頭部前側緣有1對細長的觸角。口器由1對大顎和兩對小顎組成。軀幹部的體節由4片幾丁質板連線而成。側板上具有步足、氣孔和幾丁質化的小片。每一體節有1對步足。簡介 唇足綱(Chilopoda)第1體節的步足特化...
半翅目是昆蟲綱較大的一個目。體略扁平而堅硬;口器為刺吸式;觸角呈絲狀或棒狀;單眼2個或無;前胸背板發達,小盾片多呈三角形;前翅半鞘翅,後翅膜質,有些種類翅退化或無翅;多數種類有臭腺;跗節末端常具爪,爪下具爪墊;腹部有9-11節,通常有10節;無尾須。因前翅為半鞘翅而得名。壽命一般為5年。...
翅痣後緣略波曲,后角明顯,圓鈍。陽莖環內陽基側突封閉;下生殖板簡單,骨化盤形,兩端上翹。詳細描述 雌雄(酒精浸存)頭黃褐色,額區具深褐色斑,單眼區黑色;後唇基深褐色,前唇基及上唇褐色;下顎須黃色,端節端深褐色;觸角褐或黑褐色。胸部褐色,中後胸背深褐色,中胸前盾片黑色;足黃至黃褐色,端跗節...
柄眼目(學名:Stylommatophora,來自希臘語,意為“眼睛長在柄上”),是肺螺亞綱中持久生活在陸地上的蝸牛所組成的一個目。它們與生活在淡水中的基眼目相比,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基眼目只有一對觸角,而柄眼目有兩對觸角,其中後面的那對的尖端張著眼睛。是肺螺亞綱中持久生活在陸地上的蝸牛所組成的一個目。大多...
分類地位 隱翅甲總科 Staphylinoidea 鎧甲科 Micropeplidae Leach, 1815。體長1-3mm,長圓形或稍狹長,兩側多少有些平行,適度隆凸,背腹平扁,體表基本光滑無被毛,有時被有分泌物。觸角9節,端節錘狀,觸角著生點隱藏,複眼下有觸角溝。下顎須第2節擴大,第3節縮小,端節狹長、細窄、尖銳。前胸背...
斑頭狹齧,觸角全為黑色。胸部黑色,中後胸小盾片、各骨片邊淡黃色或白色;足全為白色;前翅透明,稍污黃色。簡介 雌(酒精浸存)頭、複眼、後唇基棕黑色,頭頂,前唇基、唇基黃色;下顎須白色或乳黃色;觸角全為黑色。胸部黑色,中後胸小盾片、各骨片邊淡黃色或白色;足全為白色;前翅透明,稍污黃色,R...
觸角:觸角長而多節,多數種類觸角絲狀,有的長於身體,有的較短;少數種類觸角為劍狀或錘狀。複眼:複眼發達,大而突出,單眼一般2-3個,少數種類缺單眼。前後翅:前翅狹長、革質,停息時覆蓋在體背,稱為覆翅;後翅膜質,臀區寬大,停息時呈摺扇狀縱褶於前翅下,翅脈多平直。有些種類的翅退化成鱗片狀。
成蟲觸角短,分3節,第3節背面具觸角芒;下鄂須1節;幼蟲無頭型(蛆型);蛹為圍蛹,羽化時蛹體前端呈環形裂開,分類上也稱環裂部。根據額囊縫的有無,可分為無縫組和有縫組兩大類。無縫組 (Aschiza)觸角基部上方沒有倒“U”形的額囊縫。食蚜蠅科(Syrphidae)體中形,常有黃、黑相間的橫紋,形似蜜蜂。
支角突 觸角窩上的尖軸狀突起,作為觸角柄節基部的支柱及連線點,使觸角能自由轉動。
第1觸角細長,也有雌雄區別:雌性的左右觸角對稱;雄性的左觸角或右觸角在異哲水蚤族改變為執握觸角。第2觸角呈雙枝型。口器由大顎、第1小顎、第2小顎和顎足組成。胸足5對,第1~4對呈雙枝型,為游泳肢。雌性第5對胸足的形態與前4對不同,有的退化或全缺;雄性第5對胸足不對稱,常改變為交接器,能把...